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女人專屬乞巧節?男人七夕也玩樂,不止吟詩作對撩妹子

又到一年乞巧節, 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 是女性的重要節日。

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習俗中, 在這一天, 女性會聚集起來, 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

這些活動, 幾乎都是圍繞著牛郎織女的傳說展開的。 這個傳說的主人公代表的是中國長期以來農業社會中男耕女織的形象, 所以女性會在這一天的晚上拜織女, 祈求自己的女紅(gōng)出色。

根據《周禮·天官·九嬪》, “四德”(德、言、容、功)是判斷女子是否優秀的準則。 其中, 最重要的是品德, 能正身立本;其次是言語, 有知識修養, 說話得體, 言辭恰當;再次是相貌, 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

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治家之道, 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紡織、縫紉、刺繡等女紅出色, 不但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博得好名聲, 而且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貼補家用, 是女功的一方面。 所以古代女性都希望自己在這方面能加分。

要提升女紅技能, 就要祈求心靈手巧。 古代女性創造性地設計出了七夕這一天與其相關的多種遊戲, 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漢代的《西京雜記》有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 人具習之。 ”到唐朝的時候, 增加了穿針的難度, 一次要穿過九個針孔才行。 說白了, 就是一條線同時穿過多個針孔, 能成功就算乞到巧。

喜蛛應巧

這種乞巧方式, 大致興起于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就有:“是夕, 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這裡的“喜子”是蜘蛛, 以蜘蛛織網比喻女子織布。 發展到唐代, 有的女子乾脆直接抓了蜘蛛關到瓜果盒中, 第二天早上一看, 有網, 以此安慰自己乞到巧了。

投針驗巧

這是至少在唐代出現, 但到了明清兩代才盛行的七夕節俗, 是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 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對這種乞巧方式有所記錄:“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 婦女曝盎水日中, 頃之, 水膜生面, 繡針投之則浮, 看水底針影。 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 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 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 此拙征矣。

”其實就是利用空氣中灰塵在水面形成一定的張力, 讓針浮起來。

2017年漢服愛好者在南京夫子廟投針驗巧, 圖片來自中國江蘇網

七夕這一天, 除了乞巧, 年輕女性還會舉行種生求子的活動。 具體的操作方法, 就是發豆芽。 豆子能發出芽, 就是求子成功的好兆頭。

古代的女性, 在七夕這一天有這麼多好玩的事情可以做, 那麼男子是不是就袖手旁觀無所事事了, 還是跟今人一樣借著“情人節”的名頭撩妹子?

把七夕這一天當做情人節, 在中國古代可真的真的是沒有的事, 也不知道現今的商家為了促銷, 是如何附會出來的。 在古時候, 七夕這一天, 男子們也是有“正事”可做的——他們也要乞“巧”。

古人講究“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走科舉出仕之路, 憑仕途經濟之才, 達到出將入相、光宗耀祖的目的。 因此, 男人們乞的“巧”, 自是與讀書科舉有關的心智之巧。

曬衣曬書

七夕曬衣的風俗, 漢代已有, 到了魏晉時期, 豪門富室借曬衣誇耀財富, 令一些人不齒, 故而有人開始曬書以顯示清高。

《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 七月七日人人曬書, 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 人家問他為什麼, 他回答:“我曬書”。 這種既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 又蔑視曬書習俗的行為, 還真是別致。

2013年杭州拱墅區韻和書院舉行第三屆曬書節 , 圖片來自浙江文化資訊網

拜魁星

相傳,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掌管科舉之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學子們在七夕這天一定會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不管是女性的乞巧活動,還是男性曬書、拜魁星,這些習俗都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人們對於提升自我內在修為的美好願望,是對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

【注】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自頭條號“讀書觀影看世界”。

相傳,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掌管科舉之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學子們在七夕這天一定會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不管是女性的乞巧活動,還是男性曬書、拜魁星,這些習俗都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人們對於提升自我內在修為的美好願望,是對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

【注】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自頭條號“讀書觀影看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