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厲害了!西北工業大學正努力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

近年來, 西北工業大學傳承工程優勢, 強化實踐教學, 在創新實踐方面取得諸多成果。

十三天十六冠, 學科競賽獲豐收

2016年10月13日至15日, 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武漢舉行。 西工大“翱翔系列微小衛星”團隊從十二萬個項目中脫穎而出, 斬獲全國總冠軍。 隨後, 該校在各大學科競賽賽場上連續取得佳績, 十三天內連奪十六冠。

10月15日:西工大獲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賽兩金一銅, 問鼎全國總冠軍;10月16日:西工大蟬聯國際聽視覺情感挑戰賽(AVEC)冠軍;10月17日:西工大NPU-INNOVATION隊獲世界新概念飛行器設計大賽冠軍;10月19日:西工大“口袋醫生”作品獲第十屆國際大學生iCAN創新創業大賽中國總決賽一等獎;10月21日:西工大航模隊成功衛冕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冠軍;10月22日:西工大獲第四十一屆ACM-ICPC亞洲區域賽國際金獎;10月25日:西工大在世界機器人大會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中勇奪六冠兩亞;10月28日:西工大在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勇奪四冠五亞。

傳承中求創新, 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在行動

“十三天十六冠”極大振奮該校師生, 也引發該校對人才培養的思考。 這種現象的出現並非偶然, 正如“西工大現象”一樣, 是與西工大深厚的工程教育背景分不開的。

長期以來, 該校始終堅持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雙管齊下, 科研實踐和理論教學緊密結合。

2002年, 該校啟動了以構建“六大體系”、建設“十大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本科教學“新世紀教改工程計畫”。 2010年, 該校加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致力於培養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品質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 湧現一大批工程實踐育人的經典範例, 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源泉。

早在1956年, 以華航(西北工業大學前身之一)師生為主體的國家航空模型運動隊,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航空模型競賽”上就取得了兩個專案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為中國航模的發展打開了良好局面。 經過近50年的傳承與發展, 為適應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該校於2003年通過整合,

成立了航空科技創新基地, 新基地秉承老航模隊“開拓創新、敢爭第一、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埋頭苦幹、團結協作”的精神, 不斷衝擊頂級航空模型大賽新記錄, 持續通過創新競賽培養優秀人才。

數模團隊自1991年成立以來, 通過發揚老數模人“傳幫帶”、新數模人“勇闖拼”的精神, 目前已發展成為西工大培養高素質、複合型、跨學科人才的名牌基地。 數模團隊從成立之初就瞄準競賽, 經過多年的拼搏, 在國內國際大賽中不斷創造記錄, 先後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高教社杯”、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 在斬獲一項又一項大獎後, 卻引發了團隊的深思和討論, 他們曾一度困惑, 數模團隊以後該往哪方面發展?滿足拿獎,

還是開拓創新?最後, 數模團隊明確以競賽促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為目標, 開展了“團隊、課程和教材、教學”的系統建設, 以《數學建模》國家級精品課程為核心, 構建了“二三二”(兩級課程、三級賽事、兩類創新研究)教學模式。 數模團隊的“工科大學生數學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踐行”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這是國內目前為止數學學科唯一的教學成果一等獎。

西北工業大學模聯團隊參加美國紐約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

模聯團隊成立於2001年, 是與外交學院、北京大學比肩的三個國內最早成立的模聯團隊之一。 2002年參加舉世矚目的紐約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 是中國第一支國際參賽隊伍。 之後連年參會並連年獲獎, 至今獲得國際團體一等獎兩次, 獲得個人單項一等獎累計三十余項, 是亞洲大學裡最早獲得國際一等獎的參賽該校。 團隊建設之初即以國際化交流能力培養為宗旨, 以素質教育改革立項為平臺, 致力於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15年來探討並踐行了融系統課程教學、校內學生自主實踐平臺和國際國內社會實踐管道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2009年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模聯教師團隊被評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模聯團隊一直以來與中國聯合國協會、紐約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主辦方密切合作,多次積極舉辦國內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2015年5月,中國高校模聯活動聯席會成立,西工大當選首屆輪值主席該校。2015年9月,中國聯合國協會與西工大合作成立了西北工業大學聯合國研究與教學中心。中心以科研、教學、實踐實習為工作重心,踐行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的努力。以國際關係及國際事務學習為主導,通過邀請我國駐聯合國大使、駐外使國大使、國際組織機構一線任職專家人員、維和官兵人員及國際問題研究學者走進工大課堂,培養學生國際事務視野和意識,引導學生學習國際規則。通過輸送學生至國際組織實習,實地鍛煉國際事務交流能力。團隊曾派出學生分別在聯合國教科文駐北京辦事處、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世界銀行實習、聯合國人居署北京辦事處、聯合國秘書處實習。

一葉而知秋,從三個團隊的縮影折射出該校工程實踐育人是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的,從而形成了該校獨特的工程教育優勢。然而該校並不止步於現狀,面對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和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也在努力開拓創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同時強調,“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由此可見,創新人才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結合習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在2014年召開的第十二次黨代會上,該校進一步明確了辦學理念、遠景目標、階段任務,將“要在人才培養的觀念上實現突破”作為四個突破之首,吹響了教育教學改革的號角,啟動全面推行完全學分制、實行大類培養等改革工作。在“十三五”人才培養規劃中,該校實施創新創業翱翔計畫,全面貫徹落實《西北工業大學關於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和月度例會制度,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平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投融轉化服務平臺三大平臺,統籌推進該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該校大刀闊斧的改革,“給通才制定規則,給天才留出空間”,使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以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同時也為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提供機遇,使該校探索新型創新實踐教育體系成為可能。

西北工業大學本科生教育理念

改革伊始,也是2014級新生入學之時,親身經歷該校改革的歷程,從中受益並不斷發展,如今的他們已成長為該校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航海學院2014級本科生程宇威,在中國機器人大賽賽場上沉著冷靜,率領團隊勇奪救援機器人組冠軍。動力與能源學院2014級本科生唐傑,在節能減排大賽的賽場上敢打敢拼,為西工大奪取大賽一等獎,實現西工大在該領域的重大突破。還有航空學院的白志亮、機電學院的嶽子清等一大批2014級學生在航模、ican、機器人、智慧車、ACM等各大賽場上勇擔重擔,砥礪前行。

西北工業大學學生程宇威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勇奪救援機器人組冠軍

新理念新思路,四大抓手構建三大系列

創新實踐教育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必由環節,是創新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教育的重要屬性,但以往的實踐教育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和驗證,沒有完全體現“做中學”,圍繞著創新的實踐活動是零散的、個別的。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存在個體性差異,創新實踐教育的模式不應僵化和單一,應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打造覆蓋面廣、內容多樣化、保障全面的創新實踐平臺勢在必行。

基於以上認識,該校遵循實踐育人規律,為本科生構建全新的創新教育體系。新體系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理念,以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育軟硬體建設、創新文化氛圍營造為四大抓手,構建基礎級、提升級、競技級等三層遞進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全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實踐教育體系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課程建設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實踐教育平臺

該校以四大抓手構築高水準創新實踐教育平臺。一是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為創新人才的孕育提供豐厚的學術土壤,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面向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學科專業類課程,面向具有基本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並對創新創業實踐感興趣的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二是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彙聚一流學者,為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提供高水準引路人。該校建設了一支專職為主、專兼職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導師隊伍中包括長江學者苑偉政、國家級教學名師葛文傑、陝西省教學名師阮紅梅等學術大師,也有以獲得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的都琳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導師不僅奮戰在學科競賽、大創專案的指導前線,更把優秀本科生帶入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參與高水準學術課題的研究。三是創新教育軟硬體建設。完善軟、硬體條件,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創新實踐平臺。長期以來,西工大投入巨大資金和人力,搭建了完善的創新實踐教育平臺,形成以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為牽引,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主體,本科生實驗教學中心為支撐的創新實踐硬體平臺。近三年,該校共投入4188萬元用於本科實驗教學中心的條件建設。通過積極推進實驗教學中心和高水準學科專業實驗室面向全校本科生開放,支持本科生自主預約使用實驗室,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活動。截至目前,航海學院和電子資訊學院本科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正在試點,將擇機向全校本科生開放。四是創新文化氛圍營造。注重創新文化形成,為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多部門聯動,開展創新實踐基地故事分享匯、基地開放日等活動,讓低年級的學生儘早接觸創新實踐活動,形成創新意識,幫助其探究創新興趣點,大大活躍了西工大的創新氛圍。此外,通過邀請兄弟院校參與科技文化節,開拓學生視野,促進校際間創新經驗的交流。

該校以三級遞進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構成創新實踐教育的核心內容。一是基礎級實踐教學體系。基礎級實踐教學旨在為全體學生建設學科交叉融合、跨專業互選的創新課程體系和滿足基礎創新實踐能力的實踐平臺。主要舉措有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型實驗課程、實驗室開放共用等,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素養打牢基礎。二是提升級實踐教學體系。提升級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和研究的活動。主要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畢業設計和校級學科競賽等方面。自2007年開始在本科生中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以下簡稱國創計畫)以來,規模和受益面穩步擴大,水準不斷提高。截至2016年底,該校共獲准立項1335項國創計畫項目,累計支持經費1858萬,參與學生超過5000人次。該校積極探索校際聯合開展國創計畫,2016年機電學院、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與西安美術學院聯合開展專案,實現雙方在工程研發、藝術設計等方面的交叉融合與優勢互補。畢業設計實行團隊模式改革,2016年由本科生李順峰等7人組成畢設團隊,共同研製並成功發射規格為長1.45米,重9.5公斤“NPU-X2”火箭。通過舉辦各類校級學科競賽,為廣大對創新有興趣的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如每年“五一”期間的數學建模校賽,吸引近4000人參加,已經成為該校“五一數模節”。三是競技級實踐教學體系。在經過基礎級、提升級實踐訓練後,為初步具備創新能力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創新訓練教學活動,激勵他們在創新道路上勇攀高峰。主要有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高峰體驗計畫等。西工大依託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活動,現已經建立24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基本覆蓋全部專業。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採取校-院兩級管理模式。每年投入經費300萬元以上,支持本科生參加各類重大競賽40余項,覆蓋近萬名學生。該校不僅支持學生參加比賽,而且還鼓勵學院或基地通過發起賽事或爭取主辦權等方式來舉辦比賽,提升該校知名度。2016年,大學生程式設計創新實踐基地取得了ACM-ICPC亞洲區域比賽十年的舉辦權,也成為了中國高校電腦大賽西北賽區執行委員會之一;微小衛星創新實踐基地主辦了首屆陝西省微小衛星載荷與應用大賽;而大學生水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創新實踐基地將於2017年主辦第六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2015年該校啟動本科生進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的“高峰體驗”計畫,讓最好的老師帶最好的學生進最好的實驗室,如本科生高天宇等人在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開展“新型表面動態壓力測量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研究工作。

西北工業大學24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

近年來,該校在創新實踐方面取得的成果既是該校實力提升的體現,更是各職能部門、各學院,以及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構建創新實踐教育新體系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拿獎,而是為了扎實推進實踐教學工作,讓更多學子從中受益,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正如該校書記張煒和校長汪勁松所言:“2016年,是西工大人夢想成真的一年。2017年,將是西工大人奮勇向前的一年。”機遇和挑戰往往並存,唯有“汲取力量,奮勇向前”,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才能把握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機遇,開創屬於西工大的創新創業新時代。

2009年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模聯教師團隊被評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模聯團隊一直以來與中國聯合國協會、紐約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主辦方密切合作,多次積極舉辦國內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2015年5月,中國高校模聯活動聯席會成立,西工大當選首屆輪值主席該校。2015年9月,中國聯合國協會與西工大合作成立了西北工業大學聯合國研究與教學中心。中心以科研、教學、實踐實習為工作重心,踐行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的努力。以國際關係及國際事務學習為主導,通過邀請我國駐聯合國大使、駐外使國大使、國際組織機構一線任職專家人員、維和官兵人員及國際問題研究學者走進工大課堂,培養學生國際事務視野和意識,引導學生學習國際規則。通過輸送學生至國際組織實習,實地鍛煉國際事務交流能力。團隊曾派出學生分別在聯合國教科文駐北京辦事處、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世界銀行實習、聯合國人居署北京辦事處、聯合國秘書處實習。

一葉而知秋,從三個團隊的縮影折射出該校工程實踐育人是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的,從而形成了該校獨特的工程教育優勢。然而該校並不止步於現狀,面對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和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也在努力開拓創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同時強調,“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由此可見,創新人才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結合習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在2014年召開的第十二次黨代會上,該校進一步明確了辦學理念、遠景目標、階段任務,將“要在人才培養的觀念上實現突破”作為四個突破之首,吹響了教育教學改革的號角,啟動全面推行完全學分制、實行大類培養等改革工作。在“十三五”人才培養規劃中,該校實施創新創業翱翔計畫,全面貫徹落實《西北工業大學關於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和月度例會制度,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平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投融轉化服務平臺三大平臺,統籌推進該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該校大刀闊斧的改革,“給通才制定規則,給天才留出空間”,使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以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同時也為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提供機遇,使該校探索新型創新實踐教育體系成為可能。

西北工業大學本科生教育理念

改革伊始,也是2014級新生入學之時,親身經歷該校改革的歷程,從中受益並不斷發展,如今的他們已成長為該校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航海學院2014級本科生程宇威,在中國機器人大賽賽場上沉著冷靜,率領團隊勇奪救援機器人組冠軍。動力與能源學院2014級本科生唐傑,在節能減排大賽的賽場上敢打敢拼,為西工大奪取大賽一等獎,實現西工大在該領域的重大突破。還有航空學院的白志亮、機電學院的嶽子清等一大批2014級學生在航模、ican、機器人、智慧車、ACM等各大賽場上勇擔重擔,砥礪前行。

西北工業大學學生程宇威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勇奪救援機器人組冠軍

新理念新思路,四大抓手構建三大系列

創新實踐教育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必由環節,是創新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教育的重要屬性,但以往的實踐教育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和驗證,沒有完全體現“做中學”,圍繞著創新的實踐活動是零散的、個別的。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存在個體性差異,創新實踐教育的模式不應僵化和單一,應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打造覆蓋面廣、內容多樣化、保障全面的創新實踐平臺勢在必行。

基於以上認識,該校遵循實踐育人規律,為本科生構建全新的創新教育體系。新體系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理念,以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育軟硬體建設、創新文化氛圍營造為四大抓手,構建基礎級、提升級、競技級等三層遞進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全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實踐教育體系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課程建設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

西北工業大學創新實踐教育平臺

該校以四大抓手構築高水準創新實踐教育平臺。一是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為創新人才的孕育提供豐厚的學術土壤,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面向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學科專業類課程,面向具有基本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並對創新創業實踐感興趣的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二是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彙聚一流學者,為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提供高水準引路人。該校建設了一支專職為主、專兼職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導師隊伍中包括長江學者苑偉政、國家級教學名師葛文傑、陝西省教學名師阮紅梅等學術大師,也有以獲得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的都琳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導師不僅奮戰在學科競賽、大創專案的指導前線,更把優秀本科生帶入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參與高水準學術課題的研究。三是創新教育軟硬體建設。完善軟、硬體條件,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創新實踐平臺。長期以來,西工大投入巨大資金和人力,搭建了完善的創新實踐教育平臺,形成以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為牽引,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主體,本科生實驗教學中心為支撐的創新實踐硬體平臺。近三年,該校共投入4188萬元用於本科實驗教學中心的條件建設。通過積極推進實驗教學中心和高水準學科專業實驗室面向全校本科生開放,支持本科生自主預約使用實驗室,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活動。截至目前,航海學院和電子資訊學院本科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正在試點,將擇機向全校本科生開放。四是創新文化氛圍營造。注重創新文化形成,為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多部門聯動,開展創新實踐基地故事分享匯、基地開放日等活動,讓低年級的學生儘早接觸創新實踐活動,形成創新意識,幫助其探究創新興趣點,大大活躍了西工大的創新氛圍。此外,通過邀請兄弟院校參與科技文化節,開拓學生視野,促進校際間創新經驗的交流。

該校以三級遞進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構成創新實踐教育的核心內容。一是基礎級實踐教學體系。基礎級實踐教學旨在為全體學生建設學科交叉融合、跨專業互選的創新課程體系和滿足基礎創新實踐能力的實踐平臺。主要舉措有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型實驗課程、實驗室開放共用等,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素養打牢基礎。二是提升級實踐教學體系。提升級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和研究的活動。主要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畢業設計和校級學科競賽等方面。自2007年開始在本科生中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以下簡稱國創計畫)以來,規模和受益面穩步擴大,水準不斷提高。截至2016年底,該校共獲准立項1335項國創計畫項目,累計支持經費1858萬,參與學生超過5000人次。該校積極探索校際聯合開展國創計畫,2016年機電學院、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與西安美術學院聯合開展專案,實現雙方在工程研發、藝術設計等方面的交叉融合與優勢互補。畢業設計實行團隊模式改革,2016年由本科生李順峰等7人組成畢設團隊,共同研製並成功發射規格為長1.45米,重9.5公斤“NPU-X2”火箭。通過舉辦各類校級學科競賽,為廣大對創新有興趣的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如每年“五一”期間的數學建模校賽,吸引近4000人參加,已經成為該校“五一數模節”。三是競技級實踐教學體系。在經過基礎級、提升級實踐訓練後,為初步具備創新能力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創新訓練教學活動,激勵他們在創新道路上勇攀高峰。主要有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高峰體驗計畫等。西工大依託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活動,現已經建立24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基本覆蓋全部專業。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採取校-院兩級管理模式。每年投入經費300萬元以上,支持本科生參加各類重大競賽40余項,覆蓋近萬名學生。該校不僅支持學生參加比賽,而且還鼓勵學院或基地通過發起賽事或爭取主辦權等方式來舉辦比賽,提升該校知名度。2016年,大學生程式設計創新實踐基地取得了ACM-ICPC亞洲區域比賽十年的舉辦權,也成為了中國高校電腦大賽西北賽區執行委員會之一;微小衛星創新實踐基地主辦了首屆陝西省微小衛星載荷與應用大賽;而大學生水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創新實踐基地將於2017年主辦第六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2015年該校啟動本科生進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的“高峰體驗”計畫,讓最好的老師帶最好的學生進最好的實驗室,如本科生高天宇等人在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開展“新型表面動態壓力測量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研究工作。

西北工業大學24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

近年來,該校在創新實踐方面取得的成果既是該校實力提升的體現,更是各職能部門、各學院,以及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構建創新實踐教育新體系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拿獎,而是為了扎實推進實踐教學工作,讓更多學子從中受益,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正如該校書記張煒和校長汪勁松所言:“2016年,是西工大人夢想成真的一年。2017年,將是西工大人奮勇向前的一年。”機遇和挑戰往往並存,唯有“汲取力量,奮勇向前”,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才能把握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機遇,開創屬於西工大的創新創業新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