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西湖龍井茶的歷史演變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唐代, 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 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 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
西湖龍井茶之名始于宋, 聞於元, 揚于明, 盛於清。 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 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 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 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 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 西湖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 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 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 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 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 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 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西湖龍井茶, 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 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禦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

到了南宋, 杭州成了國都, 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元代, 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 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遊龍井》飲茶詩, 詩中曰:“徘徊龍井上, 雲氣起晴畫。 澄公愛客至, 取水挹幽竇。 坐我詹卜中, 余香不聞嗅。 但見瓢中清, 翠影落碧岫。 烹煎黃金芽, 不取穀雨後, 同來二三子, 三咽不忍漱。 ”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 又有好泉好茶, 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 西湖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 名聲逐漸遠播, 開始走出寺院, 為平常百姓所飲用。 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 總不及龍井之產, 而雨前細芽, 取其一旗一槍, 尤為珍品, 所產不多, 宜其矜貴也。 ” 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

其地產茶, 為兩山絕品”之說。 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 作豆花香, 色清味甘, 與他山異。 ”此時的西湖龍井茶已被列為中國之名茶。 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 都有西湖龍井茶。 如果說在明代西湖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 到了清代, 西湖龍井茶則立於眾名茶的前茅了。 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 有浙之龍井, 江南之芥片, 閩之武夷雲。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 四次來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制, 品茶賦詩。 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禦茶”。 從此, 西湖龍井茶馳名中外, 問茶者絡繹不絕。 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 鮮有作深碧色者, 唯吾杭之龍井, 色深碧。
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 唯杭之龍井扁且直。 ”民國期間, 著名的西湖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 國家積極扶持西湖龍井茶的發展。 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 改舊式柴鍋為電鍋, 選育新的西湖龍井茶優良品種, 推廣先進栽培採制技術, 建立西湖龍井茶分級品質標準, 使西湖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從西湖龍井茶的歷史演變看, 西湖龍井茶之所以能成名並發揚光大, 一則是西湖龍井茶品質好, 二則離不開西湖龍井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 所以西湖龍井茶不僅僅是茶的價值, 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價值, 裡面蘊藏著較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