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城如畫裡 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裡, 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有“詩仙”之美譽, 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 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 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 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 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

想像豐富, 語言流轉自然, 音律和諧多變, 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 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 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存世詩文千餘篇, 有《李太白集》30卷。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時間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相近, 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 被賜金放還, 棄官而去之後, 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之中, 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與天寶十三載(754年)的秋天, 李白兩度來到宣城, 此詩當作於其中一年的中秋節後。

作品鑒賞

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 陵陽山岡巒盤屈, 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 縈回映帶著整個城郊, “鳥去鳥來山色裡, 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 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 嵐光山影, 景色十分明淨。 詩人憑高俯瞰, “江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 開頭兩句, 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 總攝全篇, 其目的就是把讀者深深吸引住,

使之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 嚴羽《滄浪詩話》說:“太白髮句, 謂之開門見山。 ”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 這四句詩裡所塑造的藝術形象, 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髮出來的。 從結構的關係來說, 上兩句寫“江城如畫”, 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而又是有層次的。 “兩水”指句溪和宛溪。 宛溪源出嶧山, 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 繞城合流, 所以說“夾”。 因為是秋天, 溪水更加澄清, 它平靜地流著, 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 用“明鏡”來形容, 用語十分恰當。 “雙橋”長長地架在溪上, 倒影水中, 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 縹青的溪水, 鮮紅的夕陽, 在明滅照射之中, 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璨色彩。 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

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 這兩句與詩人的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相似。 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繫起來;然而同中有異, 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 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 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 兩者所表現出來的美也不一樣, 而詩人想像的豐富奇妙, 筆致的活潑空靈, 則同樣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 原野是靜寂的, 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 橘柚的深碧, 梧桐的微黃, 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 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 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裡,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刹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煉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裡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歎詩人“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使詩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舊遊之地,此時他又重來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跡,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詩人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

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裡,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刹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煉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裡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歎詩人“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使詩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舊遊之地,此時他又重來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跡,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詩人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