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高層次的人,從不在這3件事上浪費時間

在地鐵上, 偶然聽到鄰座兩個男生的對話。

其中一個說:“這幾天熱搜上都是郭敬明, 想到以前居然還看過他的書, 覺得自己好Low啊。 ”

另一個說:“他真是小小的個子, 大大的夢想。 人品那麼差的人, 幹出什麼事我都不覺得驚訝。 ”

我轉頭看了他們一眼, 發現兩個穿著高中校服的男生, 一邊玩著王者榮耀一邊聊得津津有味。

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民娛樂的時代, 不管自己身上有多少爛攤子沒收拾。

我們只關心明星又出了哪些醜聞, 出軌隊誰又得一分, 家暴隊誰迎頭趕上。

鄭爽胖了, 鄭爽瘦了, 鄭爽又放飛自我了,

某小鮮肉的人設又崩了, 明星的風吹草動成了我們每天的談資和樂趣;各種婚戀節目、改編電視劇為了收視率不斷拉低底線;記錄慰安婦倖存者的嚴肅紀錄片《二十二》甚至被截圖製成了表情包......

各類娛樂新聞佔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與注意力, 所有嚴肅的話題、思考都被用娛樂化的方式對待。

蔣方舟曾說過:“在這個時代, 文化變成了一個看似非常喧囂但其實非常沉默的事情。 ”

大家關注的資訊越來越膚淺、越來越趨向統一, 沒有人關心真相是什麼, 人們只願意相信他們希望的真相。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裡寫過這樣的一段話:“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 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 ”

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 毫無怨言, 甚至無聲無息, 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層次越低的人, 越喜歡花時間在娛樂八卦上。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網路依存症, 對各類娛樂新聞上癮、產生依賴。 人云亦云, 附和跟風,

沉溺在虛擬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我害怕長久以往, 自己會變成一個透明的軀殼, 腦袋空空、沉浸於感官娛樂。

有人說, 你的時間花在哪, 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格局高的人, 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娛樂上。

深以為然。

中國著名作家楊絳曾給一個向她請求解惑的年輕人寫信說:“你的問題就在於讀書太少, 想得太多。 ”

而有些人的問題則在於, 關注自身太少, 關注他人太多。

我的朋友程, 大學畢業後被男方劈腿, 失戀讓她徹底變了一個人。

原本報的英語培訓班也不去了, 朋友圈再也看不到她在健身房打卡訓練的影子;原本群裡就屬她最愛聊天, 失戀後竟變得沉默寡言了;偶爾約她出來一次, 發現她的所有注意力都在手機上。

“我控制不住自己,

真的。 ”她的眼圈紅得像幾天幾夜沒睡。

“我害怕他上傳和那女的照片, 可是我又忍不住不去看, 看她到底比我好在哪裡, 經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做不了其他任何事。 ”

我沉默了。 也許失戀過的人都經歷過這種階段, 但將時間花在過度關注別人上, 實在不明智。

這個時代, 我們通過各種社交軟體去窺探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思想、別人的當下, 然後與自己作比較。

你回到狹小擁擠的出租屋, 想起了公司經理, 滿心惆悵:我要是能當上經理就好了, 每個月工資比現在翻一倍呢。

躺在床上刷朋友圈, 看到了老同學的旅遊照片, 羡慕至極:嫁個好老公就是命好, 不用工作到處旅遊。

你沉浸在怨天尤人的情緒裡, 滿眼都是自身與他人的差距, 總是無法感到快樂。

層次越低的人, 越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在關注他人上。

然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人生何其有限。 比起時刻注視著他人, 多關注自身的成長, 盡自己的一切努力讓生活少點遺憾, 才能過上快意人生。

當一個人把他的精力和時間從關注外界轉向關注自身的成長時, 才能擁有更高的格局。

假如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

為了砍一棵樹已辛苦工作了五個小時,筋疲力竭卻進展緩慢,你當然會建議他:

為何不暫停幾分鐘,把鋸子磨得更利一點呢?

對方卻回答:“我沒空,鋸樹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磨鋸子!”

這像不像舍本求末的你,我們每天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要處理,總有忙不完的感覺。

其中,那些雞皮蒜毛的小事佔用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讓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去關注那些更有重要價值的事情。

你有空刷朋友圈,卻沒空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

你有空沉迷于不費腦的網路小說,卻沒空閱讀經典書籍;

你有空聊娛樂八卦,卻沒空管理一下橫向發展的身材。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不重要不緊急的事上。

有句古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將時間花在從身體、精神、心智到待人處事四個層面上,來磨練自己,才能增進個人產能,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說:“人生最值得投資的時間就是用在磨練自己上。”這種修養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無法越俎代庖,因為它屬於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種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維度進行劃分,我們的事務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個象限:

既重要又緊急;

重要但不緊急;

緊急但不重要;

既不重要又不緊急。

我們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而把過分的時間花在“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上。

高效率的人會乾脆俐落地拒絕生活的複雜性,相比之下,普通人則會對事情的重要性次序有所困擾。

這時你就要問自己一句:這件事是否對我今後的個人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不刷朋友圈一天不會讓你有什麼重大的損失,而沒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渾渾噩噩地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則會讓你損失慘重;不刷網路小說也許會讓你少了一個娛樂項目,但長久不進行深度閱讀則會讓你越來越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人說:“你天天這麼忙,才是你做不成大事的原因。”

唯有將時間的重心安排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拓展自我成長的空間。

作家周沖說:

當你的時間不再用於深度學習,當你的注意力被他人瓜分,當你只看綜藝與電視劇;當你在群體中呆的時間越來越長,當你執行力越來越差,當你評價他人的次數越來越多;當你抱怨越來越頻繁,當你回想往事的頻率越來越高......毀滅就已經發生了。

如何分配你的時間,取決於你。

羅振宇說,未來,在時間這個戰場上,有兩門生意會特別值錢。

第一,就是幫別人省時間;

第二,就是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能夠掌控時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一生。

這座城市,一半人在拼命,一半人在認命;一半人在搶時間,一半人在耗時間;一半人在燃燒青春,一半人在虛度青春。

你願意做哪一半的人?

才能擁有更高的格局。

假如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

為了砍一棵樹已辛苦工作了五個小時,筋疲力竭卻進展緩慢,你當然會建議他:

為何不暫停幾分鐘,把鋸子磨得更利一點呢?

對方卻回答:“我沒空,鋸樹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磨鋸子!”

這像不像舍本求末的你,我們每天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要處理,總有忙不完的感覺。

其中,那些雞皮蒜毛的小事佔用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讓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去關注那些更有重要價值的事情。

你有空刷朋友圈,卻沒空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

你有空沉迷于不費腦的網路小說,卻沒空閱讀經典書籍;

你有空聊娛樂八卦,卻沒空管理一下橫向發展的身材。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不重要不緊急的事上。

有句古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將時間花在從身體、精神、心智到待人處事四個層面上,來磨練自己,才能增進個人產能,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說:“人生最值得投資的時間就是用在磨練自己上。”這種修養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無法越俎代庖,因為它屬於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種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維度進行劃分,我們的事務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個象限:

既重要又緊急;

重要但不緊急;

緊急但不重要;

既不重要又不緊急。

我們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而把過分的時間花在“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上。

高效率的人會乾脆俐落地拒絕生活的複雜性,相比之下,普通人則會對事情的重要性次序有所困擾。

這時你就要問自己一句:這件事是否對我今後的個人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不刷朋友圈一天不會讓你有什麼重大的損失,而沒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渾渾噩噩地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則會讓你損失慘重;不刷網路小說也許會讓你少了一個娛樂項目,但長久不進行深度閱讀則會讓你越來越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人說:“你天天這麼忙,才是你做不成大事的原因。”

唯有將時間的重心安排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拓展自我成長的空間。

作家周沖說:

當你的時間不再用於深度學習,當你的注意力被他人瓜分,當你只看綜藝與電視劇;當你在群體中呆的時間越來越長,當你執行力越來越差,當你評價他人的次數越來越多;當你抱怨越來越頻繁,當你回想往事的頻率越來越高......毀滅就已經發生了。

如何分配你的時間,取決於你。

羅振宇說,未來,在時間這個戰場上,有兩門生意會特別值錢。

第一,就是幫別人省時間;

第二,就是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能夠掌控時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一生。

這座城市,一半人在拼命,一半人在認命;一半人在搶時間,一半人在耗時間;一半人在燃燒青春,一半人在虛度青春。

你願意做哪一半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