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華誼兄弟早就捨棄了藝人經紀這個拐棍

中國的經紀人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當時在國內演藝圈, 一種名叫“走穴”的現象悄然興起。 為藝人與活動主辦方之間牽線搭橋的人就被叫做“穴頭”。 內地的藝人經紀也是自此起步。

上世紀90年代, 北京拾捌文化經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京花為首的“中國第一批經紀人”開啟了國內藝人經紀的1.0時代, 打造了實力派歌手高楓、戴嬈、白雪等。 那時候的經紀人不僅負責安排藝人的通告, 甚至衣食住行、家庭情感都要一併負責。

2000年, 王京花攜40多位藝人加入華誼兄弟, 三年後, 華誼兄弟正式成立藝人經紀業務。

此後, 歡瑞世紀、海潤影視、唐人影視等從內容起家, 因平臺內容需要而簽約演員的模式成為行業主流。

隨著藝人的名氣越來越大, 經紀人與藝人的矛盾日益凸顯。

2010年前後, 以章子怡、範冰冰、李冰冰、周迅等為首的一線藝人紛紛成立獨立工作室, 經紀人不再獨享話語權, 而是要與其他職位的工作人員一起成為藝人星途中的推手, 標誌著藝人經紀邁入了2.0時代。

行業發生實質變化是在2014年:准一線, 甚至二線藝人紛紛出逃舊公司, 影視公司的經紀業務和傳統的經紀公司開始式微。

根據華誼兄弟2009年財報, “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作為其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占全年收入超過20%, 但到2013年, 這項業務占全年收入僅為8%。 2014年, 華誼兄弟財報上已經不再顯示這一業務的收入。

市場發展日趨成熟, 對專業化經紀人的要求不斷提高, 則成為了開啟3.0時代的鑰匙。 國內最早做出變革的是壹心娛樂的創始人楊思維。 在這個曾與範冰冰共事六年的經紀人看來, 打破經紀人的大包大攬是實現行業進化的第一步, 核心是分工協作。 (宗和)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 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