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半年人身險:突出回歸保障本源

2017年上市保險公司半年報系列報導之二

□記者 朱豔霞

截至8月末,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中國人保等6家A、H股上市險企的2017年上半年業績全部披露完畢。

“轉型”一詞已成為半年報中最突出的字眼:中國人壽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太保將規劃啟動“轉型2.0”, 新華保險加快轉型步伐……在轉型的浪潮中, 2017年上半年, 各上市險企的保費增速持續正增長, 淨利潤增速整體改善, 新業務價值增速明顯。

從保費收入看, 各上市險企人身險業務保費增速除新華保險外均保持了持續增長。

新華保險半年報顯示, 保險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3.8%, 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結構調整, 首年保費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

從淨利潤看, 各上市險企淨利潤增速較去年年底一正五負的情況有所改善, 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等3家公司實現了正增長。 其中, 平安人壽同比增幅最大, 為34.8%。 業內人士認為, 業績整體改善是受益於利差好轉、準備金貼現率提升以及保障型業務增長等影響。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 位列中國人身險公司前三位的依然是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 市場份額分別為19.38%、12.7%、6.2%。 中國人壽依然排在首位, 但是市場份額卻一再下跌。 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表示, 公司正處於結構調整階段, 每年會主動“犧牲”一定市場份額,

這是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的結果。

從償付能力來看, 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新華保險、太平人壽、人保壽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79.9%、232.6%、257%、293.3%、244%、177%, 此前保監會公佈的2017年第二季度人身險公司這一資料平均值為229%。

值得關注的是, 各公司在轉型中突出回歸保障本源, 不斷調整業務結構。 從半年報數據來看, 首年期繳保費都有了大幅增長, 同比增長均在10%以上;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繳保費、續期保費等指標也都實現了較快增長;多數公司的13個月(中國人壽統計數字為14個月)及25個月(中國人壽統計數字為26個月)保單持續率有所提升。

作為專業的壽險公司, 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的增速是公司未來盈利狀況的關鍵資訊。

一直被海內外投資者視作保險業標杆的友邦保險, 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幅為42%。 從半年報中可以看出, 各上市險企的新業務價值都在持續提升, 其中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太平人壽、人保壽險等4家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增幅均超過了友邦保險。 此外, 各公司的內含價值較去年年底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從管道結構調整來看, 個險管道已成為公司業務價值創造的主力。 半年報資料顯示, 中國人壽個險管道總保費同比增長28.0%;平安人壽代理人管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4.0%;太平洋壽險代理人管道新保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1.2%, 在總新保業務中的占比達到85.8%;新華保險個險管道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太平人壽個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長39.7%;人保壽險個人管道保費同比增長17%。

與此同時, 各公司的銀保管道均出現下滑。 例如, 中國人壽今年上半年銀保長險首年業務同比下降5.9%;平安人壽銀保管道新保保費同比下降37.4%;新華保險銀保首年保費同比下降81.9%;人保壽險銀行保險保費同比下降3%。

在大個險格局不斷強化的背景下, 各上市險企持續推進產品創新, 險種結構更加趨向長期保障型。 其中, 健康險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增長勢頭強勁。 2017年上半年, 中國人壽的健康險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6%, 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0.3%;平安健康險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12.7%;太保安聯致力於打造健康險專業經營能力, 實現保險業務及健康管理費收入5.67億元, 同比增長97.6%;新華保險持續加大保障型產品的銷售力度,

健康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66.02億元, 同比增長43.9%;太平人壽長期保障型產品同比增長44.6%, 個險持續聚焦客戶健康保障需求, 常態化經營健康保險, 疾病保險銷量提升明顯, 在長期保障型產品中占比超九成;人保健康主動收縮中短存續期產品, 推動高內含價值業務快速增長, 個人保險期繳首年保費同比增長69.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