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海基金副總轉正,規模與業績裹足不前

今日, 東海基金發佈高管變更公告, 升任副總經理鄧升軍為公司總經理, 今年4月以來, 東海基金已經發生了多次重大人事變動。 高管頻頻變動、資深基金經理離職的同時, 東海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裹足不前, 僅有的4檔基金也業績堪憂。

東海基金人事變動頻繁

從總經理助理到副總經理, 再到最終升任總經理, 鄧升軍連升兩級只用了5個月。 某業內人士笑言:“厲害了, 坐了火箭。 ”

鄧升軍的快速升職與東海基金人事變動頻繁、人才緊俏有關。

今年4月13日, 東海基金原總經理葛偉忠辭去總經理職務, 轉任董事長,

總經理助理劉建峰接任總經理職務。 一個半月後, 6月1日, 劉建峰辭去總經理職位, 由公司副總鄧升軍代任, 8月30日, 鄧升軍正式擔任東海基金總經理。 而鄧升軍在今年3月27日才剛剛從總經理助理職位升任公司副總, 這意味著鄧升軍在短短5個月內連升兩級。

鄧升軍曾任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 2013年7月加入東海基金, 先後擔任研究開發部研究總監、專戶理財部投資總監、公司總經理助理等職務。

東海基金的人事變動不限於此。 除高管變動外, 公司本就人數有限的基金經理也有離職。 今年5月27日, 東海基金旗下的東海美麗中國混合、東海祥瑞基金、東海社會安全3檔基金同時宣佈解聘基金經理杜斌, 公告顯示, 杜斌未轉任公司其它崗位,

或已離開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 盈利未達股東預期、業績和規模難做是公司高管離職的主要原因。

南方某公募人士向藍鯨表示, 管理費是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 如果沒有管道和優秀業績的支撐, 規模很難做起來。 藍鯨查閱資料發現, 東海基金2015年牛市中規模都未見明顯增長, 規模小就意味著管理費收入少, 而東海基金2017年中報披露, 該公司現有員工60餘人, 公司運營壓力並不小。

上述公募人士補充到, “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的實力是否強大, 直接影響一家基金公司能否做起來。 ”公開資料顯示, 東海基金由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深圳鵬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市相城區江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持股比例分別為45%、30%、25%。

藍鯨查閱資料發現, 東海旗下有資料可查的3檔基金, 機構占比分別為1.20%、2.57%、22.77%。 上述人士表示, 機構占比不高並不意味著大股東不夠支持, 畢竟股東出資成立基金公司的本意不是為了管理自己的資金。 但該人士也坦言, 當前公募基金領域競爭激烈, 沒有前期業績做參考, 股東和高管也沒有帶來太多資源的話, 小型基金公司很難做大。

發展停滯業績不佳

藍鯨據Wind資料統計, 截至8月30日, 東海基金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為9.95億元, 這家2013年成立的公司在“同級生”中規模墊底。 2013年共有16家基金公司宣告成立, 4年時間裡, 興業基金規模超過千億, 9家規模在1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 除此之外, 包括中信建投、江信、華潤元大、國開泰富、浙江浙商證券資管、東海基金在內的6家公募的規模在百億元以下,

東海基金9.95億元的規模排名最後。

目前東海基金旗下僅有4檔基金, 其中2016年底新成立的一隻定增基金就佔據了8.73億規模, 杜斌管理著其餘3只老基金。 這位擁有20年證券從業經驗的老將, 管理成績並不能讓人滿意。 杜斌管理的東海美麗中國、東海祥瑞A/C份額、東海中證社會發展安全, 任職期間總回報分別為-5.10%、-1.00%、-1.60%、-22.70%, 遠低於同期同類基金平均回報率。

杜斌離職後, 東海基金僅剩胡德軍、祝鴻玲2名基金經理, 分別接管杜斌留下的3檔基金。 此外, 2016年12月成立的東海祥龍定增由胡德軍管理, 這檔基金共募得8.63億元, 封閉期為18個月, 股票倉位範圍為 0%-100%, 非公開發行股票資產占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該基金自成立以來共參與銀星能源、同力水泥、長榮股份3檔股票的定增, 成立至今收益率為1.41%。

專戶及子公司業務發展趨緩

近年來, 隨著專戶等非公募業務發展提速, 非公募業務收入逐漸成為公募管理費收入外的另一重要收入來源, 成為許多次新基金公司規模擴張、業績增長的利器。 那麼, 東海基金是否也如很多小型基金公司一般“重專戶輕公募”呢?

由於公募基金公司的專戶管理規模並不公開, 因此藍鯨以中基協的專戶備案數量為判斷依據。 中國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 截至8月30日, 東海基金在2017年僅備案了3只專戶產品, 而從2014年到2016年, 東海基金分別備案了71只、36只、20只。 可見在前幾年, 相對於公募基金, 東海基金的專戶產品數量更多而且發行節奏更快,而今年以來專戶業務發展顯著減速。

此外,東海基金的子公司專戶業務同樣放緩,東海基金持有東海瑞京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51%的股份。從2014年到2016年,東海瑞京分別備案了16只、39只、53只專戶產品,而2017年至今只備案了一隻新產品。不過,由於專戶產品大多有一至兩年的合同期,因此東海瑞京的專戶管理規模並未有明顯縮減,近年一直維持在107億左右。Wind資料顯示,截至8月30日,東海瑞京的專戶規模在79家基金子公司中排名第58。

東海基金的專戶產品數量更多而且發行節奏更快,而今年以來專戶業務發展顯著減速。

此外,東海基金的子公司專戶業務同樣放緩,東海基金持有東海瑞京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51%的股份。從2014年到2016年,東海瑞京分別備案了16只、39只、53只專戶產品,而2017年至今只備案了一隻新產品。不過,由於專戶產品大多有一至兩年的合同期,因此東海瑞京的專戶管理規模並未有明顯縮減,近年一直維持在107億左右。Wind資料顯示,截至8月30日,東海瑞京的專戶規模在79家基金子公司中排名第5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