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說說道教茅山派,最出名的茅山道士曾出家為僧

道教茅山派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民間流傳的所謂“茅山術”主要將民間中原地區以及苗區流傳的黑, 白巫術一併納為己用。 修習此派法術者, 多以符, 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 借靈異靈力助己行事。

但是這些並不是茅山上清派的傳承, 所以被人稱作“下茅”。 至於網上說“上中下三茅”, 則是對“三茅真君”的誤傳。 茅山只有“上茅”與“下茅”, 其中“上茅”就是指的茅山上清派。

而在茅山派中影響最大的道士是陶弘景, 他在的時代是梁武帝蕭衍之時。 梁武帝中國最好佛的帝王。 為了供奉佛教, 他多次出家為僧, 滿朝文武看到皇帝當和尚去了, 甚至是沒辦法, 只好給和尚贖金, 如此數次。

在這種崇佛政策下, 梁武帝準備以佛教為國教, 在天監十六年, 梁武帝下令禁止殺生, 祭祀也不許殺生。 當時上定林寺的僧人說京城附近海域人在打漁捕獵, 請求禁止丹陽、琅琊二帝任何殺生之事。

這並不是說以佛教為國教不好, 以道教為國教就好了, 任何宗教淩駕於國家之上對平民百姓來說都是災難!當時梁國京城有佛寺五百餘所, 窮極宏麗。 僧尼十余萬, 資產豐沃。

崇佛的梁武帝對道教很不友好, 他在《舍李老道法詔》中以國家領袖的身份說道教是邪法,

原文“弟子經遲迷荒耽事老子。 曆葉相承。 染此邪法。 習因善發。 棄迷知返。 ”在這種有傾向下他對道教的態度科學而知。

當時的陶弘景是道教宗師,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 陶弘景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 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受戒。 陶弘景此舉, 實非出於自願, 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

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約詩雲:“我有數行淚, 不落十餘年, 今日為君盡, 並灑秋風前。 ”此詩歷代被認為是在說之前被迫受戒的之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