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百年綢莊為首面國旗“鑲星”——記商務部首批頒牌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瑞蚨祥

誠信是老字型大小的立店之本

“瑞蚨祥建店百年來, 深受顧客的喜愛, 其原因離不開始終堅持的‘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十六字方針。 作為老字型大小, 誠信經營是我們的立店之本。 ”——北京瑞蚨祥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高登武

在北京大柵欄商業街上, 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巴羅克建築風格的商店, 這裡每日門庭若市, 車水馬龍, 吸引著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顧客慕名前來。 這裡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型大小、老北京“八大祥”之首——瑞蚨祥。

“瑞蚨祥”的字型大小來自“青蚨還錢”的典故,

寓意為財源滾滾, 神蚨母子血濃於水的親情又喻企業與員工榮辱與共。 瑞蚨祥工會主席高登武介紹說。

說起瑞蚨祥的歷史, 則要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間。 道光元年(1821年), 它在周村大街掛牌;1835年它的第一家分號在濟南開張;1876年其當時年僅25歲的掌門人孟雒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大柵欄, 投資8萬兩白銀成立商鋪;1900年, 經歷了一場大火的瑞蚨祥在眾人的努力下進行了重新修繕並保存至今。 如今, 這個帶有天井的兩層精美建築依舊完好地聳立在大柵欄, 是大柵欄唯一保持老字型大小原貌的店堂, 已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成為歷史的見證。

瑞蚨祥當年的貨場分為前櫃、二櫃和樓上三大部分, 前櫃賣青、藍、白布,

二櫃賣中高檔布匹。 樓上則賣絲綢、皮貨等高級商品。

相傳, 當年義和團鬧京城, 整個大柵欄都被一場大火燒得滿目瘡痍, 瑞蚨祥更是損失慘重, 不僅很多布料被燒毀, 店內的所有帳目也都化為了灰燼。 當時像瑞蚨祥這樣的大商號, 進貨時也會記帳交易, 帳本雖然沒了, 可老東家卻做出了“凡所欠客戶的款項一律奉還, 凡客戶所欠款項一筆勾銷”的承諾……

正是百年來堅持著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的經驗理念, 瑞蚨祥得以發展到今日。

精湛技藝讓老店歷久彌新

“每一顆盤扣都是經典, 它的製作過程其實是修為與歷練的過程。 要求每一位製作者首先內心貞靜, 只有平淡如水的心性才能完整地做好每一道工序。 ”

——瑞蚨祥非遺技藝傳承人 鄒秋明

1949年10月1日, 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 毛主席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而這面備受矚目的國旗上, 黃色的五角星所用的布料, 正是瑞蚨祥提供的面料……

瑞蚨祥創業初期, 物美價廉的平紋色布深受顧客喜愛。 這種色布選用上好的白坯布(包括洋布)染制而成。 瑞蚨祥漂染工藝嚴格, 剛出染房的布匹嚴禁立即上市, 須包捆好放在布窖裡存放半年以上, 等待染料慢慢滲透每根紗線, 方可出售。

2007年, 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正式成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則要數瑞蚨祥的招牌絕活——純手工盤扣。

“盤扣自漢代已有之。 這種結合盤、縫、包、纏等多種工序, 結合配色、拼接多種技巧於一身的小小扣子,

成為一種鮮明的華夏文化傳統符號。 ”說起盤扣, 瑞蚨祥非遺技藝傳承人鄒秋明最有發言權。

今年65歲的鄒秋明從小就與服裝製作結緣。 而她賴以成名的盤扣技藝正是在瑞蚨祥練就的。

1979年, 鄒秋明進服裝廠工作。 當時100多位一起上服裝裁剪課的員工, 最後算上鄒秋明在內只有3個人堅持了下來。

那會兒, 鄒秋明的衣服兜裡永遠裝著一根布條, 沒事就拿出來練習, 簡單的一字扣練熟了, 就琢磨著變換造型。 瑞蚨祥的盤扣造型豐富多彩, 有植物的葫蘆盤扣、梅花盤扣、石榴盤扣等, 有動物的蝴蝶盤扣、孔雀盤扣、金魚盤扣等, 還有文字造型雙喜盤扣、福祿壽盤扣等, 形狀不同, 盤扣的寓意也各異。

鄒秋明裁的布條上下寬窄一致,

幾乎分毫不差;她做出來的盤扣, 露出來的每一段盤條長短均相同, 而且生動細緻, 就像刻上了她的名字, 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鄒秋明的手更像是一把尺子:梅花的花瓣每片兩釐米、魚眼睛1.5釐米、魚尾巴4釐米……盤每一朵花瓣, 她用的手勁兒都相當, 盤出來的花扣緊致圓潤, 栩栩如生。

如今已經作了老師的鄒秋明希望能夠從學員中找到“徒弟”, 將這門技藝永遠傳承下去。

傳承手藝延續瑞蚨祥特色

“知道了盤扣的歷史、寓意和典故, 我們真的特別想學好這門‘絕活’。 看著老師們像變魔術一般完成每一個作品, 我們心裡也跟著會有成就感……”

——瑞蚨祥非遺傳承班學員 張冰晶

張冰晶是一位標準的90後。 和她身邊的同齡人一樣, 張冰晶在來瑞蚨祥前,衣服掉個扣子,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求助媽媽;另外就是到商場找專門的裁縫師傅幫忙。按張冰晶的話來說,“自己肯定搞不定”。如今,張冰晶已經來到瑞蚨祥3年了,耳濡目染下,縫扣子這種小事對她來說早已不在話下,但守著老字型大小的技藝絕活,張冰晶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也越來越高。

3月20日下午,瑞蚨祥非遺傳承班如約開講,站在講臺上的主講老師正是瑞蚨祥非遺傳承人鄒秋明。張冰晶和十余位青年職工坐在台下學習盤扣技藝。

“旗袍之美,點睛之筆在於盤扣。端莊的盤扣,一針一線的穿梭,曲曲彎彎的排列成美麗的樣子,於細微之處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理論的講述,鄒秋明開始演示起來。

“瑞蚨祥的很多老主顧,如今大多都是沖著我們店裡的傳統盤扣手藝和花樣而來的。聽鄒老師講,要想完成一個複雜的盤扣,做一對就需要4天的時間,一件旗袍上怎麼也得有四五對扣子,這樣算下來,少說也得半個月,是名副其實的慢工出細活兒。”張冰晶說。

張冰晶明白,自己想要做出合格的“細活兒”,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從去年開始,為了讓老字型大小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瑞蚨祥著手組建傳承人隊伍,像張冰晶一樣的年輕員工都可以自願跟隨傳承人學習技藝,瑞蚨祥和傳承人也會對他們進行考核和選拔,挑選出最合適的人選。

張冰晶在來瑞蚨祥前,衣服掉個扣子,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求助媽媽;另外就是到商場找專門的裁縫師傅幫忙。按張冰晶的話來說,“自己肯定搞不定”。如今,張冰晶已經來到瑞蚨祥3年了,耳濡目染下,縫扣子這種小事對她來說早已不在話下,但守著老字型大小的技藝絕活,張冰晶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也越來越高。

3月20日下午,瑞蚨祥非遺傳承班如約開講,站在講臺上的主講老師正是瑞蚨祥非遺傳承人鄒秋明。張冰晶和十余位青年職工坐在台下學習盤扣技藝。

“旗袍之美,點睛之筆在於盤扣。端莊的盤扣,一針一線的穿梭,曲曲彎彎的排列成美麗的樣子,於細微之處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理論的講述,鄒秋明開始演示起來。

“瑞蚨祥的很多老主顧,如今大多都是沖著我們店裡的傳統盤扣手藝和花樣而來的。聽鄒老師講,要想完成一個複雜的盤扣,做一對就需要4天的時間,一件旗袍上怎麼也得有四五對扣子,這樣算下來,少說也得半個月,是名副其實的慢工出細活兒。”張冰晶說。

張冰晶明白,自己想要做出合格的“細活兒”,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從去年開始,為了讓老字型大小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瑞蚨祥著手組建傳承人隊伍,像張冰晶一樣的年輕員工都可以自願跟隨傳承人學習技藝,瑞蚨祥和傳承人也會對他們進行考核和選拔,挑選出最合適的人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