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在中國敗光21億,韓國樂天怎麼還不走?

韓國人對自己非常自信

管理團隊的本土化相對滯後

很多規範都有點刻舟求劍

公開支持薩德的樂天又有新動作了。

據環球網報導, 樂天集團30日為在中國陷入經營困難的樂天瑪特進行第二輪緊急注資。 這次注資將直接從中國金融機構借貸, 借貸規模或為3000-5000億韓元。

就在今年3月, 樂天購物才注資3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給樂天瑪特中國賣場用於運營, 目前已全部用盡。

21億都敗光了, 樂天為什麼還要留在中國?

韓國首爾樂天百貨賣場 樂天在中國

對大多數人而言, 樂天的免稅店、口香糖可能比樂天瑪特更出名一些。 事實上, 樂天瑪特屬於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樂天購物公司。 而樂天集團是排在三星、現代、LG和SK之後的韓國第五大集團, 這家從食品行業起家的企業在1994年就進入中國, 並在華拓展了零售、旅遊、石化、金融等多個領域。

2008年, 北京首家樂天瑪特望京店開業後,

樂天瑪特曾稱2018年門店增至300家, 銷售額實現2000億美元, 成為“亞洲零售業之最”。

但截至7月底, 樂天瑪特在中國的112家賣場中, 仍有74家賣場被勒令停業, 13家賣場由於當地民眾的抵制臨時休業。 樂天瑪特除了要支付賣場租金外, 還要每月為停業賣場的中國職員支付正常工資的70-80%。

這不免讓人聯想起今年2月, 韓國樂天集團將其球場與韓國政府交換, 作為“薩德”營地一事。

樂天因支持薩德部署遭中國民眾、企業抵制, 其中包括衛龍辣條

不得不承認, 政治因素影響了樂天在中國部分門店的正常經營, 但在此之前, 樂天就已經虧得一塌糊塗。

樂天集團2016年財報顯示, 樂天百貨店和樂天瑪特的海外營業額損失分別達到830億韓元和240億韓元之多,

其中80%至90%的損失發生在中國市場。

業績連年虧損, 樂天零售巨頭為什麼到了中國就行不通了呢?

水土不服

商超業態當地語系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國, 同樣的零售策略哪怕在上海和北京兩地都無法通用。

曾任某O2O專案的產品經理林楊告訴週刊君:“零售策略需要考慮本地消費習慣等因素。 同樣是京東到家, 上海用戶的便利速食需求旺盛, 北京人喜歡買零售飲料, 這些都會影響銷售結果。 ”而樂天入華初期全部採用韓國高管, 連門店店長都由總部派駐。 曾有樂天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 在中國樂天超市推行一次活動, 也需要向總部申請通過。

一位不願具名的零售分析師告訴週刊君:“韓國人對自己非常自信,

管理團隊的本土化相對滯後, 很多規範都有點刻舟求劍。 ”這份分析師透露, 在同為韓國百貨超市的易買得, 行銷方案、供應商的選擇、新品引進等本可放權給當地的決策, 都需要韓國總部批准。

此外, 樂天在進入中國初期就引進大量韓國品牌, 這在韓國和樂天百貨的中高端定位相符, 但中國消費者並沒有充分的品牌認知, 因此銷售不佳。

樂天瑪特在北京嘗試的新業態樂天超市, 也因為經營不善關店。 今年初, 樂天超市立水橋店、霍營店相繼關閉。

本土化經營長期缺位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 樂天瑪特華東70多家門店一年的收入才20億元左右, 平均下來一個門店每年僅有3000萬元銷售額。 這與大潤發高峰年代單店平均2.6億元的營業額水準,

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電商衝擊:樂天瑪特坐在一輛走下坡路的列車上

在中國, 樂天瑪特的競爭對手可不止家樂福、永輝、沃爾瑪、大潤發們, 它還得抵抗來勢兇猛的電商。

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商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巨大衝擊。 根據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的資料, 從2012年到2015年, 全國有138家百貨關閉, 262家超市關閉, 6209家體育品牌店市場關閉。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2017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遠高於超市、百貨店、專業店等實體零售業態零售額8%的增長。相比網路零售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實體零售顯得相對黯淡。

樂天也沒能趕上電商這趟車。早在“薩德事件”之前的1月,樂天集團的淘寶網官方旗艦店全面停業。韓聯社評價稱,“關店意味著事實上撤離中國網購市場。”

在淘寶店鋪欄搜索“樂天”已無任何結果 圖為樂天官網

當企業的經營策略出現錯誤,整個市場競爭又急劇惡化後,樂天瑪特的結局就顯而易見了。

根據韓國金融監督院電子公示系統的資料,今年二季度,經營樂天百貨店和樂天瑪特的樂天購物合併營業利潤約合人民幣5.2億元,同比減少一半;本期淨利潤銳減95%;中國門店銷售額減少28.6%。在華門店多數遭停業的樂天瑪特銷售額減少7.9%,營業損失達770億韓元。 出去容易,再想進來就難了

樂天集團公開表示,截至目前,樂天瑪特在中國已損失5000億韓元(約人民幣29億元),如果停業狀態持續到年底,那麼損失金額將達1萬億韓元(約人民幣59億元)。韓國媒體《亞細亞經濟》於3月6日報導稱,“樂天從中國退出,不失為一個轉危為安的契機。”

但樂天目前不想離開中國可能是認真的。今年4月首爾的發佈會上,樂天副總裁黃玨圭表態:“樂天已經進入中國長達20年了…樂天相信中國依然是處在值得投資的階段。”樂天的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如果現在這樣的情況持續,我們可能會對項目投資進行一些調整,但絕對沒有撤出中國的計畫。樂天集團有20多家子公司進軍了中國市場,如果樂天瑪特撤出中國的話,其它子公司也會很危險,哪怕只是為了保住樂天的品牌價值,我們暫時也會通過注資的方式支撐樂天瑪特的。”

樂天一位相關人士曾向媒體表示:“進行第2輪注資後,樂天瑪特在中國應該可以堅持到年底,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能夠有賣場恢復營業。

中國市場對於樂天來說像一塊雞肋。總量巨大的顧客群體以及日漸升級的消費結構使得樂天瞄準了未來可能產生的市場增量。但其進入中國市場後盈利希望渺茫。

上海尚益諮詢公司總經理胡春才認為:“樂天作為韓國最大的零售企業。如果退出市場後面再進來就難了。”

樂天已經在尋找新的財路,將重點拓展的海外市場由中國轉變為印尼和越南。“保留最有價值的市場,其他能放棄就放棄。畢竟在中國,連大賣場這一頁可能也快要翻過去了。”胡春才說。

中國的消費者,有誰會在意樂天瑪特的離開呢?

(圖文源自網路,用於非贏利性宣傳,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2017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遠高於超市、百貨店、專業店等實體零售業態零售額8%的增長。相比網路零售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實體零售顯得相對黯淡。

樂天也沒能趕上電商這趟車。早在“薩德事件”之前的1月,樂天集團的淘寶網官方旗艦店全面停業。韓聯社評價稱,“關店意味著事實上撤離中國網購市場。”

在淘寶店鋪欄搜索“樂天”已無任何結果 圖為樂天官網

當企業的經營策略出現錯誤,整個市場競爭又急劇惡化後,樂天瑪特的結局就顯而易見了。

根據韓國金融監督院電子公示系統的資料,今年二季度,經營樂天百貨店和樂天瑪特的樂天購物合併營業利潤約合人民幣5.2億元,同比減少一半;本期淨利潤銳減95%;中國門店銷售額減少28.6%。在華門店多數遭停業的樂天瑪特銷售額減少7.9%,營業損失達770億韓元。 出去容易,再想進來就難了

樂天集團公開表示,截至目前,樂天瑪特在中國已損失5000億韓元(約人民幣29億元),如果停業狀態持續到年底,那麼損失金額將達1萬億韓元(約人民幣59億元)。韓國媒體《亞細亞經濟》於3月6日報導稱,“樂天從中國退出,不失為一個轉危為安的契機。”

但樂天目前不想離開中國可能是認真的。今年4月首爾的發佈會上,樂天副總裁黃玨圭表態:“樂天已經進入中國長達20年了…樂天相信中國依然是處在值得投資的階段。”樂天的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如果現在這樣的情況持續,我們可能會對項目投資進行一些調整,但絕對沒有撤出中國的計畫。樂天集團有20多家子公司進軍了中國市場,如果樂天瑪特撤出中國的話,其它子公司也會很危險,哪怕只是為了保住樂天的品牌價值,我們暫時也會通過注資的方式支撐樂天瑪特的。”

樂天一位相關人士曾向媒體表示:“進行第2輪注資後,樂天瑪特在中國應該可以堅持到年底,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能夠有賣場恢復營業。

中國市場對於樂天來說像一塊雞肋。總量巨大的顧客群體以及日漸升級的消費結構使得樂天瞄準了未來可能產生的市場增量。但其進入中國市場後盈利希望渺茫。

上海尚益諮詢公司總經理胡春才認為:“樂天作為韓國最大的零售企業。如果退出市場後面再進來就難了。”

樂天已經在尋找新的財路,將重點拓展的海外市場由中國轉變為印尼和越南。“保留最有價值的市場,其他能放棄就放棄。畢竟在中國,連大賣場這一頁可能也快要翻過去了。”胡春才說。

中國的消費者,有誰會在意樂天瑪特的離開呢?

(圖文源自網路,用於非贏利性宣傳,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