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那些年趙薇塑造的經典角色:“我不愛世俗的美,我愛人性的光輝”

2015年3月12日, 受易立競的邀請, 趙薇在生日當天出席鳳凰網的《易見》欄目, 對話索達吉堪布。 對談開始前, 她不止一次提到了“執著”一詞。 可以看出, 趙薇對“執著”的態度十分矛盾, 一方面, 她並不覺得執著是一個好的東西, 甚至認為對於人生而言, 要放下這些念頭, 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和快樂;而另一方面, 她又時刻秉承著電影人、藝術從業者的自覺, 不敢將愛恨情欲生死情仇放得太低, 期以帶來更多複雜精彩的演繹。

回望趙薇的二十年影視之路, 確然如此, 她創造的角色們, 都有著極高的生命濃度, 那些或嬌憨明豔,

或寬容堅毅, 或搞笑粗放的女孩, 在她們各自的命運裡, 經歷著人生不同程度的驚險與離奇。

▲1997年, 《還珠格格》, 趙薇飾小燕子

提起趙薇, 一定繞不開小燕子, 那好像是一切的開始, 也是青春不老的臉。

算起來, 正好是二十年前北京的夏天, 有一個姑娘橫空出世,

她古怪仗義, 誤打誤撞入宮做了格格;也機靈頑皮, 膽大包天地拐走了阿哥。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街頭巷尾,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小燕子, 知道她要頭一顆、要命一條, 知道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知道她和她的知己愛人, 是一群身處森嚴皇室中仍然縱情恣意的年輕人, 他們亡命天涯, 也對酒當歌。

後來的趙薇調侃這個角色, 說她自己本身還算沉靜的人, 沒想到出名的角色是最浮躁的角色。 與其說浮躁, 倒不如說是熱鬧, 當年的小燕子不僅讓皇宮裡充滿著歡聲笑語, 也讓我們這些故事之外的人, 仿佛跟著她和他們轟轟烈烈的活了一場。

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 是小燕子代替一位小姐成婚, 大紅嫁衣下, 她調皮地吹起了蓋頭,

露出21歲的趙薇那雙活色生香的眼睛, 真真的如花美眷, 教人魂牽夢縈許多年。

▲2001年, 《情深深雨濛濛》, 趙薇飾陸依萍

趁熱打鐵, 在《還珠格格》後, 幾乎算得上是原班人馬的演員們又合作了瓊瑤的另一部作品《煙雨濛濛》, 電視劇名為《情深深雨濛濛》,

五阿哥和紫薇歡喜冤家, 新加入的古巨基, 成了後來的第三代永琪。

我還記得書桓和如萍訂婚的那場戲, 依萍突然出現, 她唱歌、流眼淚、離開後站在橋邊, 爬得很高, 她喃喃道, 我是刺蝟, 我找不到我的刺了。 依萍的人生就是這個樣子, 她孤苦無依, 卻不屑於保護自己, 被父親打的時候從不示弱, 反倒用倔強的大眼睛瞪人, 叛逆地頂嘴回去, 被愛所傷時她也不懂得放棄, 眼巴巴地捧上真摯透明的感情, 要說給心上人聽。

▲2005年, 《京華煙雲》, 趙薇飾姚木蘭

如果說, 詮釋小燕子的煩惱時, 趙薇多少還帶著些少年不識愁的味道。 那麼《京華煙雲》的出現, 姚木蘭的端莊與穩重, 則讓人意識到趙薇於表演上的更多可能。

姚木蘭的一生, 既不能說成不幸, 卻也不見得有多幸運, 她是一個真正的大家閨秀, 美麗而又聰穎, 寬容不乏堅毅, 她會親切回應家裡小廝的“大小姐早”, 對書店老闆說謝謝, 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會唱京戲, 略懂醫術, 甚至於她與孔立夫相識的開端, 源於他們都喜歡李斯的小篆。

影視作品裡很愛設置命運般的必然,如同永琪的箭不偏不倚地直直射向了小燕子,也如同《京華煙雲》裡,姚木蘭和孔立夫拿起了同一本書,看故事的人總以為才情人品都再般配不過的二人會走到一起,可故事裡的人早有了自己的結局。

我想,無論是先看電視劇再看原著,還是讀完了原著才看電視劇,腦海中浮現的木蘭,就是趙薇在電視劇裡的呈現的扮相。巧的是,和《紅樓夢》一樣,林語堂的原著中對木蘭也有隱晦的斷語,諸如“眼睛漂亮”、“起運很早”,很難說這不像趙薇真實人生的某一刻寫照。

▲2005年《情人結》,趙薇飾屈然

《京華煙雲》的同一年,趙薇和陸毅主演的電影《情人結》上映,趙薇憑藉屈然一角先後拿下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長春電影節三科影后。而女主角屈然,也是我最愛的趙薇的角色之一。

故事開始于一個陽光很好的大院,侯嘉和屈然,是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在侯嘉眼裡,屈然是整個大院大家都喜歡的女孩,他當然也不例外。屈然呢,她說不清那是什麼,她坐在侯嘉單車的後面嘰嘰喳喳,他們一塊兒把排名榜上的名字撕下來,分享同一支冰棒。小的時候,屈然的害怕是因為侯嘉,長大後,她索性將其概括為“一種朦朧的感覺”。

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羅密歐與茱麗葉》,但與莎士比亞故事裡激烈而淒美的殉情不同,影片裡的侯嘉與屈然,在無法戰勝的命運的惡意玩笑前,選擇了等待。

這一等,就是好多年。

我想,導演一定是偏愛趙薇的,不然怎麼能將她拍得這麼美,影片的最後一幕,有情人終成眷屬,侯嘉和屈然拍攝婚紗照,趙薇捏起耳環,帶上項鍊,很多情感沉澱在眼睛,臉上依舊是少女的情態。攝影師在耳邊喊,新娘要笑的開心一些,那些歲月卻在她的眼前一一閃現,教她忍不住落下淚來,屈然想起了19歲無憂無慮的自己,那些苦痛和折磨仿佛從未發生,青春即是永恆。

▲2008年《畫皮》,趙薇飾佩蓉

06年,大片潮流席捲了電影市場,盛名之下的趙薇選擇回到母校電影學院進修。

再見到她出現在大螢幕上,是兩年之後,當年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兩部電影,《赤壁》和《畫皮》都能看到趙薇的身影。

算起來,趙薇雙姝題材的影視劇,演得並不多,早年和林心如合作的兩部劇,也多半她才是古靈精怪的那個。在《畫皮》裡,不同於以往,她接下了賢淑持重的王夫人的角色,細心照顧丈夫帶回家的不明來歷的女子,對苦苦迷戀自己的老友發乎情、止乎禮。

你可以說她愚鈍而又軟弱,人鬥妖嘛,又怎麼能夠鬥得過,全片的一個小高潮,佩蓉撞見了狐妖小唯特意想讓她看見的換皮,趙薇的眼裡,有一種矛盾的恐懼與鎮定。她是人,做慣了大家閨秀,即使早在內心猜測小唯是妖,一時也經受不住這樣的視覺衝擊,可是很快,她異常理智的冷靜了下來,並試圖阻攔高將軍進屋。

不止這一個場面,趙薇塑造的佩蓉,從甫一出場,就帶著規矩與愛情混合的迷人。她於人前端莊大氣,在丈夫身下也飽含情欲。她無疑是愛著王生的,哪怕蜥蜴襲擊自己時他選擇站在小唯身旁,她也依然愛他,愛到可以退讓、可以成妖、可以白髮血淚有苦難言,只要王生能好好活下去。

▲2014年《親愛的》,趙薇飾李紅琴

2014年9月26日,趙薇的電影《親愛的》上映,次日,她導演的電影《致青春》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人們也是這時候才想起來,原來,趙薇為了完成她的處女作電影,又很久沒有在大小螢幕上出現了。

這次亮相的趙薇,和之前所有的角色都背道而馳。樸素老土的衣服像是長在了她的身上,一口地道的安徽方言,讓她和所有的農村婦女毫無二致。我記得趙薇曾經說過,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就得到了明星這個稱呼,所以非常饑渴的想要做一個好演員。事實證明,她真的做到了,所以有了李紅琴。

李紅琴的出現,暗示著《親愛的》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刻畫打拐的電影,它有著更多人性的暗面亮面。有人曾評價李紅琴這個角色,將她比作土地,吸收了所有的懲罰和怨恨。在角色的設定上,李紅琴並不是一味無知的婦女,她知道要去派出所開證明、找律師幫助自己,她碰了很多壁,也受過羞辱,就是沒有放棄過,而在人物的塑造上,卻有些無從談起,你沒有辦法一幀一幀地截圖點評演技,因為在那個故事裡,趙薇就是李紅琴,甚至沒有表演的痕跡,她的悲慟和走投無路都太過濃郁和真實,誰也不想以身代入。

導演陳可辛是這樣說的,“她演出了紀錄片的感覺”。

▲2015年《港囧》,趙薇飾蔡波

在《港囧》這部電影裡,趙薇並不算主要角色,前有徐崢為中年危機代言,後有杜鵑,一朵太適合開始18歲初戀年紀的高嶺之花,兩廂夾擊之下,趙薇飾演的蔡波,出生家族企業,苦苦倒追徐來,是個再將就不過的選擇,更何況人近中年,早早就變成白月光和米飯粒裡的隔夜飯,紅玫瑰和蚊子血裡的黏手液體。

這個角色的巧妙在於,選擇趙薇來演一位成功但癡心的女人,最具備說服力。

趙薇紅了將近二十年,有著無可比擬的偶像氣質,每一步都踩著追光燈呈現在大眾面前,而燈光的背面,是她那張塵埃落定的臉龐。她臉上寫滿了生活感與幸福感,這種潛在的溫柔,讓她得以比任何一位女明星,都更貼近人間。不知道是不是徐崢的玩笑調侃,戲裡的蔡波為徐來買了法國農莊,戲外的黃先生送了趙薇法國酒莊。

2014年,電影《親愛的》上映前,趙薇做客楊瀾訪談錄,她說:“我非常不愛世俗的美”,楊瀾問她,那你愛的是什麼?她猶豫了片刻笑著回答:“人性的光輝”。

所以,這二十年,她拍電視,她導電影,角色設定之外,我們總能看見她的思考與理解、付出和心血。我們為影片中那一個個真實立體的形象或笑或淚,也為她高低起伏、跌宕而歡暢的人生,永遠心懷祝福。

影視作品裡很愛設置命運般的必然,如同永琪的箭不偏不倚地直直射向了小燕子,也如同《京華煙雲》裡,姚木蘭和孔立夫拿起了同一本書,看故事的人總以為才情人品都再般配不過的二人會走到一起,可故事裡的人早有了自己的結局。

我想,無論是先看電視劇再看原著,還是讀完了原著才看電視劇,腦海中浮現的木蘭,就是趙薇在電視劇裡的呈現的扮相。巧的是,和《紅樓夢》一樣,林語堂的原著中對木蘭也有隱晦的斷語,諸如“眼睛漂亮”、“起運很早”,很難說這不像趙薇真實人生的某一刻寫照。

▲2005年《情人結》,趙薇飾屈然

《京華煙雲》的同一年,趙薇和陸毅主演的電影《情人結》上映,趙薇憑藉屈然一角先後拿下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長春電影節三科影后。而女主角屈然,也是我最愛的趙薇的角色之一。

故事開始于一個陽光很好的大院,侯嘉和屈然,是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在侯嘉眼裡,屈然是整個大院大家都喜歡的女孩,他當然也不例外。屈然呢,她說不清那是什麼,她坐在侯嘉單車的後面嘰嘰喳喳,他們一塊兒把排名榜上的名字撕下來,分享同一支冰棒。小的時候,屈然的害怕是因為侯嘉,長大後,她索性將其概括為“一種朦朧的感覺”。

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羅密歐與茱麗葉》,但與莎士比亞故事裡激烈而淒美的殉情不同,影片裡的侯嘉與屈然,在無法戰勝的命運的惡意玩笑前,選擇了等待。

這一等,就是好多年。

我想,導演一定是偏愛趙薇的,不然怎麼能將她拍得這麼美,影片的最後一幕,有情人終成眷屬,侯嘉和屈然拍攝婚紗照,趙薇捏起耳環,帶上項鍊,很多情感沉澱在眼睛,臉上依舊是少女的情態。攝影師在耳邊喊,新娘要笑的開心一些,那些歲月卻在她的眼前一一閃現,教她忍不住落下淚來,屈然想起了19歲無憂無慮的自己,那些苦痛和折磨仿佛從未發生,青春即是永恆。

▲2008年《畫皮》,趙薇飾佩蓉

06年,大片潮流席捲了電影市場,盛名之下的趙薇選擇回到母校電影學院進修。

再見到她出現在大螢幕上,是兩年之後,當年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兩部電影,《赤壁》和《畫皮》都能看到趙薇的身影。

算起來,趙薇雙姝題材的影視劇,演得並不多,早年和林心如合作的兩部劇,也多半她才是古靈精怪的那個。在《畫皮》裡,不同於以往,她接下了賢淑持重的王夫人的角色,細心照顧丈夫帶回家的不明來歷的女子,對苦苦迷戀自己的老友發乎情、止乎禮。

你可以說她愚鈍而又軟弱,人鬥妖嘛,又怎麼能夠鬥得過,全片的一個小高潮,佩蓉撞見了狐妖小唯特意想讓她看見的換皮,趙薇的眼裡,有一種矛盾的恐懼與鎮定。她是人,做慣了大家閨秀,即使早在內心猜測小唯是妖,一時也經受不住這樣的視覺衝擊,可是很快,她異常理智的冷靜了下來,並試圖阻攔高將軍進屋。

不止這一個場面,趙薇塑造的佩蓉,從甫一出場,就帶著規矩與愛情混合的迷人。她於人前端莊大氣,在丈夫身下也飽含情欲。她無疑是愛著王生的,哪怕蜥蜴襲擊自己時他選擇站在小唯身旁,她也依然愛他,愛到可以退讓、可以成妖、可以白髮血淚有苦難言,只要王生能好好活下去。

▲2014年《親愛的》,趙薇飾李紅琴

2014年9月26日,趙薇的電影《親愛的》上映,次日,她導演的電影《致青春》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人們也是這時候才想起來,原來,趙薇為了完成她的處女作電影,又很久沒有在大小螢幕上出現了。

這次亮相的趙薇,和之前所有的角色都背道而馳。樸素老土的衣服像是長在了她的身上,一口地道的安徽方言,讓她和所有的農村婦女毫無二致。我記得趙薇曾經說過,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就得到了明星這個稱呼,所以非常饑渴的想要做一個好演員。事實證明,她真的做到了,所以有了李紅琴。

李紅琴的出現,暗示著《親愛的》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刻畫打拐的電影,它有著更多人性的暗面亮面。有人曾評價李紅琴這個角色,將她比作土地,吸收了所有的懲罰和怨恨。在角色的設定上,李紅琴並不是一味無知的婦女,她知道要去派出所開證明、找律師幫助自己,她碰了很多壁,也受過羞辱,就是沒有放棄過,而在人物的塑造上,卻有些無從談起,你沒有辦法一幀一幀地截圖點評演技,因為在那個故事裡,趙薇就是李紅琴,甚至沒有表演的痕跡,她的悲慟和走投無路都太過濃郁和真實,誰也不想以身代入。

導演陳可辛是這樣說的,“她演出了紀錄片的感覺”。

▲2015年《港囧》,趙薇飾蔡波

在《港囧》這部電影裡,趙薇並不算主要角色,前有徐崢為中年危機代言,後有杜鵑,一朵太適合開始18歲初戀年紀的高嶺之花,兩廂夾擊之下,趙薇飾演的蔡波,出生家族企業,苦苦倒追徐來,是個再將就不過的選擇,更何況人近中年,早早就變成白月光和米飯粒裡的隔夜飯,紅玫瑰和蚊子血裡的黏手液體。

這個角色的巧妙在於,選擇趙薇來演一位成功但癡心的女人,最具備說服力。

趙薇紅了將近二十年,有著無可比擬的偶像氣質,每一步都踩著追光燈呈現在大眾面前,而燈光的背面,是她那張塵埃落定的臉龐。她臉上寫滿了生活感與幸福感,這種潛在的溫柔,讓她得以比任何一位女明星,都更貼近人間。不知道是不是徐崢的玩笑調侃,戲裡的蔡波為徐來買了法國農莊,戲外的黃先生送了趙薇法國酒莊。

2014年,電影《親愛的》上映前,趙薇做客楊瀾訪談錄,她說:“我非常不愛世俗的美”,楊瀾問她,那你愛的是什麼?她猶豫了片刻笑著回答:“人性的光輝”。

所以,這二十年,她拍電視,她導電影,角色設定之外,我們總能看見她的思考與理解、付出和心血。我們為影片中那一個個真實立體的形象或笑或淚,也為她高低起伏、跌宕而歡暢的人生,永遠心懷祝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