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漲知識」悄悄告訴你,七夕不是情人節……

《東方今報》, 全國廣電系統唯一一份綜合類都市報, 河南地區唯一一份全媒體報紙。

七夕節,又稱中國愛情節, 只為紀念牛郎和織女那份無論貧窮貴賤的真摯愛情。 在古代, 七夕節的內涵遠不止如此, 它實際上是乞巧節。 今天, 小編和你一起來解析七夕節, 共賞屬於它的“不二情書”。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節, 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始于漢朝, 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故稱為“乞巧”。 其起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 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的習俗

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始於漢, 流於後世。

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 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

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 源於穿針, 又不同於穿針, 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蘭夜鬥巧:起源于漢朝宮廷的遊戲, 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 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

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習俗, 如:“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七姐誕……”很多, 多達12個。 可以看出, 在最初, 人們對於“七夕”的重視遠遠勝於今天, 無論皇宮還是民間,

乞巧的活動都是隆重多彩的。

其實, 七夕節還有很多別稱哦, 隨小編一起來學習, 學習。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 故稱, 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 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 以至滿天飄香, 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 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 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 故稱女節, 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 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 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圖文解析

怎麼樣,隨著小編一起解析七夕節,是不是覺得中國古代的文化活動也特別有意義呢!跟著小編,繼續圖文解析➡

這才是中華傳統的七夕節

轉發讓更多秀恩愛的長長見識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圖文解析

怎麼樣,隨著小編一起解析七夕節,是不是覺得中國古代的文化活動也特別有意義呢!跟著小編,繼續圖文解析➡

這才是中華傳統的七夕節

轉發讓更多秀恩愛的長長見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