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民企借“一帶一路”加速海外佈局:抓住機遇

中國民企借“一帶一路”加速海外佈局: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

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 (夏賓)“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周年以來, 中國民營企業借機“出海”成績亮眼;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不到兩個月, 在近日結束的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 中國民營企業家熱議開拓“一帶一路”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加速“一帶一路”沿線佈局。

商務部前副部長廖曉淇直言, 目前“走出去”的國企只占10%, 其餘大多是民營企業, 後者“走出去”的積極性還在提高。 經濟學家朱雲來稱, “一帶一路”給民營企業帶來了一個更大的市場:“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5個國家,

人口合計是中國的兩倍, GDP合計是中國的1.8倍, 民企參與的機會廣闊。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底,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 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 僅2016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 新加坡《聯合日報》此前報導稱, 民企是中國新一輪海外投資熱潮的重要推動力量, 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弄潮兒”。

多位民企“掌門人”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向中新網記者表達了加速佈局海外的態度。

“民企向海外佈局的速度肯定還會加快。 ”四君子古典傢俱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玉樹是一位福建籍的斐濟華僑, 他對於未來中國民企“走出去”的勢頭抱有信心。 以其公司為例, 未來將要在美國紐約成立北美業務中心,

在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成立歐洲業務中心。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亦指出, “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廣闊, 與中國民企所具備的優勢形成互補, 為“走出去”提供了絕佳機會。 “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正在想方設法抓住‘一帶一路’這個機會走出去。 ”

機遇在哪裡?錢晶表示, 以光伏企業為例, “一帶一路”國家多數為發展中國家, 電力基礎設施比較差, 天然能源少, 火電價格高, 同時很多地區光照資源豐富, 是發展光伏的理想地。 但上述國家缺乏人才、產品、經驗、資本, 為有實力的中國民企創造了“順勢而為”的機會。

中民投總裁李懷珍明確指出, 相比于歐美市場, “一帶一路”沿線對於中國製造需求更加多樣化, 大到家居汽摩、小到五金配件,

潛力巨大。

中國製造之外, 中國創新也能搭上“一帶一路”的便車。 共用單車企業ofo創始人戴威告訴記者, 該公司的共用單車服務已進入東南亞市場, 登陸新加坡。 “中國的創新商業模式想在海外生根發芽,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常好的土壤。 ”

而陳玉樹則指出, 機遇不僅表現在海外市場, 也表現在中國民企本身的特質。 “一帶一路”沿線華人華商較多, 在文化共通的作用下, 為中國民企牽線搭橋的過程中增添了一層“軟實力”。

挑戰與機遇並存。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 民企“出海”有哪些應對策略?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薄連明認為, 民企“走出去”抱團發展模式是抵禦風險的“良方”。

錢晶提到, 企業需深刻地認識和分析全球化下半場的特徵、風險以及機會,

從而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新的變化。

在金融層面, 要企業走出去, 銀行必須先行, 加速海外的佈局, 支援企業在那裡的投資, 提供和其他國家金融機構“有的一拼”的融資成本。

在政府層面, 要簡化審批流程, 提高行政效率, 有更多包括稅收、外匯等支持性政策的出臺和切實的落實。

陳玉樹坦言, 政治因素、貿易壁壘、當地民情等都對民企海外投資帶來挑戰, 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思潮興起下導致了很多不確定性。

“比如說我們在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等國拓展業務時, 由於採購的原材料受到匯率不斷變動的影響, 造成了我們很大的損失, 當地政策的不透明也讓我們有一些被動。 ”陳玉樹建議,

未來國家對於民企“走出去”的相關法律體系應及時完善, 加強支持政策力度, 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為民企“出海”保駕護航。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