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於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今天跟大家說的於謙, 不是我們熟悉的抽煙喝酒燙頭的相聲皇后, 而是土木堡之變後帶領京城老弱殘兵抗擊蒙古的錚錚鐵骨的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 字廷益, 號節庵, 永樂十九年(1421年), 于謙登辛醜科進士, 宣德初授禦史, 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 平叛後, 身為禦史的於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 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 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十一年(1446年), 進京覲見因不向王振獻媚送禮, 引起王振不滿遭其暗地指使其黨羽李錫給他加上對明英宗不滿的罪名下獄論死。 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複任。

明代正統14年(西元1449年)7月, 瓦剌部進兵明境, 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 熱血一充, 要親帥大軍迎戰蒙古大軍, 結果因準備不足潰敗損失數萬軍隊, 明英宗也被俘虜,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京城裡一片混亂, 皇帝都被蒙古人抓走了, 留守京城的又都是老弱病殘的二線部隊, 士氣全無, 拿什麼抵抗蒙古人的鐵騎呢?在幾乎所有人都已絕望, 甚至打算投降的危難關頭, 文官出身的于謙挺身而出, 大喝一聲, “終日談論忠義,

又有何用, 現在才是展現忠義之時!報國殺敵, 死而不棄!”因為這場戰爭, 於謙輸不起, 大明也輸不起。 不勝, 就死!要知道於謙本是一介書生, 卻在大明帝國行將崩潰之時, 勇敢地站了出來, 力挽狂瀾, 率領大家締造了北京保衛戰的奇跡。 于謙被推舉為戰時統帥, 他一改往日的溫和儒雅, 下達了殺氣騰騰的作戰命令, “凡守城將士, 必英勇殺敵, 戰端一開, 即為死戰之時!”“臨陣, 將不顧軍先退者, 立斬!”“臨陣, 軍不顧將先退者, 後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 格殺勿論!”在眾人驚訝的目光注視下, 於謙對他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 上皇被俘, 敵軍兵臨城下, 國家到了如此境地, 難道還有什麼顧慮嗎, 若此戰失敗, 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轍,
諸位有何面目去見天下之人!”此刻的京城有的只是所剩無幾的預備役和後勤部隊, 兵力嚴重不足, 戰鬥力可想而知, 更為重要的是, 要守住京城, 還缺少一樣更為重要的東西-糧食。 雖然就在離京城不遠的通州儲存著大批糧食, 但很難運進京城, 怎麼辦呢?於謙用一個巧妙的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所有受召軍隊進發時應由通州入京, 士卒各自取糧, 並運送至京城。 ”這就是水準, 于謙十分明智地把調兵和運糧這兩個問題聯繫在一起解決, 即不耽誤行軍, 還能免去民工的費用, 同時保證了運糧隊伍的安全, 一舉三得。 決戰的時刻到來了。 多數大臣認為由於敵軍的實力強於明軍, 要想退敵, 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壁清野, 留守城內,
等待敵人吃光了所有的糧食, 自然就會退軍了。 但於謙卻說, 敵人氣焰已經十分囂張, 如果堅守不出, 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 昔日開國皇帝朱元璋布衣出身, 尚可縱橫天下, 橫掃暴元, 現在我們豈能畏懼小小的瓦剌部落!略略停頓後, 於謙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大軍全部開除九門之外、列陣迎敵!”土木堡之戰時, 由於太監王振的白癡指揮, 導致明軍如一盤散沙、任憑蒙古人砍殺, 如同抗日戰爭南京失陷時的中國軍隊。 此番蒙古人來到北京城下, 以為京城已經是個空架子, 遇到的還會是一觸即潰的明軍, 只要兵臨城下, 自然會不戰而勝, 結果他們錯了。 蒙古人驚奇地發現, 那些他們認為不堪一擊的明軍已經擺好陣勢, 在城外靜靜地等待著他們。驚慌失措,士氣全無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勇氣又回到了城內明軍士兵們的身上,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雖然從將領到士兵都只是二線部隊,可他們每個人都有親人、都有朋友死在了土木堡,他們靜靜地握著手中的武器,期待著蒙古人的到來,期待著為土木堡死難的人們報仇。所謂哀兵必勝就是這樣吧。這場戰爭向我們講述的並不是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而是一個關於勇氣和決心的故事,是一個在絕境下始終堅持信念的傳奇。無論局勢如何複雜困難,前景如何黑暗,於謙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始終堅持著他的努力和抗爭,率領大家創造了北京保衛戰的奇跡。

在城外靜靜地等待著他們。驚慌失措,士氣全無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勇氣又回到了城內明軍士兵們的身上,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雖然從將領到士兵都只是二線部隊,可他們每個人都有親人、都有朋友死在了土木堡,他們靜靜地握著手中的武器,期待著蒙古人的到來,期待著為土木堡死難的人們報仇。所謂哀兵必勝就是這樣吧。這場戰爭向我們講述的並不是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而是一個關於勇氣和決心的故事,是一個在絕境下始終堅持信念的傳奇。無論局勢如何複雜困難,前景如何黑暗,於謙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始終堅持著他的努力和抗爭,率領大家創造了北京保衛戰的奇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