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吐槽大會》不是洗白,黑點和槽點不是一回事

《吐槽大會》昨晚收官了, 毫無疑問, 這是今年一季度裡網綜的一匹成色極高的黑馬。

如今的網綜形式之豐富, 絕對是幾年前不敢想像的, 每一家視頻平臺都有著自己的綜藝矩陣, 或大或小, 堪比一家省級衛視。 面對這麼多的網綜, 冷眼君也算是閱片無數了, 基本能很快判斷出這些節目的問題。 但有兩種類型的節目, 冷眼君始終都是心服口服的狀態:

一是高後期剪輯門檻

二是高前期創作門檻

所謂高後期剪輯門檻, 當屬《單身戰爭》。 單期平均素材量135T, 而且100位素人, 近200個機位元, 剪輯視角可以有無限種可能,

所以這檔節目的難度就在於後期對素材的選取、故事線索的梳理和重點人物的塑造。

而高前期創作門檻, 冷眼君覺得有兩檔。 第一就是《明星大偵探》, 必須承認這是一檔前期創作難度極高的節目。 每一期的案件劇情設定、角色的人物線推演、龐雜的線索道具, 讓這檔節目具有了極高的製作門檻和很強的本土化特色。

而另一檔就是本篇要重點說的騰訊視頻《吐槽大會》。 雖說創意來自美國的Roast, 但是每一個段子都是本土化的原創, 而且平均水準都非常高, 創作週期短, 可創作數量又如此之大, 相信這是很多製作團隊都難企及的事情, 關鍵是難以批量複製。

昨晚, 第十期《吐槽大會》準時上線, 作為本季的最後一期, 節目請到了鳳凰傳奇擔任主咖, 第一次雙人主咖的設置, 也讓節目充滿看點。 那回顧這一季節目, 在收穫大量掌聲的之後, 冷眼君也試圖對這個節目進行一次全面的思考。

這是一檔不太需要有代入感的節目

冷眼君問過李誕一個問題:“你怎麼理解脫口秀,

脫口秀和我們中國網友所理解的段子有什麼不同嗎?”李誕的回復是, 脫口秀其實就是一個一個的段子組合, 一個人、一個桌子、一支立麥, 靠語言讓現場觀眾發笑。

之所以會這麼問, 就是因為國內觀眾對於喜劇這件事的理解有些狹隘。 中國是一個以相聲、小品這樣的曲藝方式去表達喜劇的國家, 有很強的群眾基礎。 所以變成綜藝節目後, 就有大量的同類型複製, 雖說也消耗編劇, 但是有基礎, 就現在的過度開發速度, 不也堅持了這麼長時間嗎?

但是脫口秀, 尤其是美式脫口秀是沒有底層基礎的, 觀眾對這一類表演形式的接受程度還非常有限。 儘管也有一些類似的節目出現, 比如《壹周立波秀》、《今晚80後脫口秀》、《金星秀》,

但是相比之下, 中國的觀眾似乎對北方文化的相聲和小品更加容易接受。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類節目不能做。 無法高度還原Roast的精髓, 那就重新去定義什麼是吐槽。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人物邏輯關係, 很簡單, 那就是觀眾是在看A嘉賓吐槽B嘉賓, 或者是觀眾看A嘉賓吐槽B、C、D等多位嘉賓。 觀眾為什麼會笑呢?又不是A嘉賓直接說自己?

冷眼君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是反轉式的驚喜, 這就是單純的好笑, 有驚喜、有包袱;

第二就是有優越感, 就是A嘉賓吐槽B嘉賓的這件事真的很好笑, 但沒有發生在觀眾自己身上, 於是觀眾就會有一種比B嘉賓強的心理映射, 便有了一種優越感。 就好像郭德綱總是拿于謙作為砸掛的物件, 是一個道理。

而美式脫口秀的核心也就在這裡,

觀眾會覺得好笑, 但幸虧這事兒沒發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根據這個邏輯, 《吐槽大會》將槽點集中在單期的主咖身上, 讓觀眾從一開始便建立起這個優越感, 同時加上寫手團隊和吐槽嘉賓們的配合, 讓整個過程變得非常好玩。 所以, 在中國觀眾普遍被小品這種形式固化之後, 急需新的笑點和語言結構去喚醒觀眾對喜劇的全新理解, 雖然很難, 但是時機到了。

另外在節目層面,為了讓好玩兒這件事更極致,騰訊視頻和笑果文化在策劃時就明確將每一期的吐槽大會變成一場吐槽遊戲,即通過“Talking King”的獎盃來判定誰吐槽吐得最好。如果先前是對吐槽內容的重新定義,這一規則設定就是對吐槽進行了遊戲場景的設定。企鵝影視自製綜藝事業部副總經理邱越就說:“《吐槽大會》是一檔不需要有代入感的節目,觀眾一旦有代入感他就覺得你是在罵我喜歡的明星,這個感覺就難受了。”所以調整了吐槽的內容、重新設定吐槽的遊戲場景,《吐槽大會》也就自然成立了。

黑點和槽點不是一回事

可能網友在看這檔節目的時候,最大的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明星願意來接受吐槽?

其實這裡面的核心就是黑點和槽點的概念區分。邱越說:“這個節目的嘉賓不是真的黑,如果真的是有污點或者之前有過劣跡,是沒有辦法上節目的。其實我們找的算是有槽點,不算是有黑點的,所以無所謂洗白。”所以明確了這一點,李湘、曹雲金、王祖藍、薛之謙、蔡國慶等主咖來接受大家的吐槽,也就不難理解了。

槽點是有爭議的地方,且是大家都知道的點,絕不是人生污點,是可以拿來進行說道的。如果明星態度好,能夠像節目口號那樣“笑對”大家的吐槽,反而能夠讓這些以前不太願意被人提及的事情,被很輕鬆的方式被大家瞭解,這當然是很好的一種態度。尤其是收官期裡鳳凰傳奇的曾毅,被無數次提及只會唱“留下來”,大家紛紛對其組合裡的尷尬位置進行了吐槽。這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槽點,其本人也是能夠接受的,所以整個過程絲毫不會覺得尷尬。

以上算是對“笑對需要勇氣”的解釋,那麼“吐槽是門手藝”又作何解呢?冷眼君認為,之所以能稱之為手藝,就是因為這件事是有難度的。

首先是槽點的表達方式,導演組其實也在進行一些嘗試和本土化。在美國,所有的段子都是非常直給的,而且黃暴的內容比較多。但是在《吐槽大會》裡,首先去掉了黃暴的內容,同時在段子的表達上也儘量做到符合國內觀眾的欣賞習慣。比如,有的是按照先有故事鋪墊然後反轉的方式進行,包袱往往在最後一句。或者有大量的callback,就是之前的梗在之後的過程中會反復出現。

這都是純技術層面的分析,但歸根結底,吐槽還是在塑造人物。被吐槽的物件當然會通過反復的段子被強化,但是吐槽者其實也在通過一些技巧在完成自我的人物塑造。比如李誕的紅頭髮、池子的知識點和學歷低、史炎交大畢業的梗、張紹剛的招黑和彈幕、曹雲金的發票梗,都是在完成吐槽者的人物塑造,一旦被強化,這些人也會很容易收穫粉絲的關注。

整季節目,節目組三十多名寫手幾乎是滿負荷運轉,但是李誕作為策劃人依然告訴冷眼君,“時間不夠啊,每一期節目如果能給到兩周的時間準備就謝天謝地了。”可見節目的製作難度。

好內容更要靠好運營

《吐槽大會》的內容好,從各方的資料的強勢表現就可以看到,另外,就連馬化騰也親自發了朋友圈為節目點贊,這在以往可不多見。

一季節目,不敢說期期都是精品,但整體的水準還是非常高的,也讓網友看到了很多明星的另外一面。李誕說自己最滿意的一期就是唐國強那一期,而覺得表現最好的吐槽嘉賓就是王剛和唐國強這樣的老戲骨。不得不說,這樣的一檔節目,成就了不少明星,讓網友看到了很多明星以往絕對看不到的一面。

另外好的節目,尤其是靠語言來去做支撐的節目,氣場非常重要,而《吐槽大會》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自身的氣場。這是一種良性的吐槽氛圍,觀眾在看一場遊戲,吐槽嘉賓在進行一場比賽,主咖們在靜靜的看著大家為自己絞盡腦汁的甩包袱,最後再來一個大總結,溫暖收尾。

但是冷眼君一直認為,好內容也要依靠好的運營,才能讓好內容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如今的節目眾多,如果運營不力,再好的內容也會被淹沒在互聯網裡。所以騰訊視頻在這個專案裡的整體運營能力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首先是整體的立項,邱越說:“我們內部對節目的方向和內容,有一個比較完備的評估體系,去年年終做內容盤點的時候,就覺得缺一個語言類的表達三觀衝突的類型,它通過語言學有傳播,但是代表強的價值觀的。所以對於《吐槽大會》是有相當多的準備,不是說碰到一個節目偶然紅了。”可見騰訊視頻在自製綜藝的整體項目佈局上首先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整體框架。

綜藝運營中心副總監李楊告訴冷眼君:“在運營上面我們做了很多,包括前期的鋪墊,我們會把裡面涉及到的槽點的背景做告知,然後在節目上之後,也會安排彈幕解說員來解說,伴隨著用戶會去跟用戶講解這個背後的意識,讓大家看起來會更加的順暢。”

所以,有了騰訊視頻在整體運營上的支援,節目組也能在內容上做到專注。據瞭解,第四季度騰訊視頻還會推出《吐槽大戰》這樣的衍生節目,目的也是在高校選拔優秀的段子手,與《吐槽大會》形成聯動,不出意外,衍生品還會更多,也希望《吐槽大會》能成為騰訊視頻的又一大網綜IP。

另外在節目層面,為了讓好玩兒這件事更極致,騰訊視頻和笑果文化在策劃時就明確將每一期的吐槽大會變成一場吐槽遊戲,即通過“Talking King”的獎盃來判定誰吐槽吐得最好。如果先前是對吐槽內容的重新定義,這一規則設定就是對吐槽進行了遊戲場景的設定。企鵝影視自製綜藝事業部副總經理邱越就說:“《吐槽大會》是一檔不需要有代入感的節目,觀眾一旦有代入感他就覺得你是在罵我喜歡的明星,這個感覺就難受了。”所以調整了吐槽的內容、重新設定吐槽的遊戲場景,《吐槽大會》也就自然成立了。

黑點和槽點不是一回事

可能網友在看這檔節目的時候,最大的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明星願意來接受吐槽?

其實這裡面的核心就是黑點和槽點的概念區分。邱越說:“這個節目的嘉賓不是真的黑,如果真的是有污點或者之前有過劣跡,是沒有辦法上節目的。其實我們找的算是有槽點,不算是有黑點的,所以無所謂洗白。”所以明確了這一點,李湘、曹雲金、王祖藍、薛之謙、蔡國慶等主咖來接受大家的吐槽,也就不難理解了。

槽點是有爭議的地方,且是大家都知道的點,絕不是人生污點,是可以拿來進行說道的。如果明星態度好,能夠像節目口號那樣“笑對”大家的吐槽,反而能夠讓這些以前不太願意被人提及的事情,被很輕鬆的方式被大家瞭解,這當然是很好的一種態度。尤其是收官期裡鳳凰傳奇的曾毅,被無數次提及只會唱“留下來”,大家紛紛對其組合裡的尷尬位置進行了吐槽。這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槽點,其本人也是能夠接受的,所以整個過程絲毫不會覺得尷尬。

以上算是對“笑對需要勇氣”的解釋,那麼“吐槽是門手藝”又作何解呢?冷眼君認為,之所以能稱之為手藝,就是因為這件事是有難度的。

首先是槽點的表達方式,導演組其實也在進行一些嘗試和本土化。在美國,所有的段子都是非常直給的,而且黃暴的內容比較多。但是在《吐槽大會》裡,首先去掉了黃暴的內容,同時在段子的表達上也儘量做到符合國內觀眾的欣賞習慣。比如,有的是按照先有故事鋪墊然後反轉的方式進行,包袱往往在最後一句。或者有大量的callback,就是之前的梗在之後的過程中會反復出現。

這都是純技術層面的分析,但歸根結底,吐槽還是在塑造人物。被吐槽的物件當然會通過反復的段子被強化,但是吐槽者其實也在通過一些技巧在完成自我的人物塑造。比如李誕的紅頭髮、池子的知識點和學歷低、史炎交大畢業的梗、張紹剛的招黑和彈幕、曹雲金的發票梗,都是在完成吐槽者的人物塑造,一旦被強化,這些人也會很容易收穫粉絲的關注。

整季節目,節目組三十多名寫手幾乎是滿負荷運轉,但是李誕作為策劃人依然告訴冷眼君,“時間不夠啊,每一期節目如果能給到兩周的時間準備就謝天謝地了。”可見節目的製作難度。

好內容更要靠好運營

《吐槽大會》的內容好,從各方的資料的強勢表現就可以看到,另外,就連馬化騰也親自發了朋友圈為節目點贊,這在以往可不多見。

一季節目,不敢說期期都是精品,但整體的水準還是非常高的,也讓網友看到了很多明星的另外一面。李誕說自己最滿意的一期就是唐國強那一期,而覺得表現最好的吐槽嘉賓就是王剛和唐國強這樣的老戲骨。不得不說,這樣的一檔節目,成就了不少明星,讓網友看到了很多明星以往絕對看不到的一面。

另外好的節目,尤其是靠語言來去做支撐的節目,氣場非常重要,而《吐槽大會》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自身的氣場。這是一種良性的吐槽氛圍,觀眾在看一場遊戲,吐槽嘉賓在進行一場比賽,主咖們在靜靜的看著大家為自己絞盡腦汁的甩包袱,最後再來一個大總結,溫暖收尾。

但是冷眼君一直認為,好內容也要依靠好的運營,才能讓好內容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如今的節目眾多,如果運營不力,再好的內容也會被淹沒在互聯網裡。所以騰訊視頻在這個專案裡的整體運營能力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首先是整體的立項,邱越說:“我們內部對節目的方向和內容,有一個比較完備的評估體系,去年年終做內容盤點的時候,就覺得缺一個語言類的表達三觀衝突的類型,它通過語言學有傳播,但是代表強的價值觀的。所以對於《吐槽大會》是有相當多的準備,不是說碰到一個節目偶然紅了。”可見騰訊視頻在自製綜藝的整體項目佈局上首先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整體框架。

綜藝運營中心副總監李楊告訴冷眼君:“在運營上面我們做了很多,包括前期的鋪墊,我們會把裡面涉及到的槽點的背景做告知,然後在節目上之後,也會安排彈幕解說員來解說,伴隨著用戶會去跟用戶講解這個背後的意識,讓大家看起來會更加的順暢。”

所以,有了騰訊視頻在整體運營上的支援,節目組也能在內容上做到專注。據瞭解,第四季度騰訊視頻還會推出《吐槽大戰》這樣的衍生節目,目的也是在高校選拔優秀的段子手,與《吐槽大會》形成聯動,不出意外,衍生品還會更多,也希望《吐槽大會》能成為騰訊視頻的又一大網綜I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