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為什麼中國的爛片那麼多?

文|牛油果

“我們今年還有很多票補沒用完。 有些電影送票也沒人看。 ”淘票票負責人原源在2016年夏季媒體溝通會上這麼說。

來自BAT等的瘋狂票補,

曾在2010-2016年間, 助長了中國電影票房的高歌猛進。 9.9包郵, 使原來沒有觀影習慣的人群走進了電影院。 來自廣電總局的資料顯示, 2010年, 中國電影總票房首次過百億, 且之後每年以28.9%的速率增長。 這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也拉開了一個瘋狂時代的序幕……

標誌性事件是徐崢的《人再囧途之泰囧》, 這部小成本影片在2012年底拿到了12.68億票房, 使所有人看到了電影市場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機會, 也開啟了中國電影的新商業片時代, 它自帶的標籤或許有:IP化、喜劇類型片。 “大概從2012年開始, 資本就開始湧入了。 ”製片人李明陽描述起幾年前的盛景依然記憶猶新, 他承認, 自己製片的《瘋狂的蠢賊》是時代和熱錢的產物。 這是一部吳鎮宇主演的商業喜劇片,

當時的票房是千萬級別。 沒有令他賺到大錢, 但並不虧。 此後他“憑藉”此片在青年電影手冊舉辦的第四屆金掃帚獎頒獎典禮上領了個“金掃帚獎”獎, 並向觀眾鞠躬致歉。 他也是該獎舉辦四屆以來, 唯一現身並領獎的人。

2012年之後的幾年間, 國產電影開始被“IP”包圍。 囧、網路小說、綜藝節目、夫妻CP、郭敬明、相聲組合、小鮮肉IP等等, 皆成為資本的第一目標。

我們梳理了近兩年, 口碑和票房倒掛的幾部典型影片, 如下:

2013年

《天機·富春山居圖》, 被網友稱為“天雷滾滾的無敵神片”獲得了超2.9億元票房 並引發“越罵票房越高”的現象 豆瓣評分2.9

2014年

《小時代3:刺金時代》 對郭敬明來說, 是“熟悉的配方, 熟悉的觀眾”破5億票房, 也使得小時代系列獲得總計近13億票房

2015年

《惡棍天使》5億票房 網友稱“集低趣味之大成”

《奔跑吧兄弟》根據跑男“改編”的電影, 被網友評論“實則是在大螢幕看了一集綜藝節目” 豆瓣評分3.4分, 票房4.3億元

《何以笙簫默》 票房3.3億

2016 年

《盜墓筆記》票房破10億 媒體標題稱“火了票房、輸了口碑”

輸了口碑, 卻贏得票房, 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這是產業的黃金時代, 卻是行業的悲慘世界。

儘管業內人士終日在媒體發聲, 內容為王, 故事重要, 可真實現象卻是, 內容、導演不重要, IP重要, 演員重要——甚至唯一重要。 “現在行業的問題是, 大家的目的並不是去拍一個好電影, 而都在想怎麼‘黑錢’。 ”李明陽說。

此外, BAT等巨頭發起的票補遊戲, 上億的票補因拉會員、行銷、促進排片的目的投向市場, 而觀眾本身,

成了行銷者的流量本身和票補方的會員數字。 加之電影院迅速在四五線城市開花, 市場需求被不斷推高, 觀影人群不斷擴充, 截止2016年, 中國觀影人次已超13億, 也早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票倉, 但充斥著整個市場的, 卻是良莠不齊的產品, 供需端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 不和諧之音也開始出現……

2016年年前被曝光的“《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是市場危局最顯見的端倪, 16天票房達到7.8億高度, 但最終被爆出造假3200萬, 以及自買票房5600萬。 在這裡, 電影被當成了資本的玩具。 好奇心日報記者韓洪剛後來在文章中分析稱, “在 2015 年的股災之後, 娛樂行業成了不多的能夠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消費領域, 也令它成了不錯的投資標的。 於是, 離開二級市場、外匯、貴金屬等領域的部分資本,

在影視行業會師。 ”

而這裡的信號是, 電影市場已經被嚴重資本化了。

此後, 幽靈場事件、票房注水等事件頻頻被媒體曝出。 摻水的票房, 各網站成群的水軍, 只為了上映前幾天的票房資料好看, 從而影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前往觀看, 也只為下一次的投資繼續有人買單。 幽靈場的排班規律甚至進化到, 為防止被一眼看穿是假票房, 製片方會分別向各場次影片進行注水, 而不像以前逮著一場猛灌水, 頗有趙本山宋丹丹小品“不在一隻羊身上薅羊毛”的意思。

《美人魚》為2016年的電影市場開了個好頭。 然而危局卻潛伏其中。 這是一個令人預料不到、猝不及防的危局。 因為就在當年春天, 新電影公司還在不斷成立,演員、歌手、主持人等還在自帶IP紛紛入局,各家的IP名單也被不斷拉長。2015年票房是440億,大家興致勃勃地預估著,2016年會達到600億!

2016年的五一檔、暑假檔、國慶檔,無一例外,紛紛遭遇慘敗。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無往不勝的郭敬明,他的《爵跡》竟然失敗了。啟用了范冰冰、吳亦凡、楊冪等片酬昂貴的明星,它的預估票房是超10億,但卻只達到了3.6億,不及前一部小時代系列影片的近5億票房。

緊隨其後的是阿裡的《擺渡人》。這是財大氣粗的阿裡進入電影業以來,最為聲勢浩大的一戰。押寶了張嘉佳、王家衛、梁朝偉、金城武等,就憑這幾個男人在年輕女性中的票房號召力,外界猜測,幾乎沒有可能不贏。

奇跡發生了,《擺渡人》慘敗。網友指責它“故事蒼白無力”、“梁朝偉金城武演藝生涯受損”。

在一片慌亂之下,日本影片《你的名字。》毫無徵兆地準備開始上映了。要知道,2016年的進口片配額早就用完了。

動畫片《你的名字。》取得5.77億票房(超越去年國產動畫電影成功者《大魚海棠》的5億票房)。這個打臉很厲害:蛋糕沒有變小,是做的方式不對。

電影市場經過長達6年的洗禮,是否到了重回內容本質的時代?

有人樂觀、有人悲觀

在《瘋狂的蠢賊》口碑失利後,李明陽進行了反思,並將目光投向了小成本的文藝片。“雖然沒有商業片那麼大的利潤,但起碼這個行業的人相對是想認真做電影的,投資幾百萬的話,也沒有‘黑’錢太厲害的事。”他所指的“黑”錢,指的是電影市場的“黃金時代”到來之後,下到劇組司機,上到製片主任,層層卡投資方錢的“潛規則”。“資方錢多,也不是很在乎,更何況,他投了很多電影,一部賠了還有別的。”這導致的現象是,一部號稱成本過億的影片,在層層注水之後,真實成本可能只有六到七千萬。

這也導致,做出上億成本“渣畫質”的製片方大有人在。成本兩億多的影片,光請明星就可能花去一億多,真正用來做影片的預算已經不多。但在“明星IP”被認為是票房的保證之時,小鮮肉、流量明星們依然最為搶手。

這是市場自動選擇的結果,也是市場最終會發生變化的根源。

國產片圈錢、洗觀眾的時代即將結束嗎?

有人悲觀有人憂愁。

李明陽自認屬於“悲觀”那一類。現在他的想法是,要把電影拍好,“起碼沒有違背幾年前剛入行時的想法。”

對韓國電影市場頗有研究的知名影評人小韓認為,中國電影市場暫時還不會迎來“內容時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期。同時她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進口片份額放寬甚至是全面放開”,由此倒逼市場自身淨化。

臺灣影評人肥內則認為,大陸電影行業本身,技術和配套設施並不缺,而差在了“know how”(專業技能)上。作為影評人他也表示,去年引起熱議的影片相對變少了,身邊朋友對於國產片的熱情和興趣也普遍不大。

2016年,商業片沒有引起熱議,但有兩部文藝片卻引起了關注。《路邊野餐》,在國內以0.8%的排片率、最高日均排片不足2000場的情況之下,獲得了650萬的票房,要知道它的成本只有幾十萬。之後主創人員在華策的投資下成立了蕩麥影業,堪稱文藝片“以小博大”的代表案例。

不難看出,《路邊野餐》給了製片人單佐龍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他認為,“今天中國,留給正常的、有野心的藝術電影的空間在增容。”通過《路》一片的實戰經驗,他用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想像空間”來形容今天的文藝片市場。

他同時也強調,沒有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沒有此種商業構建,也是“絕對沒有文藝片的市場空間可言的。”因為生態被建立起來了,其中包括線上購票模式、銀幕數的增長、觀影受眾的增加等。

狂奔的市場下,有些東西被沖刷下去,有些東西則被留下。

2016年底,引進片《血戰鋼鋸嶺》在中國本土獲得4.26億票房,成為清淡市場的一劑強心針。引進方熙頤影業CEO韓薇據此很有信心地認為,中國電影即將迎來內容時代。她列出的原因是,“觀眾不再僅僅對大製作、大卡司電影盲目追風,而對劇情以及觀影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

她將目前市場的清淡形容為“轉型期”,即觀眾在經過了一段時間海量作品的洗刷後,逐漸產生了自己的評判系統,對低質內容產生了抵觸心理。在她看來,市場目前的狀態是,開始挑剔和選擇內容所帶來的正常轉型。如果轉型成功,“接下來,我們將有機會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出現在銀幕上。”

這些從業者、觀察者無一例外地提到,目前正處於轉型期。這也必然代表著陣痛。在資本潮水退去,裸泳者離開後,中國電影的下一個五年會是怎樣?依然是產出大量令人痛心疾首的“國產IP片”,還是順利轉型成功,市場逐漸成熟起來?

如果說市場和觀眾已經成熟,或逐漸成熟了,電影從業者、內容製造方又是否有誠意、有實力迎接這樣的“內容時代”?如果無法迎接,而市場需求又需要釋放,這一斷層又會帶來什麼?

在今天我們又是否可以問一句:如果說電影的本質就是內容,在多年大量不合格內容充斥市場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即將迎來它的本質時代嗎?

*本文系i黑馬原創,作者牛油果。如需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取轉載格式,未經授權、轉載必究。推薦關注海苔娛樂(ID:haitaiyule)。

新電影公司還在不斷成立,演員、歌手、主持人等還在自帶IP紛紛入局,各家的IP名單也被不斷拉長。2015年票房是440億,大家興致勃勃地預估著,2016年會達到600億!

2016年的五一檔、暑假檔、國慶檔,無一例外,紛紛遭遇慘敗。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無往不勝的郭敬明,他的《爵跡》竟然失敗了。啟用了范冰冰、吳亦凡、楊冪等片酬昂貴的明星,它的預估票房是超10億,但卻只達到了3.6億,不及前一部小時代系列影片的近5億票房。

緊隨其後的是阿裡的《擺渡人》。這是財大氣粗的阿裡進入電影業以來,最為聲勢浩大的一戰。押寶了張嘉佳、王家衛、梁朝偉、金城武等,就憑這幾個男人在年輕女性中的票房號召力,外界猜測,幾乎沒有可能不贏。

奇跡發生了,《擺渡人》慘敗。網友指責它“故事蒼白無力”、“梁朝偉金城武演藝生涯受損”。

在一片慌亂之下,日本影片《你的名字。》毫無徵兆地準備開始上映了。要知道,2016年的進口片配額早就用完了。

動畫片《你的名字。》取得5.77億票房(超越去年國產動畫電影成功者《大魚海棠》的5億票房)。這個打臉很厲害:蛋糕沒有變小,是做的方式不對。

電影市場經過長達6年的洗禮,是否到了重回內容本質的時代?

有人樂觀、有人悲觀

在《瘋狂的蠢賊》口碑失利後,李明陽進行了反思,並將目光投向了小成本的文藝片。“雖然沒有商業片那麼大的利潤,但起碼這個行業的人相對是想認真做電影的,投資幾百萬的話,也沒有‘黑’錢太厲害的事。”他所指的“黑”錢,指的是電影市場的“黃金時代”到來之後,下到劇組司機,上到製片主任,層層卡投資方錢的“潛規則”。“資方錢多,也不是很在乎,更何況,他投了很多電影,一部賠了還有別的。”這導致的現象是,一部號稱成本過億的影片,在層層注水之後,真實成本可能只有六到七千萬。

這也導致,做出上億成本“渣畫質”的製片方大有人在。成本兩億多的影片,光請明星就可能花去一億多,真正用來做影片的預算已經不多。但在“明星IP”被認為是票房的保證之時,小鮮肉、流量明星們依然最為搶手。

這是市場自動選擇的結果,也是市場最終會發生變化的根源。

國產片圈錢、洗觀眾的時代即將結束嗎?

有人悲觀有人憂愁。

李明陽自認屬於“悲觀”那一類。現在他的想法是,要把電影拍好,“起碼沒有違背幾年前剛入行時的想法。”

對韓國電影市場頗有研究的知名影評人小韓認為,中國電影市場暫時還不會迎來“內容時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期。同時她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進口片份額放寬甚至是全面放開”,由此倒逼市場自身淨化。

臺灣影評人肥內則認為,大陸電影行業本身,技術和配套設施並不缺,而差在了“know how”(專業技能)上。作為影評人他也表示,去年引起熱議的影片相對變少了,身邊朋友對於國產片的熱情和興趣也普遍不大。

2016年,商業片沒有引起熱議,但有兩部文藝片卻引起了關注。《路邊野餐》,在國內以0.8%的排片率、最高日均排片不足2000場的情況之下,獲得了650萬的票房,要知道它的成本只有幾十萬。之後主創人員在華策的投資下成立了蕩麥影業,堪稱文藝片“以小博大”的代表案例。

不難看出,《路邊野餐》給了製片人單佐龍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他認為,“今天中國,留給正常的、有野心的藝術電影的空間在增容。”通過《路》一片的實戰經驗,他用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想像空間”來形容今天的文藝片市場。

他同時也強調,沒有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沒有此種商業構建,也是“絕對沒有文藝片的市場空間可言的。”因為生態被建立起來了,其中包括線上購票模式、銀幕數的增長、觀影受眾的增加等。

狂奔的市場下,有些東西被沖刷下去,有些東西則被留下。

2016年底,引進片《血戰鋼鋸嶺》在中國本土獲得4.26億票房,成為清淡市場的一劑強心針。引進方熙頤影業CEO韓薇據此很有信心地認為,中國電影即將迎來內容時代。她列出的原因是,“觀眾不再僅僅對大製作、大卡司電影盲目追風,而對劇情以及觀影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

她將目前市場的清淡形容為“轉型期”,即觀眾在經過了一段時間海量作品的洗刷後,逐漸產生了自己的評判系統,對低質內容產生了抵觸心理。在她看來,市場目前的狀態是,開始挑剔和選擇內容所帶來的正常轉型。如果轉型成功,“接下來,我們將有機會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出現在銀幕上。”

這些從業者、觀察者無一例外地提到,目前正處於轉型期。這也必然代表著陣痛。在資本潮水退去,裸泳者離開後,中國電影的下一個五年會是怎樣?依然是產出大量令人痛心疾首的“國產IP片”,還是順利轉型成功,市場逐漸成熟起來?

如果說市場和觀眾已經成熟,或逐漸成熟了,電影從業者、內容製造方又是否有誠意、有實力迎接這樣的“內容時代”?如果無法迎接,而市場需求又需要釋放,這一斷層又會帶來什麼?

在今天我們又是否可以問一句:如果說電影的本質就是內容,在多年大量不合格內容充斥市場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即將迎來它的本質時代嗎?

*本文系i黑馬原創,作者牛油果。如需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取轉載格式,未經授權、轉載必究。推薦關注海苔娛樂(ID:haitaiyul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