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某報總編署名文章評蘇軾 學者商榷:多處錯誤

被批評出錯的文章(題圖)

陳浩洲 / 傳媒大觀察

近日, 某報總編陳某發表的一篇文章受到商榷。

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

3月24日, 《光明日報》第13版整版刊發了某報總編輯的署名、署職務文章——《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在儋州》。

該文全文近7000字, 分四個部分講述了蘇軾謫居儋州的生活以及自己的體會。

針對該文, 蘇舟列出了其中的九點“錯誤”, 包括地名張冠李戴, 認錯繁體字、引文不當、道聼塗説等。

觀媒君注意到, 對於該文中的“錯誤”, 蘇舟大多引經據典, 逐一辨析, 分析十分專業。

試舉一例, 原作者在文中寫到, “當地人以山芋為主食……”。 蘇舟辨析稱, 北宋儋州人不以山芋為主食。 蘇東坡在儋州寫有《記薯米》, 開篇便是“海南以薯米為糧, 幾米之十六”。 意思是說, 海南以薯米為主糧, 薯米比例幾乎占到飯食的十分之六。

再看“道聼塗説信不得”, 原作者寫到, 據說好友佛印一度要來海南看他,

他寫信回絕, 稱自己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生活。

蘇舟對此辨析稱, 蘇軾在儋州確實給友人回信稱“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 但是這封信, 卻不是寫給佛印的, 而是寫給程天侔的。 程天侔, 字全父, 東坡謫居惠州市結識的朋友, 時為羅陽推官。

總的來說, 原作者的文章確實存在錯誤, 其中不少都是小細節, 非專業人士很難察覺。 雖說全文沒有大的硬傷, 但細小的差錯堆積起來, 就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印象, 尤其是作品發表在權威大報上, 細節的拿捏更需謹慎。

另外, 關於質疑文章的作者, 從文章中看, 蘇舟是海媒匯特約撰稿人、海南的一位學者, 但網上幾乎找不到他的相關資訊,

觀媒君猜測, 作者寫質疑文章很有可能是用的筆名。

點擊右下角閱讀原文, 查看蘇舟的質疑文章

[觀媒推薦]

廣電媒體深度融合定下目標

劉勝義將出任騰訊廣告主席

全球媒體比拼英國恐襲報導

深晚再娶網易 UC聯姻浙報

版權聲明:

觀媒(傳媒大觀察)成立於2011年2月15日, 是受到主管部門、媒體總編、傳媒學子等關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