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蜘蛛俠:英雄歸來》小蟲回家,英雄初哥也有freestyle

關於《蜘蛛俠:英雄歸來》這部電影, 實際上是不太適合以影評的方式去描述的, 因為畢竟大家太熟悉, 無論是電影的模式還是角色定位, 這裡主要討論一下, 對於一位大眾都熟悉的角色, 銀幕上的又一次“首次亮相”, 究竟要怎麼拍。

新世紀這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 蜘蛛俠的演員已經換了三位, 要知道, 大名鼎鼎的超人, 從上世紀70年代到如今, 大銀幕上也只是用了三位演員而已。

但演員的更迭, 並不能對觀眾造成太大的影響, 畢竟大夥是沖著蜘蛛俠的名號去的, 那身標誌性的紅黑外衣就是小蜘蛛的鮮明標籤, 至於皮囊之下的演員, 個人認為, 除去星粉之外, 觀眾對其關注度並不是很高, 而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 第三位蜘蛛俠, 如何才能打動觀眾呢?

我覺得這裡就要分開考慮了, 這裡的“分開”指的是對美漫粉絲(原著党)與普通觀眾(非原著黨)之前的區分, 能夠打通兩部分觀眾的興趣, 這才算成功。

原著黨有話要說!

首先對於原著黨, 他們肯定是沖著“蜘蛛俠”這三個字來的。

三版《蜘蛛俠》, 不僅僅是形象上的區別, 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對原著漫畫的還原度。

大言不慚的說, 小弟我也是原著黨,

但還要感謝托比·馬奎爾的老版《蜘蛛俠》才把俺帶入坑的。

看了不少蜘蛛俠漫畫, 返回頭再看老版, 我還是非常喜歡的, 但也不是完全還原原著。 老版將彼得派克設定為屌絲大英雄類型, 平時不愛說話很不起眼, 而原著中則是個有著複雜身世背景的科學小天才類型,

這一點《超凡蜘蛛俠》倒是還原了, 包括性格方面也是不錯, 但個人認為《超凡》版的加菲哥實在太帥了, 不像個nerd(書蟲), 倒是與“少年龍虎隊”有些類似, 開朗活潑, 玩滑板的典型美式青少年。

那麼也就是說, 從個人的角度:

★老版《蜘蛛俠》形象上是非常接近原著的,

畢竟先入為主, 而且三部曲也非常成功, 但人設不像。

★《超凡蜘蛛俠》性格方面接近原著, 只是長得太帥, 而且人設也有點偏。

到了《蜘蛛俠:英雄歸來》, 可以這樣說, 荷蘭弟版蜘蛛俠, 乃至電影對角色的塑造——是最像原著的小蜘蛛。

彼得·派克是一名學霸,對科學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成績優良,並且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只是不太合群,卻有著自己的圈子,喜歡開玩笑,用現在的話來形容,這是典型的極客、nerd,看看謝耳朵就知道派克什麼樣了。

本片中,對小蜘蛛的人設完成非常棒,幾乎是從漫畫裡跳出來的一樣(只是個子偏矮,原著了177cm,考慮到人設時間是高中,可能還會長個,但荷蘭弟夠嗆了,21歲只有173cm),從開場到處拍(攝影愛好者),到與死黨之間的段子手和穿上制服之後也不忘揶揄反派的·個性(愛開玩笑),乃至被壓在廢墟下然後撐起重物的樣子,都跟漫畫很像。

當然了,荷蘭弟是也是非常帥的,但不像加菲那樣有點奶油氣質,在片中的扮相和行為,走起路來低著頭,怯生生的樣子,見到死黨之後馬上生龍活虎,穿上禮服,領帶還是歪的,更像我們常見的所說的那種“書蟲nerd”形象,難怪被閃電調侃為“屁顛兒·派克”(來源於原著,原話是“微不足道的派克”)

總體來說,電影中的小蜘蛛,就是老版電影中的nerd樣,加上《超凡蜘蛛俠》中油嘴滑舌的調性。

單憑這一點,就絕對能夠讓原著黨買帳。

PS,原著中,蜘蛛俠的性格,尤其是他的幽默感隨著漫畫的故事發展越來越強,從個悶葫蘆變成話嘮,大有超越死侍的趨勢,甚至在極度危險的時候還能說兩句段子,他自己聲稱這是降低壓力的一種方式,掩飾自己的害怕,同時最大的好處就是用冷笑話激怒敵人,讓他們失去理智露出破綻,自己得手。而且無論正派還是反派也同意一個觀點,一旦蜘蛛俠不開玩笑了,說明蜘蛛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但還有非原著黨啊,是也不甘寂寞哦!

到普通觀眾這裡,他們可能沒有看過原著,但肯定看過前兩版《蜘蛛俠》,那麼這部電影又那什麼吸引非原著黨呢?還原漫畫?不好意思,觀眾可不管原著,肯定有人喜歡托比,也有人喜歡加菲,荷蘭弟版那什麼來吸引觀眾呢?

畢竟這是彼得·派克“回家”之後的第一部作品。

英雄初哥半路出世

第一,《蜘蛛俠:英雄歸來》不僅僅是人設上的變化,同時在故事模式上也進行了更迭,否則,跟原來的一樣那還拍個P啊。

因此,本片選擇了一個很奇特的方式,放棄了英雄如何誕生的設定,直接進入主題。

從《美國隊長3》直接過渡的本片,令觀眾耳熟能詳的角色,第一次獨挑大樑,究竟要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新身份、新世界,是本片所要呈現給觀眾的故事。

這樣一來,對觀眾都熟悉的角色,略過了英雄成長的段落,直接讓他以超級英雄的形式出現發,反正大家都知道派克是如何變成蜘蛛俠的,反正在《美隊3》裡,觀眾已經見識過了小蜘蛛出世的第一戰。故事模式發生變化之後,專注於本片的角色設定,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所以這是三版《蜘蛛俠》裡第一次沒有出現蜘蛛的《蜘蛛俠》首部曲。

同時也帶出本片下一個特色。

蜘蛛俠freestyle

第二,角色成長的逆向推進——蜘蛛俠freestyle。

新的英雄初來乍到,必將迎來成名一戰,也會遭受挫折,《蜘蛛俠》中有著名的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是對角色心態的積極考量,代表著角色挫折之後的成長,這一點,前兩版《蜘蛛俠》都用到了,但在《蜘蛛俠:英雄歸來》裡,不好意思,用不上了。

因為蜘蛛俠在本片中面對的事件,是“我以為我能力很大,就責任很大”的主題。

從《美國隊長3》中與美隊等人大打出手之後,平心而論,上一部作品小蜘蛛有點趕鴨子上架之嫌,因為上來就跟大夥“打成一片”,這是不合理的。所以本片才是蜘蛛俠真正“出世”,第一次以超級英雄的身份獨自去面對罪惡。

因此,正好《美隊3》已經給過了小蜘蛛已經打過架的背景,這一部順水推舟,讓一位初出茅廬的英雄,身上就帶著那麼一點自負的感覺,就是那種“我以為我很牛逼”的feel。

這裡的蜘蛛俠,並不是紐約片兒警,也不是罪惡的剋星,這是一位曾經跟著一幫人打過群架的愣頭青,然後第一次“單獨出任務”的故事。初出茅廬的菜鳥,這個角度是本片的最大的亮點,也是所有超級英雄電影裡,最缺少的一環。

有了超能力了不起了嗎?會打架嗎?能找到壞人嗎?下手有輕重嗎?有freestyle嗎?

讓一個書呆子有了超能力,頓時就能變成“能力大責任大”的英雄?不可能的,所以本片將英雄電影的傳統路子反了過來,有著大量篇幅和橋段去展示“英雄初哥”蜘蛛俠的二五眼手段。

抓著蜘蛛絲到處飛,不是撞壞狗窩就是自己“擦地”,有時候還把蜘蛛絲發射到天上下落不明(這個橋段我超愛),高科技戰衣會搞不會用,第一次收拾小蟊賊,把對面速食店都給搞垮了,這不是超級英雄而是“破壞之王”。

比起老版《蜘蛛俠》,先成名,在挫折,隨後才正視自己的故事模式,本片上來就是挫折,正因為派克第一次“單幹”的業餘手段,造成了電影大量的笑點。所以才在電影中設定了鋼鐵俠這個“老師”的身份,告訴小蜘蛛該怎麼做,也有了收回戰衣的橋段,讓一個隱藏在羽毛之下的小蟲第一次正視自己的能力,這就是角色成長的逆向推進。

第一次打群架,很耀眼,然後讓你從天上掉到地上,先折騰一通再擺正定位, 才能熟練掌握“蜘蛛俠freestyle”。

情感線、甘草、反派

而且電影對小蜘蛛的刻畫佔用了大量篇幅,乃至電影的情感戲份和反派方面,相對較弱,這是本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地方,尤其是情感線,幾乎弱到沒有,但個人卻覺得這不是一個弊病,因為蜘蛛俠的情感實在看膩了。

雖然本片中派克又“換了”個女朋友,但看過前兩版之後,其實大同小異。反正我對小蜘蛛的情感戲無感,情感線刪去更好,倒不如專注於這個“蜘蛛俠freestyle”的特殊設定,將小蜘蛛的首次“出世”渲染入深,這才是最新鮮的。

最後,《蜘蛛俠:英雄歸來》是最搞笑的一版,最喜歡派克身邊那位小胖,這是每部作品中最不可或缺的甘草角色,而且演得也非常棒(演員雅各·巴特朗可不是亞裔,而是夏威夷人,巨石強森那個民族)。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連梅姨也變得逗比了,結尾那個“what fxxx”簡直太贊了。

大反派的設定,尤其是開門那一幕,是沒有想到的,我覺得這個梗是致敬了老版《蜘蛛俠》裡老綠魔的片段,後者去了派克家,本片則是去了禿鷹家。

漫威混血

在電影的製作名單裡,我們也看到了製片人凱文·費吉與監製狄索波西多的名字,這二位可是正統漫威影業的大佬啊。所以,《蜘蛛俠:英雄歸來》作為小蜘蛛回家的首部作品,還記得當時索尼與漫威聯姻的時候,索尼負責制作,漫威提供角色權和協助完成蜘蛛俠回歸之作,結果製作組裡也有漫威的人。

可以說,這部電影,是真正的漫威混血,相信本片有著漫威世界觀下的風格統一性把控,同時也有著索尼製作團隊對電影的格調和內容掌握。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一個帶著些許熟悉風格,又與以往漫威作品完全不同的《蜘蛛俠》。

彩蛋:閃電來了!

三版《蜘蛛俠》,蜘蛛俠的演員不同,女朋友不同,反派不同,然而除了梅姨這個固定角色之外,還有一位在三版《蜘蛛俠》裡都出現過的角色,那就是彼得·派克的同學——閃電!

尤金· “閃電” ·湯普森(Eugene "Flash" Thompson),是高中橄欖球隊明星球員,也經常欺負派克,給他起外號,調侃他,完全就是一副欺負乖乖仔的混小子形象。

他就是三版《蜘蛛俠》裡,開場每次揍派克的那位,然後讓獲得超能力的派克給收拾了,這個角色一次不拉的出現在各種《蜘蛛俠》電影裡,其中本片裡戲份最重。

不要以為這個角色只是一個襯托主角逆襲的路人甲,原著中這位有很多戲份,首先他是蜘蛛俠的超級粉絲,但並不知道派克就是蜘蛛俠,還創辦了首個“蜘蛛俠粉絲俱樂部”,擔任會長至今。

大學之後,與派克冰釋前嫌,成為好朋友,閃電與派克、格溫、小綠魔一起是四人組死黨。隨後參軍為救同伴失去了雙腿成為殘廢。

最後,閃電參與了軍方重生計畫,作為毒液共生體的宿主,化身為毒液特工。

雖然不穩定容易暴走,但還是一名正義英雄,曾作為複聯與銀河護衛隊的聯絡人,也加入過雷霆特工隊和銀河護衛隊。

本片中的閃電,個人不太滿意,不是膚色的問題,而是人設(這位小哥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年輕的穆斯塔法)。更改了橄欖球隊員的設定,感覺不太像毒液特工應有的樣子,估計後面他還會出現。

彼得·派克是一名學霸,對科學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成績優良,並且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只是不太合群,卻有著自己的圈子,喜歡開玩笑,用現在的話來形容,這是典型的極客、nerd,看看謝耳朵就知道派克什麼樣了。

本片中,對小蜘蛛的人設完成非常棒,幾乎是從漫畫裡跳出來的一樣(只是個子偏矮,原著了177cm,考慮到人設時間是高中,可能還會長個,但荷蘭弟夠嗆了,21歲只有173cm),從開場到處拍(攝影愛好者),到與死黨之間的段子手和穿上制服之後也不忘揶揄反派的·個性(愛開玩笑),乃至被壓在廢墟下然後撐起重物的樣子,都跟漫畫很像。

當然了,荷蘭弟是也是非常帥的,但不像加菲那樣有點奶油氣質,在片中的扮相和行為,走起路來低著頭,怯生生的樣子,見到死黨之後馬上生龍活虎,穿上禮服,領帶還是歪的,更像我們常見的所說的那種“書蟲nerd”形象,難怪被閃電調侃為“屁顛兒·派克”(來源於原著,原話是“微不足道的派克”)

總體來說,電影中的小蜘蛛,就是老版電影中的nerd樣,加上《超凡蜘蛛俠》中油嘴滑舌的調性。

單憑這一點,就絕對能夠讓原著黨買帳。

PS,原著中,蜘蛛俠的性格,尤其是他的幽默感隨著漫畫的故事發展越來越強,從個悶葫蘆變成話嘮,大有超越死侍的趨勢,甚至在極度危險的時候還能說兩句段子,他自己聲稱這是降低壓力的一種方式,掩飾自己的害怕,同時最大的好處就是用冷笑話激怒敵人,讓他們失去理智露出破綻,自己得手。而且無論正派還是反派也同意一個觀點,一旦蜘蛛俠不開玩笑了,說明蜘蛛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但還有非原著黨啊,是也不甘寂寞哦!

到普通觀眾這裡,他們可能沒有看過原著,但肯定看過前兩版《蜘蛛俠》,那麼這部電影又那什麼吸引非原著黨呢?還原漫畫?不好意思,觀眾可不管原著,肯定有人喜歡托比,也有人喜歡加菲,荷蘭弟版那什麼來吸引觀眾呢?

畢竟這是彼得·派克“回家”之後的第一部作品。

英雄初哥半路出世

第一,《蜘蛛俠:英雄歸來》不僅僅是人設上的變化,同時在故事模式上也進行了更迭,否則,跟原來的一樣那還拍個P啊。

因此,本片選擇了一個很奇特的方式,放棄了英雄如何誕生的設定,直接進入主題。

從《美國隊長3》直接過渡的本片,令觀眾耳熟能詳的角色,第一次獨挑大樑,究竟要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新身份、新世界,是本片所要呈現給觀眾的故事。

這樣一來,對觀眾都熟悉的角色,略過了英雄成長的段落,直接讓他以超級英雄的形式出現發,反正大家都知道派克是如何變成蜘蛛俠的,反正在《美隊3》裡,觀眾已經見識過了小蜘蛛出世的第一戰。故事模式發生變化之後,專注於本片的角色設定,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所以這是三版《蜘蛛俠》裡第一次沒有出現蜘蛛的《蜘蛛俠》首部曲。

同時也帶出本片下一個特色。

蜘蛛俠freestyle

第二,角色成長的逆向推進——蜘蛛俠freestyle。

新的英雄初來乍到,必將迎來成名一戰,也會遭受挫折,《蜘蛛俠》中有著名的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是對角色心態的積極考量,代表著角色挫折之後的成長,這一點,前兩版《蜘蛛俠》都用到了,但在《蜘蛛俠:英雄歸來》裡,不好意思,用不上了。

因為蜘蛛俠在本片中面對的事件,是“我以為我能力很大,就責任很大”的主題。

從《美國隊長3》中與美隊等人大打出手之後,平心而論,上一部作品小蜘蛛有點趕鴨子上架之嫌,因為上來就跟大夥“打成一片”,這是不合理的。所以本片才是蜘蛛俠真正“出世”,第一次以超級英雄的身份獨自去面對罪惡。

因此,正好《美隊3》已經給過了小蜘蛛已經打過架的背景,這一部順水推舟,讓一位初出茅廬的英雄,身上就帶著那麼一點自負的感覺,就是那種“我以為我很牛逼”的feel。

這裡的蜘蛛俠,並不是紐約片兒警,也不是罪惡的剋星,這是一位曾經跟著一幫人打過群架的愣頭青,然後第一次“單獨出任務”的故事。初出茅廬的菜鳥,這個角度是本片的最大的亮點,也是所有超級英雄電影裡,最缺少的一環。

有了超能力了不起了嗎?會打架嗎?能找到壞人嗎?下手有輕重嗎?有freestyle嗎?

讓一個書呆子有了超能力,頓時就能變成“能力大責任大”的英雄?不可能的,所以本片將英雄電影的傳統路子反了過來,有著大量篇幅和橋段去展示“英雄初哥”蜘蛛俠的二五眼手段。

抓著蜘蛛絲到處飛,不是撞壞狗窩就是自己“擦地”,有時候還把蜘蛛絲發射到天上下落不明(這個橋段我超愛),高科技戰衣會搞不會用,第一次收拾小蟊賊,把對面速食店都給搞垮了,這不是超級英雄而是“破壞之王”。

比起老版《蜘蛛俠》,先成名,在挫折,隨後才正視自己的故事模式,本片上來就是挫折,正因為派克第一次“單幹”的業餘手段,造成了電影大量的笑點。所以才在電影中設定了鋼鐵俠這個“老師”的身份,告訴小蜘蛛該怎麼做,也有了收回戰衣的橋段,讓一個隱藏在羽毛之下的小蟲第一次正視自己的能力,這就是角色成長的逆向推進。

第一次打群架,很耀眼,然後讓你從天上掉到地上,先折騰一通再擺正定位, 才能熟練掌握“蜘蛛俠freestyle”。

情感線、甘草、反派

而且電影對小蜘蛛的刻畫佔用了大量篇幅,乃至電影的情感戲份和反派方面,相對較弱,這是本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地方,尤其是情感線,幾乎弱到沒有,但個人卻覺得這不是一個弊病,因為蜘蛛俠的情感實在看膩了。

雖然本片中派克又“換了”個女朋友,但看過前兩版之後,其實大同小異。反正我對小蜘蛛的情感戲無感,情感線刪去更好,倒不如專注於這個“蜘蛛俠freestyle”的特殊設定,將小蜘蛛的首次“出世”渲染入深,這才是最新鮮的。

最後,《蜘蛛俠:英雄歸來》是最搞笑的一版,最喜歡派克身邊那位小胖,這是每部作品中最不可或缺的甘草角色,而且演得也非常棒(演員雅各·巴特朗可不是亞裔,而是夏威夷人,巨石強森那個民族)。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連梅姨也變得逗比了,結尾那個“what fxxx”簡直太贊了。

大反派的設定,尤其是開門那一幕,是沒有想到的,我覺得這個梗是致敬了老版《蜘蛛俠》裡老綠魔的片段,後者去了派克家,本片則是去了禿鷹家。

漫威混血

在電影的製作名單裡,我們也看到了製片人凱文·費吉與監製狄索波西多的名字,這二位可是正統漫威影業的大佬啊。所以,《蜘蛛俠:英雄歸來》作為小蜘蛛回家的首部作品,還記得當時索尼與漫威聯姻的時候,索尼負責制作,漫威提供角色權和協助完成蜘蛛俠回歸之作,結果製作組裡也有漫威的人。

可以說,這部電影,是真正的漫威混血,相信本片有著漫威世界觀下的風格統一性把控,同時也有著索尼製作團隊對電影的格調和內容掌握。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一個帶著些許熟悉風格,又與以往漫威作品完全不同的《蜘蛛俠》。

彩蛋:閃電來了!

三版《蜘蛛俠》,蜘蛛俠的演員不同,女朋友不同,反派不同,然而除了梅姨這個固定角色之外,還有一位在三版《蜘蛛俠》裡都出現過的角色,那就是彼得·派克的同學——閃電!

尤金· “閃電” ·湯普森(Eugene "Flash" Thompson),是高中橄欖球隊明星球員,也經常欺負派克,給他起外號,調侃他,完全就是一副欺負乖乖仔的混小子形象。

他就是三版《蜘蛛俠》裡,開場每次揍派克的那位,然後讓獲得超能力的派克給收拾了,這個角色一次不拉的出現在各種《蜘蛛俠》電影裡,其中本片裡戲份最重。

不要以為這個角色只是一個襯托主角逆襲的路人甲,原著中這位有很多戲份,首先他是蜘蛛俠的超級粉絲,但並不知道派克就是蜘蛛俠,還創辦了首個“蜘蛛俠粉絲俱樂部”,擔任會長至今。

大學之後,與派克冰釋前嫌,成為好朋友,閃電與派克、格溫、小綠魔一起是四人組死黨。隨後參軍為救同伴失去了雙腿成為殘廢。

最後,閃電參與了軍方重生計畫,作為毒液共生體的宿主,化身為毒液特工。

雖然不穩定容易暴走,但還是一名正義英雄,曾作為複聯與銀河護衛隊的聯絡人,也加入過雷霆特工隊和銀河護衛隊。

本片中的閃電,個人不太滿意,不是膚色的問題,而是人設(這位小哥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年輕的穆斯塔法)。更改了橄欖球隊員的設定,感覺不太像毒液特工應有的樣子,估計後面他還會出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