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史上最全!《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匯總,寫觀後感我不怕不怕啦

于老師說

這幾天大家一定被《開學第一課》刷了屏, 今天于老師匯總了《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全網最全~

首先, 對於還沒寫過觀後感的同學來說, 可以先看一下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電視連續劇, 或一個電視節目如《開學第一課》後, 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文章。

觀後感基本上屬於議論範疇, 但寫法上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 它必須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可以靈活多樣, 可以是從影視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 可以是受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 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

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 一篇好的觀後感要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

從格式上來說, 觀後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第一段:把影視作品中的主要內容, 加以概括, 如《開學第一課》講了什麼, 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 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 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 我覺得哪些比較好, 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比如就選開學第一課中的其中一個內容——方塊字之美。

第三段:聯繫實際生活, 把影視裡的內容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 抒發一下真情實感, 生活中怎麼樣, 我覺得應該怎麼樣, 我學到了什麼。 比如開學第一課中提到的武以振魂,

結合實際寫寫你學習了中國的哪些傳統武術。

做到以上3點, 那麼這篇觀後感基本就寫出來了。 當然不一定就三段。 中間可以自己分, 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 觀和感結合, 重點在“感”上。 “感”要聯繫社會實際, 努力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其次一定要知道。 觀是寫的基礎, 只有看得認真仔細, 才能深入理解開學第一課所講的中華驕傲, 從而抓住重點, 把握思想感情, 才能有所感受, 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觀看才能找到觀和感之間的聯繫點來, 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最後, 一篇好的觀後感, 一定要寫出獨特的新鮮的感受, 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

希望大家看完後能有思路, 寫出自己的觀後感, 不要照搬~另外, 讀後感和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基本是一致的, 不管是讀後感還是觀後感, 重在感, 如果你沒看過, 就不要提感, 如果你沒仔細看用心看, 估計也沒什麼感。 所以, 格式是其次, 感才是最重要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匯總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一)

絲綢之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看著節日, 不由得想起那滿載輝煌的古道。 跟著漢使張騫的駝隊, 從長安出發, 飲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 西出陽關。 一路走來, 歪歪斜斜的足跡, 印滿歲月裡不尋常的邂逅。

撫摸著那段孟薑女哭倒的長城, 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動秋天的根須, 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遠天的歸鴻,

我聽到了昭君出塞時那淒婉的琵琶聲, 看到了蘇武牧羊時緊握的漢使旌節;目睹了李廣自刎前憤怒成一團燃燒的火焰。

心上有一堵斑駁的城牆, 永遠地橫亙著。 樓群中的西域, 西域中的絲綢路, 像一顆疲倦的星辰, 在銀河裡沉浮, 落落孤寂。 溫柔的綠死了, 潺潺的流水幹了;大廈古雕樓的飛禽走獸, 凝望著慘白的月亮。 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 只有幾堵斷壁殘垣在風沙中演繹著一個古城的興衰榮辱。

遙想大漠絲綢路, 孤傲地懸著它世紀的心思。 就這樣獨步在磚石構成的豐碑上, 已經枯死的沙柳, 佇立著怪影, 印證著千年前的繁華。 沒有盡頭的巷子啊!無數的門, 無數聲“吱呀”, 無數人們的身影。 來了一撥又一撥,

在未曾乾涸的溪石上, 捶打漿洗的麻衣, 難掩的一串漸遠的蹄聲……叮叮噹當的詠歎裡, 有多少魂魄穿過黑夜的隧道, 敲打歷史的回音壁。 晨霧裡睜開眼, 絲綢之路的商人都閑坐成羅漢, 無法酣眠。 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鬍子, 不——是雪一般的沙礫。 客棧中一曲《高山流水》, 留下一張張黑白膠片, 留下狂風中隱約的冷笑。

沉默是積蓄, 是力量, 絲綢之路在向天空接近著, 一隊無聲的駱駝帶著永久的繁華, 消失在風沙的後面。 風沙大啊!多少錢莊、店鋪、貨棧、作坊, 還有多少舞榭歌台、酒樓客舍, 就這樣不經意地被風吹散了。 多少重大的歷史事件, 就這樣不經意地被風掩埋了。 暮色古道變成一堆熄了火的紅炭, 伴隨著滿東方散步的佛, 留下一座座洞窟,演繹著一幕幕默劇。望著那金燦燦的沙礫,我忘記了日落照著大旗的豪邁,忘記了來自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無限愜意,甚至忘卻了什麼叫做草肥水美,而這裡曾經是帝王將相的行宮獵場。

想像著人們沒有私心,但人們不可能沒有私心;想像著風沙不吹,但風沙不可能不吹;想像著古道依舊繁華,但古道不可能依舊繁華,所以這一切註定發生。悠悠的駱駝依舊在耳邊回縈,絲綢古道,我希望下次在夢中與你相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語文書上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記住他們的預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的大門的鑰匙。”政治書上說:“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歷史書上說:“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絕大部分優秀的中國文化都是通過它來記載和傳播的。”

從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再到秦代的隸書等,都具有極強的中國藝術,甚至有人將漢字譽為中國五大奇跡。這絕不是空穴來風,柔美的柳體,不羈的狂草,端正的楷書,都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可以見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漢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圓形變為由筆劃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然而,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古埃及五千年前的聖書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後來消亡了,有記載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也有五千年的歷史,但它在西元330年後,它也消亡了。歷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還有瑪雅文、波羅米文等。但漢字不但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斷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這一特點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帶著這樣的喜愛,我總是不知疲倦的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讓心在一次次閱讀中得到滿足,所以,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我們在漢字的懷抱中茁壯成長,我堅信它是最美的文字。或許,它不如其他文字那樣瑰麗,那般華美,但我相信,中國方塊字永遠象徵著中華兒女自1840年來的侵略戰爭中一次次努力,並在最後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也是因為它如梅花般,永遠散發的芳香,在能使中華民族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奮發拼搏,香氣永駐。進而創造出獨屬中國的魅力,獨屬中國的魅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正是與作者之類的交流,閱讀是一個最富有智慧的精靈。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你走到哪裡,它就會跟到哪裡,不離不棄。它永遠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

還記得小的時候,每每夜幕降臨,要進入甜美的夢鄉之前,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半臥在床頭,閱讀一本童話書,不用有精美的插畫,不用有華麗的包裝,也不用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他它只需要有充實的內容就足夠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閱讀、對語文的喜愛之情也逐漸升溫。念小學的時候,課餘時間還比較多,每個周日閒暇在家時,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隨手在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坐在陽臺邊,靜靜的讀者著,不管樓下有什麼聲音,在我看來都是噪音,我依然如癡如醉的在書海中遨遊。有時,這樣一坐就是一整天,什麼也不知道,不知道餓,不知道渴,不知道困,不知道累;只知道書中有哪些人物,情節是怎樣發展的,和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

進入中學後,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閱讀長篇小說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幾乎都被數理化給霸佔了。可我對閱讀的熱愛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越來越濃厚,越來越想讀。我常忙裡偷閒,在課間匆忙的讀上一兩篇幾百字的優秀作文,就這樣我也很心滿意足。

從小就對閱讀格外感興趣的我就喜歡語文,在每次考試中,我最愛做的題就是課外現代文閱讀,哪怕這篇文章我從來沒有和它見過面,我也不會怯場、不會害怕,很坦然的去面對。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不害怕;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有自信;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坦然面對。

誰說閱讀沒有生命?閱讀是一個精美無比、永恆的生命。那永恆的閱讀,那文字的演變,不正是閱讀生命的體現嗎?在這個世界,閱讀無處不在。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閱讀,將怎樣開出燦爛之花呢? 只要用心去閱讀文學作品,用心去品味,你就會發現其中無窮的奧妙。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四)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節日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漢字。

漢字,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神奇的字體。

每個漢字都由橫豎撇捺這些簡簡單單的筆劃組成,卻有著自己的情感。瞧瞧它們吧,你會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性格。望見“朝陽”兩字,你能感受到一絲明媚的陽光照耀著你,而望見“晚霞”,你會為那絢麗的色彩而迷醉;看見“崇敬”這個詞,你又會感受到一股神聖的力量。

“喜”字使人笑顏逐開,“哀”字一望而皺眉;“哈”字使人臉上浮現出笑容,“嗚”字一見就仿佛聽見哭泣聲;“芬芳”好像散發出花的香味,“無憂無慮”一詞出現後,你就如小鳥般快樂,看見“愁眉苦臉”這個詞,就會想到一張哭喪的臉……

當你用筆寫出一個個生動的漢字時,一定會感歎漢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術精湛的魔術師,時而輕如鴻毛,時而重如泰山,時而飄若遊絲,時而嬌若驚鴻。每一個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是一個跳躍歡快音符的樂章。它們還有悠長的歷史: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最後到我們現在的楷書,你說有哪一樣不值得我們去感歎的呢?

漢字,它們像一個個充滿靈氣的小精靈,在紙上跳著歡快的舞蹈,姿態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迷人,我每次都會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之中。別看每個字都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其實它們都深藏不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字義……若是碰上什麼煩惱,坐下來聽一段優美的散文,腦海裡似乎跳動著一個個漢字精靈,不停地上下飛舞,在四周縈繞,等他們徹底小詩時煩惱頓釋,如釋重負。

每個漢字都經歷了一段不可猜測的道路,才能流傳到現在。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作,是中國民族的光輝榮譽。漢字使我們中國的文化更上一層樓。

當我聽到“漢字”這個詞時,不禁肅然起敬。漢字,我真想對你說:“我愛你!”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五)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漢字就是我們驕傲的事情之一。

王甯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甯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中華漢字也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時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時代的小篆,之後又到漢朝的隸書,然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楷書。而不同的書法字體,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長。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勻稱,筆劃粗放,而篆書和隸書又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行書是一種非常流暢的書法,而楷書卻嚴肅而端莊。草書筆劃奔放,好似鳳舞龍翔。

中華漢字又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

漢字左右工整,既能簡寫,也能寫詳。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像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漢字,一種美麗的文字;漢字,一種神奇的文字;漢字,一種富有力量的文字。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漢字,如果黑板上缺少了你,那我們這樣的花朵就得不到滋潤;如果書本上缺少了你,那萬千群眾就得不到教育;如果來往中缺少了你,那我們中華雄獅的子民就得不到溝通。種種如果,種種得不到,漢字,這可見你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麼重要。我愛你——漢字。

漢字,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你在我們心裡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你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有了感情的交融、心靈的溝通。是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我愛你——漢字。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五)

2017年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縱觀古今,有多少人為文學所傾倒,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文學而折腰,與文學結緣,我與李白月下飲酒,共邀明月,與文學結緣,我與曹文軒共同沉醉。

文學,伴我成長。習慣了城市喧嘩,習慣了勾心鬥角,在一所普通的學校裡,耳中充斥著髒話,我的身心疲憊,極力想躲避這外世的喧嘩。文學,在我的生命裡,我沐浴著文學,心境放鬆。沉醉在文學的世界裡,優美的文字還有作者的豐富情感,每次都能讓我感同身受。

讀著李白的詩歌慢慢入睡,我在夢中與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明白了李白的浪漫,他內心的豐富。曾燁的文章,我明白了他感情的內斂,內心的細膩;讀曹文軒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他那份童真和內心的無邪。 其實,文學無處不在,他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信手拈來幾句就會成為一首美妙的小詩。我曾在看過一本書後,寫了一首小詩:我願把她風乾,然後藏起來,慢慢的下酒。只這三句話,我的感情館就告訴給了大家,焚著書的香,我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熱愛文學,就如同我熱愛生命一樣,它像刻在了我的血液裡,仿佛是我一出生,它就跟在我身上了似的。

從文學中,我觀世事蒼桑,看人生的無常變化。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最愛的一首詩,沒有原因,只是感覺,因為這首詩,我讀遍了李白的詩,那種感覺,不是一句話能夠表達的。在文學的世界裡焚香,我心滿意足。

漢字,我們的驕傲——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關於中華驕傲歷史書上寫了很多很多,如四大發明、精美的瓷器、絲綢等等。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正如節日中王甯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一筆一劃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蘊,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字,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它在中國傳承了數千年,蘊藏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人的思想。

漢字是一種擁有無限魅力的文字。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

漢字正在飛速向國外推廣,現在,美國有了“孔子學院”,許多美國人,都到那裡去學習中國的漢字。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只有漢字才能獨享“藝術”這個詞。漢字能寫得像水滴滑過荷葉般輕柔,行書流暢,正楷端莊,而英語,只被束縛在四線格中,松也松不開。

漢字是有趣的,有的是象形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如“人”字,不正像一個人伸長了腿在走路嗎?還有的是諧間字,有地方口音的人,有時會因諧音鬧笑話。

所有的漢字都不是僵硬的符號,它們都有各自的含義。我看見“花朵”這兩個字,仿佛聞見了花兒的芳香,看見了花兒的美麗純潔。我看見了“綠草”這兩個字時,我好像站在綠油油的大草原上,一種清涼的感覺向我襲來,我仿佛觸到了小草,柔軟,舒適。當我看到“光”字,我便覺得有一道溫暖的光照射到我身上。暖暖的,柔柔的。我又瞧見了“愛”,一種朋友之間的、家人之間的,一種很溫暖的愛,把你包了起來。當你寫到“人”時,一股敬佩之情傳遍了我身上。

偉大的古人為我們創造了漢字,讓人類文明得以傳承下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我們的驕傲之絲綢之路——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總是想起那滿載輝煌的古道。跟著漢使張騫的駝隊,從長安出發,飲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陽關。一路走來,歪歪斜斜的足跡,印滿歲月裡不尋常的邂逅。

撫摸著那段孟薑女哭倒的長城,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動秋天的根須,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遠天的歸鴻,我聽到了昭君出塞時那淒婉的琵琶聲,看到了蘇武牧羊時緊握的漢使旌節;目睹了李廣自刎前憤怒成一團燃燒的火焰。心上有一堵斑駁的城牆,永遠地橫亙著。樓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絲綢路,像一顆疲倦的星辰,在銀河裡沉浮,落落孤寂。溫柔的綠死了,潺潺的流水幹了;大廈古雕樓的飛禽走獸,凝望著慘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幾堵斷壁殘垣在風沙中演繹著一個古城的興衰榮辱。遙想大漠絲綢路,孤傲地懸著它世紀的心思。就這樣獨步在磚石構成的豐碑上,已經枯死的沙柳,佇立著怪影,印證著千年前的繁華。沒有盡頭的巷子啊!無數的門,無數聲“吱呀”,無數人們的身影。來了一撥又一撥,在未曾乾涸的溪石上,捶打漿洗的麻衣,難掩的一串漸遠的蹄聲……叮叮噹當的詠歎裡,有多少魂魄穿過黑夜的隧道,敲打歷史的回音壁。晨霧裡睜開眼,絲綢之路的商人都閑坐成羅漢,無法酣眠。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鬍子,不——是雪一般的沙礫。

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已經啟動,而生態的步伐卻沒有以相應的速度推進。我希望我們的西部,不要成為絲綢之路。綠意全無,黃沙漫漫……

方塊字之美——看《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有感

從倉頡造字的遠古時代走來,從甲骨到金文、從篆書到隸書,漸次到我們今天的漢字,漢字歷經千年而不衰,從繁到簡,處處迴響著它輝煌的歷史藝術。看完了《開學第一課》的“字以溯源”一節,我才深深地感覺到,原來我們平時從不在意的漢字裡,竟然蘊藏著如此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它的一筆一劃間,一個偏旁部首、一個形狀中,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世界上的語言種類有很多種,但是,像漢字這樣的方塊字,卻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創造。像英語、法語這種由字母組成的語言,雖然它們有自己的規則,用一些字母經過組合,形成長長短短的單詞,但卻不像中國方塊字這樣,形象變化萬千,遠遠沒有中國漢字那樣意蘊悠長、深厚,正如同中國的悠久歷史。

細看筆下寫成的每一個漢字,我在想,正是這些方塊字本身的美,才造就了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草書、行書、楷書、篆書、隸書……不同的字體寫成的漢字,在我們面前翩然起舞,或奔騰跳躍,或徐步緩進,或婀娜轉身,舞出中華漢字的美。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美麗的方塊字,也是對我們自己性格的塑造。

中國文化中的方塊字,不僅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工具,還塑造了我們的心性。就如同課堂上講到的“正”“直”兩個字,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中華漢字,在歷史的流變中不斷發展革新,它凝結著先人智慧的結晶,透過它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在筆劃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之美,更是它傳達給我們的中國精神和做人風骨。以後我要寫好每一個中國漢字,做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繼承人!

弘揚中國文化是我們的使命——《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可我又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非常遙遠,似乎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強烈,同時我也意識到,中華文化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需要我們這些普通人身體力行地去傳播、去發揚光大。

在“字以溯源”這個環節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國人理查·西爾斯花了20年時間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將電子化的《說文解字》放到網上供人閱覽,以新的互聯網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看到這裡,我不禁回想起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場景——抬筆就抱怨漢字難學難寫,卻忽略了漢字背後源遠流長的文化,忽略了漢字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去看一看《說文解字》,就會更加珍惜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試想,一個外國人尚且如此,我們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有畏難情緒呢?

傳播中華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是我們沒有想到而已。

首先,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商業實現。

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和以南海為中心的海上貿易路線,在帶動商品交易的同時,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現代中國的國際化貿易同樣能夠在獲得利潤的同時,將我國獨有的文化底蘊傳遞到全世界。

其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科技實現。

《說文解字》的電子化正是科技促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體現,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展現出了新的形態和光輝。科技促進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傳播也漸漸離不開科技的幫助。

再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教育實現。

孔子學院給全國各地的漢語愛好者提供了學習漢語的便利,讓中國走進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各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語言本身就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過程,瞭解之後的認同,認同之後的喜愛,無不為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管道。

當然,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傳媒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例如我們在觀看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它通過電視,向廣大觀眾朋友們介紹了中華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這一受眾群體。《戰狼2》也用電影的方式刷新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用電影的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得益於歷代人的傳承,在今天,傳播中華文化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們都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中華文化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武以振魂,中華驕傲——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第二課講了“武以振魂”,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隨歲月流逝,多少藝術被人淡忘,化蝶向人們遺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風吹雨打並沒洗刷一種藝術,那便是武術。

武術表演那空曠的舞臺上等待著開始。忽然,簾幕慢慢拉開,台前小桌上供奉著一尊達摩相,兩旁是雕龍的紅燭,後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一個一身雪白的人出來了。手中握著長劍。真是“唰”地一閃,她向觀眾行了一個劍禮。她用她的劍,她的發,她的身,她的意,她劍上的劍穗,用她鬥轉的步法,精妙的不時傳來的劍身抖抖聲,游龍飛鳳,白鹿躍空,舞出廠古典的懷念。

我不是劍客,看不出它的真諦,但卻和劍一起幻動!看她忽而劍舞升空,獨鶴動翅;忽而劍鋒纏身,游龍指身;忽而挽劍破罕,猛虎狂吼,忽而劍疾如閃,蛟龍戲雨;而劍緩如雲,巨龜吐息;忽而振劍定神,氣蓋山河,使人想起相思長劍。像安塞腰鼓一般,一舞起來就發恨了,忘情了,沒命了。她與劍是早已融合的水乳,人就是劍,劍便是人!

太極劍落君子劍,君子劍破長虹出。一招接一招,一式踏一式,一氣接一氣,一態尋一態。

無論是柔和的太椎劍,還是剛勁的武當劍,如火蓮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鳳凰的傲視群鳥,都能淋漓盡致,盡態極研!最精彩的玄清,劍隨腕動,由手及劍尖,一次一次,劍氣近身,近可掃牛毛,這景,怕是劍聖也造不出吧!

看了劍的表演,使可知中華武術之精,之美,之絕,之幻,之悠了。一華武術,意貫千秋,直沖四海。

它是藝術的高標,它,是美的雅號,它是中華的驕傲。

◑ ◑ ◑

小尾

插播一消息:于老師在下周將會出去玩,所以,每天的課件更新會停幾天,到時會統一給大家補上,就這樣。

初中語文

自白書

公眾號初中語文隸屬於三好網,是國內最大的初中語文學習平臺。

留下一座座洞窟,演繹著一幕幕默劇。望著那金燦燦的沙礫,我忘記了日落照著大旗的豪邁,忘記了來自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無限愜意,甚至忘卻了什麼叫做草肥水美,而這裡曾經是帝王將相的行宮獵場。

想像著人們沒有私心,但人們不可能沒有私心;想像著風沙不吹,但風沙不可能不吹;想像著古道依舊繁華,但古道不可能依舊繁華,所以這一切註定發生。悠悠的駱駝依舊在耳邊回縈,絲綢古道,我希望下次在夢中與你相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語文書上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記住他們的預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的大門的鑰匙。”政治書上說:“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歷史書上說:“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絕大部分優秀的中國文化都是通過它來記載和傳播的。”

從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再到秦代的隸書等,都具有極強的中國藝術,甚至有人將漢字譽為中國五大奇跡。這絕不是空穴來風,柔美的柳體,不羈的狂草,端正的楷書,都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可以見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漢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圓形變為由筆劃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然而,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古埃及五千年前的聖書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後來消亡了,有記載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也有五千年的歷史,但它在西元330年後,它也消亡了。歷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還有瑪雅文、波羅米文等。但漢字不但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斷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這一特點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帶著這樣的喜愛,我總是不知疲倦的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讓心在一次次閱讀中得到滿足,所以,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我們在漢字的懷抱中茁壯成長,我堅信它是最美的文字。或許,它不如其他文字那樣瑰麗,那般華美,但我相信,中國方塊字永遠象徵著中華兒女自1840年來的侵略戰爭中一次次努力,並在最後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也是因為它如梅花般,永遠散發的芳香,在能使中華民族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奮發拼搏,香氣永駐。進而創造出獨屬中國的魅力,獨屬中國的魅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正是與作者之類的交流,閱讀是一個最富有智慧的精靈。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你走到哪裡,它就會跟到哪裡,不離不棄。它永遠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

還記得小的時候,每每夜幕降臨,要進入甜美的夢鄉之前,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半臥在床頭,閱讀一本童話書,不用有精美的插畫,不用有華麗的包裝,也不用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他它只需要有充實的內容就足夠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閱讀、對語文的喜愛之情也逐漸升溫。念小學的時候,課餘時間還比較多,每個周日閒暇在家時,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隨手在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坐在陽臺邊,靜靜的讀者著,不管樓下有什麼聲音,在我看來都是噪音,我依然如癡如醉的在書海中遨遊。有時,這樣一坐就是一整天,什麼也不知道,不知道餓,不知道渴,不知道困,不知道累;只知道書中有哪些人物,情節是怎樣發展的,和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

進入中學後,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閱讀長篇小說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幾乎都被數理化給霸佔了。可我對閱讀的熱愛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越來越濃厚,越來越想讀。我常忙裡偷閒,在課間匆忙的讀上一兩篇幾百字的優秀作文,就這樣我也很心滿意足。

從小就對閱讀格外感興趣的我就喜歡語文,在每次考試中,我最愛做的題就是課外現代文閱讀,哪怕這篇文章我從來沒有和它見過面,我也不會怯場、不會害怕,很坦然的去面對。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不害怕;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有自信;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坦然面對。

誰說閱讀沒有生命?閱讀是一個精美無比、永恆的生命。那永恆的閱讀,那文字的演變,不正是閱讀生命的體現嗎?在這個世界,閱讀無處不在。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閱讀,將怎樣開出燦爛之花呢? 只要用心去閱讀文學作品,用心去品味,你就會發現其中無窮的奧妙。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四)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節日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漢字。

漢字,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神奇的字體。

每個漢字都由橫豎撇捺這些簡簡單單的筆劃組成,卻有著自己的情感。瞧瞧它們吧,你會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性格。望見“朝陽”兩字,你能感受到一絲明媚的陽光照耀著你,而望見“晚霞”,你會為那絢麗的色彩而迷醉;看見“崇敬”這個詞,你又會感受到一股神聖的力量。

“喜”字使人笑顏逐開,“哀”字一望而皺眉;“哈”字使人臉上浮現出笑容,“嗚”字一見就仿佛聽見哭泣聲;“芬芳”好像散發出花的香味,“無憂無慮”一詞出現後,你就如小鳥般快樂,看見“愁眉苦臉”這個詞,就會想到一張哭喪的臉……

當你用筆寫出一個個生動的漢字時,一定會感歎漢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術精湛的魔術師,時而輕如鴻毛,時而重如泰山,時而飄若遊絲,時而嬌若驚鴻。每一個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是一個跳躍歡快音符的樂章。它們還有悠長的歷史: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最後到我們現在的楷書,你說有哪一樣不值得我們去感歎的呢?

漢字,它們像一個個充滿靈氣的小精靈,在紙上跳著歡快的舞蹈,姿態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迷人,我每次都會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之中。別看每個字都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其實它們都深藏不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字義……若是碰上什麼煩惱,坐下來聽一段優美的散文,腦海裡似乎跳動著一個個漢字精靈,不停地上下飛舞,在四周縈繞,等他們徹底小詩時煩惱頓釋,如釋重負。

每個漢字都經歷了一段不可猜測的道路,才能流傳到現在。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作,是中國民族的光輝榮譽。漢字使我們中國的文化更上一層樓。

當我聽到“漢字”這個詞時,不禁肅然起敬。漢字,我真想對你說:“我愛你!”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五)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漢字就是我們驕傲的事情之一。

王甯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甯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中華漢字也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時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時代的小篆,之後又到漢朝的隸書,然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楷書。而不同的書法字體,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長。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勻稱,筆劃粗放,而篆書和隸書又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行書是一種非常流暢的書法,而楷書卻嚴肅而端莊。草書筆劃奔放,好似鳳舞龍翔。

中華漢字又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

漢字左右工整,既能簡寫,也能寫詳。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像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漢字,一種美麗的文字;漢字,一種神奇的文字;漢字,一種富有力量的文字。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漢字,如果黑板上缺少了你,那我們這樣的花朵就得不到滋潤;如果書本上缺少了你,那萬千群眾就得不到教育;如果來往中缺少了你,那我們中華雄獅的子民就得不到溝通。種種如果,種種得不到,漢字,這可見你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麼重要。我愛你——漢字。

漢字,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你在我們心裡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你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有了感情的交融、心靈的溝通。是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我愛你——漢字。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五)

2017年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縱觀古今,有多少人為文學所傾倒,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文學而折腰,與文學結緣,我與李白月下飲酒,共邀明月,與文學結緣,我與曹文軒共同沉醉。

文學,伴我成長。習慣了城市喧嘩,習慣了勾心鬥角,在一所普通的學校裡,耳中充斥著髒話,我的身心疲憊,極力想躲避這外世的喧嘩。文學,在我的生命裡,我沐浴著文學,心境放鬆。沉醉在文學的世界裡,優美的文字還有作者的豐富情感,每次都能讓我感同身受。

讀著李白的詩歌慢慢入睡,我在夢中與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明白了李白的浪漫,他內心的豐富。曾燁的文章,我明白了他感情的內斂,內心的細膩;讀曹文軒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他那份童真和內心的無邪。 其實,文學無處不在,他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信手拈來幾句就會成為一首美妙的小詩。我曾在看過一本書後,寫了一首小詩:我願把她風乾,然後藏起來,慢慢的下酒。只這三句話,我的感情館就告訴給了大家,焚著書的香,我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熱愛文學,就如同我熱愛生命一樣,它像刻在了我的血液裡,仿佛是我一出生,它就跟在我身上了似的。

從文學中,我觀世事蒼桑,看人生的無常變化。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最愛的一首詩,沒有原因,只是感覺,因為這首詩,我讀遍了李白的詩,那種感覺,不是一句話能夠表達的。在文學的世界裡焚香,我心滿意足。

漢字,我們的驕傲——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關於中華驕傲歷史書上寫了很多很多,如四大發明、精美的瓷器、絲綢等等。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正如節日中王甯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一筆一劃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蘊,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字,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它在中國傳承了數千年,蘊藏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人的思想。

漢字是一種擁有無限魅力的文字。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

漢字正在飛速向國外推廣,現在,美國有了“孔子學院”,許多美國人,都到那裡去學習中國的漢字。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只有漢字才能獨享“藝術”這個詞。漢字能寫得像水滴滑過荷葉般輕柔,行書流暢,正楷端莊,而英語,只被束縛在四線格中,松也松不開。

漢字是有趣的,有的是象形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如“人”字,不正像一個人伸長了腿在走路嗎?還有的是諧間字,有地方口音的人,有時會因諧音鬧笑話。

所有的漢字都不是僵硬的符號,它們都有各自的含義。我看見“花朵”這兩個字,仿佛聞見了花兒的芳香,看見了花兒的美麗純潔。我看見了“綠草”這兩個字時,我好像站在綠油油的大草原上,一種清涼的感覺向我襲來,我仿佛觸到了小草,柔軟,舒適。當我看到“光”字,我便覺得有一道溫暖的光照射到我身上。暖暖的,柔柔的。我又瞧見了“愛”,一種朋友之間的、家人之間的,一種很溫暖的愛,把你包了起來。當你寫到“人”時,一股敬佩之情傳遍了我身上。

偉大的古人為我們創造了漢字,讓人類文明得以傳承下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我們的驕傲之絲綢之路——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總是想起那滿載輝煌的古道。跟著漢使張騫的駝隊,從長安出發,飲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陽關。一路走來,歪歪斜斜的足跡,印滿歲月裡不尋常的邂逅。

撫摸著那段孟薑女哭倒的長城,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動秋天的根須,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遠天的歸鴻,我聽到了昭君出塞時那淒婉的琵琶聲,看到了蘇武牧羊時緊握的漢使旌節;目睹了李廣自刎前憤怒成一團燃燒的火焰。心上有一堵斑駁的城牆,永遠地橫亙著。樓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絲綢路,像一顆疲倦的星辰,在銀河裡沉浮,落落孤寂。溫柔的綠死了,潺潺的流水幹了;大廈古雕樓的飛禽走獸,凝望著慘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幾堵斷壁殘垣在風沙中演繹著一個古城的興衰榮辱。遙想大漠絲綢路,孤傲地懸著它世紀的心思。就這樣獨步在磚石構成的豐碑上,已經枯死的沙柳,佇立著怪影,印證著千年前的繁華。沒有盡頭的巷子啊!無數的門,無數聲“吱呀”,無數人們的身影。來了一撥又一撥,在未曾乾涸的溪石上,捶打漿洗的麻衣,難掩的一串漸遠的蹄聲……叮叮噹當的詠歎裡,有多少魂魄穿過黑夜的隧道,敲打歷史的回音壁。晨霧裡睜開眼,絲綢之路的商人都閑坐成羅漢,無法酣眠。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鬍子,不——是雪一般的沙礫。

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已經啟動,而生態的步伐卻沒有以相應的速度推進。我希望我們的西部,不要成為絲綢之路。綠意全無,黃沙漫漫……

方塊字之美——看《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有感

從倉頡造字的遠古時代走來,從甲骨到金文、從篆書到隸書,漸次到我們今天的漢字,漢字歷經千年而不衰,從繁到簡,處處迴響著它輝煌的歷史藝術。看完了《開學第一課》的“字以溯源”一節,我才深深地感覺到,原來我們平時從不在意的漢字裡,竟然蘊藏著如此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它的一筆一劃間,一個偏旁部首、一個形狀中,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世界上的語言種類有很多種,但是,像漢字這樣的方塊字,卻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創造。像英語、法語這種由字母組成的語言,雖然它們有自己的規則,用一些字母經過組合,形成長長短短的單詞,但卻不像中國方塊字這樣,形象變化萬千,遠遠沒有中國漢字那樣意蘊悠長、深厚,正如同中國的悠久歷史。

細看筆下寫成的每一個漢字,我在想,正是這些方塊字本身的美,才造就了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草書、行書、楷書、篆書、隸書……不同的字體寫成的漢字,在我們面前翩然起舞,或奔騰跳躍,或徐步緩進,或婀娜轉身,舞出中華漢字的美。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美麗的方塊字,也是對我們自己性格的塑造。

中國文化中的方塊字,不僅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工具,還塑造了我們的心性。就如同課堂上講到的“正”“直”兩個字,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中華漢字,在歷史的流變中不斷發展革新,它凝結著先人智慧的結晶,透過它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在筆劃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之美,更是它傳達給我們的中國精神和做人風骨。以後我要寫好每一個中國漢字,做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繼承人!

弘揚中國文化是我們的使命——《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可我又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非常遙遠,似乎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強烈,同時我也意識到,中華文化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需要我們這些普通人身體力行地去傳播、去發揚光大。

在“字以溯源”這個環節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國人理查·西爾斯花了20年時間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將電子化的《說文解字》放到網上供人閱覽,以新的互聯網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看到這裡,我不禁回想起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場景——抬筆就抱怨漢字難學難寫,卻忽略了漢字背後源遠流長的文化,忽略了漢字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去看一看《說文解字》,就會更加珍惜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試想,一個外國人尚且如此,我們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有畏難情緒呢?

傳播中華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是我們沒有想到而已。

首先,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商業實現。

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和以南海為中心的海上貿易路線,在帶動商品交易的同時,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現代中國的國際化貿易同樣能夠在獲得利潤的同時,將我國獨有的文化底蘊傳遞到全世界。

其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科技實現。

《說文解字》的電子化正是科技促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體現,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展現出了新的形態和光輝。科技促進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傳播也漸漸離不開科技的幫助。

再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教育實現。

孔子學院給全國各地的漢語愛好者提供了學習漢語的便利,讓中國走進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各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語言本身就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過程,瞭解之後的認同,認同之後的喜愛,無不為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管道。

當然,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傳媒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例如我們在觀看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它通過電視,向廣大觀眾朋友們介紹了中華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這一受眾群體。《戰狼2》也用電影的方式刷新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用電影的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得益於歷代人的傳承,在今天,傳播中華文化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們都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中華文化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武以振魂,中華驕傲——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第二課講了“武以振魂”,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隨歲月流逝,多少藝術被人淡忘,化蝶向人們遺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風吹雨打並沒洗刷一種藝術,那便是武術。

武術表演那空曠的舞臺上等待著開始。忽然,簾幕慢慢拉開,台前小桌上供奉著一尊達摩相,兩旁是雕龍的紅燭,後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一個一身雪白的人出來了。手中握著長劍。真是“唰”地一閃,她向觀眾行了一個劍禮。她用她的劍,她的發,她的身,她的意,她劍上的劍穗,用她鬥轉的步法,精妙的不時傳來的劍身抖抖聲,游龍飛鳳,白鹿躍空,舞出廠古典的懷念。

我不是劍客,看不出它的真諦,但卻和劍一起幻動!看她忽而劍舞升空,獨鶴動翅;忽而劍鋒纏身,游龍指身;忽而挽劍破罕,猛虎狂吼,忽而劍疾如閃,蛟龍戲雨;而劍緩如雲,巨龜吐息;忽而振劍定神,氣蓋山河,使人想起相思長劍。像安塞腰鼓一般,一舞起來就發恨了,忘情了,沒命了。她與劍是早已融合的水乳,人就是劍,劍便是人!

太極劍落君子劍,君子劍破長虹出。一招接一招,一式踏一式,一氣接一氣,一態尋一態。

無論是柔和的太椎劍,還是剛勁的武當劍,如火蓮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鳳凰的傲視群鳥,都能淋漓盡致,盡態極研!最精彩的玄清,劍隨腕動,由手及劍尖,一次一次,劍氣近身,近可掃牛毛,這景,怕是劍聖也造不出吧!

看了劍的表演,使可知中華武術之精,之美,之絕,之幻,之悠了。一華武術,意貫千秋,直沖四海。

它是藝術的高標,它,是美的雅號,它是中華的驕傲。

◑ ◑ ◑

小尾

插播一消息:于老師在下周將會出去玩,所以,每天的課件更新會停幾天,到時會統一給大家補上,就這樣。

初中語文

自白書

公眾號初中語文隸屬於三好網,是國內最大的初中語文學習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