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千年玉翁仲

在眾多玉雕題材中, 有沒有一種題材讓很多皇帝都非常熟悉和重視的呢?如果有的話, 那玉翁仲必屬其中之一了。

翁仲在古時是個非常有名的人物,

他的真名叫阮翁仲, 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大力士。 他身高丈三尺有餘, 相當於今天的三米多高。 翁仲孔武有力, 打仗兇悍, 威震匈奴, 秦始皇便讓他鎮守皇城。

多年以後, 翁仲年老去世, 秦始皇便命人為其鑄造銅像立於城門前, 匈奴遠遠觀之以為是真的翁仲,

便不敢侵犯城中百姓。 從那時候起, 翁仲就慢慢被賦予了神靈的意味, 還成了上層社會祭祀活動的代表物件, 象徵辟邪驅魔鎮妖, 增添威嚴氣勢。

▲翁仲石像

在很多皇帝的墓前都會立起翁仲石像, 除了起裝飾點綴作用外,

還象徵皇帝生前的儀威, 表示皇帝死後在陰間也擁有文武百官可供驅遣, 仍可主宰一切。 柳宗元在一首詩中曾寫道:“翁仲遺墟草樹中”, 指的便是這種鎮墓石像。

▲翁仲石像

提及翁仲, 還繞不過乾隆皇帝。 乾隆當政期間, 一次和一群翰林學士郊遊, 路過一古墓時,

看到了翁仲石像, 便故意問身邊的學士那石人是誰?一翰林回答說:這是仲翁。 乾隆隨後寫下一首調侃詩:翁仲爾今稱仲翁, 必是窗前少夫功;你今不得作林翰, 罰到江南作判通。 乾隆故意把每句詩最後兩個字都顛倒過來, 以諷刺把“翁仲”錯說為“仲翁”的翰林。

在幾千年歷史的演變中, 翁仲的形象也一直在發生變化。 它前期以青年武臣形象為主, 到了東漢時期漸漸變成了年邁的文臣形象。 而在玉翁仲的雕刻歷史上, 一貫堅持簡潔明快的雕刻手法, 面部通常只保留眼睛和嘴, 甚至不加五官。

臺灣故宮出版的《中國古玉圖釋》這樣描繪玉翁仲:傳世的玉翁仲, 形制刀法都是古樸的形態。而據明著作《金玉瑣碎》記載:八刀刻成,其色蒼古熟舊。就是說只用八刀就能刻出翁仲,可見其造型之簡約。

時代發展到今天,幾千年時光已經遠去,玉文化也歷經多次反覆運算,玉翁仲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辟邪驅魔鎮妖的濃重寓意,成為一種有著多種雕刻形式和風格的裝飾品,但它簡單古樸的風範卻始終如一。

玉翁仲,它以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形象,在漫長的歲月中,不動聲色地證明著自己的存在,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形制刀法都是古樸的形態。而據明著作《金玉瑣碎》記載:八刀刻成,其色蒼古熟舊。就是說只用八刀就能刻出翁仲,可見其造型之簡約。

時代發展到今天,幾千年時光已經遠去,玉文化也歷經多次反覆運算,玉翁仲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辟邪驅魔鎮妖的濃重寓意,成為一種有著多種雕刻形式和風格的裝飾品,但它簡單古樸的風範卻始終如一。

玉翁仲,它以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形象,在漫長的歲月中,不動聲色地證明著自己的存在,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