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ICO在中國沒戲了,其他各國央行卻不著急判數位貨幣死刑

今年上半年, 上帝似乎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給比特幣下命令:“漲!”

就在剛剛過去的那個週末(具體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 9 月 1 日晚), 比特幣的價格在 Coindesk BPI 價格指數上首次突破了 5000 美元大關。 但是這次突破只是短暫性的, 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 其價格又下降了大約 5% 。

圖丨比特幣價格在 Coindesk BPI 價格指數上首次突破 5000 美元大關時的螢幕截圖(顯示的時間是格林尼治時間)

在 2017 年初, 比特幣的價格才首次突破 1000 美元。 也就是說, 比特幣的價格在今年總共上漲了 500% 。

而更戲劇性的還在後面。 近日, 比特幣又從上週末最高點的 5000 美元跌至了 4000 美元左右, 短短幾天內幣值出現了 1000 美元的波動。

這一轉捩點的出現與比特幣在中國的境遇息息相關。 9 月 4 日, 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正式定性 ICO 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

圖丨《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中國叫停通過此類融資活動, 是給相關企業的當頭一棒。 ICO 最早出現於 2013年, 主要募集的是比特幣。 隨著眾多類比特幣的數位貨幣的產生, ICO 開始成為這一市場的主流融資管道, 也就是公司直接發行自己的數位代幣, 以進行項目眾籌。

禁令公佈後, 週一尾盤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也大幅下挫。

相關通知還要求, 要落實對代幣發行平臺高管約談監控及其帳戶監控等措施, 保護投資者利益, 預防群體性事件, 切實防範金融風險。 有媒體報導稱, 監管當局研究了大量的 ICO 白皮書, 得出的結論是:“ 90% 的 ICO 專案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區塊鏈項目投資的 ICO, 其實連 1% 都不到。 ”

中國的監管部門對 ICO 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 數位貨幣正在爆發式增長, 相關的高端技術規模也越來越大, 考慮到各國官方貨幣的風控能力, 各國的中央銀行已經不得不正視數位貨幣的存在和挑戰。

一邊難以拒絕數位貨幣背後的技術潛力, 一邊不得不時刻警惕數位貨幣帶來的投機風險,

這就是各國央行們現在的處境。 中國此次的行動正是該現象的一個局部特寫。

光忙著監管了?不, 央行們還忙著摸索

回顧今年上半年的數字貨幣“發家史”, 導致其瘋漲的原因可能只有一個:公眾驅動的投機行為。 這種新的金融產品刺激了新一輪的資產流動(尤其是在亞洲市場), 其交易量空前激增, 甚至還有一些機構的投資者將數字貨幣視為一種永久性的新資產類別。

如果時間回到 2015 年年中的話, 比特幣的價格在那時只有大約 220 美元, 而且沒有絲毫上漲之勢。 但是現在同那時候比較的話, 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將近 2200% 。

當數字貨幣在一天天瘋狂增長時, 有一個群體急了, 那就是央行官員們。 其中大部分人會發現自己正處於這麼一個尷尬局面:無論是將數位貨幣當作敵人還是合作夥伴來對待, 似乎都已經有點晚了。

比特幣——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有名的數位貨幣, 正是通過繞過監管而漸漸發展壯大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 貨幣的價值需要得到國家級別的權威認證,然後由中央銀行管理其價格和總量。但是,數位貨幣成功則繞過了所有的這些規則,並通過技術手段來保證自身的價值。

如果中央銀行無法有效應對比特幣及其威脅,就會有更多的人接受比特幣這種數位貨幣,到時候,央行將不得不眼睜睜看著比特幣一步步地侵蝕其一直掌控著的資金供應鏈,而央行們的對應策略恐怕就只能重演那句古老的格言——“如果你不能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

不過,一部分央行反而並不急著規範數位貨幣,他們現在主要做的則是警告人們數字貨幣的風險,並根據自身需求試圖從數位貨幣中謀求利益交集點和技術創新點。

在探索數字貨幣的相關落地應用方面,中國可能走在大多數國家前面。今年年初,有媒體報導稱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位票據交易平臺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臺試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很有可能成為發行數位貨幣的第一個主要中央銀行。

俄羅斯央行則是對“乙太坊”(ethereum)感興趣。乙太坊是一個平臺和一種程式設計語言,可以讓開發人員建立和發佈下一代分散式應用,基於此誕生的乙太幣則被視為“比特幣 2.0 版”,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全球第二大數字貨幣。比特幣協定裡使用了一套基於堆疊的指令碼語言,這語言雖然具有一定靈活性,使得像多重簽名這樣的功能得以實現,然而卻不足以構建更高級的應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等。乙太坊從設計上就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擴展性不足的問題。

俄羅斯央行在 2016 年已完成乙太坊(Ethereum)銀行間區塊鏈原型的研發和測試。這個區塊鏈原型名為“MasterChain”,參與到這個金融資訊專案的企業都是俄羅斯的大型銀行。

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看好的則是支撐數位貨幣的關鍵技術——分散式帳本。分散式帳本是一種去中心化資料庫,由多個使用者共同訪問、維護和管理。在改善當前基礎設施中的效率極低成本高昂的問題上,該技術被寄予厚望。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也已經啟動了一個聯合研究項目,研究在市場基礎設施中使用分散式帳本的可能性。

不過,日本央行早前表示並不打算將該技術應用於自己的業務,而是專注於研究,加深對分散式帳本技術的理解。

歐洲央行執行董事會成員 Yves Mersch 也表示,該技術“尚未作好大規模應用的準備”,目前歐洲央行的技術和安全要求意味著現在禁止將其與現有系統整合。此外,任何由歐洲央行獨立開發或與其他中央銀行合作開發的系統都將在發佈前受到嚴格審查。

美國的銀行和監管機構同樣在研究分散式帳本技術。去年 12 月份,美聯儲(美國央行)就曾經發佈過一份獨立的分散式帳本研究報告。報告中寫道,“該報告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確認該技術如何用於支付、清算、結算領域,以識別在實際部署和長期的應用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美聯儲的研究團隊認為,數字貨幣和分散式帳本能夠為美國公民與企業的支付方式帶來重大影響。

數字貨幣是疏還是堵,央行們還得頭疼

“現在他們應該意識到,數字貨幣是站在他們面前的巨大的真正的野蠻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院傑出研究員沈聯濤說,“如果中央銀行們繼續像對待玩沙子的孩子一樣輕視數字貨幣領域,將會有他們無法承受的後果”。

圖丨沈聯濤

如何面對這一“野蠻巨人”,各國中央銀行要做的當然不止是“知己知彼”這一件事而已。他們顯然不能忽視數字貨幣可能構成的風險,包括金融不穩定和欺詐等。

其中已經發生的一個例子是:總部在東京的 Mt.Gox 交易所在 2014 年被披露其損失了價值數億美元的比特幣,有人懷疑該交易所已經倒閉。

圖丨正在聲討 Mt.Gox 交易所的礦工

美聯儲理事 Jerome Powell 則在 3 月份表示,關於數字貨幣的有關重大政策問題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這包括易受網路攻擊、隱私和假冒等問題。他還警告說,在央行使用數位貨幣可能會讓改善現有的支付體系的創新工作止步不前。

但是,不管傳統貨幣的官員們用多少理論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數字貨幣的起飛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初始數字貨幣發行或 ICO 的爆炸式增長便是證據:僅僅今年投資者已將數億美元投放入數字貨幣市場。

根據 Coinmarketcap.com 的資料,目前主要的 20 種數位貨幣的總價值約為 1500 億美元。 今年僅僅比特幣就飆升超過 380%,創歷史新高,不過它也同樣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比如 2013 年底跌至 50% 。

當然,央行們還需要考慮其他貨幣政策上的因素。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 Jan Smets 在去年 12 月份表示,如果央行使用數字貨幣,決策者在利率為負時將會有更多的餘地周旋。之前政策制定者一直擔心,如果利率被降的太低,人們就會囤積太多的現金。目前歐洲央行的存款利率為 -0.4% 。

讓央行們操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數位貨幣可以被濫用在合法交易之外的途徑——如洗錢和販賣非法貨物。更不用說如果數字貨幣的泡沫爆破,它還可能對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造成風險。

確實有不少人認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正處於泡沫之中,容易受到重大價格崩潰的影響。要知道,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也曾經歷過一系列的大崩潰,最近一次是在 2014 年,它那次下跌了約 75% ,不過它每次崩潰後都會復蘇。

曾經將區塊鏈技術評價為具有“巨大的希望”的英國央行行長 Mark Carney 也警告立法者說,為了避免發生像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風險,今年監管機構應當繼續加強發展自身的金融技術。

圖丨肖耿

“各大中央銀行尚未做好數字貨幣的監管工作的準備。“ 香港大學金融與公共政策教授肖耿表示,“但是為了防止不受管制的數字貨幣可能引發的犯罪行為甚至是龐氏騙局的發生,他們必須在未來做好這項工作。”

對數字貨幣持明顯消極態度的業內人士也不在少數。“這只是一股終將會衰退的熱潮,它只會被不到 1% 的消費者所使用,而且會被更少的商家所接受”,曾在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就職的高級金融經濟學家 Sumit Agarwal 說,“即使我們最終保障了數字貨幣的安全性,也還有很多其他障礙。”

接下來,數位貨幣還會繼續讓各國央行們“高枕難眠”,不過,日本央行官員們的日子可能會好過很多。作為一個擁有優良創新土壤的國家,日本對數字貨幣的探索不可謂不積極。

數字貨幣已經在日本這一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積攢了眾多支持者。日本議會今年 4 月通過了一項法律,將比特幣立法成為合法的付款方式,日本最大的銀行們也已經在投資比特幣交易所,隨著分散式帳本贏得越來越多零售商的青睞,與其相關的小盤股及其基礎技術也在今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目前,日本金融服務機構負責比特幣的主要監管,而日本央行則繼續將研究重點投入在分散式帳本技術上。在當前的全球技術創新競賽中,押注數位貨幣或許是日本出奇制勝的招數之一。

貨幣的價值需要得到國家級別的權威認證,然後由中央銀行管理其價格和總量。但是,數位貨幣成功則繞過了所有的這些規則,並通過技術手段來保證自身的價值。

如果中央銀行無法有效應對比特幣及其威脅,就會有更多的人接受比特幣這種數位貨幣,到時候,央行將不得不眼睜睜看著比特幣一步步地侵蝕其一直掌控著的資金供應鏈,而央行們的對應策略恐怕就只能重演那句古老的格言——“如果你不能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

不過,一部分央行反而並不急著規範數位貨幣,他們現在主要做的則是警告人們數字貨幣的風險,並根據自身需求試圖從數位貨幣中謀求利益交集點和技術創新點。

在探索數字貨幣的相關落地應用方面,中國可能走在大多數國家前面。今年年初,有媒體報導稱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位票據交易平臺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臺試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很有可能成為發行數位貨幣的第一個主要中央銀行。

俄羅斯央行則是對“乙太坊”(ethereum)感興趣。乙太坊是一個平臺和一種程式設計語言,可以讓開發人員建立和發佈下一代分散式應用,基於此誕生的乙太幣則被視為“比特幣 2.0 版”,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全球第二大數字貨幣。比特幣協定裡使用了一套基於堆疊的指令碼語言,這語言雖然具有一定靈活性,使得像多重簽名這樣的功能得以實現,然而卻不足以構建更高級的應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等。乙太坊從設計上就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擴展性不足的問題。

俄羅斯央行在 2016 年已完成乙太坊(Ethereum)銀行間區塊鏈原型的研發和測試。這個區塊鏈原型名為“MasterChain”,參與到這個金融資訊專案的企業都是俄羅斯的大型銀行。

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看好的則是支撐數位貨幣的關鍵技術——分散式帳本。分散式帳本是一種去中心化資料庫,由多個使用者共同訪問、維護和管理。在改善當前基礎設施中的效率極低成本高昂的問題上,該技術被寄予厚望。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也已經啟動了一個聯合研究項目,研究在市場基礎設施中使用分散式帳本的可能性。

不過,日本央行早前表示並不打算將該技術應用於自己的業務,而是專注於研究,加深對分散式帳本技術的理解。

歐洲央行執行董事會成員 Yves Mersch 也表示,該技術“尚未作好大規模應用的準備”,目前歐洲央行的技術和安全要求意味著現在禁止將其與現有系統整合。此外,任何由歐洲央行獨立開發或與其他中央銀行合作開發的系統都將在發佈前受到嚴格審查。

美國的銀行和監管機構同樣在研究分散式帳本技術。去年 12 月份,美聯儲(美國央行)就曾經發佈過一份獨立的分散式帳本研究報告。報告中寫道,“該報告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確認該技術如何用於支付、清算、結算領域,以識別在實際部署和長期的應用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美聯儲的研究團隊認為,數字貨幣和分散式帳本能夠為美國公民與企業的支付方式帶來重大影響。

數字貨幣是疏還是堵,央行們還得頭疼

“現在他們應該意識到,數字貨幣是站在他們面前的巨大的真正的野蠻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院傑出研究員沈聯濤說,“如果中央銀行們繼續像對待玩沙子的孩子一樣輕視數字貨幣領域,將會有他們無法承受的後果”。

圖丨沈聯濤

如何面對這一“野蠻巨人”,各國中央銀行要做的當然不止是“知己知彼”這一件事而已。他們顯然不能忽視數字貨幣可能構成的風險,包括金融不穩定和欺詐等。

其中已經發生的一個例子是:總部在東京的 Mt.Gox 交易所在 2014 年被披露其損失了價值數億美元的比特幣,有人懷疑該交易所已經倒閉。

圖丨正在聲討 Mt.Gox 交易所的礦工

美聯儲理事 Jerome Powell 則在 3 月份表示,關於數字貨幣的有關重大政策問題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這包括易受網路攻擊、隱私和假冒等問題。他還警告說,在央行使用數位貨幣可能會讓改善現有的支付體系的創新工作止步不前。

但是,不管傳統貨幣的官員們用多少理論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數字貨幣的起飛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初始數字貨幣發行或 ICO 的爆炸式增長便是證據:僅僅今年投資者已將數億美元投放入數字貨幣市場。

根據 Coinmarketcap.com 的資料,目前主要的 20 種數位貨幣的總價值約為 1500 億美元。 今年僅僅比特幣就飆升超過 380%,創歷史新高,不過它也同樣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比如 2013 年底跌至 50% 。

當然,央行們還需要考慮其他貨幣政策上的因素。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 Jan Smets 在去年 12 月份表示,如果央行使用數字貨幣,決策者在利率為負時將會有更多的餘地周旋。之前政策制定者一直擔心,如果利率被降的太低,人們就會囤積太多的現金。目前歐洲央行的存款利率為 -0.4% 。

讓央行們操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數位貨幣可以被濫用在合法交易之外的途徑——如洗錢和販賣非法貨物。更不用說如果數字貨幣的泡沫爆破,它還可能對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造成風險。

確實有不少人認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正處於泡沫之中,容易受到重大價格崩潰的影響。要知道,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也曾經歷過一系列的大崩潰,最近一次是在 2014 年,它那次下跌了約 75% ,不過它每次崩潰後都會復蘇。

曾經將區塊鏈技術評價為具有“巨大的希望”的英國央行行長 Mark Carney 也警告立法者說,為了避免發生像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風險,今年監管機構應當繼續加強發展自身的金融技術。

圖丨肖耿

“各大中央銀行尚未做好數字貨幣的監管工作的準備。“ 香港大學金融與公共政策教授肖耿表示,“但是為了防止不受管制的數字貨幣可能引發的犯罪行為甚至是龐氏騙局的發生,他們必須在未來做好這項工作。”

對數字貨幣持明顯消極態度的業內人士也不在少數。“這只是一股終將會衰退的熱潮,它只會被不到 1% 的消費者所使用,而且會被更少的商家所接受”,曾在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就職的高級金融經濟學家 Sumit Agarwal 說,“即使我們最終保障了數字貨幣的安全性,也還有很多其他障礙。”

接下來,數位貨幣還會繼續讓各國央行們“高枕難眠”,不過,日本央行官員們的日子可能會好過很多。作為一個擁有優良創新土壤的國家,日本對數字貨幣的探索不可謂不積極。

數字貨幣已經在日本這一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積攢了眾多支持者。日本議會今年 4 月通過了一項法律,將比特幣立法成為合法的付款方式,日本最大的銀行們也已經在投資比特幣交易所,隨著分散式帳本贏得越來越多零售商的青睞,與其相關的小盤股及其基礎技術也在今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目前,日本金融服務機構負責比特幣的主要監管,而日本央行則繼續將研究重點投入在分散式帳本技術上。在當前的全球技術創新競賽中,押注數位貨幣或許是日本出奇制勝的招數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