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世為人困與惑,八條古訓抵萬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先人們留下的古訓很多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不管是治家、治學, 還是處世、做人, 引以為戒, 即使走不了捷徑, 也往往可以有所收穫, 猶如春雨, 潛移默化。

中國文化是一個內斂的文化:含蓄蘊藉, 不事張揚。 同時也是一個圓融的文化:大度包容, 不走極端。

1、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古時的說法:現在吃得苦, 以後就會有地位, 過著高人一等的日子。

現在的解釋:只有艱苦奮鬥, 付出辛勤的勞動, 才能取得成功。

其實這是告訴人們艱苦的環境能磨煉人才。 正如孟子的那篇《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中所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2、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

有因就有果。 許多人總是心存僥倖, 卻總是逃脫不了報應。

意思是要想人家不知道, 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幹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 莫若勿言;欲人勿知, 莫若勿為。 ”

這句俗語在舊《增廣賢文》中有收錄。 也是眾所周知的語詞。

3、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凡事都非得爭個贏, 其實沒有贏, 因為在爭的過程中, 你也許就失去了什麼。 比方肝火旺盛, 失去了健康。 不如心平氣和, 各退一步, 便都有了空間。

這既不是懦弱, 也不是忍讓, 而是寬容。

一個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胸懷, 容人所不能容, 忍人所不能忍, 處人所不能處, 才能最終超然於紛繁、喧雜的世俗之上, 健康快樂, 從容瀟灑, 同時也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博大起來。 因此, 可以說它又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4、錢財如糞土, 仁義值千金。

錢財當然好, 特別是獲取財富的過程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種享受。 但它決不是人生的唯一, 人生還有比錢財更珍貴的東西, 比方健康, 比方親情, 比方仁義。 一個賺黑心錢的人, 當人們認識你的真面目後, 你捧著一堆鈔票求人幫你推陷入泥坑的車, 也許不會有人幫你,

這個時候, 你的世界只剩下錢了。 所以, 平時要行善積德, 要仗義。

這條諺語告訴我們:過去把仁愛和正義作為一個人為人的最高標準。 和仁義相比, 錢財是微不足道的東西。 一個人切不可以為了錢財而拋棄了仁義。

5、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是人都有嘴, 有嘴必言。 但你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在你面前經常撥弄是非的人, 看似是在關心你, 其實是在害你。 當然, 好意提醒你的人除外。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過失, 最大的障礙, 就是傳播是非。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是造口業, 所以不要說是非, 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

6、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人生需要奮鬥, 但必須對自已的能力等因素有個客觀評判, 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

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否則竹籃打水一場空。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增廣賢文》裡面的這句話被代代相傳至今, 其中蘊含的生存哲理值得每個人去思考。

佛教講緣分, 有的人覺得既然是緣分, 命裡有的就會有, 命裡沒有的也不用強求, 那好, 我就認命了, 什麼也不用費心、不用努力了——這就是錯誤的認識。

其實, 這裡的緣分只是一個種子。 農民把種子種到地裡, 不管理、不維護, 行嗎? 光靠一個緣分是不行的。 有了緣分, 你不能僅僅睡覺, 得天天努力才能有成果。 沒有緣分, 沒有種子, 你再努力, 天天撒化肥, 那地裡也長不出莊稼。

7、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人的一生,只是一個過程。賺再多的錢,不能把錢當美味直接咽下去,不能把自己睡的床延長若干尺,因為你的身長已無法延長,也不能買來香甜的睡眠。

告訴人,要知足!佔有千傾良田,你還是只能吃一日三餐飯,有大廈千坐,你睡的地方也只占三尺而已,擁有得再多也不過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想透徹了的富翁們,最終將一生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大部分捐贈給了社會。因為如果全給子孫,便是害了他們,會使他們生存能力退化。這正是:養兒不如我,留錢幹什麼;養兒超過我,留錢幹什麼。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人的一生,只是一個過程。賺再多的錢,不能把錢當美味直接咽下去,不能把自己睡的床延長若干尺,因為你的身長已無法延長,也不能買來香甜的睡眠。

告訴人,要知足!佔有千傾良田,你還是只能吃一日三餐飯,有大廈千坐,你睡的地方也只占三尺而已,擁有得再多也不過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想透徹了的富翁們,最終將一生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大部分捐贈給了社會。因為如果全給子孫,便是害了他們,會使他們生存能力退化。這正是:養兒不如我,留錢幹什麼;養兒超過我,留錢幹什麼。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