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經典電影複映蔚然成風引爭議?恒業影業總裁陳輝:只是給觀眾多一種選擇

- 烹小鮮, 發現娛樂新鮮價值! -

discover the new value of entertainment

導 語

在九月上映的電影片單中, 有一部電影與其他電影的氣質大不相同。 這就是1981年在香港上映,

歷經三年修復將於今年9月8日在內地複映的香港校園青春勵志電影《失業生》。

—文:小考拉—

“國產保護月”終於過去, 九月將迎來一大批進口片的轟炸, 目前定檔的國外影片就有13部, 其中不乏《敦克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等大片。 國產片方面,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芳華》《空天獵》等高話題度電影也將與觀眾見面。 在九月亮眼的片單中, 有一部電影的氣質, 與這些都大不相同。 它是1981年於香港上映, 歷經三年修復將於今年9月8日內地複映的香港校園青春勵志電影《失業生》。

幾乎每年的電影市場都會有一兩部經典電影複映, 對於這一現象, 始終存在爭議。 有人不看好, 認為這是片方的圈錢行為, 老片紛紛複映, 側面顯示如今的電影市場大不如前。 有人則非常支持, 認為許多經典電影因為種種原因, 沒能讓大多數人都有幸在電影院觀看, 複映是一種傳遞佳作的方式。 面對爭議, 作為電影《失業生》的發行方, 恒業影業總裁陳輝跟烹小鮮聊了聊關於電影複映的那些事。

電影複映多緣於情懷

恒業影業的影片主打驚悚懸疑、青春純愛和闔家歡喜劇三大領域, 此次發行的《失業生》並不太符合該公司一貫擅長的電影風格。 陳輝介紹, 此次選擇發行這部與公司風格有出入並且還是複映的電影, 其實是對公司多元化發展和文藝情懷的補足。 另一個原因則是, 《失業生》是經典老片中的經典。

“它是可以完全反映香港80年代青春文化的電影, 最難得的是陳百強、張國榮、鐘保羅三位演員能夠在同一部電影當中出現, 這也是他們三個人的最後一部影片, 如今這三位演員都不在世了, 發行它讓更多的人看到才顯得彌足珍貴。 ”

做複映片的計畫, 其實並沒有出現在恒業影業的全年規劃中, 這是一個臨時的決定。 一開始, 陳輝也認為許多管道可以看到以前的電影, 做複映片沒有太大必要, 但在與朋友的一次交談中, 讓他覺得或許可以一試。 “因為當年受到引進、放映管道、影院數量等條件限制, 真正能夠在大螢幕上看到那些經典作品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朋友覺得我們能夠把它們搬上螢幕, 讓一些觀眾走進影院去看那部電影, 也是從業者的一種責任。 ”

複映電影並不比做一部新片容易, 要想取得“龍標”, 即使是已經上映過的老片也一樣要重走程式。 需要版權、修復費用, 有的還會轉製成 3D 格式, 然後啟動宣發、物料重制, 時間、金錢、精力都花費不小, 但複映電影收割高票房的案例, 還真是鳳毛麟角。 即使這樣, 還是影響不了複映片上院線的腳步。

從陳輝發行方的角度看來,大家去做複映片的原因除了自己對某部經典電影的偏愛外,還是避不掉商業原因,大家希望通過推這部電影老片,從中輕鬆獲取一些利益。

“因為複映片的成本相對一部新片來說還是比較低,從風險上就相對比較小和可控,它還會存在一些以小博大的想法,所以這也是大家去做複映片的一種原因。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做複映片的話,我覺得更希望能夠從兩個角度上去做,第一就是做最好最經典最能夠引起反響的複映影片,真正為觀眾負責,第二才是賺錢。”

陳輝並不避諱談商業,畢竟任何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沒有誰會願意一次次虧本砸錢去補貼情懷。但他也清楚知道,複映片的空間非常有限,並不指望它能夠帶來多少收益,作為張國榮的粉絲,帶著私心來進行一次嘗試,滿足自己願望的同時,只要不虧錢就很開心了。

不管複映片的成功與否,它的頻繁出現已經讓觀眾覺得,這是否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電影市場新作匱乏,所以才拉出複映片賺小錢。陳輝給出了一個資料,從產量上看,每年上院線上映的國產影片大約400部,如果包含進口片和未上院線的則更多,所以可看影片數量絕對不匱乏,在這樣的前提下,複映片可以成為特定檔期時的內容補充。“全年那麼多周,有可能出現一些檔期影片數量不足或沒有國產強片,恰恰複映片可以去彌補這樣一個檔期。因為複映片的優勢在於它成本低,敢貼著進口大片上映,做好了就賺錢,即使不及預期也只是給市場多提供了一種選擇。”

複映片的出現,更像是片方和電影市場在大片轟炸中的調養生息,起的是緩和作用,所以陳輝認為,它也不會成為趨勢。“如果複映片能成為趨勢的話,那原創新作又該怎麼辦?適量的複映片在市場上映,我覺得也有它的必要性,但一定不會成風。”

宣發不佔優勢 老片如何推?

以往復映片上院線時的噱頭,多多少少都會在“改變”上做文章,2012年複映的《泰坦尼克號》由2D轉3D,今年複映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將影片加長,增加了劇情。而《失業生》除了修復之外,沒做任何改變,甚至在修復技術上也還保持了八十年代的膠片顆粒感,就像是一部學院派的教學片,原汁原味。

陳輝介紹,近年複映的許多電影首映時間離現在差不了太遠,所以還是有很多觀眾看過,它們要再次上院線,自然得拿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而《失業生》在香港上映時是1981年,而現在的電影受眾群體主要是年輕人,大多都沒能在大螢幕上看到過它,正因為它夠老,大家不夠熟悉它,所以不做修改反而更能展示影片效果和意義。

因為年代久遠,老片與新片的宣發方式完全不同,新片的新鮮獵奇感,參演演員當下的熱度,都是讓觀眾進入影院的誘因。老片雖不具備這些強項,但它自身所帶的特質,例如對經典電影的敬仰,也是新片沒有的。

“我們在宣傳上會避掉電影的短板,放大我們電影情懷性去打動觀眾。它畢竟是一部80年代的影片,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所以我們的切入點首先是從演員,中環三劍俠入手,讓大家有個追思,畢竟這是他們在最青春時候拍的電影。第二從物是人非切入,1981年香港人的青春和年代文化很多人沒有見過,可以搬出來。”

不同于新片主演可以跑路演,參與宣傳,這部電影的三位主演都已離世,所以在缺失主演配合宣傳的情況下,片方發起了一個9月緬懷月主題活動。因為9月1日是鐘保羅的祭日,而9月7日是陳百強的生日,9月12日是張國榮的生日,所以電影定檔這個月,也最好開展宣傳。

在緬懷月裡,80年代復古觀影趴、陳百強誕辰59周年生日會、榮迷十城聯映主題活動、張國榮誕辰61周年生日會等多場紀念活動都會展開,恒業影業還聯繫上了曾經在電影中客串的演員趙雅芝以及影片的導演,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加強影片自身與演員粉絲、電影粉絲之間的互動。

而在發行方面,恒業影業採用了精准行銷,通過資料篩選,分主次的在各個城市和院線進行推廣,優先保障主推地區後,再全面下沉。“全國有7000多家的電影院,7000多個經理的想法都是不一致的,並不一定每家都會選擇你這個老片給予排片。因為複映片在宣發的預算上是有限的,所以這也是我們採取精准重點發行的原因,我們會從城市、院線尋找最適合這部電影的影院載體進行重點宣傳發行。”

9月雖貼合各個紀念日,但與《畢業生》同期上映的《敦克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等影片勢頭都不容小覷,《失業生》的排片又是否會受到擠壓?陳輝表示,這反而讓《畢業生》有了一個巧妙的打法。因為影片格局限制,即使沒有大片同期時,它的上映空間也有限,只能到7%。同樣,大片的排片也有自己該有的空間,所以在共有的固定空間下,這樣的影響並不致命。

“其實我覺得同期上映的大片反而給我們的發行帶來幫助,因為有了同期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之後,其他進口大片跟國產大片就幾乎清零了,我們恰恰就是巧妙借助它的強大,然後幫我們擠走了其他的影片。但這些大片拿走他們該有的排片之外,還剩下一些空間,我們就能夠在這其中去爭取我們原有既定的空間,所以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經典電影類型豐富 複映片如何選取?

不是所有的老片都有資格稱之為經典,也不是所有的老片都有價值複映,在如何選擇複映片方面,陳輝有自己的見地。他認為經典電影的界定其實有很多角度,但一定是所有人心中能夠共同認可的一個作品,才能把它界定為經典,而這樣的電影其實並不是特別多。

“首先它時間要隔得久,它複映才有它的價值。並不是說固定哪個類型的電影比較適合複映,時代在改變,類型片不斷地在完善,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去特意挑選武俠片或者某個年代某個地區的影片,只是說那些經典恰恰就是某一時期這一類型電影最為突出的精品。”

如果還要繼續選擇複映片,陳輝認為可以從幾個大方向去選擇,第一,許多觀眾對香港上一代明星例如林青霞、周潤發、王祖賢很是癡迷,所以可以挑選一些這些演員年輕時拍攝的影片。第二可以挑選完全商業的影片,例如經典不衰的周星馳。第三是挑選具有深刻內容,講述某個時期的經典影片,類似《霸王別姬》《活著》。“我覺得這樣影片複映會有很大的意義,也有很大的價值。”

儘管接下來恒業影業還會著手另一部經典電影複映,但複映片計畫依舊不會加入到公司每年的長遠計畫中,因為它並不會給公司發展帶來太大幫助。如今的恒業影業在製作和發行方面都是根基扎實,也具備了扶持圈內新興創作者的實力,通過與匹配的新人導演合作,慢慢放大公司價值,成功轉型到做頭部電影內容的恒業影業,在電影類型上已經走多元化路線,這也是為什麼一部青春勵志的複映片會出現在公司的工作日程上。

“什麼類型我們都會去做,那到底在每一個時期要做什麼類型,我覺得首先是要去滿足當下的市場,很多類型電影都可以有很大的市場,但觀眾更注重的是內容本身,關注在一種類型下,你能夠把內容做到多極致,口碑多好。”

跟行業內許多全產業鏈發展的公司一樣,恒業影業如今也已經佈局完畢,自製作、宣發、商務到影院完整鏈條成形。未來內容製作將是整個產業鏈的主要核心。

9月8日,《失業生》複映,走進哥哥最好的年華。戳下圖中的二維碼即可報名觀影。

1

END

1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專訪陳曉:剛開始的沈星移“混吃等死”,是個“混不吝”

《那年花開月正圓》總製片人趙毅:是不是IP不重要,打動人的最終是好故事和扎實的情感 | 金牌製片人專題

【烹小鮮】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

新浪看點|網易號|鳳凰網

請猛戳右邊二維碼

公眾號ID

pengxx01

從陳輝發行方的角度看來,大家去做複映片的原因除了自己對某部經典電影的偏愛外,還是避不掉商業原因,大家希望通過推這部電影老片,從中輕鬆獲取一些利益。

“因為複映片的成本相對一部新片來說還是比較低,從風險上就相對比較小和可控,它還會存在一些以小博大的想法,所以這也是大家去做複映片的一種原因。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做複映片的話,我覺得更希望能夠從兩個角度上去做,第一就是做最好最經典最能夠引起反響的複映影片,真正為觀眾負責,第二才是賺錢。”

陳輝並不避諱談商業,畢竟任何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沒有誰會願意一次次虧本砸錢去補貼情懷。但他也清楚知道,複映片的空間非常有限,並不指望它能夠帶來多少收益,作為張國榮的粉絲,帶著私心來進行一次嘗試,滿足自己願望的同時,只要不虧錢就很開心了。

不管複映片的成功與否,它的頻繁出現已經讓觀眾覺得,這是否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電影市場新作匱乏,所以才拉出複映片賺小錢。陳輝給出了一個資料,從產量上看,每年上院線上映的國產影片大約400部,如果包含進口片和未上院線的則更多,所以可看影片數量絕對不匱乏,在這樣的前提下,複映片可以成為特定檔期時的內容補充。“全年那麼多周,有可能出現一些檔期影片數量不足或沒有國產強片,恰恰複映片可以去彌補這樣一個檔期。因為複映片的優勢在於它成本低,敢貼著進口大片上映,做好了就賺錢,即使不及預期也只是給市場多提供了一種選擇。”

複映片的出現,更像是片方和電影市場在大片轟炸中的調養生息,起的是緩和作用,所以陳輝認為,它也不會成為趨勢。“如果複映片能成為趨勢的話,那原創新作又該怎麼辦?適量的複映片在市場上映,我覺得也有它的必要性,但一定不會成風。”

宣發不佔優勢 老片如何推?

以往復映片上院線時的噱頭,多多少少都會在“改變”上做文章,2012年複映的《泰坦尼克號》由2D轉3D,今年複映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將影片加長,增加了劇情。而《失業生》除了修復之外,沒做任何改變,甚至在修復技術上也還保持了八十年代的膠片顆粒感,就像是一部學院派的教學片,原汁原味。

陳輝介紹,近年複映的許多電影首映時間離現在差不了太遠,所以還是有很多觀眾看過,它們要再次上院線,自然得拿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而《失業生》在香港上映時是1981年,而現在的電影受眾群體主要是年輕人,大多都沒能在大螢幕上看到過它,正因為它夠老,大家不夠熟悉它,所以不做修改反而更能展示影片效果和意義。

因為年代久遠,老片與新片的宣發方式完全不同,新片的新鮮獵奇感,參演演員當下的熱度,都是讓觀眾進入影院的誘因。老片雖不具備這些強項,但它自身所帶的特質,例如對經典電影的敬仰,也是新片沒有的。

“我們在宣傳上會避掉電影的短板,放大我們電影情懷性去打動觀眾。它畢竟是一部80年代的影片,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所以我們的切入點首先是從演員,中環三劍俠入手,讓大家有個追思,畢竟這是他們在最青春時候拍的電影。第二從物是人非切入,1981年香港人的青春和年代文化很多人沒有見過,可以搬出來。”

不同于新片主演可以跑路演,參與宣傳,這部電影的三位主演都已離世,所以在缺失主演配合宣傳的情況下,片方發起了一個9月緬懷月主題活動。因為9月1日是鐘保羅的祭日,而9月7日是陳百強的生日,9月12日是張國榮的生日,所以電影定檔這個月,也最好開展宣傳。

在緬懷月裡,80年代復古觀影趴、陳百強誕辰59周年生日會、榮迷十城聯映主題活動、張國榮誕辰61周年生日會等多場紀念活動都會展開,恒業影業還聯繫上了曾經在電影中客串的演員趙雅芝以及影片的導演,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加強影片自身與演員粉絲、電影粉絲之間的互動。

而在發行方面,恒業影業採用了精准行銷,通過資料篩選,分主次的在各個城市和院線進行推廣,優先保障主推地區後,再全面下沉。“全國有7000多家的電影院,7000多個經理的想法都是不一致的,並不一定每家都會選擇你這個老片給予排片。因為複映片在宣發的預算上是有限的,所以這也是我們採取精准重點發行的原因,我們會從城市、院線尋找最適合這部電影的影院載體進行重點宣傳發行。”

9月雖貼合各個紀念日,但與《畢業生》同期上映的《敦克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等影片勢頭都不容小覷,《失業生》的排片又是否會受到擠壓?陳輝表示,這反而讓《畢業生》有了一個巧妙的打法。因為影片格局限制,即使沒有大片同期時,它的上映空間也有限,只能到7%。同樣,大片的排片也有自己該有的空間,所以在共有的固定空間下,這樣的影響並不致命。

“其實我覺得同期上映的大片反而給我們的發行帶來幫助,因為有了同期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之後,其他進口大片跟國產大片就幾乎清零了,我們恰恰就是巧妙借助它的強大,然後幫我們擠走了其他的影片。但這些大片拿走他們該有的排片之外,還剩下一些空間,我們就能夠在這其中去爭取我們原有既定的空間,所以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經典電影類型豐富 複映片如何選取?

不是所有的老片都有資格稱之為經典,也不是所有的老片都有價值複映,在如何選擇複映片方面,陳輝有自己的見地。他認為經典電影的界定其實有很多角度,但一定是所有人心中能夠共同認可的一個作品,才能把它界定為經典,而這樣的電影其實並不是特別多。

“首先它時間要隔得久,它複映才有它的價值。並不是說固定哪個類型的電影比較適合複映,時代在改變,類型片不斷地在完善,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去特意挑選武俠片或者某個年代某個地區的影片,只是說那些經典恰恰就是某一時期這一類型電影最為突出的精品。”

如果還要繼續選擇複映片,陳輝認為可以從幾個大方向去選擇,第一,許多觀眾對香港上一代明星例如林青霞、周潤發、王祖賢很是癡迷,所以可以挑選一些這些演員年輕時拍攝的影片。第二可以挑選完全商業的影片,例如經典不衰的周星馳。第三是挑選具有深刻內容,講述某個時期的經典影片,類似《霸王別姬》《活著》。“我覺得這樣影片複映會有很大的意義,也有很大的價值。”

儘管接下來恒業影業還會著手另一部經典電影複映,但複映片計畫依舊不會加入到公司每年的長遠計畫中,因為它並不會給公司發展帶來太大幫助。如今的恒業影業在製作和發行方面都是根基扎實,也具備了扶持圈內新興創作者的實力,通過與匹配的新人導演合作,慢慢放大公司價值,成功轉型到做頭部電影內容的恒業影業,在電影類型上已經走多元化路線,這也是為什麼一部青春勵志的複映片會出現在公司的工作日程上。

“什麼類型我們都會去做,那到底在每一個時期要做什麼類型,我覺得首先是要去滿足當下的市場,很多類型電影都可以有很大的市場,但觀眾更注重的是內容本身,關注在一種類型下,你能夠把內容做到多極致,口碑多好。”

跟行業內許多全產業鏈發展的公司一樣,恒業影業如今也已經佈局完畢,自製作、宣發、商務到影院完整鏈條成形。未來內容製作將是整個產業鏈的主要核心。

9月8日,《失業生》複映,走進哥哥最好的年華。戳下圖中的二維碼即可報名觀影。

1

END

1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專訪陳曉:剛開始的沈星移“混吃等死”,是個“混不吝”

《那年花開月正圓》總製片人趙毅:是不是IP不重要,打動人的最終是好故事和扎實的情感 | 金牌製片人專題

【烹小鮮】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

新浪看點|網易號|鳳凰網

請猛戳右邊二維碼

公眾號ID

pengxx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