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到底誰才是蘋果公司實際控制人?

最近, 蘋果股價呈現上漲態勢, 過去的一個月內累計上漲9%, 今年來累計上漲39%, 截止8月30日, 股價最高達到了163.89美元, 市值達8437.40億美元, 股價和市值均創下歷史新高, 市值方面相當於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和騰訊的市值總和。

9月12日, 蘋果公司將舉辦新產品發佈會, 屆時, 新的iPhone手機, Apple Watch和Apple TV都將和公眾見面。 美國國際資料公司(IDC)分析認為, iPhone8的發佈會為蘋果手機在2018年增加9.1%的出貨量, 是自2015年以來最高幅度的增長。 因此, 受這些利好消息的影響, 蘋果公司股價應聲上漲。

作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蘋果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誰呢?究竟是誰在控制這家公司?

實際上, 蘋果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控制它的是公司的董事會, 而不是公司的大股東。 為什麼?因為蘋果公司沒有控股股東。 對於蘋果的眾多股東來說, 很難動用自身權利去決定蘋果公司董事會的人員組成和決策。

形成董事會控制公司這一現狀的原因要從40年前說起。 1976年4月1日, 約伯斯等人聯合創立了蘋果公司, 當時的股權分散在在幾名創始人手中, 其中約伯斯持股30%。

已去世的約伯斯並非蘋果的大股東

1980年, 蘋果公司上市, 隨後經過融資, 約伯斯的股權被逐漸稀釋,

對公司的控制權隨之消失。

1985年, 約伯斯因為失去了董事會的支持, 頓時失去了權力, 他幾次想奪回權力的努力也失敗, 便在這一年辭去董事長職務並離開公司。 可以說, 他是被驅逐出去的。

離開蘋果時, 約伯斯手中持有11.3%蘋果股份, 隨後他選擇將其減持到僅僅1股, 套現1.3億美元, 這象徵性的最後1股則用來參加蘋果公司的股東大會。

後來, 約伯斯又回歸蘋果, 並帶領這家公司走向成功, 但實際上他並不是蘋果公司的大股東。

蘋果的股權很分散但沒有人能收購它

現有的披露資料顯示, 蘋果公司目前有60%的股票被多達2440家機構持有, 股權非常分散。

美國先鋒集團是蘋果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持股數為6.43%。 排名前十的股東, 合計持股占比23.33%, 因此按照持股比例來講, 不存在可以掌控公司的大股東。

這一點倒是與中國知名房地產公司萬科有些相似, 萬科也是分散股權結構, 沒有實際控制人。 備受關注的“寶萬之爭”爆發前, 當時萬科沒有任何股東持股超過30%, 最大的股東華潤持股僅14.89%,

前十大股東占流通股的比例為37.22%, 以董事會主席王石為首的管理層持股比例很小, 這也是導致“野蠻人”寶能系舉牌買入, 花200多億資金持股超過20%, 成為第一大股東, 並在後期爆發公司控制權之爭的主要原因。

萬科和蘋果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的, 最初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華潤置地(國企華潤的子公司)雖然在萬科董事會中有多位董事, 擁有話語權, 但對萬科的管理層給予了充足的信任和權力, 萬科的管理層實際上控制著萬科。

從體量上來看, 截止2015年6月30日, 萬科的市值為1590億元, 在寶能系2015年開始舉牌買入並最初變成第一大股東時, 花費245億元人民幣(約合37億美元), 此後便開始和萬科管理層爭奪公司控制權。

反觀蘋果, 市值已超8400億美元, 對於這種優質公司,相信資本市場上對其有覬覦之心想將其收購吞併的資本大鱷不在少數,但行動前也有需要認真掂量下。如果想成為它的大股東,得到25%的股權需要付出超過2100億美元的資本,這麼多的資金,相信沒有幾個富豪或公司能一次拿得出來

此外,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處於不斷增長中,截止到2017財年第三季度達到2615億美元,屢創新高,年增長率達13%,這麼多錢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這些現金足夠蘋果買下造飛機的波音公司和造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兩家公司,或者是買下整個零售巨頭沃爾瑪。

因此,可以說,蘋果公司董事會有充足的資金來對抗任何資本方對公司的收購行為,能從容把各類有惡意收購企圖的“野蠻人”拒之門外。

蘋果公司董事會情況

在蘋果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目前共有8人,其中來自持股數量較多的股東的董事會成員只有一個人,名叫蘇珊·瓦格納(Susan Wagner),是持股比例4.29%(截止2017年8月29日)位列第二大股東的貝萊德集團的創始合夥人。

蘇珊·瓦格納是在2014年7月被蘋果任命為董事會董事的,接替退休前在蘋果董事會任職17年之久的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這樣的結果,也是在約伯斯於2011年去世後,以貝萊德為首的一批投資者,向蘋果方面施壓要求提高話語權才得到的一個席位。

在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上市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蘋果的董事都是由董事會提名,再由股東大會批准通過的,董事是誰和股東的關係不大。

2015年,蘋果公司產生了新的公司章程,規定3年內持股比例超過3%的股東,或者是不超過20家股東的股東組織,有權直接提名一名董事,這個門檻本來就很高了,因為按照蘋果現在的股價,持股3%就需要超過250億美元的資金。而且,這還是有條件的,就是無論滿足這一條件的股東有多少,最多還是只能產生一名董事會成員。如今已經有蘋果公司股東提名的董事沒有被股東大會通過的實例了。

況且,蘋果公司的董事會由8人組成,即使股東提名的這名董事順利進入董事會,在1:7的情況下,提議很很容易被其餘董事們輕易否決的,因為餘下的7名董事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蘋果公司的董事們對股東們的態度也是很不屑的,因為他們已經為股東們賺了很多錢,這是他們的底氣,以蘋果手機為例,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市場18%的份額,但拿走了市場上92%的利潤。雖然手中握有巨額現金,但蘋果自1995年起曾經連續17年不分紅,直到2012年才首次分紅。

蘋果公司的董事會在董事會換屆時,擁有董事提名權,這讓他們掌握了穩定的權力交接體系,能夠提名自己信得過的人。只要董事會內部不分裂不出現內訌,那麼,董事會這幾個人就將永遠控制著蘋果公司。在持股分散,不存在實際控制人的蘋果公司,那些總計超過2400家的個人股東和機構投資者,顯然不可能聯合起來一致行動把董事會清洗一遍。

蘋果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如下:

董事長阿特·萊文森(Arthur D. Levinson),67歲,約伯斯去世後接任這一職位,也是生物科技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的董事長;

CEO蒂姆·庫克(Tim Cook),57歲,最近他剛獲得56萬股股票獎勵(到手時市值為8920萬美元),也是連續第4次獲得最高獎勵;

羅伯特·艾格(Bob Iger),66歲,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鐘彬嫻(Andrea Jung),女性,華裔,59歲,曾任雅芳CEO;

羅奈爾得D·舒格爾(Ronald D. Sugar),67歲,曾任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CEO;

亞伯特·戈爾(Albert Gore),69歲,曾在克林頓執政時期擔任美國副總統;

蘇珊·瓦格納(Susan Wagner),女性,56歲,是蘋果公司第二大股東貝萊德集團的創始合夥人;

詹姆斯·貝爾(James A. Bell),68歲,曾任波音公司首席財務官。

下圖為蘋果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對於這種優質公司,相信資本市場上對其有覬覦之心想將其收購吞併的資本大鱷不在少數,但行動前也有需要認真掂量下。如果想成為它的大股東,得到25%的股權需要付出超過2100億美元的資本,這麼多的資金,相信沒有幾個富豪或公司能一次拿得出來

此外,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處於不斷增長中,截止到2017財年第三季度達到2615億美元,屢創新高,年增長率達13%,這麼多錢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這些現金足夠蘋果買下造飛機的波音公司和造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兩家公司,或者是買下整個零售巨頭沃爾瑪。

因此,可以說,蘋果公司董事會有充足的資金來對抗任何資本方對公司的收購行為,能從容把各類有惡意收購企圖的“野蠻人”拒之門外。

蘋果公司董事會情況

在蘋果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目前共有8人,其中來自持股數量較多的股東的董事會成員只有一個人,名叫蘇珊·瓦格納(Susan Wagner),是持股比例4.29%(截止2017年8月29日)位列第二大股東的貝萊德集團的創始合夥人。

蘇珊·瓦格納是在2014年7月被蘋果任命為董事會董事的,接替退休前在蘋果董事會任職17年之久的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這樣的結果,也是在約伯斯於2011年去世後,以貝萊德為首的一批投資者,向蘋果方面施壓要求提高話語權才得到的一個席位。

在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上市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蘋果的董事都是由董事會提名,再由股東大會批准通過的,董事是誰和股東的關係不大。

2015年,蘋果公司產生了新的公司章程,規定3年內持股比例超過3%的股東,或者是不超過20家股東的股東組織,有權直接提名一名董事,這個門檻本來就很高了,因為按照蘋果現在的股價,持股3%就需要超過250億美元的資金。而且,這還是有條件的,就是無論滿足這一條件的股東有多少,最多還是只能產生一名董事會成員。如今已經有蘋果公司股東提名的董事沒有被股東大會通過的實例了。

況且,蘋果公司的董事會由8人組成,即使股東提名的這名董事順利進入董事會,在1:7的情況下,提議很很容易被其餘董事們輕易否決的,因為餘下的7名董事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蘋果公司的董事們對股東們的態度也是很不屑的,因為他們已經為股東們賺了很多錢,這是他們的底氣,以蘋果手機為例,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市場18%的份額,但拿走了市場上92%的利潤。雖然手中握有巨額現金,但蘋果自1995年起曾經連續17年不分紅,直到2012年才首次分紅。

蘋果公司的董事會在董事會換屆時,擁有董事提名權,這讓他們掌握了穩定的權力交接體系,能夠提名自己信得過的人。只要董事會內部不分裂不出現內訌,那麼,董事會這幾個人就將永遠控制著蘋果公司。在持股分散,不存在實際控制人的蘋果公司,那些總計超過2400家的個人股東和機構投資者,顯然不可能聯合起來一致行動把董事會清洗一遍。

蘋果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如下:

董事長阿特·萊文森(Arthur D. Levinson),67歲,約伯斯去世後接任這一職位,也是生物科技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的董事長;

CEO蒂姆·庫克(Tim Cook),57歲,最近他剛獲得56萬股股票獎勵(到手時市值為8920萬美元),也是連續第4次獲得最高獎勵;

羅伯特·艾格(Bob Iger),66歲,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鐘彬嫻(Andrea Jung),女性,華裔,59歲,曾任雅芳CEO;

羅奈爾得D·舒格爾(Ronald D. Sugar),67歲,曾任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CEO;

亞伯特·戈爾(Albert Gore),69歲,曾在克林頓執政時期擔任美國副總統;

蘇珊·瓦格納(Susan Wagner),女性,56歲,是蘋果公司第二大股東貝萊德集團的創始合夥人;

詹姆斯·貝爾(James A. Bell),68歲,曾任波音公司首席財務官。

下圖為蘋果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