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秋季喝茶有講究?為什麼單叢那麼香?茶與社交?今夜泡一壺好茶?

秋季, 早晚溫差很大。 人們普遍會感到秋天的燥氣, 不少中老年朋友都有了“秋燥”的反應:疲倦、總是感覺勞累, 沒有精神。 特別是北方地區更為明顯, 人體也容易出現各種缺水的症狀。 因此, 做好養生保健以增強體質顯得十分重要。 中國人大都愛喝茶, 而秋天如果按照氣候選擇適合的茶進行養生, 則可以起到不錯的保健效果。 今天就跟大家一次性講講中國茶

喝茶, 真的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常會遇到一些朋友, 提及茶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 即便是喝茶, 也是隨便喝喝。 不管這謹慎的態度是不是謙虛, 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 真的不那麼重要。 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覺還不錯, 能接著喝下去就足夠了。

喝了那麼多茶, 面對茶的類別, 還是一知半解。

這就是差一個能召喚神龍的六大基本茶類。

發 酵 篇

六大茶類的劃分基礎是在製作中, 由茶葉發酵的不同程度決定的。

發酵程度同時影響著茶的口感和功效, 這就是為什麼你要瞭解它的原因所在。

發酵程度越高的茶, 茶性更溫和, 比如紅茶、黑茶就適合胃不太好的人喝;相反, 不發酵或是輕度發酵的茶, 茶性微寒, 適合降火去燥, 但脾胃較弱的人應適量。

品 類 篇

綠茶:葉綠湯清, 清香、醇美、鮮爽

白茶:色白隱綠, 湯色黃白, 清香甘美

黃茶:葉黃湯黃、金黃明亮, 甘香醇爽

青茶:也叫烏龍茶, 青綠金黃, 清香醇厚

紅茶:香高色豔味濃, 葉紅湯紅, 濃厚甘醇

黑茶: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陳香醇厚

以上這些都是形容詞, 最重要是親自體驗, 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處。

沖 泡 篇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茶性, 順應茶性泡出來的茶, 才能最大發揮茶的口感、香氣、湯色。 六大茶的沖泡方式多種多樣, 只要記住綠茶和黃茶不要悶著, 其它想怎麼泡就怎麼泡, 沒有特定的沖泡手法, 別人告訴你的方式不見得適合你自己, 只有你自己喜歡就好。

儲 存 篇

雖然是幹茶, 為了保持茶葉的活性和口感, 儲存起來也是稍稍需要講究一些。 茶葉儲存三大原則:乾燥、避光、密封。

綠茶、黃茶:密封後, 放冰箱冷藏

白茶、烏龍茶:常溫密封保存;長時間不喝, 放冰箱冷藏

紅茶:常溫密封保存,切記防潮

黑茶:常溫保存,陰涼通風、切記日曬

功 效 篇

綠茶:六大茶類之首。零發酵,茶多酚最多。性微寒,微苦,回甘。清熱祛燥,提神醒腦。不適合腸胃較弱的人群。

白茶:茶中珍品。輕度發酵,茶性清涼。滋味清淡、回甘。富含茶多糖,適合降糖需求人群。

黃茶:中國獨有茶類。湯色杏黃清澈。輕微發酵,口感清爽香醇。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烏龍(青茶):綠葉鑲紅邊,綠茶+紅茶之和。又叫青茶,屬半發酵茶。降血脂、膽固醇,適合三高人群。提神醒腦,不宜空腹飲用。

紅茶:世界人民最愛。茶性溫潤,無刺激。口感甜醇。調節脾胃功能,適宜腸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紅、濃、陳、醇。後發酵茶類,微生物發酵。香氣獨特,口感醇厚。改善腸道環境,調節脂肪代謝。

喝什麼茶也不重要,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於塵世偷來閒暇時間,不乏人生之樂趣。

為什麼單叢那麼香?

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地理和氣候的跨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沒有如此豐富,這也讓中國人舌頭的刁鑽的程度恐怕居於世界之巔,每一處味蕾都要追求味覺的極致體驗。

對於喝茶更是不能例外。在茶的世界裡,口感、香氣重於一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種茶上。因此有了對綠茶的追鮮,對岩茶的追韻,而對於追香,則沒有哪種茶可以跟單叢比肩。

何謂"鳳凰單叢茶"?

單叢,眾多優異的鳳凰水仙品種單株的總稱。

"鳳凰單叢茶"產自鳳凰山區域,因茶樹的單株形態和品味各具特色,自成品系,需要單株採摘、單株製作加工、單株包裝貯藏、單株作價銷售,故稱 "鳳凰單叢"。

"單叢"茶正式得名,距今約170多年。

現代概念的鳳凰單叢茶,是原有"單株採制"的延伸,有單株採制的、也有單叢品系、單叢品種採制的,古今概念有所區別。

鳳凰水仙由於選用原料優次和製作精細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質依次分為鳳凰單叢、鳳凰浪菜和鳳凰水仙三個品級。採用水仙群體中經過選育繁殖的單叢茶樹製作和優質產品屬單叢級,較次為浪菜級,再次為水仙級。

茶樹品種資源的選擇、利用和發展,是從鳳凰水仙品種中選擇分離出烏葉類型和白葉類型;再次從鳳凰水仙群體茶樹中,選拔出各種各樣類型眾多的優異單株,即鳳凰單叢;最後又根據鳳凰單叢茶樹各自的品質特點,優選出各種花蜜香型單叢類型。

為什麼單叢那麼香?

在對香氣追逐的制高點上,單叢的香氣永遠在變,茶葉中含有高達500多種揮發性香氣化合物,不同香氣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和組合,演繹成各種茶的特殊香味。單叢鮮葉中,就含有香氣化合物3劍客:萜烯醇、水楊酸甲酯、苯乙醇。

從一種香氣過渡到另一種香氣,不到發酵之後殺青定型的那一刻,沒有人能確定它會以怎樣的香氣傾倒眾生。茶農是最低調的魔術師,平衡茶青中的水分和青草氣,讓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成分有增無減,恰如其分,這段人與天地的對話,就記錄在這茶青內含物和香氣變化中……因此單叢香味獨特,香型多樣變化多端。獨有的天然花香,各香型味道不一,滋味鮮爽飄香,山韻悠長,味道富於層次,回甘力極強,香氣雋永,在茶界獨樹一格。

單叢,自然界茶香與花香最自然、最美好的聯姻,成茶具有層次的豐富香氣,據不完全統計,單叢的各種類型茶有108種之多,人們都感慨說:鳳凰單叢是"品不完的香型,記不完的茶名"。

單叢可按其香型分:黃枝香、芝蘭香、玉蘭香、蜜蘭香、杏仁香、薑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來香、茉莉香十大香型和柚花香、橙花香、附子香、黃茶香和苦味茶等品種和株系,按成茶的香型分是目前單叢分兩類最通行的分類方法。

茶作為社交的一種媒介

茶與社交

茶作為一種媒介,跟不同的領域做結合,做交流,通過以茶為媒介,可以有很多的方向發展,包括陶藝,藝術,生活器具,然後到茶農,年輕的茶農也在逐漸增加,通過茶,可以很直接的與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去接觸,對於培養未來新時代對茶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連接。

茶並不是老派,反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茶,更接觸到這個大自然。

茶對於茶農來說,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故事,都濃縮在那份茶裡面,而茶賣出去以後,再跟其他人分享,對於我們愛茶人來說,茶就是分享,分享故事,與人交流。

茶是一個傳統的東西,而我們愛茶人,想要在有活力的狀態下去跟傳統的茶葉做結合。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有句俗語"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位列開門七件事之一,與百姓生活是息息相關。事實上,無論是早起喝一杯濃濃的茉莉花茶提神醒腦,或是飯後品啜新鮮的綠茶小憩一番,抑或者是得閒時約三五知己茶館小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著各種與茶相關的活動,而就是在這樣的茶事活動中人們不但能夠求得自己內心思想的自信與自省,同時也溝通了與他人的情感,無形中使人際關係得到了更多的協調與發展。

林語堂就曾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說到:"我以為從人類文化和快樂的觀點論起來,人類歷史中的傑出新發明,其能直接有力地有助於我們的享受空閒、友誼、社交和談天者,莫過於吸煙、飲酒、飲茶的發明。它們對於文化的影響極大,所以餐車之外另有吸煙車,飯店之外另有酒店和茶館,至少在中國和英國,飲茶已經成為社交上一種不可少的制度。"

今夜,泡一壺好茶給自己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窯"熱鬧後的落寞。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一個人在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櫺,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

輕吹杯口,帶動一漾一漾的茶渦,看茶葉聚聚散散,無奈分離。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余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

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裡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

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倒上一杯茶,看著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後才有濃香,人生也要歷經磨煉後才能坦然。

無論是誰,如果經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濃香。你看那茶剛沖入水的時候,在水裡來回翻滾,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們嗎?

到處碰壁,遍體鱗傷。日子過得久了,歷經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來作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溫軟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夢中場景讓吃茶人如癡如醉,不勝神往:簾外潺潺的雨夜,屋內融融的爐火,一位溫婉賢淑的女子閑閑地立在身旁,一捧香茗,一卷詩書。雖無紅袖添香的意味,卻也有紅顏續茶的意境,一介書生,如此不亦樂乎哉!

喝茶慣了也就行隨心性了,開始也許還有些附庸風雅,但是慢慢由"喝"到"品",逐漸喝得出茶的苦澀,"嗅"得出茶的清香,終至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那麼今夜,滿月淩空之時,泡一壺好茶慰藉自己吧。

放冰箱冷藏

紅茶:常溫密封保存,切記防潮

黑茶:常溫保存,陰涼通風、切記日曬

功 效 篇

綠茶:六大茶類之首。零發酵,茶多酚最多。性微寒,微苦,回甘。清熱祛燥,提神醒腦。不適合腸胃較弱的人群。

白茶:茶中珍品。輕度發酵,茶性清涼。滋味清淡、回甘。富含茶多糖,適合降糖需求人群。

黃茶:中國獨有茶類。湯色杏黃清澈。輕微發酵,口感清爽香醇。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烏龍(青茶):綠葉鑲紅邊,綠茶+紅茶之和。又叫青茶,屬半發酵茶。降血脂、膽固醇,適合三高人群。提神醒腦,不宜空腹飲用。

紅茶:世界人民最愛。茶性溫潤,無刺激。口感甜醇。調節脾胃功能,適宜腸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紅、濃、陳、醇。後發酵茶類,微生物發酵。香氣獨特,口感醇厚。改善腸道環境,調節脂肪代謝。

喝什麼茶也不重要,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於塵世偷來閒暇時間,不乏人生之樂趣。

為什麼單叢那麼香?

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地理和氣候的跨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沒有如此豐富,這也讓中國人舌頭的刁鑽的程度恐怕居於世界之巔,每一處味蕾都要追求味覺的極致體驗。

對於喝茶更是不能例外。在茶的世界裡,口感、香氣重於一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種茶上。因此有了對綠茶的追鮮,對岩茶的追韻,而對於追香,則沒有哪種茶可以跟單叢比肩。

何謂"鳳凰單叢茶"?

單叢,眾多優異的鳳凰水仙品種單株的總稱。

"鳳凰單叢茶"產自鳳凰山區域,因茶樹的單株形態和品味各具特色,自成品系,需要單株採摘、單株製作加工、單株包裝貯藏、單株作價銷售,故稱 "鳳凰單叢"。

"單叢"茶正式得名,距今約170多年。

現代概念的鳳凰單叢茶,是原有"單株採制"的延伸,有單株採制的、也有單叢品系、單叢品種採制的,古今概念有所區別。

鳳凰水仙由於選用原料優次和製作精細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質依次分為鳳凰單叢、鳳凰浪菜和鳳凰水仙三個品級。採用水仙群體中經過選育繁殖的單叢茶樹製作和優質產品屬單叢級,較次為浪菜級,再次為水仙級。

茶樹品種資源的選擇、利用和發展,是從鳳凰水仙品種中選擇分離出烏葉類型和白葉類型;再次從鳳凰水仙群體茶樹中,選拔出各種各樣類型眾多的優異單株,即鳳凰單叢;最後又根據鳳凰單叢茶樹各自的品質特點,優選出各種花蜜香型單叢類型。

為什麼單叢那麼香?

在對香氣追逐的制高點上,單叢的香氣永遠在變,茶葉中含有高達500多種揮發性香氣化合物,不同香氣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和組合,演繹成各種茶的特殊香味。單叢鮮葉中,就含有香氣化合物3劍客:萜烯醇、水楊酸甲酯、苯乙醇。

從一種香氣過渡到另一種香氣,不到發酵之後殺青定型的那一刻,沒有人能確定它會以怎樣的香氣傾倒眾生。茶農是最低調的魔術師,平衡茶青中的水分和青草氣,讓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成分有增無減,恰如其分,這段人與天地的對話,就記錄在這茶青內含物和香氣變化中……因此單叢香味獨特,香型多樣變化多端。獨有的天然花香,各香型味道不一,滋味鮮爽飄香,山韻悠長,味道富於層次,回甘力極強,香氣雋永,在茶界獨樹一格。

單叢,自然界茶香與花香最自然、最美好的聯姻,成茶具有層次的豐富香氣,據不完全統計,單叢的各種類型茶有108種之多,人們都感慨說:鳳凰單叢是"品不完的香型,記不完的茶名"。

單叢可按其香型分:黃枝香、芝蘭香、玉蘭香、蜜蘭香、杏仁香、薑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來香、茉莉香十大香型和柚花香、橙花香、附子香、黃茶香和苦味茶等品種和株系,按成茶的香型分是目前單叢分兩類最通行的分類方法。

茶作為社交的一種媒介

茶與社交

茶作為一種媒介,跟不同的領域做結合,做交流,通過以茶為媒介,可以有很多的方向發展,包括陶藝,藝術,生活器具,然後到茶農,年輕的茶農也在逐漸增加,通過茶,可以很直接的與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去接觸,對於培養未來新時代對茶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連接。

茶並不是老派,反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茶,更接觸到這個大自然。

茶對於茶農來說,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故事,都濃縮在那份茶裡面,而茶賣出去以後,再跟其他人分享,對於我們愛茶人來說,茶就是分享,分享故事,與人交流。

茶是一個傳統的東西,而我們愛茶人,想要在有活力的狀態下去跟傳統的茶葉做結合。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有句俗語"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位列開門七件事之一,與百姓生活是息息相關。事實上,無論是早起喝一杯濃濃的茉莉花茶提神醒腦,或是飯後品啜新鮮的綠茶小憩一番,抑或者是得閒時約三五知己茶館小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著各種與茶相關的活動,而就是在這樣的茶事活動中人們不但能夠求得自己內心思想的自信與自省,同時也溝通了與他人的情感,無形中使人際關係得到了更多的協調與發展。

林語堂就曾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說到:"我以為從人類文化和快樂的觀點論起來,人類歷史中的傑出新發明,其能直接有力地有助於我們的享受空閒、友誼、社交和談天者,莫過於吸煙、飲酒、飲茶的發明。它們對於文化的影響極大,所以餐車之外另有吸煙車,飯店之外另有酒店和茶館,至少在中國和英國,飲茶已經成為社交上一種不可少的制度。"

今夜,泡一壺好茶給自己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窯"熱鬧後的落寞。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一個人在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櫺,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

輕吹杯口,帶動一漾一漾的茶渦,看茶葉聚聚散散,無奈分離。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余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

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裡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

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倒上一杯茶,看著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後才有濃香,人生也要歷經磨煉後才能坦然。

無論是誰,如果經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濃香。你看那茶剛沖入水的時候,在水裡來回翻滾,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們嗎?

到處碰壁,遍體鱗傷。日子過得久了,歷經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來作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溫軟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夢中場景讓吃茶人如癡如醉,不勝神往:簾外潺潺的雨夜,屋內融融的爐火,一位溫婉賢淑的女子閑閑地立在身旁,一捧香茗,一卷詩書。雖無紅袖添香的意味,卻也有紅顏續茶的意境,一介書生,如此不亦樂乎哉!

喝茶慣了也就行隨心性了,開始也許還有些附庸風雅,但是慢慢由"喝"到"品",逐漸喝得出茶的苦澀,"嗅"得出茶的清香,終至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那麼今夜,滿月淩空之時,泡一壺好茶慰藉自己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