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健哥說蘇|常熟方塔,聞古塔風鈴,思千古幽情

健哥

熱愛

蘇州

中年

文青

蘇州本地人 愛好旅行

癡迷蘇州文化

每週原創音訊《健哥說蘇》

蘇州的十座塔

(六)

方塔(崇教興福寺塔)

方塔園

地址:蘇州常熟

建造年代:始建於南宋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

時任皇帝:宋高宗 趙構

塔高:67米

方塔

佛教西元一世紀傳入中國隨之佛塔文化也一併傳入, 在歷經漢化而形成漢傳佛教後佛塔由原本的覆缽式塔漢化為樓閣式塔、亭閣式塔, 又由樓閣式塔衍生出密簷式塔等。

中國的佛塔種類

方塔屬

按層級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

按形狀分:方塔﹑圓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 另有大塔﹑多寶塔﹑瑜祗塔﹑寶篋印塔﹑五輪塔﹑卵塔﹑無縫塔﹑密簷塔﹑金剛寶座塔﹑墓塔﹑板塔婆﹑角塔婆。

按所納藏之物分:舍利塔﹑發塔﹑爪塔﹑牙塔﹑衣塔﹑缽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會塔﹑三界萬靈塔﹑一字一石塔﹑籾塔等。

按建築材料分:磚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糞塔﹑鐵塔﹑銅塔﹑金塔﹑銀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寶塔﹑香塔。

按性質意義分:祈福塔﹑報恩塔﹑法身塔﹑壽塔﹑功德塔、風水塔。

按塔排列位置之樣態分:孤立塔﹑對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拱立式塔﹑分立式塔。

按樣式分:覆缽式塔﹑龕塔﹑柱塔﹑雁塔﹑屋塔﹑無壁塔﹑套筒式塔﹑喇嘛塔﹑樓閣式塔等。

傅慶徐 方塔鋼筆畫

崇教興福寺塔

崇教興福寺塔因風水理論而建, 屬中國早期風水塔之列, 塔雖然建於宋朝卻運用了唐代方形樓閣式木塔的形制。

龐均油畫《千年方塔》

根據《常熟縣誌》記載, 當時有一位元精通堪輿術(即相地術, 俗稱風水術, 它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玄術)的僧人向當時的縣令李闓之建議。

《常熟縣誌》

常熟邑城西北為山,東南有湖,“客位高,主位低”,應該在城內立塔為鎮,遂建塔。故崇教興福寺塔成為現存為數不多的中國早期風水塔實例之一,也是常熟古城的地標。

方塔形制

崇教興福寺塔為磚壁木簷樓閣式,單筒結構,四方體,盔頂,高67米,保留了隋唐時期塔的建造技術與藝術形式。

方塔老照片

“聞古塔風鈴,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級而上,古城風貌盡收眼底。方塔與宋代古井、古銀杏並稱為“園中三寶”。

方塔的風鈴

游虞山

明·王汝玉

平生不識海虞山,攬勝曾因圖畫間。

雲入空蒙開倒影,僧依蒼翠閉禪關。

湖田稼熟秋千頃,煙浦舟行路幾灣。

天上歸來暫停轡,何當留我老年閑。

常熟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虞山得名于泰伯之弟仲雍,由於泰伯無後故仲雍繼承了泰伯的王位,仲雍又叫虞仲,仲雍死後葬在虞山,百姓為了紀念虞仲,就把此山改稱為虞山,而常熟又簡稱虞想必也是由此而來。

常熟虞山公園

說道虞山我們不得不說說大名鼎鼎的虞山派,虞山派通常指“虞山畫派”或者“虞山琴派”(古琴)。

“虞山畫派”的奠基之祖為全真派道士元朝人黃公望,他現存的最為著名的畫《富春山居圖》目前分別館藏與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的畫風對“虞山畫派”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明清兩代山水畫的各家各派,均或多或少的受其影響。

“虞山畫派”的開山之父為王翬為“清初四王”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是以他的為代表歷時3年完成的《康熙南巡圖》圖中總體設計及畫中的山、水、樹、石均出自王翬之筆。

《康熙南巡圖》

“虞山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明朝宰相嚴訥之子嚴天池所創建。

古琴

他自幼喜好古琴曾任邵武府知府,辭官後,與善琴者共同探討琴藝,至此自此琴風大振。後由他主持編寫的《松弦館琴譜》(為清《四庫全書》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譜)。

《松弦館琴譜》

在《松弦館琴譜 琴川匯譜序》中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論建樹,改變了當時琴壇盛行以文對音的偏頗,提升了音聲本身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還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琴社----虞山琴社。

明清以來虞山琴派主要琴譜有十幾種之多。此派崇尚“音必當正律,重音而輕辭”.其特點可概括為清、微、淡、遠四字,琴曲風格為“清微淡遠,博大和平”,歷來為琴史所推崇。

虞山城牆

一步一景一史一文一畫,這就是蘇州,每一個地方都一段值得回味的文史,沒什麼濃墨重彩之氣,有的只是那一抹讓你舒暢的小清新。

END

本文由色意文化供稿

《常熟縣誌》

常熟邑城西北為山,東南有湖,“客位高,主位低”,應該在城內立塔為鎮,遂建塔。故崇教興福寺塔成為現存為數不多的中國早期風水塔實例之一,也是常熟古城的地標。

方塔形制

崇教興福寺塔為磚壁木簷樓閣式,單筒結構,四方體,盔頂,高67米,保留了隋唐時期塔的建造技術與藝術形式。

方塔老照片

“聞古塔風鈴,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級而上,古城風貌盡收眼底。方塔與宋代古井、古銀杏並稱為“園中三寶”。

方塔的風鈴

游虞山

明·王汝玉

平生不識海虞山,攬勝曾因圖畫間。

雲入空蒙開倒影,僧依蒼翠閉禪關。

湖田稼熟秋千頃,煙浦舟行路幾灣。

天上歸來暫停轡,何當留我老年閑。

常熟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虞山得名于泰伯之弟仲雍,由於泰伯無後故仲雍繼承了泰伯的王位,仲雍又叫虞仲,仲雍死後葬在虞山,百姓為了紀念虞仲,就把此山改稱為虞山,而常熟又簡稱虞想必也是由此而來。

常熟虞山公園

說道虞山我們不得不說說大名鼎鼎的虞山派,虞山派通常指“虞山畫派”或者“虞山琴派”(古琴)。

“虞山畫派”的奠基之祖為全真派道士元朝人黃公望,他現存的最為著名的畫《富春山居圖》目前分別館藏與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的畫風對“虞山畫派”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明清兩代山水畫的各家各派,均或多或少的受其影響。

“虞山畫派”的開山之父為王翬為“清初四王”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是以他的為代表歷時3年完成的《康熙南巡圖》圖中總體設計及畫中的山、水、樹、石均出自王翬之筆。

《康熙南巡圖》

“虞山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明朝宰相嚴訥之子嚴天池所創建。

古琴

他自幼喜好古琴曾任邵武府知府,辭官後,與善琴者共同探討琴藝,至此自此琴風大振。後由他主持編寫的《松弦館琴譜》(為清《四庫全書》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譜)。

《松弦館琴譜》

在《松弦館琴譜 琴川匯譜序》中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論建樹,改變了當時琴壇盛行以文對音的偏頗,提升了音聲本身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還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琴社----虞山琴社。

明清以來虞山琴派主要琴譜有十幾種之多。此派崇尚“音必當正律,重音而輕辭”.其特點可概括為清、微、淡、遠四字,琴曲風格為“清微淡遠,博大和平”,歷來為琴史所推崇。

虞山城牆

一步一景一史一文一畫,這就是蘇州,每一個地方都一段值得回味的文史,沒什麼濃墨重彩之氣,有的只是那一抹讓你舒暢的小清新。

END

本文由色意文化供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