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張艾嘉已經拍了四十多年電影了,真是太酷了

1

我挺喜歡張艾嘉的。

主要是她不像某些藝人, 選擇明星那條路, 要麼傳播私生活, 感情史, 要麼就是奮鬥史感人, 但除了奮鬥史以外就什麼都沒有了。

而是以一個演員的身份, 勤勤懇懇輸出自己的作品。 拿了兩屆金像獎, 兩屆金馬獎, 還有許許多多其它獎項, 實打實塑造出了不少經典的作品。

其實要論人生經歷, 張艾嘉女士經歷過那麼多事, 演過戲, 做過音樂, 籌畫過電視節目, 當過導演, 起起伏伏, 沉沉落落, 絕對不比一些男星女星少, 但身邊人提起她的時候, 第一反應還是她的音樂和影視作品, 但每次你見到她的時候, 看到的還是那樣知性, 體面的笑容。

所以雖然她已經拍了四十多年電影了, 依然有不少女孩子喜歡她, 有個自媒體朋友在舉例子的時候說。

“希望以後我可以活得像她一樣。 ”

這是張艾嘉的近照。

除了美以外, 更難得的是, 這種美仿佛是把所有年月裡積累下來的智慧和閱歷都坦然地寫在自己的臉上, 呈現出一種非常平和的自信, 太酷了。

這樣的氣質, 一般被稱為“知性”。

知乎有一個問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真的嗎?”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答案就是貼一幅張艾嘉的照片。

2

知乎上有一個專門的問題,

叫“如何評價張艾嘉?”

下面的回答不多, 更沒有什麼長篇大論的答案, 甚至有人簡單地說:

評價張姐太難了, 因為你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句組織起來去描述這樣一個女人的大半生。

別評價了, 欣賞吧。

我很認同這句話。

通常, 最難以評價的就是非常多元化、擁有很多個層面的人。 這意味著更多的成就、更淵博的學識和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也就意味著大多數人更難以全面地瞭解他們, 並且用幾個詞語來定義他們。

和很多90後一樣, 我對張艾嘉最初的印象就是很小的時候聽她的代表作《愛的代價》。 後來我開始看比較多的電影, 發現她拍的電影也很多, 而且對劇本的品質要求極高。 幾年前我知道她還出了一本書。

並且無論是作為歌手、演員、導演還是作者, 她的每一個身份都有很高的辨識度, 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一個算得上專業的高度。

而且張艾嘉在每個領域邁出的步伐都不帶有什麼功利的目的, 似乎她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出於喜歡, 這種喜歡又單純, 又認真, 很令人動容。

這樣的人往往會被評價為“有趣”。 但這個詞用來形容張艾嘉, 又覺得少了一點分量。

所以還是只能感歎一句, 這個女人真的是太酷了。

3

很酷的張艾嘉在電影裡塑造過很多很鮮明的角色。

比如說幾乎家喻戶曉的《觀音山》。

她扮演了一個中年喪子的母親, 和一群年輕的租客相處的過程中得到了情緒的釋放, 找到了生命中為數不多的活力, 但最後依然選擇了自殺。

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我一直在跟著張艾嘉的情緒走, 跟著那個喪失了獨子的母親從多年完全的消沉當中看到了一點點生命力, 這生命力足以幫助她做出一個結束生命的選擇——但這已經很難得了。

所以之後, 隨著我慢慢長大了一點, 我開始徹底理解那些因為抑鬱選擇自殺的人們。

還有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 張艾嘉與19歲的董子健飾演了一對忘年戀人。 兩個人在影片中的互動是這樣的:

視覺效果沒有絲毫不適,很美好。

看完劇本,張艾嘉就被角色複雜的身世背景和暗潮洶湧的真摯情感所打動。

“(我所出演的)是整部戲裡最幸福的女人。”

她也以導演的身份創造出了更多鮮明的女性角色。

像是劉若英主演的《少女小漁》,以及愛情輕喜劇《20 30 40》中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真實的生活和情感狀態,她也因此被評價為“最懂女人心的導演”。

我看過很多影視和文字裡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極為臉譜化,類似於我前兩天寫到的七夕遊戲“直男測試題”中塑造出的物質、虛榮、幼稚、無理取鬧的“女朋友”形象。

它試圖用幾個詞來概括某一類甚至全部女性群體——但這是一件絕對不可能辦到的事。

但張艾嘉絕不會這樣,她眼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不同的人群,都有著細膩而鮮明的獨特感。

4

張艾嘉的新作《相愛相親》,是一部僅劇本打磨就耗時四年的作品。

這部將於10月27日全國公映的作品,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人情味,這些人情味隱藏在鄭州和洛陽這樣飛速發展新舊交替的二線城市中,隱藏在三位女主角和她們的婚姻愛情、她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中,也隱藏在影片“讓心回家”這樣溫暖的主旨中。

同樣是三個女人一台戲,《相愛相親》比起幾年前的《20 30 40》有著更大的年齡跨度——故事的三個女主角就是一個家庭的三代人。年輕的女孩子正處於熱戀中,五十多歲的婦女和自己的丈夫相濡以沫,而更加年邁的姥姥在遙遠的故鄉守護著自己的故事……

三個女人的人生中都有一個男人,被貫穿全篇的一根線索緊密相連。同時,她們也各自有著自身鮮明的光彩,映射出宣傳海報裡一年四季的風景變換。

連綿起伏的山丘就像是一個男人的側臉,三個女人與男人相互依靠,卻又彼此息息相關,在複雜的關係中相伴著走完四季,相愛相親。

像是大多數女人的一生一樣。

張艾嘉表示,這部電影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和挑戰。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到的是愛。”

“我覺得現代人的溝通和對愛的表達方式還是比較保守,在當下這種快節奏的時代,其實可以少一點保守,多一點溝通。”

“作為女人我想替更多女人來發聲。不管我是用悲慘的角度,還是喜劇角度,我都是很希望替女人說出心裡想說的話。”

“愛情對我來講就是非常大的動力。在不同年紀的時候,有不同態度去面對愛情。以前年輕覺得要擁有,慢慢年紀大了,要更和平相處和尊重。(影片中)三代的女人,她們對愛情都有相信、希望和擁有。有這顆少女的心,就是最有魅力的,所以女人還是要有愛情。”

她在影片發佈會上說這些話的時候,依然有一種對電影、對愛、對人與人之間關聯的,躍躍欲試的探索。

這個已經64歲的女人,之前已經做了40年電影,而現在,還在用一種很認真的姿態,一如既往地酷著。

這讓我對這部電影更加抱有好奇和期待。

我一直認為,對女性和愛情產生困惑的時候,就應該去看看張艾嘉的電影。

她會給你一些更真實,更誠懇的答案。

視覺效果沒有絲毫不適,很美好。

看完劇本,張艾嘉就被角色複雜的身世背景和暗潮洶湧的真摯情感所打動。

“(我所出演的)是整部戲裡最幸福的女人。”

她也以導演的身份創造出了更多鮮明的女性角色。

像是劉若英主演的《少女小漁》,以及愛情輕喜劇《20 30 40》中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真實的生活和情感狀態,她也因此被評價為“最懂女人心的導演”。

我看過很多影視和文字裡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極為臉譜化,類似於我前兩天寫到的七夕遊戲“直男測試題”中塑造出的物質、虛榮、幼稚、無理取鬧的“女朋友”形象。

它試圖用幾個詞來概括某一類甚至全部女性群體——但這是一件絕對不可能辦到的事。

但張艾嘉絕不會這樣,她眼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不同的人群,都有著細膩而鮮明的獨特感。

4

張艾嘉的新作《相愛相親》,是一部僅劇本打磨就耗時四年的作品。

這部將於10月27日全國公映的作品,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人情味,這些人情味隱藏在鄭州和洛陽這樣飛速發展新舊交替的二線城市中,隱藏在三位女主角和她們的婚姻愛情、她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中,也隱藏在影片“讓心回家”這樣溫暖的主旨中。

同樣是三個女人一台戲,《相愛相親》比起幾年前的《20 30 40》有著更大的年齡跨度——故事的三個女主角就是一個家庭的三代人。年輕的女孩子正處於熱戀中,五十多歲的婦女和自己的丈夫相濡以沫,而更加年邁的姥姥在遙遠的故鄉守護著自己的故事……

三個女人的人生中都有一個男人,被貫穿全篇的一根線索緊密相連。同時,她們也各自有著自身鮮明的光彩,映射出宣傳海報裡一年四季的風景變換。

連綿起伏的山丘就像是一個男人的側臉,三個女人與男人相互依靠,卻又彼此息息相關,在複雜的關係中相伴著走完四季,相愛相親。

像是大多數女人的一生一樣。

張艾嘉表示,這部電影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和挑戰。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到的是愛。”

“我覺得現代人的溝通和對愛的表達方式還是比較保守,在當下這種快節奏的時代,其實可以少一點保守,多一點溝通。”

“作為女人我想替更多女人來發聲。不管我是用悲慘的角度,還是喜劇角度,我都是很希望替女人說出心裡想說的話。”

“愛情對我來講就是非常大的動力。在不同年紀的時候,有不同態度去面對愛情。以前年輕覺得要擁有,慢慢年紀大了,要更和平相處和尊重。(影片中)三代的女人,她們對愛情都有相信、希望和擁有。有這顆少女的心,就是最有魅力的,所以女人還是要有愛情。”

她在影片發佈會上說這些話的時候,依然有一種對電影、對愛、對人與人之間關聯的,躍躍欲試的探索。

這個已經64歲的女人,之前已經做了40年電影,而現在,還在用一種很認真的姿態,一如既往地酷著。

這讓我對這部電影更加抱有好奇和期待。

我一直認為,對女性和愛情產生困惑的時候,就應該去看看張艾嘉的電影。

她會給你一些更真實,更誠懇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