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木旋玩具童博會上旋花樣 讓孩子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

大眾網臨沂9月3日訊郯城木旋玩具源於元末明初, 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9月8日至9月10日, 臨沂首屆兒童產業博覽會暨第二屆母嬰文化節將在書聖文化城商業廣場拉開帷幕, 屆時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五代傳承人樊繼美將攜帶小燕車、虎頭槌、高低棒人等傳統產品亮相, 讓孩子們體驗傳統民間手工藝的魅力。

郯城木旋玩具

“木旋玩具”俗稱“耍貨”(小孩的玩具), 傳統產品有小燕車、虎頭槌、高低棒人等。 樊繼美是郯城木旋玩具的第15代傳承人, 他的祖先樊木是木旋玩具的創始人。 樊繼美從六七歲就跟著爺爺、父親學做木旋玩具, 至今已做了60年。 在樊繼美等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下, 郯城木旋玩具在2009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11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五代傳承人樊繼美的工作場景

2009年, 樊繼美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港上鎮樊墊村創辦了“郯城木旋玩具傳習所”, 對木旋玩具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開發, 他創作旋制的《西遊記系列》《民間人物系列》等玩具作品, 不但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賽中獲獎, 還被中國美術館、臺灣中華藝術館、宋慶齡基金會等單位收藏。

目前, 樊墊村70%以上的村民從事木旋玩具加工與生產, 湧現出數百名“木旋玩具”能工巧匠, 生產的20多個系列近700多個花色品種的玩具暢銷海內外, 年創匯100多萬美元, “木旋玩具”成為該村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五代傳承人樊繼美正在製作木旋玩具

同為傳統手工藝, 有的瀕臨消失, 而郯城的木旋玩具卻越做越大, 在不斷的傳承創新中走出了一番新天地。 據樊繼美介紹, 郯城木旋玩具最初的裝飾圖案十分簡單。 隨著不斷的發展, 其圖案越來越複雜, 造型也越來越精美, 既是兒童喜愛的玩具, 也是人們喜愛的民間工藝品。 木旋藝人們不僅堅守住了郯城木旋玩具的傳統文化根基, 而且賦予了木旋玩具新的文化內涵, 開發了出眾多與市場需求和當今人們的審美相適應的玩具新品, 使得木旋藝術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郯城木旋玩具藝術是當地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體現, 是樊墊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花色各異的玩具上, 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種美好將會一代代傳遞下去。 ”樊繼美告訴大眾網記者, 期待著臨沂首屆兒童產業博覽會暨第二節母嬰文化節到來, 屆時將攜帶造型精美的木旋玩具亮相, 讓更多的孩子體驗民間手工藝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