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馮侖:想要未來,就把現在都“扔”了

世界上兩種人, 過日子討生活的占到95%, 創造未來的占到5%。

一開始借錢的兩大挑戰:一是是否誠實, 二是能否彎下腰來。

創業不是“創”的事, 也不是“業”的事, 是人生選擇的事情。 創業是一種特別不同尋常的人生。 如果你要選擇一個特別的人生, 那麼就選擇創業。

以前我讀書、上學、教書、在機關做公務員, 都是一樣的人生。 突然有一天我做生意了, 這個時候我父親很著急。 質問我很多實際問題, 說我已經脫離了人生正常軌道, 看病怎麼辦?誰來報銷?那個時候脫離單位就不可能分房子, 沒有房子怎麼辦?突然間很多實際問題把你摔到一個跟正常人生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 所有人從創業那天起要想好, 你要改變活法, 而不是賺錢, 賺錢只是個形式。

之前遇到一個想創業的人, 告訴我他現在在打工, 如果創業的話打工的收入就沒了, 而且房貸很緊張, 要創業還差一點錢, 也不一定能成功, 但是很想做, 怎麼辦?我說, 你是想要現在還是要未來?想要未來的話, 就把現在都扔了。

一、要敢於失去現在索取未來

創業是脫離多數人的軌道, 選擇一種特別的人生。 如果不想脫離常軌, 就不要創業。

大家都知道, 馬雲高考好幾年都沒考上, 好不容易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 畢業以後當了5年英語老師。 突然要到北京去做生意, 中間做了很多小買賣都做不成,

失敗以後發誓要辦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 現在才十幾年, 居然成了。 他為什麼成功了?那就是因為他變得和普通人不一樣了, 他不再當老師, 不再朝九晚五, 脫離了所有的常軌, 社保沒了, 當時的保障都沒了, 然後就去做一件事情, 結果把這事做起來了, 現在是全球最偉大的公司之一。 這就是脫離了常軌。

人生只有兩種, 一種過日子討生活, 日子要熬著過, 這是多數人過的生活, 尤其是苦難的時候, 不討就要餓死;還有一種人生就是挑戰命運, 創造自己的未來。 這部分人是非常少的, 比如張藝謀, 挑戰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從攝影折騰到導演;比如劉曉慶, 不停地折騰, 60歲變18歲。 這都是不按常規來, 都是挑戰命運,

改變未來, 創造生活新形式。

二、要從95%的人變成5%的人

但世界上這兩種人生又非常不平衡。 第一種人生占到95%, 第二種人生是5%。 大部分都是第一種人生在電視和故事裡看第二種人生, 但是進入5%以後會發現, 是非開始改變了。 在95%裡面的時候, 像劉曉慶這樣, 剛開始她的種種行為會遭人批評, 但到劉曉慶進入5%, 人們會更關注她的精彩。 比較尷尬的是從90%到95%之間的時候, 相當於蟲子變化為飛蛾, 還沒有蛻變完的時間, 95%的人還在罵你, 5%的人還沒有接受你。 但一旦進入5%, 就像衛星進入另外一個軌道。

創業是要做夢想中想做的那件事, 為之奮鬥, 改變你的生活軌跡, 創造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未來。 這是超越的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 面臨的所有事情都會和傳統人生不一樣了。

這個不一樣就是以不確定的方式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尋找確定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成功。 所以最大的精彩就是在不確定中體驗這種確定帶來的失敗、成功、焦慮、等待、孤獨、喜悅。

剛開始創業, 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缺錢。 錢在別人口袋, 憑什麼人家願意把錢給你保管, 讓你做事, 最後掙的錢還能留一部分利潤給你?

有很多因素在裡面, 其中一個重要的是誠實。 這不僅表現在借錢之前, 還表現在借錢之後。 我們後來賺錢了, 原來答應別人的事情都做到了, 而且別人遇到困難我們也湧泉相報。 人的一生總在這個因果裡不停地迴圈。 現在很多以前幫助我們的老人, 以前幫我, 我現在有義務去照顧。

如果你開始不誠實, 後來不感恩, 這個故事要是傳出去了, 以後誰還敢借給你錢?所以很多事經過多年的累積, 人家會知道, 你這人值得幫忙。

三、接受誠實、彎腰借錢挑戰

沒有一個人創業初期不借錢的, 一開始借錢就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是否誠實, 二是能否彎下腰來。 人都希望自己站著, 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 人生還需要各種姿勢, 跪著蹲著也是一種姿勢。 所以我經常安慰自己, 就當自己蹲一會兒。 按照學歷和機關的背景, 我不比求的人差, 但我現在求人辦事已經很自然了。 心大是非就小, 心小是非就大。 在農村, 婦女心眼小, 一個閒言碎語就跳井裡了。

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來要處理好錢和義的關係, 無非就是這三種情況:掙人錢的時候、給人錢的時候、拿人錢的時候, 就開始糾結了。

行賄是給錢,慈善也是給錢,這時就出現了道德尺寸,錢有時是是非,數量反而變為第二位的事情。是非左邊叫贓款,中間叫利潤,右邊叫善款。這時候你每天都要和這三種錢打交道。

比如說行賄,你一給,錢就進入了是非,就變成了贓款。但是不給行不行呢?

我也考慮過這個事情。當初在海南,經常陪生意夥伴去K歌。我就問服務員,人家一晚上可以掙那麼多錢,你這端盤子一個月也掙不了多少,你們怎麼不幹陪酒的?服務員說:“我們不是那種人!”然後就轉身生氣地走了。我就一直在琢磨她的這句話“我們不是那種人”。

有時候面臨該不該給人錢的時候,我也時常想起這句話,也在心裡說:“我不是那種人。”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是我的價值觀。雖然有妥協,但還是要有原則,就是因為這點原則,才能活到今天。

四、要時刻注意“歸零”風險

歸零這件事情非常殘忍。一個錯誤就能導致回到原點。

我有一次去監獄,在監獄牆上看見都在記分。監獄管理員說,他們這裡每個動作都是有積分的,比如一天積分5分,一個禮拜5天25分,一年大概250分。當天下班的時候一個動作錯了,當天歸零。一個月最後一天一個動作錯了,這個月歸零。連續三年沒有歸零過,才能申請減刑。

生活中也有很多情況是這樣,只是我們不重視。現在很多貪腐的官員抓起來,等於一輩子歸零了。有的時候,也有一天或者幾個月的歸零,我們往往不重視。所以明確錢的是非,實際上就是要知道,有時候會歸零。要小心一點,不要做錯動作,要積善、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持久地把企業經營下去。

五、在關鍵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做生意的情緒,通常都是焦慮、多思、懷疑和結果出現之後的喜悅。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周邊人,影響到事情的進展。有句話叫:“喜怒不形於色”,就是要人淡定,怎樣才能淡定呢?

《古文觀止》裡收錄了蘇東坡四篇人物論,講到張良的時候有兩句話,“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怎樣才能做到這樣呢?“士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才有堅韌不拔之力”。就是說,先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理想、志向,才能有將其一直實踐下去的毅力。

六、做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志向

做生意能否堅持不在於生意好壞,而在於追求的理想是否高遠。理想就像黑暗隧道盡頭的光明,有了光明,你在隧道裡才能堅持,才能繼續前進。當光明滅了的時候,就會恐懼,就不再走了。

王石最近有個解釋非常正確:創業就是找不舒服,就是在不舒服中習慣,把不舒服當舒服。一個好的創業者就是會享受痛苦。痛苦是男人的營養,男人最後的品質:堅定、執著、寬容、睿智、幽默、自信、大度等都是用苦來養的。大度來自於“古今天下事,盡付笑談中”。我們發現,小孩子容易緊張、弱者容易緊張,婦女容易緊張,年輕人容易緊張,為什麼?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老人淡定,經歷多的人淡定,預知了結果,當然就淡定了。

七、要捕捉概率很小的成功

我們當年在海南做企業,有幾十萬家企業,但是堅持到現在的,只剩下幾百家。民營企業成功率非常低,能夠支援五年以上的有7%,如果要變成優秀的民營公司,那只有2%,能變成最優秀的企業,只有幾十萬分之一。萬一你成功了,只是個小概率事件。

王石最近去看了褚時健,他講了一句話:“人的高下,不是失敗和成功,而是看失敗以後的反彈力。”

巴頓將軍在出征時候說:“今天我們出征,不是為了犧牲而去的,我們是為了勝利而去的,我們是為了回家而出發的。”要看見希望,心裡想著成功,來面對失敗。

所有的成功都是給不害怕失敗的人準備的,和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準備的,而不是給那些老想著成功的人準備的,因為成功真的是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在半道上犧牲了,你還可以堅持往下走,實在不行了,還可以去給別人打工。所以人生沒有高下,只有不同的精彩。

文/馮侖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2014.6)

專注頂尖經管內容,百萬職場精英輕鬆讀懂。

從基層到領袖,開啟不一樣的經管世界。

就開始糾結了。

行賄是給錢,慈善也是給錢,這時就出現了道德尺寸,錢有時是是非,數量反而變為第二位的事情。是非左邊叫贓款,中間叫利潤,右邊叫善款。這時候你每天都要和這三種錢打交道。

比如說行賄,你一給,錢就進入了是非,就變成了贓款。但是不給行不行呢?

我也考慮過這個事情。當初在海南,經常陪生意夥伴去K歌。我就問服務員,人家一晚上可以掙那麼多錢,你這端盤子一個月也掙不了多少,你們怎麼不幹陪酒的?服務員說:“我們不是那種人!”然後就轉身生氣地走了。我就一直在琢磨她的這句話“我們不是那種人”。

有時候面臨該不該給人錢的時候,我也時常想起這句話,也在心裡說:“我不是那種人。”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是我的價值觀。雖然有妥協,但還是要有原則,就是因為這點原則,才能活到今天。

四、要時刻注意“歸零”風險

歸零這件事情非常殘忍。一個錯誤就能導致回到原點。

我有一次去監獄,在監獄牆上看見都在記分。監獄管理員說,他們這裡每個動作都是有積分的,比如一天積分5分,一個禮拜5天25分,一年大概250分。當天下班的時候一個動作錯了,當天歸零。一個月最後一天一個動作錯了,這個月歸零。連續三年沒有歸零過,才能申請減刑。

生活中也有很多情況是這樣,只是我們不重視。現在很多貪腐的官員抓起來,等於一輩子歸零了。有的時候,也有一天或者幾個月的歸零,我們往往不重視。所以明確錢的是非,實際上就是要知道,有時候會歸零。要小心一點,不要做錯動作,要積善、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持久地把企業經營下去。

五、在關鍵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做生意的情緒,通常都是焦慮、多思、懷疑和結果出現之後的喜悅。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周邊人,影響到事情的進展。有句話叫:“喜怒不形於色”,就是要人淡定,怎樣才能淡定呢?

《古文觀止》裡收錄了蘇東坡四篇人物論,講到張良的時候有兩句話,“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怎樣才能做到這樣呢?“士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才有堅韌不拔之力”。就是說,先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理想、志向,才能有將其一直實踐下去的毅力。

六、做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志向

做生意能否堅持不在於生意好壞,而在於追求的理想是否高遠。理想就像黑暗隧道盡頭的光明,有了光明,你在隧道裡才能堅持,才能繼續前進。當光明滅了的時候,就會恐懼,就不再走了。

王石最近有個解釋非常正確:創業就是找不舒服,就是在不舒服中習慣,把不舒服當舒服。一個好的創業者就是會享受痛苦。痛苦是男人的營養,男人最後的品質:堅定、執著、寬容、睿智、幽默、自信、大度等都是用苦來養的。大度來自於“古今天下事,盡付笑談中”。我們發現,小孩子容易緊張、弱者容易緊張,婦女容易緊張,年輕人容易緊張,為什麼?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老人淡定,經歷多的人淡定,預知了結果,當然就淡定了。

七、要捕捉概率很小的成功

我們當年在海南做企業,有幾十萬家企業,但是堅持到現在的,只剩下幾百家。民營企業成功率非常低,能夠支援五年以上的有7%,如果要變成優秀的民營公司,那只有2%,能變成最優秀的企業,只有幾十萬分之一。萬一你成功了,只是個小概率事件。

王石最近去看了褚時健,他講了一句話:“人的高下,不是失敗和成功,而是看失敗以後的反彈力。”

巴頓將軍在出征時候說:“今天我們出征,不是為了犧牲而去的,我們是為了勝利而去的,我們是為了回家而出發的。”要看見希望,心裡想著成功,來面對失敗。

所有的成功都是給不害怕失敗的人準備的,和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準備的,而不是給那些老想著成功的人準備的,因為成功真的是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在半道上犧牲了,你還可以堅持往下走,實在不行了,還可以去給別人打工。所以人生沒有高下,只有不同的精彩。

文/馮侖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2014.6)

專注頂尖經管內容,百萬職場精英輕鬆讀懂。

從基層到領袖,開啟不一樣的經管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