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鄧艾薑維之死:你想“螳螂捕蟬”,殊不知“黃雀”已在身後

電影《繡春刀:修羅戰場》在上映前夕, 發佈了一組海報。

這組海報中, 每一個角色都與一種動物相對應——張震扮演的錦衣衛是蟈蟈,

張譯扮演的軍官是螳螂, 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是黃雀, 而幕後大BOSS信王朱由檢, 則是一條蛇。

這組海報的微妙隱喻, 揭示了電影角色們的命運, 也揭示了電影的終極意義:在時代的大漩渦中,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食物鏈上的最後一環, 殊不知, 就在你得意滿滿時, 你的背後有一雙眼睛正在冷冷注視著你。

蟬 ——鄧艾

西元263年, 蜀國滅亡。 劉禪倚仗天險, 原以為可以高枕無憂, 沒想到鄧艾帶領的鐵軍衝破天險, 強渡陰平, 大踏步進入了成都。 而攻下成都後, 滅蜀的頭號功勞也讓鄧艾越來越膨脹, 時時刻刻都以征服者自居。 在一次宴會上, 鄧艾端著酒杯對蜀漢遺老們說:“各位幸好是遇到我鄧艾, 才能有今天。 如果遇到其他將領, 你們早已是血流成河了!”

不僅在蜀地如此, 在魏國朝中, 鄧艾也頻繁上書, 大談今後應當如何配置蜀地兵力, 應當如何處理蜀國的皇親貴族, 應當如何展開對吳國外交等一系列工作。

這些明顯超出權力範圍的建議引起了司馬昭的反感。 司馬昭看到鄧艾的信後,

命令監軍衛瓘通知鄧艾:“任何事情, 都應該先行呈報核准, 不可擅作主張。 ”

可惜, 鄧艾對這樣的警告置若罔聞。

迷失在勝利果實中的他, 在狂妄自大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遠走越遠。 而他的身後也正有一雙眼睛在冷冷的注視著他。

螳螂—— 鐘會

這冷冷的眼神來自鐘會。

大軍伐蜀, 鐘會是統帥, 但是風頭卻被鄧艾搶走, 這讓鐘會無比鬱悶。 終於, 鄧艾的狂妄讓鐘會看到了機會——他拉上了監軍衛瓘等人, 聯名控告鄧艾謀反。

鐘會有一個絕招——模仿別人筆跡。 駐軍劍閣的他, 經常利用地理位置的便利, 攔截鄧艾的奏章, 改動詞句, 故意突出鄧艾的桀驁不馴。 對於司馬昭給鄧艾的信, 鐘會則把語氣改為淩厲的苛責。

兩頭施壓, 終於奏效。 西元264年, 皇帝曹奐下詔逮捕鄧艾。

鄧艾手握大軍, 如何下手?鐘會想了一個毒計:派遣監軍衛瓘執行逮捕命令。

鐘會打的小算盤是, 衛瓘手下無人, 如果鄧艾反抗, 殺了衛瓘, 自己就可以率軍討伐鄧艾。

衛瓘明明知道自己被利用, 但卻無法反抗。 於是他夜入成都,

宣佈逮捕鄧艾, 並要求所有將領在天亮之前集合聽令。 雞聲初啼, 大家都已集合完畢, 只有鄧艾司令部的人還蒙在鼓裡。 衛瓘以欽差身份前往鄧艾家, 把睡眼惺忪的鄧艾父子從床上揪了下來, 裝入囚車, 押往京師。

鄧艾一走, 鐘會主持了蜀地的工作, 十萬遠征大軍全部落入鐘會之手。 可鐘會的志向並不僅僅只是想接替鄧艾, 他的終極目標是建立自己的王國。 按照他的設想, 姜維為先鋒, 自己率主力北上。 佔領長安之後, 騎兵步兵在洛陽城下會師, 推翻司馬昭政權。

正月十六日, 鐘會在金鑾殿上召集魏國高級將領, 宣稱奉太后遺詔, 起兵討伐司馬昭, 並下令把所有將領全部軟禁, 嚴加看守。

黃雀 ——薑維

然而, 鐘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跟他推心置腹的好兄弟姜維,其實也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劉禪投降之後,勒令駐軍在外的薑維等人投降鐘會。鐘會很欣賞姜維的才華,把薑維引為好友。在交往過程中,薑維不斷揣摩鐘會的心跡,在發現鐘會有謀反野心後,一步一步地攛掇鐘會,試圖加快鐘會謀反的進程。

史書記載,姜維跟鐘會說:“自從淮南事變以來,你算無遺策,晉公能有今天,全都是你的功勞。而今滅了蜀國,人心都在你這邊,你又功高震主,以後要怎樣才能安身立命呢?”鐘會一聽,兄弟你簡直是知音啊!於是二人的交情越來越好,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終於,在薑維的鼓動下,鐘會下手囚禁了鄧艾,拘禁了魏國遠征軍的所有高級將領。此時的薑維提出了一個建議:將這些人全部誅殺!

事實上,薑維的計畫是,在鐘會誅殺所有魏國將領之後,他再下手誅殺鐘會,然後坑殺魏國遠征軍所有士卒,擁立劉禪復辟,恢復蜀漢江山。

在寫給劉禪的秘奏中,姜維告訴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戰一觸即發。然而這步步為營的局面被一個亂入者攪黃了。

當時鐘會手下的一名小將看到被拘禁的高級將領們都很可憐,心中不忍,於是請求鐘會准許大將胡烈派親兵出去帶飯,鐘會一時心軟,同意了這個請求,於是各將領也都紛紛派遣親兵效仿。

胡烈緊緊抓住這個翻盤的機會,寫信告訴兒子胡淵,說鐘會挖好一個大坑,準備了幾千根木棍,打算傳喚外面士兵進帳,一個接一個用木棍敲殺。

消息迅速傳開,全城軍士既驚恐,又激憤。

正月十八日中午,胡烈的兒子胡淵率領部隊殺出營門,其他各軍聽到聲音,也都擂鼓出營。所有部隊不約而同,全部殺向皇城。

正在密謀的鐘會和薑維大驚失色,只能倉促應戰。鐘會一邊派軍誅殺被軟禁的將領,一邊防禦胡淵等人的攻擊。然而,魏軍將領們緊閉房門,鐘會的侍衛們一時之間竟無法攻下,而胡淵帶領的外軍已經攀梯登城,一擁而上。姜維、鐘會寡不敵眾,死於亂軍之中,成都陷入混亂。

逃過成都之亂的鄧艾也沒有落得好下場。本來,鐘會的謀反已經足以證明鄧艾清白,但監軍衛瓘明白,因為自己曾經跟鐘會共同陷害鄧艾,鄧艾一旦脫身,絕對會報復。於是,他派田續等人星夜追擊,殺死了正慶倖逃過一劫的鄧艾父子。

至此,鐘會、鄧艾、薑維三傑,全數覆滅。

誰,是毒蛇?

在民間,蟬又被叫做知了,它“知了、知了”的叫聲,總被人認為是驕傲和自大的象徵。

如果說攻下成都的鄧艾像是一隻引吭高歌的蟬的話,那鐘會毫無疑問就是那只捕蟬的螳螂,而在後方等待收網的薑維,則更像是螳螂後面的黃雀。

他們每個人都在算計著別人,但同時也都成為了被別人算計的對象。

至於隱藏在黃雀背後的,那條若隱若現的毒蛇,恐怕非晉王司馬昭莫屬。

這條毒蛇,在鄧艾、鐘會居功自傲時,派遣監軍衛瓘周旋于鄧艾、鐘會之間,一邊掌握局面傳遞資訊,一邊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在鐘會流露反意時,他又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逼得鐘會在倉促間發難。

曾經有人提醒他,鐘會伐蜀可能有野心,司馬昭的回答是:蜀亡之後,遺民恐懼,心神不寧,並不是合作的好對象;而遠征將士,每人都想早回家鄉,也不會跟他同心合力。鐘會如果叛變,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

一切誠如其所言。

臺灣電影《艋胛》裡有這樣一句臺詞:“風往哪邊吹,草就往哪邊倒。年輕的時候都以為自己是風,後來才發現,其實大家都是草。”

跟他推心置腹的好兄弟姜維,其實也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劉禪投降之後,勒令駐軍在外的薑維等人投降鐘會。鐘會很欣賞姜維的才華,把薑維引為好友。在交往過程中,薑維不斷揣摩鐘會的心跡,在發現鐘會有謀反野心後,一步一步地攛掇鐘會,試圖加快鐘會謀反的進程。

史書記載,姜維跟鐘會說:“自從淮南事變以來,你算無遺策,晉公能有今天,全都是你的功勞。而今滅了蜀國,人心都在你這邊,你又功高震主,以後要怎樣才能安身立命呢?”鐘會一聽,兄弟你簡直是知音啊!於是二人的交情越來越好,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終於,在薑維的鼓動下,鐘會下手囚禁了鄧艾,拘禁了魏國遠征軍的所有高級將領。此時的薑維提出了一個建議:將這些人全部誅殺!

事實上,薑維的計畫是,在鐘會誅殺所有魏國將領之後,他再下手誅殺鐘會,然後坑殺魏國遠征軍所有士卒,擁立劉禪復辟,恢復蜀漢江山。

在寫給劉禪的秘奏中,姜維告訴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戰一觸即發。然而這步步為營的局面被一個亂入者攪黃了。

當時鐘會手下的一名小將看到被拘禁的高級將領們都很可憐,心中不忍,於是請求鐘會准許大將胡烈派親兵出去帶飯,鐘會一時心軟,同意了這個請求,於是各將領也都紛紛派遣親兵效仿。

胡烈緊緊抓住這個翻盤的機會,寫信告訴兒子胡淵,說鐘會挖好一個大坑,準備了幾千根木棍,打算傳喚外面士兵進帳,一個接一個用木棍敲殺。

消息迅速傳開,全城軍士既驚恐,又激憤。

正月十八日中午,胡烈的兒子胡淵率領部隊殺出營門,其他各軍聽到聲音,也都擂鼓出營。所有部隊不約而同,全部殺向皇城。

正在密謀的鐘會和薑維大驚失色,只能倉促應戰。鐘會一邊派軍誅殺被軟禁的將領,一邊防禦胡淵等人的攻擊。然而,魏軍將領們緊閉房門,鐘會的侍衛們一時之間竟無法攻下,而胡淵帶領的外軍已經攀梯登城,一擁而上。姜維、鐘會寡不敵眾,死於亂軍之中,成都陷入混亂。

逃過成都之亂的鄧艾也沒有落得好下場。本來,鐘會的謀反已經足以證明鄧艾清白,但監軍衛瓘明白,因為自己曾經跟鐘會共同陷害鄧艾,鄧艾一旦脫身,絕對會報復。於是,他派田續等人星夜追擊,殺死了正慶倖逃過一劫的鄧艾父子。

至此,鐘會、鄧艾、薑維三傑,全數覆滅。

誰,是毒蛇?

在民間,蟬又被叫做知了,它“知了、知了”的叫聲,總被人認為是驕傲和自大的象徵。

如果說攻下成都的鄧艾像是一隻引吭高歌的蟬的話,那鐘會毫無疑問就是那只捕蟬的螳螂,而在後方等待收網的薑維,則更像是螳螂後面的黃雀。

他們每個人都在算計著別人,但同時也都成為了被別人算計的對象。

至於隱藏在黃雀背後的,那條若隱若現的毒蛇,恐怕非晉王司馬昭莫屬。

這條毒蛇,在鄧艾、鐘會居功自傲時,派遣監軍衛瓘周旋于鄧艾、鐘會之間,一邊掌握局面傳遞資訊,一邊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在鐘會流露反意時,他又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逼得鐘會在倉促間發難。

曾經有人提醒他,鐘會伐蜀可能有野心,司馬昭的回答是:蜀亡之後,遺民恐懼,心神不寧,並不是合作的好對象;而遠征將士,每人都想早回家鄉,也不會跟他同心合力。鐘會如果叛變,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

一切誠如其所言。

臺灣電影《艋胛》裡有這樣一句臺詞:“風往哪邊吹,草就往哪邊倒。年輕的時候都以為自己是風,後來才發現,其實大家都是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