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梅氏家族的驕傲——試論梅福文化的思想內涵

梅氏網

ID:meishiwangzhan

無論您在哪裡, 只要您姓梅;請點擊上面“梅氏網”關注, 融入梅氏大家庭, 洞悉梅氏動態, 攜手同行, 共同弘揚梅氏文化。 積極提供、分享梅氏資訊, 傳播梅氏正能量, 共建繁榮梅氏。 梅氏宗親通訊錄

長按或掃描即可加入

線上即時共用通訊錄, 方便大家相互聯繫, 資訊互通。 目前是人數最多的梅氏通訊錄, 有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台、海外等)宗親的聯繫方式。 社區可以發佈您的商業資訊, 服務問答。 助您拓展人脈、增進友誼, 促進宗親行業之間交流等...期待您的加入。

新聞 | 人物 | 歷史 | 族譜 | 文化

- 致力打造成梅氏文化、資訊共用的平臺

梅氏家族的驕傲

——試論梅福文化的思想內涵

(梅飆)

梅福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諍臣, 不僅憂國憂民, 剛正不阿, 不避權奸, 以諍言直諫見彌, 而且直接推動了漢成帝尊孔封孔的詔命, 開創了歷代皇帝分封孔裔的先河, 在中國儒學文化和隱逸文化史上有著特殊的影響。

梅福(西元前44—西元44), 字子真, 號雲星, 西漢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 其父梅彩乃西漢名儒, 杜門訓子, 家風嚴謹。 梅福少學長安。 明《尚書》《谷梁》《春秋》等, 初為郡文學, 後補南昌縣尉。 因不滿王莽篡權, 屢屢上書朝廷, 橫遭冷遇, 乃棄官隱于朝野, 雲遊四方, 人稱“梅仙”。 宋神宗元豐年間封為“壽春真人”, 據《永樂大典》記載, 南宋紹興二年封為“吏隱真人”。 所到之處, 人們念其功德, 多建“梅仙祠”, “梅仙壇”以為祭祀。 明萬曆35年(1607)在南昌西湖南岸建吏隱亭(又名梅仙亭), 民國19年重修。 並立石碑, 刻下了廣大民眾的崇敬之情。 他在南昌為官, 居住時間較長, 後又隱于梅湖, 梅嶺(原名飛鴻山), 為廣大民眾熟悉和敬仰。

2011年6月11日,

江西成立梅福文化研究會(籌), 宣導深入發掘、研究梅福文化, 弘揚他的“憂國憂民、剛正不阿”的愛國主義精神。 幾年來, 吸引了無數宗親加盟其中, 本著“傳承創新, 服務社會”的宗旨, 會員活動取得了諸多成果和明顯成效。 本文擬綜合相關史料, 試對梅福文化的思想內涵作一探討。

一、堅持仕宦文化中的忠義愛國之道

昔漢成帝妄任大將軍王風擅朝弄權, 而京兆尹王章, 素忠真, 敢於面對廷爭, 被孝元皇帝擢之, 為王鳳所誅, 殃及妻兒家族, 浸盛於難, 群臣莫敢正言。 惟梅福憂國憂民, 不顧官微言輕, 上書朝廷, 指陳政事, 諷刺王鳳, 被朝廷斥為“邊部小吏, 妄議朝政”, 險遭殺身之禍。 梅福上書以先朝先王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為例, 直接批評漢成帝“今陛下既不納天下之言,

又加殺戮焉”。 指出“折直士之節, 結諫臣之舌, 群臣皆知其非, 然不敢爭, 天下以言為戒, 最國家之大患也。 ”梅福諫言的態度可謂耿直無私, 忠義可嘉。 他說:“守職不言, 沒齒身全, 死之日, 屍未腐而名滅, 雖有景公之位 , 伏櫪千駟, 臣不貪也。 ”故“為國為民, 知責、履責、盡責”是為官者的天職, 表現了一位通儒明禮, 清廉忠直臣子忠君愛國的精神, 對後世影響很大。

在《延佑四明志》中有《史忠定十二先生贊》, 梅福位於其中。 詩曰:“堂堂伊人, 漢世之傑, 方時昏昏, 上書剴切。 退伏市門, 或來明越, 我游大海, 尚想忠烈。 ”唐代詩人高適在《封丘作》中寫道:“乃知梅福徒為爾, 轉憶陶潛歸去來。 ”表達了文人仕宦失意歸隱的意向。

但是, 梅福以國家社稷利益為重, 秉抱“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的情懷, 而冒死進諫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是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

二、堅持孔孟文化中的仁愛之道

漢成帝無子嗣, 十分著急。 梅福寫了封“建議書”給皇帝, 說是“追聖人素功, 封其子孫”, 建議成帝分封孔子的後代, 以求聖人蔭蔽, 至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 立二王后, 推跡故, 以左氏, 谷梁, 世本, 禮記相明, 遂下詔封孔子世為殷紹素公, 位極殊榮。

春秋時期, 孔子的《論語》表達出的哲學思想是“仁”、“禮”(仁者愛人, 克己復禮);政治思想是主張“為政以德”, 即以德治國;其教育思想是“有教無類”, 經過孟子、董仲舒、朱熹等幾代的改造完善形成的儒學思想體系, 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孔子最重要的主張是“仁”。梅福建議尊孔尊儒,其實是對“仁愛”思想的傳承。孔子出於對人的平等和尊重,那麼早就提倡“仁者愛人”,令世人振聾發饋。且孔子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出當代詮釋,來實現人生價值的疊加與轉換,鼓勵人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追求“真、善、美”,一生致力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高貴品格堪為萬世師表,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知識份子,其意義無疑十分深遠。即使在當代,對於我們提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自立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梅福首倡尊孔尊儒,對確立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過頭來看,也是儒學思想的深刻影響,才使梅福懷著“仁愛”之心,有了以社稷利益為重,冒死進諫的壯舉,是值得國人尊重和學習的。

三、堅持隱逸文化中的修身之道

莊子是中國隱士的鼻祖。真正的隱逸之士,一種是生性好靜,為了潛心鑽研或修煉性情或拒絕功名利祿的誘惑,避開塵世的煩惱而避山水之間;比如明代山水畫家朱耷(號八大山人),另一種是為了逃避官場的腐敗或權爭的禍害或官府的追殺或感情的糾葛;還有一種是懷才不遇,看淡塵世,逃避權力紛爭而偏隅一方。傳說中的隱士首推黃帝時代主管音律的洪崖(又名伶倫),他受黃帝之命取竹于穀,汲水、煉丹,終於得道成仙,人稱“洪崖仙子”。南昌多有隱士,如東湖徐孺子和南宋•蘇雲卿皆拒官而隱,明代張位則是罷官而隱。拒官而隱是隱去可以為官,能夠理政的才能;罷官而隱,隱去的是棱角和鋒芒。梅福辭官而隱,是為著保持自己做人的氣節,遠離朝政的腐敗。漢成帝時,綱紀頹敗,福公以書諫天子再三,不得其可。故雖有憂社稷之心,亦噤而不吐也。鳴呼寵祿,所以勸有功之權臣,不語朝廷事,是知天下有道,則正人在上;天下無道,則正人在下。因此,最好的途徑是隱退山林修煉自身,素養品性,以心系社稷之心,化介生活中的憂怨。

在許多人眼中,梅福也許是在拜訪名山、求仙問道、逃避塵世,然而在他的內心是要修仙修身得道,常以讀書養性為事。是要做一個真正的隱士。其實,梅福的一生在貌似閑雲流水中隱藏著驚心動魄,這是一位忠直之士的苦衷,渴望著逃離肉身的桎梏。他在隱逸的日子,到處煉丹修道,為民治病。堅持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私欲而養心,觀古訓而警心,悟至理以明心,企盼做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以自身的努力,解除民眾的痛苦,以忠誠之心化解國家的患難。

隱逸文化的精神價值在於對禁錮的主流價值觀系統的叛逆,對僵化的道統和無道的政統的矯正。大多數隱士,不僅不為個人利益著想,而是致力於維護,闡揚和推行真正的“天道”,即建立一個歷史合理性的社會,使廣大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因此,隱逸文化的強勁張力必然使板結頑固的社會土壤得以鬆動,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無限活力。唐朝末年詩人羅隱在路過子真垂釣的梅湖時,也欽佩梅福的忠真之心,乃立碑作文弔唁先賢。歎言:“余讀先生書,未嘗不為漢朝公卿恨。今南游複過先生裡,籲,保為道之多也!遂碑以吊之。”這碑文就成了梅福在梅湖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詮釋著卑微小吏剛正不阿卻能聲聞朝野,震聾發饋的人生意義。

(作者系江西梅福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梅飆)

資料連結《梅福的奏章》

請您一定要看完下方精彩評論,同時分享您的觀點!

↓↓↓

孔子最重要的主張是“仁”。梅福建議尊孔尊儒,其實是對“仁愛”思想的傳承。孔子出於對人的平等和尊重,那麼早就提倡“仁者愛人”,令世人振聾發饋。且孔子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出當代詮釋,來實現人生價值的疊加與轉換,鼓勵人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追求“真、善、美”,一生致力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高貴品格堪為萬世師表,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知識份子,其意義無疑十分深遠。即使在當代,對於我們提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自立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梅福首倡尊孔尊儒,對確立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過頭來看,也是儒學思想的深刻影響,才使梅福懷著“仁愛”之心,有了以社稷利益為重,冒死進諫的壯舉,是值得國人尊重和學習的。

三、堅持隱逸文化中的修身之道

莊子是中國隱士的鼻祖。真正的隱逸之士,一種是生性好靜,為了潛心鑽研或修煉性情或拒絕功名利祿的誘惑,避開塵世的煩惱而避山水之間;比如明代山水畫家朱耷(號八大山人),另一種是為了逃避官場的腐敗或權爭的禍害或官府的追殺或感情的糾葛;還有一種是懷才不遇,看淡塵世,逃避權力紛爭而偏隅一方。傳說中的隱士首推黃帝時代主管音律的洪崖(又名伶倫),他受黃帝之命取竹于穀,汲水、煉丹,終於得道成仙,人稱“洪崖仙子”。南昌多有隱士,如東湖徐孺子和南宋•蘇雲卿皆拒官而隱,明代張位則是罷官而隱。拒官而隱是隱去可以為官,能夠理政的才能;罷官而隱,隱去的是棱角和鋒芒。梅福辭官而隱,是為著保持自己做人的氣節,遠離朝政的腐敗。漢成帝時,綱紀頹敗,福公以書諫天子再三,不得其可。故雖有憂社稷之心,亦噤而不吐也。鳴呼寵祿,所以勸有功之權臣,不語朝廷事,是知天下有道,則正人在上;天下無道,則正人在下。因此,最好的途徑是隱退山林修煉自身,素養品性,以心系社稷之心,化介生活中的憂怨。

在許多人眼中,梅福也許是在拜訪名山、求仙問道、逃避塵世,然而在他的內心是要修仙修身得道,常以讀書養性為事。是要做一個真正的隱士。其實,梅福的一生在貌似閑雲流水中隱藏著驚心動魄,這是一位忠直之士的苦衷,渴望著逃離肉身的桎梏。他在隱逸的日子,到處煉丹修道,為民治病。堅持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私欲而養心,觀古訓而警心,悟至理以明心,企盼做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以自身的努力,解除民眾的痛苦,以忠誠之心化解國家的患難。

隱逸文化的精神價值在於對禁錮的主流價值觀系統的叛逆,對僵化的道統和無道的政統的矯正。大多數隱士,不僅不為個人利益著想,而是致力於維護,闡揚和推行真正的“天道”,即建立一個歷史合理性的社會,使廣大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因此,隱逸文化的強勁張力必然使板結頑固的社會土壤得以鬆動,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無限活力。唐朝末年詩人羅隱在路過子真垂釣的梅湖時,也欽佩梅福的忠真之心,乃立碑作文弔唁先賢。歎言:“余讀先生書,未嘗不為漢朝公卿恨。今南游複過先生裡,籲,保為道之多也!遂碑以吊之。”這碑文就成了梅福在梅湖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詮釋著卑微小吏剛正不阿卻能聲聞朝野,震聾發饋的人生意義。

(作者系江西梅福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梅飆)

資料連結《梅福的奏章》

請您一定要看完下方精彩評論,同時分享您的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