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日記: 打開一段歷史,用「諾蘭」的方式 |《敦克爾克》觀影報告

本文作者“豆瓣觀影club”,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 因《盜夢空間》與《星際穿越》聞名全球, 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商業導演之一。

論對好萊塢的影響, 諾蘭在近二十年來的導演中可以排進前十, 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詹姆斯·卡梅隆、彼得·傑克遜、昆汀·塔倫蒂諾比肩。 “諾神”是遍佈全球的死忠粉對他的評價, 被稱“神”的神奇在於他將燒腦與商業化結合得天衣無縫, 粉絲群不僅覆蓋熱愛“非線性敘事”類型片的影迷, 更包括那些難以計數的普通觀眾。

影史經典鏡頭-在二維螢幕上展現五維時空《星際穿越》

諾蘭善於敘事上的分割創新, 敘事結構精緻巧妙。 電影對諾蘭來說像一個魔術, 他早期的獨立電影《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在這方面尤其明顯。 九十年代整個世界的電影, 風靡起一種複雜的非線性敘事結構, 代表影片包括《低俗小說》《兩杆大煙槍》《瘋狂的石頭》《一個字頭的誕生》等。 諾蘭屬於這股潮流, 雖不是最早的開拓者, 但在任何的非線性敘事榜單中, 諾蘭的幾部獨立影片都是最頻繁地被提及的幾部。

設計敘事迷宮是諾蘭的最強項, 他善於在虛構的故事中創新、創造奇觀影像, 2010年《盜夢空間》充滿想像力的折疊城市、夢境嵌套;2014年《星際穿越》的宇宙黑洞影像化與五維空間, 種種畫面令人歎為觀止。

而與諾蘭以往作品不同, 《敦克爾克》是一部以真實歷史為基礎的電影, 很多人初聽諾蘭執導《敦克爾克》會感到困惑與好奇。 “困惑在於, 這個題材不好拍、不諾蘭。

不同于諾蘭以往的虛構題材, ‘敦克爾克’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不是‘激戰’, 而是‘逃離’。 時間地點過程結局全部已知, 失去了以往諾蘭電影中的天馬行空‘無命題’的天然優勢。 當然好奇也就隨之而來:諾蘭的電影想像力與敘事風格如何在有限空間中展開?” ——@ feeling《製造歷史的緊張感》

時間立體化

非線性敘事的導演那麼多, 真正做出空間感的恐怕只有諾蘭。 起初《記憶碎片》將時間化成若干塊, 放入敘事線索裡, 從123456變成425631, 通過剪輯手法精准對位。 而之後《盜夢空間》, 將時間當作了一個嵌套的具有密度的實體。 天上一日, 地上一年;不同密度的時間, 被嵌套到一個個異域空間中, 觀影過程就是時間不斷被稀釋, 但劇情複雜程度上升直達高潮的過程。

《敦克爾克》裡, 面對一個龐大的歷史題材, 諾蘭決定從人出發, 擺脫歷史的沉重的時間枷鎖, 拍人眼中的歷史。 群像生眼中的歷史都只是碎片, 如何構建一個完整的事件。 時間高手諾蘭, 擺出三個不同密度的事件引導了三條線索, 即沙灘湯米求生—a week、空中法瑞爾射機——a day、和海上軍民聯合—a hour——集結海陸空三顆龍珠, 坐等諾蘭大神飆技。通過剪輯,將三個密度的事件根據起因-發展-高潮重新排布對應,將歷史題材拍的輕盈巧妙,也將碎片的事件串聯起了宏大的鏈條。——@午言《敦克爾克的諾蘭Style——空間和時間的重新排列》

空間塑造

與漫威和變形金剛等大片不同,諾蘭的影像奇觀有一種融合了未來科技感的真實性,並不是擺出複雜的變形過程,或者視覺特效的堆砌,而是將場景放置日常生活,複雜和模糊所處的空間和時間的邊界。例如《盜夢空間》,一擊即碎的玻璃、折疊的城市聯通了夢境;《星際穿越》中的手動輸入的電波密碼激蕩起時間的漣漪,促成蝴蝶效應。

折疊城市《盜夢空間》

作為歷史事件題材,突破我們想像的空間塑造很可能難以實現。取而代之,諾蘭的奇觀電影落腳在不同空間屬性的轉化的實景體驗上。空中戰鬥機視角給觀眾一場裸眼飛行的VR體驗。開場湯米的第一視角跟拍,將城市、海岸進行了空間連結,加劇了對於歷史的真實體驗。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擱淺的船隻的一場戲,空間高手諾蘭,將擱淺海岸、海上、船內三個空間通由漲潮的事件串聯起來,彈孔、滲入的海水就是不斷模糊三個空間邊界的催化劑。最終伴隨漲潮的棄船沉船,徹底將原先事件發生的三個空間混為一體,只留下敦克爾克漲潮的海水。 ——@午言《敦克爾克的諾蘭Style——空間和時間的重新排列》

節奏催化的配樂

諾蘭這一次在寫劇本時參照了錯音的音樂原理,把海陸空三條線索交織,營造出不斷加強的緊迫感,配樂則與之相輔相成,畫面和音樂高度匹配;而與諾蘭六度合作的漢斯·季默則以諾蘭懷錶聲為靈感打造出緊張感爆棚的配樂和頂級音效,使《敦克爾克》的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人說:

導演從一開始,就壓迫式的把觀眾逼入電影所營造的氛圍中的做法,似乎是放棄了正常敘事手法的一波又一波的狂轟濫炸,讓人有種導演喪心病狂,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錯覺。但回頭看來,卻又是滿滿被套路的感覺——哪裡是無招勝有招,明明是一直在放大招。這也正是對這部片子感到最諾蘭的地方。 ——@GogoUp《打開一段歷史,用另一種方式》

也有人評價:

雖然有不少人詬病電影裡無處不在的音樂,但不得不說,漢斯季默這次的創作依然非常成功,不僅把音樂和故事的節奏結合得非常完美,對謝潑德音調的合理運用也讓電影的氣質上得以和其他的戰爭片有了不同,給人帶來了不遜於動作片的刺激感。另一方面,這種密不透風、無處不在的音樂也正好印證了“敦克爾克大撤退”時那種焦慮和茫然的群體情緒,所產生的不適感,正和導演要表現的氛圍一致,所以也算是表現上的某種突破(對於商業電影而言這有些大膽了)。 ——@死咗《諾蘭:愛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

何謂音效所營造出的分秒必爭的壓迫感?請戳視頻感受↓

[video=https://movie.douban.com/trailer/219718/]敦克爾克 中國預告片1:全長版 (中文字幕)[/video]

無與倫比的真實質感

出於對膠片的虔誠,諾蘭本次依舊用70mm膠片來製作這部電影。片中那些非常奇觀式的鏡頭,按照諾蘭的脾氣,依然是幾乎沒有特效參與地製作出來的。包括

“用真的海軍驅逐艦而不是利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CGI)來打造海戰的場景、1000多名的臨時演員、把IMAX攝影機安放在一架真的噴火式戰鬥機的駕駛座艙和機翼的位置,讓攝影師和演員一同漂浮在水中進行拍攝”

等等。這種老派的做法反而讓電影裡那些鏡頭呈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超級特效感’,一度讓人難辨真假,因此獲得了新奇的觀影體驗,仿佛裸眼VR。 ——@死咗《諾蘭:愛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

事實證明,《敦克爾克》的最終影像的呈現,兌現了他在英國首映禮上所表達的,想拍這個故事的初衷——“帶所有觀眾去現場”。

關於歷史:導演表達與觀眾訴求

敦克爾克大撤退在二戰史上是個極其重要的轉捩點。如果大撤退失敗,英國就不得不臣服於德國,整個世界也將淪陷,或者說世界將會走向不同的命運。敦克爾克大撤退不僅是二戰的轉捩點,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捩點,這是具有決定性的時刻。大撤退的成功使得邱吉爾給民眾注入了精神勝利的理念,使得他能鼓勵他的軍隊,讓他們具有抵抗精神,儘管這次大撤退看起來像是一場投降。在軍事層面上看,是失敗的,但是從整個人類的層面上看,這就是一場重大勝利。

諾蘭曾說,“這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一頁,也是我人生中聽過最離奇的故事。”

于諾蘭而言,影片只是以主觀敘事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于某些歷史控觀眾來說,也許希望瞭解得更多。

「德軍為什麼在最後勝利唾手可得的時刻,放棄裝甲部隊,只採用空軍襲擊敦克爾克沙灘上待宰的羔羊。要知道在戰爭中,人至上,留住了30萬精銳簡直就是放虎歸山。一說德軍判斷失誤,拿錯地圖,以為敦克爾克是沼澤,哪知空襲沙灘,炸彈危機大減;一說是德軍內部同袍政治鬥爭,看不了裝甲部隊大獲全勝,收割所有戰功。當然也有陰謀論的說法,德軍認為英國也是優越種族,不用趕盡殺絕,私下與英軍達成了某種默契。

以盟軍為主視角拍攝的影片或許容不下太多客觀之外的討論,諾蘭只是通過法國士兵表現了英法盟軍的微妙關係,對於歷史更多的灰色地帶並未討論,取而代之的是集體主義的主旋律,這也是本片最大的遺憾。 」 ——@午言《敦克爾克的諾蘭Style——空間和時間的重新排列》

最具實驗性的諾蘭電影

諾蘭曾說《敦克爾克》是自己最具實驗性的作品:影片拋棄一切細枝末節,緊緊圍繞“觀眾的代入感”服務。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而主觀的,這種主觀的鏡頭語言貫穿全片,這一切都只為讓觀眾產生零距離代入體驗。

而且作為一部戰爭片,片中沒有血肉橫飛的戰場,沒有一個敵方角色的描寫甚至是特寫,但《敦克爾克》與《血戰鋼鋸嶺》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各有千秋。我想說《星際穿越》的結尾過於煽情,情感掩蓋了劇情邏輯性的欠缺,所以這回諾蘭變得克制了,甚至冷靜得讓人膽寒。想跑,想逃,卻沒那麼容易。如果你身處地獄,那麼活著就是勝利。全片70%的鏡頭都是冷色調,剪輯、攝影、聲音與故事完美一致,從片名出現的第一秒將你牢牢地按在座位上,摸著脈搏,掐著碼錶,測算你的心跳。 ——@多情總被無情惱《當諾蘭不再燒腦,我們看什麼》

雖然也是沒有任何重要作用的女主角,但這次,終於不再是一個絕對的男主角了。群像戲的比重因為結構的原因分地更加平均,但也因此讓每個形象都稍顯單薄。現實主義、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讓電影的質感和諾蘭以往的電影變得不同,某些地方倒是讓人想起《黨同伐異》之類的老電影。畫面上,繁複斑斕的視覺元素消隱於大片的風景之後,這種減法讓人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得以拓展,和故事本身也相得益彰。

總的來說,《敦克爾克》依然保留了諾蘭技術和設計上的優勢,但也呈現出和以往不同的特質。探究根本,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對於創作者而言,改變在不斷發生,實屬正常。這位喜歡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導演這次依然帶來了一部符合主流價值觀、具有可觀賞性的商業電影。思想價值上,自然比不上《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一樣的戰爭片;觀眾熟悉程度上,也和《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沒法比。但是那些畢竟是看過的電影,諾蘭這次的出彩就在於他做出了一部和這些戰爭片都似而不同的電影,有些獨領風騷的意味在其中。

從這一點上來看,這次的諾蘭,還是沒忍住他張揚實力的野心呀。 ——@死咗《諾蘭:愛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

敦克爾克 Dunkirk8.3主演:菲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哈裡·斯泰爾斯/阿紐林·巴納德/湯姆·哈迪/詹姆斯·達西/巴里·基奧幹/肯尼士·布拉納/基裡安·墨菲/馬克·裡朗斯/李·阿姆斯壯/詹姆斯·布魯爾/達米安·勃納爾/布萊恩·威納爾/哈利·理查森/艾略特·提特恩索/凱文·格思裡/巴比·洛克伍德/蜜雪兒·貝爾/比利·豪爾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類型:二戰/戰爭/歷史/2017/美國/軍事/劇情/英國/真實事件改編/人性

(全文完)

本文作者“豆瓣觀影club”,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12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豆瓣觀影club”關注Ta。

坐等諾蘭大神飆技。通過剪輯,將三個密度的事件根據起因-發展-高潮重新排布對應,將歷史題材拍的輕盈巧妙,也將碎片的事件串聯起了宏大的鏈條。——@午言《敦克爾克的諾蘭Style——空間和時間的重新排列》

空間塑造

與漫威和變形金剛等大片不同,諾蘭的影像奇觀有一種融合了未來科技感的真實性,並不是擺出複雜的變形過程,或者視覺特效的堆砌,而是將場景放置日常生活,複雜和模糊所處的空間和時間的邊界。例如《盜夢空間》,一擊即碎的玻璃、折疊的城市聯通了夢境;《星際穿越》中的手動輸入的電波密碼激蕩起時間的漣漪,促成蝴蝶效應。

折疊城市《盜夢空間》

作為歷史事件題材,突破我們想像的空間塑造很可能難以實現。取而代之,諾蘭的奇觀電影落腳在不同空間屬性的轉化的實景體驗上。空中戰鬥機視角給觀眾一場裸眼飛行的VR體驗。開場湯米的第一視角跟拍,將城市、海岸進行了空間連結,加劇了對於歷史的真實體驗。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擱淺的船隻的一場戲,空間高手諾蘭,將擱淺海岸、海上、船內三個空間通由漲潮的事件串聯起來,彈孔、滲入的海水就是不斷模糊三個空間邊界的催化劑。最終伴隨漲潮的棄船沉船,徹底將原先事件發生的三個空間混為一體,只留下敦克爾克漲潮的海水。 ——@午言《敦克爾克的諾蘭Style——空間和時間的重新排列》

節奏催化的配樂

諾蘭這一次在寫劇本時參照了錯音的音樂原理,把海陸空三條線索交織,營造出不斷加強的緊迫感,配樂則與之相輔相成,畫面和音樂高度匹配;而與諾蘭六度合作的漢斯·季默則以諾蘭懷錶聲為靈感打造出緊張感爆棚的配樂和頂級音效,使《敦克爾克》的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人說:

導演從一開始,就壓迫式的把觀眾逼入電影所營造的氛圍中的做法,似乎是放棄了正常敘事手法的一波又一波的狂轟濫炸,讓人有種導演喪心病狂,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錯覺。但回頭看來,卻又是滿滿被套路的感覺——哪裡是無招勝有招,明明是一直在放大招。這也正是對這部片子感到最諾蘭的地方。 ——@GogoUp《打開一段歷史,用另一種方式》

也有人評價:

雖然有不少人詬病電影裡無處不在的音樂,但不得不說,漢斯季默這次的創作依然非常成功,不僅把音樂和故事的節奏結合得非常完美,對謝潑德音調的合理運用也讓電影的氣質上得以和其他的戰爭片有了不同,給人帶來了不遜於動作片的刺激感。另一方面,這種密不透風、無處不在的音樂也正好印證了“敦克爾克大撤退”時那種焦慮和茫然的群體情緒,所產生的不適感,正和導演要表現的氛圍一致,所以也算是表現上的某種突破(對於商業電影而言這有些大膽了)。 ——@死咗《諾蘭:愛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

何謂音效所營造出的分秒必爭的壓迫感?請戳視頻感受↓

[video=https://movie.douban.com/trailer/219718/]敦克爾克 中國預告片1:全長版 (中文字幕)[/video]

無與倫比的真實質感

出於對膠片的虔誠,諾蘭本次依舊用70mm膠片來製作這部電影。片中那些非常奇觀式的鏡頭,按照諾蘭的脾氣,依然是幾乎沒有特效參與地製作出來的。包括

“用真的海軍驅逐艦而不是利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CGI)來打造海戰的場景、1000多名的臨時演員、把IMAX攝影機安放在一架真的噴火式戰鬥機的駕駛座艙和機翼的位置,讓攝影師和演員一同漂浮在水中進行拍攝”

等等。這種老派的做法反而讓電影裡那些鏡頭呈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超級特效感’,一度讓人難辨真假,因此獲得了新奇的觀影體驗,仿佛裸眼VR。 ——@死咗《諾蘭:愛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

事實證明,《敦克爾克》的最終影像的呈現,兌現了他在英國首映禮上所表達的,想拍這個故事的初衷——“帶所有觀眾去現場”。

關於歷史:導演表達與觀眾訴求

敦克爾克大撤退在二戰史上是個極其重要的轉捩點。如果大撤退失敗,英國就不得不臣服於德國,整個世界也將淪陷,或者說世界將會走向不同的命運。敦克爾克大撤退不僅是二戰的轉捩點,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捩點,這是具有決定性的時刻。大撤退的成功使得邱吉爾給民眾注入了精神勝利的理念,使得他能鼓勵他的軍隊,讓他們具有抵抗精神,儘管這次大撤退看起來像是一場投降。在軍事層面上看,是失敗的,但是從整個人類的層面上看,這就是一場重大勝利。

諾蘭曾說,“這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一頁,也是我人生中聽過最離奇的故事。”

于諾蘭而言,影片只是以主觀敘事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于某些歷史控觀眾來說,也許希望瞭解得更多。

「德軍為什麼在最後勝利唾手可得的時刻,放棄裝甲部隊,只採用空軍襲擊敦克爾克沙灘上待宰的羔羊。要知道在戰爭中,人至上,留住了30萬精銳簡直就是放虎歸山。一說德軍判斷失誤,拿錯地圖,以為敦克爾克是沼澤,哪知空襲沙灘,炸彈危機大減;一說是德軍內部同袍政治鬥爭,看不了裝甲部隊大獲全勝,收割所有戰功。當然也有陰謀論的說法,德軍認為英國也是優越種族,不用趕盡殺絕,私下與英軍達成了某種默契。

以盟軍為主視角拍攝的影片或許容不下太多客觀之外的討論,諾蘭只是通過法國士兵表現了英法盟軍的微妙關係,對於歷史更多的灰色地帶並未討論,取而代之的是集體主義的主旋律,這也是本片最大的遺憾。 」 ——@午言《敦克爾克的諾蘭Style——空間和時間的重新排列》

最具實驗性的諾蘭電影

諾蘭曾說《敦克爾克》是自己最具實驗性的作品:影片拋棄一切細枝末節,緊緊圍繞“觀眾的代入感”服務。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而主觀的,這種主觀的鏡頭語言貫穿全片,這一切都只為讓觀眾產生零距離代入體驗。

而且作為一部戰爭片,片中沒有血肉橫飛的戰場,沒有一個敵方角色的描寫甚至是特寫,但《敦克爾克》與《血戰鋼鋸嶺》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各有千秋。我想說《星際穿越》的結尾過於煽情,情感掩蓋了劇情邏輯性的欠缺,所以這回諾蘭變得克制了,甚至冷靜得讓人膽寒。想跑,想逃,卻沒那麼容易。如果你身處地獄,那麼活著就是勝利。全片70%的鏡頭都是冷色調,剪輯、攝影、聲音與故事完美一致,從片名出現的第一秒將你牢牢地按在座位上,摸著脈搏,掐著碼錶,測算你的心跳。 ——@多情總被無情惱《當諾蘭不再燒腦,我們看什麼》

雖然也是沒有任何重要作用的女主角,但這次,終於不再是一個絕對的男主角了。群像戲的比重因為結構的原因分地更加平均,但也因此讓每個形象都稍顯單薄。現實主義、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讓電影的質感和諾蘭以往的電影變得不同,某些地方倒是讓人想起《黨同伐異》之類的老電影。畫面上,繁複斑斕的視覺元素消隱於大片的風景之後,這種減法讓人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得以拓展,和故事本身也相得益彰。

總的來說,《敦克爾克》依然保留了諾蘭技術和設計上的優勢,但也呈現出和以往不同的特質。探究根本,諾蘭還是那個諾蘭,對於創作者而言,改變在不斷發生,實屬正常。這位喜歡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導演這次依然帶來了一部符合主流價值觀、具有可觀賞性的商業電影。思想價值上,自然比不上《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一樣的戰爭片;觀眾熟悉程度上,也和《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沒法比。但是那些畢竟是看過的電影,諾蘭這次的出彩就在於他做出了一部和這些戰爭片都似而不同的電影,有些獨領風騷的意味在其中。

從這一點上來看,這次的諾蘭,還是沒忍住他張揚實力的野心呀。 ——@死咗《諾蘭:愛變魔術的好萊塢甜心》

敦克爾克 Dunkirk8.3主演:菲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哈裡·斯泰爾斯/阿紐林·巴納德/湯姆·哈迪/詹姆斯·達西/巴里·基奧幹/肯尼士·布拉納/基裡安·墨菲/馬克·裡朗斯/李·阿姆斯壯/詹姆斯·布魯爾/達米安·勃納爾/布萊恩·威納爾/哈利·理查森/艾略特·提特恩索/凱文·格思裡/巴比·洛克伍德/蜜雪兒·貝爾/比利·豪爾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類型:二戰/戰爭/歷史/2017/美國/軍事/劇情/英國/真實事件改編/人性

(全文完)

本文作者“豆瓣觀影club”,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12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豆瓣觀影club”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