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是央美副院長,被稱為“紐約的啟功”書法獲得藝術界的諾貝爾獎

徐冰(1955-)祖籍浙江溫嶺, 生於重慶。 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 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 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

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英語Art word

除了科學界的諾貝爾獎之外, 在藝術界還有一個被稱為“美國諾貝爾獎”的麥克亞瑟獎, 俗稱“天才獎”。 在國內, 獲得過這個大獎的是一個研究“書法”的藝術家, 他叫徐冰。 他獨創的“新英文書法”已經被日本錄入了字形檔,

而且在美國, 很多餐館的招牌都是用這種“書法”寫的。 中國書法能被老外喜歡除了因為有幾千年文化底蘊之外, 難解其意的陌生化也是原因之一。 這種新英文書法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這樣的“似曾相識”。

看中國字讀英文音

麥克亞瑟獎評選比較側重人的創造性和對社會的貢獻。 中國旅美藝術家徐冰獲獎和他創造的“新英文書法”有密切的關係。

開始研究“新英文書法”是在1994年。 徐冰在1990年去了美國, 在新的文化環境裡, 對文字的持續興趣正是國際範圍內時髦的話題, 帶有語言實驗性質的東西正好和國際上解構哲學討論的問題吻合。 於是在徐冰的創作中自然不自然地就會考慮到這種關係。

新英文書法結合英文的符號和漢字的結構。 它的閱讀規律是從左到右, 從上到下, 從外到裡。 但書寫的時候不一定完全遵照這個規律。 有時一個字的出現頻率太多了, 就會有調整, 上下結構有時會寫成左右結構, “加進了破的成分”。 徐冰說, 如果一個西方人讀下來這些字的意思, 同時又瞭解是怎麼寫的, 會很有意思。

有人說徐冰是“紐約的啟功”, 因為他經常用“新英文書法”給人題字。 “我是這種字寫得最好的, 求字的人很多, 香港大學出版社的標識就是。 題字是屬於東方的傳統, 通過這種方式今天在西方發展了。 比如中國餐館的牌子, 以前都是一行中文, 一行英文, 如果用我的字體, 一行就解決問題了。 好像有點發明的意思, 其實只是字體設計, 只不過有點特別和奇怪。 ”西方人都對書法有興趣, 但是沒法真正進入書法的欣賞境界。 不認識字就只能當做圖畫來理解。 我通過這種方式把書法藝術真正帶到西方去。這個作品是讓他們在寫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書法,擴展了他們的思維。我來了不是教給你們寫字的,是讓你們重新反省你們已有的知識。

新英文書法也對中國書法界產生了不小影響。

《書法有法》的作者王曉雲就說:“真正碰到的現代書法就是徐冰的。”將書法進入當代的考慮在書法界一直都有,有的把書法引入繪畫,加上顏色,或者少字數、抽象和變形等。我覺得都沒有找到書法本質的東西。別人說新英文書法有現代性,是因為寫字本身革命了。你不在寫字上,而在畫字上革命是不行的。

麥克亞瑟獎,主要還是看你一個時間段的整體作品。它的權威性在於慎重地涵蓋了各個領域,甚至會提前跟蹤你的工作,那個主席就在一次聚會上對徐冰說:“我們派了很多人跟蹤你。”但作為藝術家的徐冰只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對社會有創造性、有意義,能有實用價值最好。

最“中國”的外形

徐冰不僅創造了一種新的圖形文字,還為此舉辦了“畫展”。

當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文字遊戲”畫展時,很多專業的文字工作者都聞聲而動,前來參觀。“當時很多中國美術館和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的學者平時不會去看藝術展,聽說有些字搞不懂,就有興趣了。他們希望能夠從中找出認識的字。《天書》對他們有些強迫的症狀,太像漢字了。似乎也有內容,和他們的經驗很親切,能刺激到他們。是讓他們讀的卻讓他們無法走進,沒法認知。就特別不舒服,覺得這輩子沒碰見過這麼難讀的書。”

“天書”並不是憑空構造的。首先要考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像漢字,但又絕對不是。因為抽空了所有內容,完全沒有可讀性。但是有極其嚴格的內在結構規律。於是徐冰在其中自覺運用了很多符號學和視覺的東西,但那時候國人還不知道符號學。

徐冰說:“漢字有很多偏旁部首,水、土、草、山、立刀、電等都是最基本元素,本身是有含義和內容的,比如把“草”字頭和“水”或者“山”放在一起,別人就會知道這個字是在談自然。但是字典上又沒有。可是你實際上感覺應該有。實際上它已經給你內容的元素了,可是你又叫不出來它到底是什麼字,就很難受。就像見到一個人看他的臉你非常熟悉,就是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他已經存在了,你的腦子裡沒有名字。剛才的“草”字頭,下面再有一個“山”字就是有草的山,就應該這麼寫。再如加一個立刀旁,和一個“電”字放在一起,你就知道肯定不是談自然的,是說人造物或工業產品的。只有中國文字可以玩這種東西,有意在你的思維和認識之間加上了時差,有內容你說不出來。”

印刷這些字所用的模子也都是在徐冰手中誕生的。展覽前,徐冰用一年多時間刻了2000字。因為要展覽,還沒有完成就拿出來了。之所以要模版,是因為徐冰要把它做成裡外徹底的———真正的書,裝訂設計、折頁方式都完全遵照傳統的線裝書模式,不管是版本學的人,還是裝幀的人,包括印刷專業的人看到了,都會覺得它就是真正的書,每個環節都符合專業要求,所以展覽完了我就又回去刻字了。到現在,徐冰刻了4000多個字。因為他覺得4000多字是常用漢字概念。“要做得真像一本書的話,4000多個字的組合頻率是正常的,如果只有1000個字,重複太多就不像了。”

《天書》不是最初作品的名字,它原來的名字比較複雜,叫《析世鑒》,副題叫《析世末卷》,好像特別深刻。中國人管特別難懂的書就叫“天書”,大家習慣這樣稱呼這件作品了,我就這樣叫了。有朋友說:“你這個東西像細胞一樣,可以繁殖。”在世界各地展覽時都很受歡迎,現在就有廣告用這種字體。“我還印了很多字帖,很多人來訂購。現在有一群這樣的愛好者。新英文書法已經在日本做出了字形檔軟體,因為它是文字。而《天書》不是文字,只是像。新英文書法是真正可以理解的文字。在《天書》裡我做的是一個字型設計者的工作。”

讓漢字恢復動

感徐冰作為一個藝術家,他這麼多年的作品差不多一直和字與書有關,還和動物有關,他要用這兩類材料來說自己想說的東西。

在《鳥飛了》這個作品中是很多不同的鳥在飛。因為西方文化裡的椅子只能是字典上的、照片上的和現實的椅子的比較,字典對“椅子”的解釋和真正的“椅子”之間是沒有視覺上的相像性的,只是概念的解釋。但是中文“鳥”這個字,和真的“鳥”是混在一起的,這是我們文字和思維以及哲學和西方不同的地方。從簡體字到繁體字,從楷書到隸書到篆書到象形文字,最後飛走了。

徐冰認為:這是中國書法的延續過程,最遠的象形文字的“鳥”就已經很像真的鳥了,從大到小,一群“鳥”字就飛到窗戶外邊去了。那些字的顏色也比較鮮豔,我很希望它像變魔術一樣,就像變魔術一樣,就像孫悟空變成另外一個東西了。新英文書法的特點就是一般人很平等,他覺得自己很好看,很漂亮,先讓他走近來,近來後才發現:原來這麼與眾不同。

我通過這種方式把書法藝術真正帶到西方去。這個作品是讓他們在寫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書法,擴展了他們的思維。我來了不是教給你們寫字的,是讓你們重新反省你們已有的知識。

新英文書法也對中國書法界產生了不小影響。

《書法有法》的作者王曉雲就說:“真正碰到的現代書法就是徐冰的。”將書法進入當代的考慮在書法界一直都有,有的把書法引入繪畫,加上顏色,或者少字數、抽象和變形等。我覺得都沒有找到書法本質的東西。別人說新英文書法有現代性,是因為寫字本身革命了。你不在寫字上,而在畫字上革命是不行的。

麥克亞瑟獎,主要還是看你一個時間段的整體作品。它的權威性在於慎重地涵蓋了各個領域,甚至會提前跟蹤你的工作,那個主席就在一次聚會上對徐冰說:“我們派了很多人跟蹤你。”但作為藝術家的徐冰只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對社會有創造性、有意義,能有實用價值最好。

最“中國”的外形

徐冰不僅創造了一種新的圖形文字,還為此舉辦了“畫展”。

當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文字遊戲”畫展時,很多專業的文字工作者都聞聲而動,前來參觀。“當時很多中國美術館和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的學者平時不會去看藝術展,聽說有些字搞不懂,就有興趣了。他們希望能夠從中找出認識的字。《天書》對他們有些強迫的症狀,太像漢字了。似乎也有內容,和他們的經驗很親切,能刺激到他們。是讓他們讀的卻讓他們無法走進,沒法認知。就特別不舒服,覺得這輩子沒碰見過這麼難讀的書。”

“天書”並不是憑空構造的。首先要考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像漢字,但又絕對不是。因為抽空了所有內容,完全沒有可讀性。但是有極其嚴格的內在結構規律。於是徐冰在其中自覺運用了很多符號學和視覺的東西,但那時候國人還不知道符號學。

徐冰說:“漢字有很多偏旁部首,水、土、草、山、立刀、電等都是最基本元素,本身是有含義和內容的,比如把“草”字頭和“水”或者“山”放在一起,別人就會知道這個字是在談自然。但是字典上又沒有。可是你實際上感覺應該有。實際上它已經給你內容的元素了,可是你又叫不出來它到底是什麼字,就很難受。就像見到一個人看他的臉你非常熟悉,就是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他已經存在了,你的腦子裡沒有名字。剛才的“草”字頭,下面再有一個“山”字就是有草的山,就應該這麼寫。再如加一個立刀旁,和一個“電”字放在一起,你就知道肯定不是談自然的,是說人造物或工業產品的。只有中國文字可以玩這種東西,有意在你的思維和認識之間加上了時差,有內容你說不出來。”

印刷這些字所用的模子也都是在徐冰手中誕生的。展覽前,徐冰用一年多時間刻了2000字。因為要展覽,還沒有完成就拿出來了。之所以要模版,是因為徐冰要把它做成裡外徹底的———真正的書,裝訂設計、折頁方式都完全遵照傳統的線裝書模式,不管是版本學的人,還是裝幀的人,包括印刷專業的人看到了,都會覺得它就是真正的書,每個環節都符合專業要求,所以展覽完了我就又回去刻字了。到現在,徐冰刻了4000多個字。因為他覺得4000多字是常用漢字概念。“要做得真像一本書的話,4000多個字的組合頻率是正常的,如果只有1000個字,重複太多就不像了。”

《天書》不是最初作品的名字,它原來的名字比較複雜,叫《析世鑒》,副題叫《析世末卷》,好像特別深刻。中國人管特別難懂的書就叫“天書”,大家習慣這樣稱呼這件作品了,我就這樣叫了。有朋友說:“你這個東西像細胞一樣,可以繁殖。”在世界各地展覽時都很受歡迎,現在就有廣告用這種字體。“我還印了很多字帖,很多人來訂購。現在有一群這樣的愛好者。新英文書法已經在日本做出了字形檔軟體,因為它是文字。而《天書》不是文字,只是像。新英文書法是真正可以理解的文字。在《天書》裡我做的是一個字型設計者的工作。”

讓漢字恢復動

感徐冰作為一個藝術家,他這麼多年的作品差不多一直和字與書有關,還和動物有關,他要用這兩類材料來說自己想說的東西。

在《鳥飛了》這個作品中是很多不同的鳥在飛。因為西方文化裡的椅子只能是字典上的、照片上的和現實的椅子的比較,字典對“椅子”的解釋和真正的“椅子”之間是沒有視覺上的相像性的,只是概念的解釋。但是中文“鳥”這個字,和真的“鳥”是混在一起的,這是我們文字和思維以及哲學和西方不同的地方。從簡體字到繁體字,從楷書到隸書到篆書到象形文字,最後飛走了。

徐冰認為:這是中國書法的延續過程,最遠的象形文字的“鳥”就已經很像真的鳥了,從大到小,一群“鳥”字就飛到窗戶外邊去了。那些字的顏色也比較鮮豔,我很希望它像變魔術一樣,就像變魔術一樣,就像孫悟空變成另外一個東西了。新英文書法的特點就是一般人很平等,他覺得自己很好看,很漂亮,先讓他走近來,近來後才發現:原來這麼與眾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