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能相信這是民國的連環畫嗎,賞析李毅士代表作《長恨歌畫意》

中西耦合的成功佳構

——賞析李毅士代表作《長恨歌畫意》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這一句句膾炙人口的優美詩句, 出自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之手。

元和元年(806年), 唐憲宗李純剛繼位不久, 時距天寶十五年(756年)唐玄宗李隆基萬千寵愛的貴妃楊玉環被絞死在馬嵬坡剛好五十年。 當時, 年方35歲的白居易, 依據陳鴻的《長恨歌傳》寫成了代表其詩歌最高藝術成就之一的《長恨歌》(另為《琵琶記》)。

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的本意是諷刺君主耽情誤國, 同時描寫李隆基與楊玉環的生死之戀。 可最終深深打動讀者的卻不是詩中所表達的“諷喻”之意, 而是李、楊兩人魂牽夢繞的愛情悲劇。

如今, 白居易的《長恨歌》詩配畫多為戴敦邦、李世南、孟慶江、葉毓中、吳聲和于水等藝術家所繪的作品, 而李毅士先生所繪的《長恨歌畫意》已不常見了。

李毅士先生的這部傳世代表作《長恨歌畫意》共30幅, 始作於1927年, 完成於1929年, 當年入選第一次全國美展。 七十五年前的1932年11月, 上海中華書局首次出版了8開本的《長恨歌畫意》(圖1), 由當時的社會名流吳敬恒題寫了書名(圖2), 于右任(圖3)、蔡元培(圖4)分別題字作序。 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長恨歌畫意》共印行了9次,

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1986年, 在李毅士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又根據原作製版, 以16開本重新出版了《長恨歌畫意》, 書中保留了原來蔡元培的序言, 並將于右任題字的第一句作為了書名的題字(圖5)。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長恨歌畫意》的內容雖取材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 但是李毅士先生在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服飾、宮殿陳設等並不是唐代的歷史風貌, 而是以北京故宮為藍本, 採用了明制, “畫意”之名就出自於此。 就好像上海人美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所展現的人物活動場景、衣著打扮、兵器甲胄等雖也不符合三國時期歷史現狀, 可大家還是很喜歡這部古典題材套書。 所以, 《長恨歌畫意》的這一變化也不影響我們對此作品的理解。

《長恨歌畫意》這部作品是李毅士先生運用西畫的繪畫技巧並結合傳統中國畫的一些特點,按照所要描繪的內容進行構圖的,畫面有縱有橫。整部作品佈局嚴謹,畫風寫實,場景大氣,不僅注重人物描繪,而且還重視背景與細節描繪,使之融合為一體。比如第3幅中楊貴妃華清池沐浴後,在兩位宮女的攙扶下走出浴池,她赤裸的身體微微斜倚著,慵懶嬌柔的體態一覽無餘。畫面在突出主要人物的前提下,還用細膩的筆觸勾繪了宮女及建築內部場景和外部遠景,畫面遠近效果營造得法,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與戲劇效果(圖6);

(圖6)

再如第10幅中所表現的人物眾多,可各組人物安排有致,疏密得當,既描繪了前景人物形象,又照顧到了整體場景的前後層次,視覺景深較為豐富。並對在場各色人物不同的心態與表情均有展示(圖7);

(圖7)

又如第18幅中近景是宮殿內部結構和陳設,然後由近及遠地將觀者的視點聚焦在沉悶幽暗包圍中的畫面中心,描繪出了李隆基淒涼地枯坐在床上獨待天明的孤寂傷感情景。畫面重視光線變化、明暗對比,並作了嚴謹的透視結構處理,富有層次和空間感(圖8)。因本文篇幅有限,對作品中的其他圖幅,筆者就不一一評點了。但是,僅從以上幾幅的介紹中,我們就可看出李毅士先生創作的這部《長恨歌畫意》所表現的詩意情景採用完全寫實的方法,展現的場景都很具體,這和中國畫傳統比較,在繪畫語言運用上存在不同。

(圖8)

李毅士先生認為,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與藝術環境,西方藝術形式的引入必須崇尚寫實主義,這也符合中國人普遍喜歡寫實作品的欣賞習慣。畫家希望觀者通過畫面所描繪的具體形象和場景,能對主題內容有一個比較直觀的理解和判斷。並以此藝術的力量來調劑中國人的思想,安慰中國人的精神。而《長恨歌畫意》這一作品契合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李毅士先生主張用西畫寫實方法表現中國歷史故事與文學藝術的一種新嘗試。

筆者在翻閱這部《長恨歌畫意》時絲毫沒有陳舊的感覺,只是感歎以西畫形式來繪製中國古典題材而畫得如此精到的真是很少見。今年恰逢李毅士先生誕生125周年,重新欣賞先生這部完成於八十二年前的作品更有了一層紀念之意。

【相關連結】

李毅士(1886.8.5—1942.5.24)原名李祖鴻,江蘇武進人。18歲赴英國勤工儉學,1907年考入格拉斯哥美術學院,接受了嚴格系統的美術學習。1912年畢業後又進入了格拉斯哥大學物理系。1916年畢業回國後任職於北京大學理工學院,1918年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黑白畫導師。1919年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圖畫手工專修科西畫教授和北京美專西畫科主任。1924年任上海美專教務長和透視學教授。1927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西畫教授、主任,1929年還兼任該校工學院建築系西畫教授。1941年赴桂林從事藝術教育,1942年5月24日,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逝世,時年56歲。其重要作品有《長恨歌畫意》、《粥少僧多》、《宮怨》、《岳母刺字》、《岳飛與牛皋》、《百子圖》、《學習與藝術》等。

《長恨歌畫意》全圖30幅欣賞

圖文:kingwei(連趣網貴賓)

《長恨歌畫意》這部作品是李毅士先生運用西畫的繪畫技巧並結合傳統中國畫的一些特點,按照所要描繪的內容進行構圖的,畫面有縱有橫。整部作品佈局嚴謹,畫風寫實,場景大氣,不僅注重人物描繪,而且還重視背景與細節描繪,使之融合為一體。比如第3幅中楊貴妃華清池沐浴後,在兩位宮女的攙扶下走出浴池,她赤裸的身體微微斜倚著,慵懶嬌柔的體態一覽無餘。畫面在突出主要人物的前提下,還用細膩的筆觸勾繪了宮女及建築內部場景和外部遠景,畫面遠近效果營造得法,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與戲劇效果(圖6);

(圖6)

再如第10幅中所表現的人物眾多,可各組人物安排有致,疏密得當,既描繪了前景人物形象,又照顧到了整體場景的前後層次,視覺景深較為豐富。並對在場各色人物不同的心態與表情均有展示(圖7);

(圖7)

又如第18幅中近景是宮殿內部結構和陳設,然後由近及遠地將觀者的視點聚焦在沉悶幽暗包圍中的畫面中心,描繪出了李隆基淒涼地枯坐在床上獨待天明的孤寂傷感情景。畫面重視光線變化、明暗對比,並作了嚴謹的透視結構處理,富有層次和空間感(圖8)。因本文篇幅有限,對作品中的其他圖幅,筆者就不一一評點了。但是,僅從以上幾幅的介紹中,我們就可看出李毅士先生創作的這部《長恨歌畫意》所表現的詩意情景採用完全寫實的方法,展現的場景都很具體,這和中國畫傳統比較,在繪畫語言運用上存在不同。

(圖8)

李毅士先生認為,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與藝術環境,西方藝術形式的引入必須崇尚寫實主義,這也符合中國人普遍喜歡寫實作品的欣賞習慣。畫家希望觀者通過畫面所描繪的具體形象和場景,能對主題內容有一個比較直觀的理解和判斷。並以此藝術的力量來調劑中國人的思想,安慰中國人的精神。而《長恨歌畫意》這一作品契合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李毅士先生主張用西畫寫實方法表現中國歷史故事與文學藝術的一種新嘗試。

筆者在翻閱這部《長恨歌畫意》時絲毫沒有陳舊的感覺,只是感歎以西畫形式來繪製中國古典題材而畫得如此精到的真是很少見。今年恰逢李毅士先生誕生125周年,重新欣賞先生這部完成於八十二年前的作品更有了一層紀念之意。

【相關連結】

李毅士(1886.8.5—1942.5.24)原名李祖鴻,江蘇武進人。18歲赴英國勤工儉學,1907年考入格拉斯哥美術學院,接受了嚴格系統的美術學習。1912年畢業後又進入了格拉斯哥大學物理系。1916年畢業回國後任職於北京大學理工學院,1918年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黑白畫導師。1919年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圖畫手工專修科西畫教授和北京美專西畫科主任。1924年任上海美專教務長和透視學教授。1927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西畫教授、主任,1929年還兼任該校工學院建築系西畫教授。1941年赴桂林從事藝術教育,1942年5月24日,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逝世,時年56歲。其重要作品有《長恨歌畫意》、《粥少僧多》、《宮怨》、《岳母刺字》、《岳飛與牛皋》、《百子圖》、《學習與藝術》等。

《長恨歌畫意》全圖30幅欣賞

圖文:kingwei(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