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當他在《歌手》開口的那一瞬間,我以為年輕時的竇唯又重回舞臺了…

上周, 梁博在《歌手》上完成了他的翻唱表演, 一首《男孩》乾淨俐落, 溫暖動人, 實在讓人驚豔。

還記得最初知道梁博這個名字, 還是在5年前《中國好聲音》的最後階段。

沒錯, 在之前的盲選甚至初期的組內battle, 滾君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夥子。

只模模糊糊記得有一個唱著汪峰、鄭鈞的大男孩, 沒有故事、沒有煽情, 毫無任何記憶點。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無趣”的選手, 最終成為了那個夏天最大的贏家。

滾君始終記得, 在宣佈冠軍的那一瞬間, 梁博的眼神絲毫沒有任何改變, 依舊像往常一樣, 堅定而又充滿了鋒芒。

那一瞬間, 突然有種錯覺, 不論是舞臺上的舉手投足, 還是唱歌時的眉宇之間, 都仿佛能看到竇唯的影子。

但也就是那一瞬間,

滾君也沒再把這兩個人聯繫到一起。 畢竟和太多滾青一樣, 竇唯在滾君心中也是不能複製, 甚至無法超越的存在。

而關於梁博呢, 除了奪冠之後那段時間鋪天蓋地的報導之外, 後來就好久沒再聽過他的消息了。

再次看到梁博的新聞是在一年之後,

他被媒體描述成一個落魄、過氣的選秀歌手, 以美國街頭賣唱的新聞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於是, 被媒體煽動的大眾紛紛開始惋惜。 吳莫愁、金志文、平安、張赫宣等名次靠前的學員自然風光無限, 甚至那些叫不上名字的也打著好聲音的旗號撈金不止,

而梁博呢, 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但是, 滾君看著新聞中那個在街頭縱情歌唱的梁博, 突然又一次想起了竇唯。 而且這次, 不再僅僅是稍縱即逝的一瞬間, 梁博身上的那種酷勁和眼神中的鋒芒, 除了竇唯之前實在是沒在任何人身上看到過, 而梁博讓滾君有了這樣的恍惚。

回顧梁博的音樂之路,以及他那種較真的態度,滾君發現,竇唯和梁博,存在這很多的相似之處。

梁博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的家裡,學生時代的梁博和現在一樣,不愛多說什麼,所以在班級裡存在感極低。初中時,他就坐在最後一排,不受女生歡迎,也不和男生一起瞎混。

後來他喜歡上了吉他,喜歡上了音樂。這讓這個本就不善言辭的男孩,更加專注於自我的內心世界。

而竇唯的父親是一名民樂手,母親則是一名工人,也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上中學時,父母離婚,竇唯和妹妹跟著母親生活。

這樣讓竇唯變得不那麼愛與人溝通與交流,他開始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也正是在那時竇唯第一次聽到了搖滾。

對於音樂的熱愛,必然是要犧牲對外界其它事情的關注。不太和同學來往,常備忽視的梁博,和處於家庭變故之中的竇唯,都在自己相對封閉的世界裡,尋找到了音樂這束光。

初中畢業梁博上了藝術中專,他每天都在搞自己的音樂、組著自己的樂隊,但這一切在那些老師眼中都是壞學生“不學無術”的專利。

梁博內心對於一場演出的渴望無比強烈,他甚至根據學校的禮堂寫了一份詳細的消防方案,但是得到的卻是老師的嫌棄甚至厭惡。

而竇唯在初中畢業之後也讀了職高,但他的專業則是與音樂毫無半點關係的精神病護理。但是,專業並不能限制竇唯對於音樂的熱愛,在職高他學起了吉他,一點一點摸索起了自己的音樂。

同樣都是在種種不理解和束縛之中,但是他們內心對於音樂的執著都沒有被扼殺。很多人總說,現實太殘酷。但其實很多時候,那些成功的人不是現實環境比你優越,而是夢想比你堅定得多。

兩人還有一點相像的,就是年少得志。竇唯19歲加入黑豹,從此聲名鵲起。梁博21歲獲得《好聲音》冠軍,一夜成名。

而他們都沒有被名利所擊倒,更沒有被熱鬧和浮躁所糾纏,不論是竇唯從如日中天的黑豹突然退出,還是梁博在奪冠之後陡然消失,他們都沒有迷失方向,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越走越堅定。

生活的經歷,音樂上的態度,這一切最好的折射口就在眼神。而眼神也是梁博和竇唯,最像也是最不一樣的地方。

竇唯的眼神當中,有著年少的鋒芒甚至是一種不可一世的高傲,輕輕的略過的眼神仿佛帶有這一種蔑視一切的殺氣。但是,這並不讓人厭惡,因為在音樂上,竇唯的確擁有蔑視的資格。

尤其是1994年香港紅磡魔岩三傑演唱會的紀錄片,當鏡頭掃過竇唯的時候,那眼神真的攝人心魄,讓人過目不忘。

年輕時,舞臺上的竇唯,不論手中是吉他還是笛子,舉手投足之間,那種極具張力的年輕氣質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在梁博的眼中,那種蔑視一切的眼神沒有那麼張揚,而是多了幾分渴望和堅定。他是渴望成功的,甚至他很直接地說過“我想成為明星”。

但這成功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名和利,而成為明星也不是為了讓自己開豪車住豪宅,梁博內心所渴望的是讓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聽到,這是一種入世而不庸俗的選擇。

就像梁博在《一刻》的演講當中所說的一樣,他不排斥商業、不排斥主流。他從不標榜自己的獨立或者搖滾,他也從不以選秀為恥更不以此為傲,在他看來只有音樂是最重要的。

梁博《一刻》演講

五年前他一黑馬的姿態成為舉世矚目的選秀冠軍,但是這一戰成名在他眼裡則是“不屑”的。梁博所不屑的是比賽這樣的形式,在他看來這麼一場比賽最重要的,是得到四位導師的指點,不斷磨練自己的音樂。

而這次站上《歌手》舞臺,梁博的目的也同樣單純,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觀眾的檢驗。

這種執拗甚至決絕的態度,在這個太容易隨波逐流的時代十分可貴。梁博和竇唯一樣,都堅守著自己內心對音樂的那種熱愛。

他在演講的最後說道,很多人都想要更好的自己,但是大部分人都只在關注“更好的”,卻忘掉了“自己”。

這就像梁博在《歌手》這個舞臺上唱的第一首歌《靈魂歌手》一樣,在這個快消主義盛行的社會當中,又有多少人肯放下眼前利益,為了永恆而努力呢?

大螢幕上那些精湛的演技、誇張的情緒、虛偽的作秀讓越來越多歌手變得更知名、身價更高,可是他們還是自己嗎?

有人說,當晚最後一個出場的梁博所唱的這首《靈魂歌手》,好像頗有些挑釁的意味。在滾君看來,即使是挑釁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曾經的竇唯又何嘗不是以一種挑釁者的身份,衝擊著人們的儀式和審美呢?後來遁世的竇唯不也是對那些擠破頭想要出名的歌手們的一種諷刺嗎?

面對這個浮躁的音樂圈,面對那些麻木的聽眾,面對這個瘋狂的時代,我們需要挑釁。

回顧梁博的音樂之路,以及他那種較真的態度,滾君發現,竇唯和梁博,存在這很多的相似之處。

梁博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的家裡,學生時代的梁博和現在一樣,不愛多說什麼,所以在班級裡存在感極低。初中時,他就坐在最後一排,不受女生歡迎,也不和男生一起瞎混。

後來他喜歡上了吉他,喜歡上了音樂。這讓這個本就不善言辭的男孩,更加專注於自我的內心世界。

而竇唯的父親是一名民樂手,母親則是一名工人,也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上中學時,父母離婚,竇唯和妹妹跟著母親生活。

這樣讓竇唯變得不那麼愛與人溝通與交流,他開始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也正是在那時竇唯第一次聽到了搖滾。

對於音樂的熱愛,必然是要犧牲對外界其它事情的關注。不太和同學來往,常備忽視的梁博,和處於家庭變故之中的竇唯,都在自己相對封閉的世界裡,尋找到了音樂這束光。

初中畢業梁博上了藝術中專,他每天都在搞自己的音樂、組著自己的樂隊,但這一切在那些老師眼中都是壞學生“不學無術”的專利。

梁博內心對於一場演出的渴望無比強烈,他甚至根據學校的禮堂寫了一份詳細的消防方案,但是得到的卻是老師的嫌棄甚至厭惡。

而竇唯在初中畢業之後也讀了職高,但他的專業則是與音樂毫無半點關係的精神病護理。但是,專業並不能限制竇唯對於音樂的熱愛,在職高他學起了吉他,一點一點摸索起了自己的音樂。

同樣都是在種種不理解和束縛之中,但是他們內心對於音樂的執著都沒有被扼殺。很多人總說,現實太殘酷。但其實很多時候,那些成功的人不是現實環境比你優越,而是夢想比你堅定得多。

兩人還有一點相像的,就是年少得志。竇唯19歲加入黑豹,從此聲名鵲起。梁博21歲獲得《好聲音》冠軍,一夜成名。

而他們都沒有被名利所擊倒,更沒有被熱鬧和浮躁所糾纏,不論是竇唯從如日中天的黑豹突然退出,還是梁博在奪冠之後陡然消失,他們都沒有迷失方向,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越走越堅定。

生活的經歷,音樂上的態度,這一切最好的折射口就在眼神。而眼神也是梁博和竇唯,最像也是最不一樣的地方。

竇唯的眼神當中,有著年少的鋒芒甚至是一種不可一世的高傲,輕輕的略過的眼神仿佛帶有這一種蔑視一切的殺氣。但是,這並不讓人厭惡,因為在音樂上,竇唯的確擁有蔑視的資格。

尤其是1994年香港紅磡魔岩三傑演唱會的紀錄片,當鏡頭掃過竇唯的時候,那眼神真的攝人心魄,讓人過目不忘。

年輕時,舞臺上的竇唯,不論手中是吉他還是笛子,舉手投足之間,那種極具張力的年輕氣質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在梁博的眼中,那種蔑視一切的眼神沒有那麼張揚,而是多了幾分渴望和堅定。他是渴望成功的,甚至他很直接地說過“我想成為明星”。

但這成功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名和利,而成為明星也不是為了讓自己開豪車住豪宅,梁博內心所渴望的是讓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聽到,這是一種入世而不庸俗的選擇。

就像梁博在《一刻》的演講當中所說的一樣,他不排斥商業、不排斥主流。他從不標榜自己的獨立或者搖滾,他也從不以選秀為恥更不以此為傲,在他看來只有音樂是最重要的。

梁博《一刻》演講

五年前他一黑馬的姿態成為舉世矚目的選秀冠軍,但是這一戰成名在他眼裡則是“不屑”的。梁博所不屑的是比賽這樣的形式,在他看來這麼一場比賽最重要的,是得到四位導師的指點,不斷磨練自己的音樂。

而這次站上《歌手》舞臺,梁博的目的也同樣單純,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觀眾的檢驗。

這種執拗甚至決絕的態度,在這個太容易隨波逐流的時代十分可貴。梁博和竇唯一樣,都堅守著自己內心對音樂的那種熱愛。

他在演講的最後說道,很多人都想要更好的自己,但是大部分人都只在關注“更好的”,卻忘掉了“自己”。

這就像梁博在《歌手》這個舞臺上唱的第一首歌《靈魂歌手》一樣,在這個快消主義盛行的社會當中,又有多少人肯放下眼前利益,為了永恆而努力呢?

大螢幕上那些精湛的演技、誇張的情緒、虛偽的作秀讓越來越多歌手變得更知名、身價更高,可是他們還是自己嗎?

有人說,當晚最後一個出場的梁博所唱的這首《靈魂歌手》,好像頗有些挑釁的意味。在滾君看來,即使是挑釁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曾經的竇唯又何嘗不是以一種挑釁者的身份,衝擊著人們的儀式和審美呢?後來遁世的竇唯不也是對那些擠破頭想要出名的歌手們的一種諷刺嗎?

面對這個浮躁的音樂圈,面對那些麻木的聽眾,面對這個瘋狂的時代,我們需要挑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