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網路生存拷問:如何坐上“自拍鄙視鏈”王座

西元前34年, 身患懶癌的西漢漢元帝, 連自己的婚姻“性”福都懶得親力親為, 單憑著畫師的畫像“按圖挑人、依圖寵倖”。 哪曾想那畫師毛延壽掉進錢眼兒裡, 失了客觀實在的本分。 不肯受賄的昭君終究落得一席紅袍出塞, 漢元帝也只好將美人拱手讓給匈奴單于。

西元2017年, 現已挨近而立之年的90後們, 在看陌生人交際網站上PO出的照片時, 有超越六成的人會因為自拍的顏值高而主動搭訕。 而在比他們小5歲的95後“小皇帝”中, 這個數位上升到了81%(資料來源於交際app遇見發佈的《95後陌生人交際白皮書》)。 相應地, 很多不拿手或不屑于運營顏值的男女“昭君”們,

正被放逐到交際網路的荒漠。

從西漢到今日兩千多年, 顏值一直都是極其重要的交際錢銀, 人類對美的尋求近乎天性。

自拍進化史, 就是輕視鏈進化史

雖然自拍聽起來更像是數字年代的產物, 但從本質上來看, 也不過是“新瓶裝舊酒”。 創造於5萬年前的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是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自拍”, 如果不把這段長遠的歷史歸入考量, 那麼文藝復興時期大致能夠看作是自拍的1.0年代。 在這個年代裡, 達芬奇、拉斐爾、梵古、倫勃朗等一眾畫家使用自畫像將“自我成像”提升到藝術創造的高度, 他們借自畫像進行日子記載和藝術表達。

而當自畫像變成一種自我表達的藝術手法,

一條關乎技藝與檔次的輕視鏈, 就自然而然的被歸入到這一創造行為中來。

在那幅舉世聞名之作——《割耳朵後的自畫像》裡, 梵古用掙扎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勾勒出一個看似沉著安靜的自我, 不僅在作畫時刻上完勝那些對著鏡子死摳細節的古典主義老學究, 在審美檔次上, 也讓那些習慣用“耀武揚威”體現憤怒的畫師們汗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