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西白酒“硬懟” 華東1500億刀刀見紅 誰的華東?

中國白酒東西兩大陣營均在華東市場布下重兵, 一場改變白酒產業競爭格局的商業大戰已經打響。 它的演變邏輯是什麼, 誰將在這種曠日持久的“大戰”中贏得先機, 並最終在“戰爭”中崛起成為中國白酒的未來“王者”?

文/酒遊記陳立月

今年上半年, 茅臺先後在上海和山東召開華東經銷商座談會, 要求全體經銷商深入市場、深化合作, 與茅臺進一步結成“共同體”, 共同做大做強茅臺醬香酒;

早在2010年, 五糧液便在華東成立行銷中心, 並提出“八項規劃、一個中心、兩個百億、四個必須”的發展要求, 其中“兩個百億”之一便是“百億華東”。 李曙光上任後, 更是把華東百億戰略作為重中之重;

今年4月19日郎酒召開江蘇重點市場客戶溝通會, 4月21日又在開封召開河南市場客戶溝通會, 兩場重要會議制定了江蘇20億元、河南4億的年度銷售目標;

此外, 瀘州老窖、劍南春等酒企也在華東市場加強了招商力度,

欲在華東“幹一番大事業”。

西部名酒企業集中聚焦華東, 重點發力華東市場, 而華東市場的兩大本土巨頭——洋河與古井更是不甘寂寞:

2015年, 洋河提出“新江蘇戰略”, 新江蘇市場主要分佈于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新江蘇戰略以縣級市場為單位, 在個別核心區域下沉到鄉鎮一級市場, 真正做到區域的一線下沉、聚焦。

古井將長尾行銷命名為“三通工程”——路路通、店店通、人人通, 在市場監察部框架下成立“三通辦”, 通過一系列的考核指標與方法, 為“三通工程”保駕護航, 機構下沉到戰略運營中心與大區, 人員以專員的形式下沉至辦事處, 主要負責對終端建設進行監督、資料匯總、效果評估,

負責對業務人員紀律監督、督導……

如今的華東市場儼然成為眾名酒企業聚集的火藥桶, 一場“得華東者得天下”的酒業江湖巔峰“硬懟”即將在此上演。

那麼, 為什麼眾多名酒聚集華東, 華東到底是又誰的華東?在華東對決背後, 中國白酒競爭格局演變軌跡到底怎樣?

且聽《酒遊記》一一道來!

1500億的華東“蛋糕”

“華東”是華東地區的簡稱, 建國初期為當時的一級行政區, 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 於1954年撤銷;1961年成立華東經濟協區, 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 1978年後撤銷;如今的華東是地區用名, 大致包括以上六省一市。

但是在白酒行業的華東市場, 與地理概念上的華東並不完全一致。 它以酒業各個板塊的特性、消費特徵、品類特點等作為劃分標準,

將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浙江、上海“五省一市”納入白酒行業的華東版圖。 這一提法得到了諸多行業人士的認可。

作為白酒行業的“華東市場”, 與淮河名酒帶的區域位置基本吻合, 本身擁有眾多名酒企業, 如洋河、古井、今世緣、迎駕、宋河、口子、仰韶、景芝、花冠、泰山等等……華東市場這些白酒企業賴以生產的大本營市場, 在這裡他們每年有十幾億, 幾十億, 甚至近二百億的銷售收入。

與此同時, “華東市場”還是我國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經濟發展帶動白酒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 那“華東市場”的白酒容量究竟有多大呢?

有調研報告顯示:華東地區是我國白酒的核心消費區,

約覆蓋4.3億人口, 白酒市場容量高達1500億之多, 幾乎占到我國白酒總銷售額的1/3。 如此巨大的白酒市場容量, 真可謂“得華東者得天下”, 難怪吸引了眾多名酒企業在此群雄逐鹿、競技廝殺, 甚至不惜血本, 勢必攻克華東市場, 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西部”擬對“東部”釜底抽薪

1500億的白酒市場容量, 成為各個酒企致命的誘惑, 所有白酒企業都想在華東市場分得一杯羹, 尤其是茅臺、五糧液等西部大佬而言, 面對洋河、古井等東部名酒的崛起, 華東市場更具戰略價值。 茅臺、五糧液通過系列酒發力, 再在華東市場各在拿下100億, 加上它們在高端市場的容量, 那麼兩大品牌將在整個華東拿走350-400億的份額, 這簡直就是在洋河、古井等東部名酒的心頭剜下了一塊肉, 既壯大了自己,也將有力的打擊截至目前最強有力的挑戰者——洋河、古井。

自建國以來的近70年間,白酒得各種產業政策的庇佑,一舉超過黃酒,不僅成為中國第一酒種,而且也一舉超越威士卡、白蘭地等成為世界第一蒸餾酒酒種。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是以川黔為代表的西部白酒引領著以蘇魯豫皖為代表的東部白酒的發展,無論是從歷屆名酒評比會上入選國家名酒的名單排行,還是川酒大流通期間東部向西部學習借鑒釀酒工藝及酒體風格,都可以看到“中國白酒西強東弱”的發展趨勢。

但這並不代表東部白酒沒有反超的機會和反超的意願,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先後實施以來的30年間,中國白酒東西對抗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1990年代,山東白酒秦池、孔府家、孔府宴、金貴等勇者無懼,通過央視廣告迅猛發力,快速崛起,完成了東部白酒陣營的第一輪逆襲。有報導顯示,在1997年,中國白酒銷售額的前十名,有四家魯酒企業上榜,其中孔府家一度位列行業第二位,僅次於白酒大王五糧液。但是好景不長,自身發展的不成熟,市場經濟的不成熟,地方政府管理經濟的手段不成熟,媒體不負責任,對手太強大,以及潛伏其中的“陰謀論”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標王事件”爆發,四大魯酒企業迅速衰落,並殃及到整個東部白酒板塊。

挑戰者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昔日霸主江湖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1997年之後的十年裡,川黔板塊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在高端白酒領域更是達到巔峰: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水井坊、劍南春、捨得等等,無一不是高端,無一不是暢銷全國。但是東部名酒並沒有因“標王”而一蹶不振,隨著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的召開,東部白酒板塊雖然在市場上受制於川黔,但是崛起的欲望更加強烈。作為東部老名酒價值守望者的洋河和古井在這場東部崛起的、歷史性的產業變革中起到了“帶頭大哥”的作用。關於他們崛起的路徑,業界已有太多太多的分析,《酒遊記》在這裡就不在多講。

在四萬億投資驅動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沒有阻止白酒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由此而來的大眾市場消費升級和政商務市場擴容卻給東部白酒崛起贏得了更長、更有利的戰略機遇。當時,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在內的西部名酒大佬都忙於搶佔高端白酒市場,忙著漲價,忙著數鈔票,忙著高高在上的宣揚傳統文化。無暇顧及或者不屑一顧東部白酒在中檔酒市場的發展。

但是,隨著2012年中央政府重拳出擊,打壓公務消費,打壓炫富式消費,高端白酒量價齊跌,西部名酒,尤其是川酒高端戰略嚴重受阻,由此進入持續幾年的調整期。而此時東部白酒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洋河追著五糧液的一路奔跑,古井“眼看著”就要趕超瀘州老窖,而口子、迎駕、今世緣、景芝等一批幾十億級的企業也成為東部名酒板塊的“腰部”力量。

當時光挺進到2016年,東西兩大陣營已經進入到一個最為接近的歷史時期。此時,無論是對於川酒的五糧液、瀘州老窖,還是黔酒的茅臺而言,坐等東部白酒陣營繼續在中檔酒領域做大做強,並逐步向高端白酒市場蠶食,無異於拱手將“王侯將相之位”拱手相讓。類似的歷史從未發生過。

既然這樣,與其忙於應對洋河、古井在增長速度、數字及行業排名的步步緊逼,不如,針對他們賴以生存的華東大本營市場展開行動,主動出擊,拿下幾個百億,釜底抽薪,反守為攻,謀取戰略及聲勢上主動短期。因此,一場針對華東市場的反擊戰逐漸達成默契並醞釀成熟。現已轉化為行動,“華東大戰”由此打響!

東部“硬懟”西部,四大“懟點”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對於洋河、古井、今世緣、口子窖、迎駕、景芝、花冠等東部名酒企業而言,經過30多年的臥薪嚐膽,歷經無數次失敗、挫折、困苦的砥礪前行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次由大向強發展的歷史性變革。在他們的帶動下,中國白酒也正在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對東部白酒陣營而言,能否真正開創一個嶄新的屬於東部名酒陣營的,可以與西部名酒陣營平等對話,甚至“絕對趕超”的大時代,關鍵是看能不能在這場正在日趨激烈的“華東大戰”中取得關鍵性、標誌性、放大成果的偉大勝利。

守住了華東,放大了戰果,就真正改變了歷史,創造了歷史。反之,白酒產業的競爭格局可能再次回到1997年。對西部名酒而言,華東一戰,釜底抽薪,攻守轉換之間,更事關王者的尊嚴與榮耀。身處其中的企業家、商業領袖,行銷統帥能否功成名就,笑傲江湖,也全系於此。一想到此,瞬間感到脊背發涼,“華東大戰”真能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有時進攻,是為了防守,而有時防守,則是最好的進攻。攻守之間,世易時移。查閱東西白酒發展卷宗,仔細分析中國白酒華東市場戰局,“酒遊記”認為東部白酒“硬懟”西部白酒,有四大“懟點”耐人尋味,值得關注。

一、關於“產能”的對抗。

中國是一個大國,白酒是一個大產業,“大”是中國白酒產業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歷史是由大國創造的,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史一再表明,沒有產能上的優勢,就沒有長期對抗的資本。在消費者心目中,川酒的五糧液、瀘州老窖一直都是“大酒廠”的代表,五糧液“十裡酒城”讓多少英雄豪傑競折腰。而現在經過十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洋河同樣擁有了自己“十裡酒城”,而且敢於亮劍,打出了“釀造規模 冠領全國”的口號。而作為東部名酒價值守望者的古井,已經把“年份原漿”這一規模化標籤作為產品賣點,產能更是最不可或缺的競爭優勢。因此可以說,在“大”的方面,東西雙方已經在伯仲之間形成競爭均勢。

二、“銷售規模”的數位化誘惑。

在商業領域,數字是最簡單,也是最有力量的競爭語言。2016年,五糧液完成227億元,洋河為164億元,兩者差距為60億元。兩者相差的實際數字“60億”看似很大,但心理距離卻很小。其中“意味”不必多講。2017年,瀘州老窖要突破百億,古井也要突破百億。而如果再把口子窖、迎駕、今世緣、景芝等一大批東部白酒企業與西部白酒企業進行比較,可以看到東西雙方雖稍有差距,但卻越來越接近,“東部”奔跑的速度早已超過“西部”。那麼,在這場華東大戰中,誰會跑的更快?

三、“吃香”與“吃味”,是誰的大時代?

其實,在1990年代的那場較量中,以秦池等為代表的魯酒在戰爭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因為他們缺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產品風格上長期追隨川酒,而且還大量從四川採購原酒。而現在經過20年的產能擴張,東部名酒不僅完全實現了原酒的自給自足,而且還形成了不同於川酒的“風格”,這一風格可以是洋河所說的“綿柔”,可以是古井所說的“淡雅”,還可以是口子的“兼香”,仰韶的“陶香”。這些可統稱為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先生所說的“白酒吃味”。按照東部白酒的語言,川黔白酒以“香”著稱,淮河白酒以“味”見長,而當先白酒消費正在由20世紀的“吃香”時代走向21世紀“吃味”時代。那麼,消費者是否真的已經吃膩了“香”,開始走向“綿甜軟淨香”五味協調的味覺時代?

四、“家鄉酒”和“大品牌”的辯證法:

這將是一場相對公平的較量。因此,在這場事關未來、榮辱的巔峰對決中,東部白酒企業首先應該摒棄的就是所謂“家鄉酒”的概念。而對遠道而來的西部白酒而言,則應該放棄的是與生俱來的那種“大品牌”的自豪感,不要忘了你所面對的對手是誰。如果他們內心,他們的規模和影響力不夠強大,在理念上領先於這個行業,他們也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形成“東部”整體挑戰“西部”的格局。

三個考量指標,預判“誰的華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東西名酒陳兵華東,是中國白酒自由競爭三十年的必然結果。但春江水暖鴨先知,針對這場改變中國白酒市場競爭格局的大混戰,有“好戰者”對戰局作出科學判斷,他列出了三個重要的“考量指標”。沿著這三個指標,各位看官也可以對華東戰局進行精准分析,並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斷:

一看“精准的行銷落地能力。白酒行業向來就有“西不入川,東不入皖”的說法,這簡短的八個字背後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既肯定了川酒的卓越品質,又道出東部名酒的行銷與管道創新能力。從十幾年前的酒店盤中盤、深度分銷,到如今洋河的新江蘇戰略,古井的“三通工程”,口子窖“一地一策”,今世緣的“對標發展”,在這個品質越來越同質化的傳統行業裡,現代行銷理念似乎永遠是企業跑贏大時代的利器。打著“系列酒、子品牌”的旗號,呼嘯而來西部白酒在華東市場勝算幾何?華東市場本土品牌還守得住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嗎?

二看“互聯網時代與消費者溝通的能力”。互聯網時代,品牌傳播需要走心,需要簡潔有力,像酒遊記所寫的這樣的“長篇大論”深度分析報導,雖然有理有據,邏輯嚴密,準確的反映了白酒產業競爭現狀,但也只適合於專業人士研讀。可消費者的心智在哪裡,在歷史的故紙堆裡,還是在現代、時尚的動化的描述裡?誰在引來這個偉大時代的變革,誰在與消費者真心互動,誰的語言在海量資訊彙集的手機螢幕上“一箭穿心”?是洋河、古井所代表的東部白酒,還是五糧液、瀘州老窖所代表的西部名酒?

三看“企業家的戰略創新和‘統帥三軍’的能力”。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德魯克說,這個靈魂來源於企業家的戰略創新能力,但是在酒遊記看來,戰略創新能力僅占企業家靈魂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是“統帥三軍”的能力。不是每個有戰略創新能力的企業家都能“統帥三軍”,打好硬仗。在白酒行業,很多企業家喊出了偉大的戰略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沒有真正上升成為企業夢想。築夢不成,三軍潰敗,員工的集體冷漠成為潰敗之源。可員工為什麼會對企業戰略和未來集體冷漠?

對東西白酒兩大陣營而言,華東大戰是一場改變格局的硬仗,是一場難以回避的巔峰對決,但它絕不是企業老闆“一個人的戰爭”。如果沒有一支眾志成城、氣貫長虹的行銷鐵軍,最終將在“戰場”上一潰千里。

既壯大了自己,也將有力的打擊截至目前最強有力的挑戰者——洋河、古井。

自建國以來的近70年間,白酒得各種產業政策的庇佑,一舉超過黃酒,不僅成為中國第一酒種,而且也一舉超越威士卡、白蘭地等成為世界第一蒸餾酒酒種。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是以川黔為代表的西部白酒引領著以蘇魯豫皖為代表的東部白酒的發展,無論是從歷屆名酒評比會上入選國家名酒的名單排行,還是川酒大流通期間東部向西部學習借鑒釀酒工藝及酒體風格,都可以看到“中國白酒西強東弱”的發展趨勢。

但這並不代表東部白酒沒有反超的機會和反超的意願,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先後實施以來的30年間,中國白酒東西對抗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1990年代,山東白酒秦池、孔府家、孔府宴、金貴等勇者無懼,通過央視廣告迅猛發力,快速崛起,完成了東部白酒陣營的第一輪逆襲。有報導顯示,在1997年,中國白酒銷售額的前十名,有四家魯酒企業上榜,其中孔府家一度位列行業第二位,僅次於白酒大王五糧液。但是好景不長,自身發展的不成熟,市場經濟的不成熟,地方政府管理經濟的手段不成熟,媒體不負責任,對手太強大,以及潛伏其中的“陰謀論”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標王事件”爆發,四大魯酒企業迅速衰落,並殃及到整個東部白酒板塊。

挑戰者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昔日霸主江湖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1997年之後的十年裡,川黔板塊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在高端白酒領域更是達到巔峰: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水井坊、劍南春、捨得等等,無一不是高端,無一不是暢銷全國。但是東部名酒並沒有因“標王”而一蹶不振,隨著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的召開,東部白酒板塊雖然在市場上受制於川黔,但是崛起的欲望更加強烈。作為東部老名酒價值守望者的洋河和古井在這場東部崛起的、歷史性的產業變革中起到了“帶頭大哥”的作用。關於他們崛起的路徑,業界已有太多太多的分析,《酒遊記》在這裡就不在多講。

在四萬億投資驅動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沒有阻止白酒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由此而來的大眾市場消費升級和政商務市場擴容卻給東部白酒崛起贏得了更長、更有利的戰略機遇。當時,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在內的西部名酒大佬都忙於搶佔高端白酒市場,忙著漲價,忙著數鈔票,忙著高高在上的宣揚傳統文化。無暇顧及或者不屑一顧東部白酒在中檔酒市場的發展。

但是,隨著2012年中央政府重拳出擊,打壓公務消費,打壓炫富式消費,高端白酒量價齊跌,西部名酒,尤其是川酒高端戰略嚴重受阻,由此進入持續幾年的調整期。而此時東部白酒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洋河追著五糧液的一路奔跑,古井“眼看著”就要趕超瀘州老窖,而口子、迎駕、今世緣、景芝等一批幾十億級的企業也成為東部名酒板塊的“腰部”力量。

當時光挺進到2016年,東西兩大陣營已經進入到一個最為接近的歷史時期。此時,無論是對於川酒的五糧液、瀘州老窖,還是黔酒的茅臺而言,坐等東部白酒陣營繼續在中檔酒領域做大做強,並逐步向高端白酒市場蠶食,無異於拱手將“王侯將相之位”拱手相讓。類似的歷史從未發生過。

既然這樣,與其忙於應對洋河、古井在增長速度、數字及行業排名的步步緊逼,不如,針對他們賴以生存的華東大本營市場展開行動,主動出擊,拿下幾個百億,釜底抽薪,反守為攻,謀取戰略及聲勢上主動短期。因此,一場針對華東市場的反擊戰逐漸達成默契並醞釀成熟。現已轉化為行動,“華東大戰”由此打響!

東部“硬懟”西部,四大“懟點”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對於洋河、古井、今世緣、口子窖、迎駕、景芝、花冠等東部名酒企業而言,經過30多年的臥薪嚐膽,歷經無數次失敗、挫折、困苦的砥礪前行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次由大向強發展的歷史性變革。在他們的帶動下,中國白酒也正在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對東部白酒陣營而言,能否真正開創一個嶄新的屬於東部名酒陣營的,可以與西部名酒陣營平等對話,甚至“絕對趕超”的大時代,關鍵是看能不能在這場正在日趨激烈的“華東大戰”中取得關鍵性、標誌性、放大成果的偉大勝利。

守住了華東,放大了戰果,就真正改變了歷史,創造了歷史。反之,白酒產業的競爭格局可能再次回到1997年。對西部名酒而言,華東一戰,釜底抽薪,攻守轉換之間,更事關王者的尊嚴與榮耀。身處其中的企業家、商業領袖,行銷統帥能否功成名就,笑傲江湖,也全系於此。一想到此,瞬間感到脊背發涼,“華東大戰”真能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有時進攻,是為了防守,而有時防守,則是最好的進攻。攻守之間,世易時移。查閱東西白酒發展卷宗,仔細分析中國白酒華東市場戰局,“酒遊記”認為東部白酒“硬懟”西部白酒,有四大“懟點”耐人尋味,值得關注。

一、關於“產能”的對抗。

中國是一個大國,白酒是一個大產業,“大”是中國白酒產業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歷史是由大國創造的,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史一再表明,沒有產能上的優勢,就沒有長期對抗的資本。在消費者心目中,川酒的五糧液、瀘州老窖一直都是“大酒廠”的代表,五糧液“十裡酒城”讓多少英雄豪傑競折腰。而現在經過十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洋河同樣擁有了自己“十裡酒城”,而且敢於亮劍,打出了“釀造規模 冠領全國”的口號。而作為東部名酒價值守望者的古井,已經把“年份原漿”這一規模化標籤作為產品賣點,產能更是最不可或缺的競爭優勢。因此可以說,在“大”的方面,東西雙方已經在伯仲之間形成競爭均勢。

二、“銷售規模”的數位化誘惑。

在商業領域,數字是最簡單,也是最有力量的競爭語言。2016年,五糧液完成227億元,洋河為164億元,兩者差距為60億元。兩者相差的實際數字“60億”看似很大,但心理距離卻很小。其中“意味”不必多講。2017年,瀘州老窖要突破百億,古井也要突破百億。而如果再把口子窖、迎駕、今世緣、景芝等一大批東部白酒企業與西部白酒企業進行比較,可以看到東西雙方雖稍有差距,但卻越來越接近,“東部”奔跑的速度早已超過“西部”。那麼,在這場華東大戰中,誰會跑的更快?

三、“吃香”與“吃味”,是誰的大時代?

其實,在1990年代的那場較量中,以秦池等為代表的魯酒在戰爭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因為他們缺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產品風格上長期追隨川酒,而且還大量從四川採購原酒。而現在經過20年的產能擴張,東部名酒不僅完全實現了原酒的自給自足,而且還形成了不同於川酒的“風格”,這一風格可以是洋河所說的“綿柔”,可以是古井所說的“淡雅”,還可以是口子的“兼香”,仰韶的“陶香”。這些可統稱為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先生所說的“白酒吃味”。按照東部白酒的語言,川黔白酒以“香”著稱,淮河白酒以“味”見長,而當先白酒消費正在由20世紀的“吃香”時代走向21世紀“吃味”時代。那麼,消費者是否真的已經吃膩了“香”,開始走向“綿甜軟淨香”五味協調的味覺時代?

四、“家鄉酒”和“大品牌”的辯證法:

這將是一場相對公平的較量。因此,在這場事關未來、榮辱的巔峰對決中,東部白酒企業首先應該摒棄的就是所謂“家鄉酒”的概念。而對遠道而來的西部白酒而言,則應該放棄的是與生俱來的那種“大品牌”的自豪感,不要忘了你所面對的對手是誰。如果他們內心,他們的規模和影響力不夠強大,在理念上領先於這個行業,他們也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形成“東部”整體挑戰“西部”的格局。

三個考量指標,預判“誰的華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東西名酒陳兵華東,是中國白酒自由競爭三十年的必然結果。但春江水暖鴨先知,針對這場改變中國白酒市場競爭格局的大混戰,有“好戰者”對戰局作出科學判斷,他列出了三個重要的“考量指標”。沿著這三個指標,各位看官也可以對華東戰局進行精准分析,並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斷:

一看“精准的行銷落地能力。白酒行業向來就有“西不入川,東不入皖”的說法,這簡短的八個字背後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既肯定了川酒的卓越品質,又道出東部名酒的行銷與管道創新能力。從十幾年前的酒店盤中盤、深度分銷,到如今洋河的新江蘇戰略,古井的“三通工程”,口子窖“一地一策”,今世緣的“對標發展”,在這個品質越來越同質化的傳統行業裡,現代行銷理念似乎永遠是企業跑贏大時代的利器。打著“系列酒、子品牌”的旗號,呼嘯而來西部白酒在華東市場勝算幾何?華東市場本土品牌還守得住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嗎?

二看“互聯網時代與消費者溝通的能力”。互聯網時代,品牌傳播需要走心,需要簡潔有力,像酒遊記所寫的這樣的“長篇大論”深度分析報導,雖然有理有據,邏輯嚴密,準確的反映了白酒產業競爭現狀,但也只適合於專業人士研讀。可消費者的心智在哪裡,在歷史的故紙堆裡,還是在現代、時尚的動化的描述裡?誰在引來這個偉大時代的變革,誰在與消費者真心互動,誰的語言在海量資訊彙集的手機螢幕上“一箭穿心”?是洋河、古井所代表的東部白酒,還是五糧液、瀘州老窖所代表的西部名酒?

三看“企業家的戰略創新和‘統帥三軍’的能力”。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德魯克說,這個靈魂來源於企業家的戰略創新能力,但是在酒遊記看來,戰略創新能力僅占企業家靈魂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是“統帥三軍”的能力。不是每個有戰略創新能力的企業家都能“統帥三軍”,打好硬仗。在白酒行業,很多企業家喊出了偉大的戰略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沒有真正上升成為企業夢想。築夢不成,三軍潰敗,員工的集體冷漠成為潰敗之源。可員工為什麼會對企業戰略和未來集體冷漠?

對東西白酒兩大陣營而言,華東大戰是一場改變格局的硬仗,是一場難以回避的巔峰對決,但它絕不是企業老闆“一個人的戰爭”。如果沒有一支眾志成城、氣貫長虹的行銷鐵軍,最終將在“戰場”上一潰千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