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紀念商務印書館創辦120周年|柳斌傑:用好商務經驗 建設出版強國

今年是商務印書館創立120年, 也是中國現代出版事業誕生、發展120年。 在過去的兩個甲子的歲月裡, 中國幾代出版人繼往開來、努力奮鬥, 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和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此, 我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和中國出版協會, 向商務印書館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中國現代出版事業作出過特殊貢獻的老一代出版家表示深切懷念!向為當代中國出版業改革發展努力奉獻的專家學者、出版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的座談會, 是一個有著特別意義的座談會, 繼承傳統、開拓未來是鮮明的主題。

我們大家通過對商務120年輝煌歷史的回顧, 來探討以商務為代表的中國現代出版業發展經驗, 總結商務等名牌大社對於中國現代出版的重要作用,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堅定中國出版未來的發展方向, 建設世界出版強國。

眾所周知, 商務印書館是我國第一傢俱有現代意義的出版機構。 120年來, 商務印書館以其艱苦卓絕的事業奮鬥和矢志不渝的文化追求, 成就自身的大業。 成立之初的30多年就成為中國出版界之翹楚, 成為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名社大社, 與世界出版巨頭比肩而立, 堪稱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出版巨輪。 商務的發展既得益于世界先進文化的滋養, 更融匯了中國智慧, 綜合了本土特色,

滿足了中國人民求新圖變的時代需求, 在中國文化史和出版史上都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化豐碑, 在世界文化史和出版史上也是一個具有中國風骨的文化標記。

商務印書館的成功之道

商務印書館120年來堅持傳承優秀文化、不斷創新先進學術的出版歷史, 不但給我們留下大量堪稱傳世之作的經典圖書, 也為我們出版業提供了不少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我是商務50多年的忠實讀者, 不但靠商務的書滋養學術精神, 也認真思考過商務的成功之道。 歸納起來, 我認為如下幾點, 對當代出版業發展有普遍意義:

一、立意高遠的出版宗旨

從1897年創立之日起, 商務印書館便一直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 致力於傳播現代文化思想,

出版了大批帶有鮮明原創色彩並極富學術建樹的中華學術著作。 中國現代學術中諸多開山之作、扛鼎之作, 如馬建忠的《馬氏文通》、王國維《宋元戲曲史》、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等都是在商務首次出版。 可以說, “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宗旨, 著眼國民精神的再造, 使商務從建館之初就超拔於同時代眾多出版機構, 閃耀出心系家國的理想主義光輝, 這就從根本上形成了商務印書館的先進性與引領性, 使得商務在整個中國現代學術的建立與變遷過程中, 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許多學術選題和作者選擇都是商務自己主動謀劃的, 不僅僅是歷史的記錄人和見證人,
這是商務主動出版精神的體現。

二、堅定不移的精品意識

自創建之初, 商務印書館便以具有獨立編輯、印刷、發行能力的現代出版企業的姿態躋身世界出版之林, 探索出了一條堅持精品、適合自身發展的興社之路。 在張元濟、夏瑞芳、高夢旦、王雲五等出版大家的努力之下, 商務印書館迅速壯大, 至20世紀30年代編印了大、中、小學等各類教科書, 編纂了《辭源》等大型工具書, 譯介、出版了《天演論》《國富論》《馬氏文通》等中外學術名著, 推出了魯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眾多現當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 校訂《四部叢刊》等重要古籍, 編輯“萬有文庫”“大學叢書”等大型系列叢書, 出版《東方雜誌》《小說月報》《自然界》等各科雜誌數十種, 創辦亞洲第一大圖書館——東方圖書館。

新中國成立後, 商務印書館遷址北京, 新一代出版人不懈努力, 逐漸形成了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世界名人傳記叢書”為代表的翻譯作品, 以《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華大詞典》等為代表的中外文語文工具書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120年間, 商務印書館總計出版精品圖書5萬餘種, 在譯介經典名著、編纂權威辭書、推出原創精品、刊佈學林新作等方面, 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 商務120年的出版歷史, 不僅以“量”取勝, 更以“質”聞名, “商務印書館”已成為讀者心目中品質的保證和象徵, 堅定不移的精品意識成就了中國出版的民族品牌, 確立了中國出版的品質標杆。 一個出版社的最終價值, 是看為人類精神寶庫留下多少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 商務的這種精品意識應當在當代出版業中大力發揚。

三、面向國際的文化視野

商務印書館一個多世紀的實踐表明,商務人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國際文化視野。早在建館之處,它就把握時勢,注重出版反封建的新文化,把引領潮流的學術出版放在首位,走在社會啟蒙的前面,它在知識精英中就是一個思想明燈。商務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國際視野,努力把國際科學技術和學術領域的新成就譯介給中國讀者,把國際的科學教材引入中國教育,開設中國新式教育的學科體系,使學校重視中西比較、文理結合,為結束兩千年只背“四書五經”的科舉教育制度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商務這種視野進一步擴大,把握文化大勢,關注學術前沿,在中外學術文化交流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另外,商務早期在發展過程中曾在亞洲各國建館設點,開展中外出版合作、擴大國際影響力,奉獻人類文明之光。這對今天出版走出去來說,也是重要的經驗。

四、重視人才的扶持培養

出版品牌的積累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前面說到了商務的人才陣容,名家之多,令人景仰。商務印書館創立以來,一直把優秀人才彙聚、扶持、培養,作為出版發展的核心目標。一是彙聚人才。商務堅持以共同的文化追求聚集和吸納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共襄盛舉。不僅僅通過一本本具體的圖書來實現“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宏願,更是靠這些大家開創新文化。二是扶持新人。商務著力為接受新式教育培養的青年知識份子提供嶄露頭角的平臺,培養文化新人。不少當時未成名的年輕學者,均是起飛於商務這艘中國現代出版業的巨型航母,出版了其立足學術界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如錢穆的第一部著作《論語文解》、馮友蘭的第一部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梁漱溟的第一部著作《究元決疑論》,都是由商務首次出版,造就了未來的大家。三是培養骨幹。商務自己培養的編輯出版人才,更是星河燦爛,鄭振鐸、竺可楨、顧頡剛等後來聲名卓著的學者都曾經是從商務印書館的編輯起步,茅盾同志、陳雲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商務印書館走向革命。陳雲同志曾多次回憶商務對自己的積極影響。另外,商務走出的出版家至今也是出版界的典範。所以,商務印書館的名字不僅和出版史聯繫在一起,而且和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乃至於革命史等多方面的發展都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了出書、出人的雙豐收。

120年來,商務印書館一方面團結學界和社會力量,一起參與出版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著力培養有專業能力、有獨立眼光、有團隊精神的編輯隊伍,並將著譯者和編校者的優勢資源融匯發酵,不斷昇華,經過幾代商務人的不懈努力,共同鑄就了商務的學術品牌,樹立了商務的文化形象,成就了商務作為我國辭書王國和學術重鎮的崇高地位。

學習商務歷史經驗的建議

每一個出版人,都要擔負起出版的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傳統文化要選擇優秀經典,出版學術要選擇科學真理,出版當代文化要突出主流價值觀,出版藝術作品要選擇真善美的審美情趣

商務印書館120年來所積累的出版經驗是中國出版的一筆寶貴財富,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和思考。今天,我們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出版業的巨大變革和社會文化需求的日趨複雜,使我們的出版工作面臨著轉型與創新的雙重挑戰,特別是在媒體融合發展日益深化的形勢下,出版行業如何保持內容產業的優勢地位,如何繼續發揮文化主導作用,是每一個出版工作者都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大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當下,我們的出版事業面臨很多挑戰,難題不少、壓力不小,一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出版界的同行們,把對商務歷史經驗的學習作為出版業務學習的重要內容,以過去的歷史經驗滋養今天的出版實踐,把握國家大局,抓住歷史機遇,在今後的工作中,破難題、經風雨、創業績,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出版強國而努力。為此,我向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要擔負起傳承創新先進文化的出版責任

出版業是一個國家文化建設的基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歷史文化、創造現代主流文化、建設先進文化都離不開出版業的力量。讀書學習也是一個人成長離不開的方式,無論世界各個國家,青少年都要花20多年的時間讀書、受教育,就是要培養有智慧有能力的公民。這種剛性的需求既說明了出版業的重要,也提出了出版業的社會責任。僅從這兩點就說明出版圖書與國家、與社會、與人生的關係。所以,每一個出版人,都要擔負起出版的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傳統文化要選擇優秀經典,出版學術要選擇科學真理,出版當代文化要突出主流價值觀,出版藝術作品要選擇真善美的審美情趣……經我們出版的作品,應當是傳播和發展先進的文化,決不能出版那些文化垃圾、毒害人們心靈和破壞社會風尚的東西。出版界要拒絕爛文化、冷文化的侵蝕,保持嚴肅文化的那麼一種清風正氣。

第二,要堅持精益求精的出版品格,努力推出傳世經典

文化精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準,精品紛呈、佳作迭出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不斷推出與我國文化歷史、國際地位相匹配,能夠在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文化精品,使我國的文化百花園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使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是出版界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名著名作為代表的出版精品,是傳得久、留得住、讀者廣、影響大的文化產品,也是名社大社的立業之本。隨著讀者閱讀品位的提升,經典閱讀將成全球趨勢。我們的出版社對於網路文化的優勢就在這裡。今後的出版必然精品當家,以質取勝,必須把出版精品力作放在首位。

第三,要精心謀劃“三跨”發展,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承載中華文化的中國出版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中心,“三跨”發展的歷史使命已經落在我們肩上。結合國家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佈局,要謀劃跨時代的學術著作、跨國界發行的出版物和跨文明對話的優秀圖書,讓中國出版的精品力作傳播得更廣更遠,當前尤其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開拓國際市場。一方面通過各種國際交流活動,把優秀出版物介紹到世界舞臺,讓外國人讀到和讀懂中國書;另一方面加大國際出版合作,借力借船借道走出去,在外國辦出版,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同時,加大版權創造和版權貿易,多語種出版發行中國版權作品,讓世界更及時、更準確地參與中國歷史文化和中國當代發展的文化傳播。

第四,要注重培養時代需要的出版人才

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先導,而文化復興需要更多的出版家,這是時代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當前而言,出版家必須具有新的職業素養:一是具有中國文化的自覺自信,立場堅定地傳播中國先進文化;二是具有文化價值判斷的能力,勇於出版真正記錄中華民族精神創造和重要歷史的精品力作;三是在當代中國出版業改革發展中能夠發揮創造力,作出新貢獻;四是德才兼備,學有專長,在出版業中能發揮領軍作用,在專業學術方面有一定影響力;五是能夠策劃重大出版工程,管理重要出版企業,做到兩個效益統一;六是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培育和引導出版新風尚。希望我們出版行業的有志者,特別是年輕的出版人,都爭當新型的出版家。

第五,要加快推進融合發展以壯大出版業實力

在數位化、互聯網和大資料傳播格局下,融合傳播技術手段是個重要方向。出版業作為依靠技術、依靠載體開展資訊內容生產、傳播的行業,更要積極使用新技術、新管道、新平臺傳播自己的內容。尤其要適應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新形勢,抓住資訊化迅猛發展、數位化海量傳播的態勢,積極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積極開發數位出版、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等多介質、多業態出版產業,大力推進出版傳播手段創新,形成中國出版的新業態和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最後,衷心祝願商務印書館繼續發揚光大自己的傳統,多出好書、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優秀人才反映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和發展潛力,優秀的文化產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能力和水準。吸引、引導、啟迪人們必須有好的作品,而好作品要靠文化科學人才和出版人才的合力創造。希望商務印書館不負黨和國家交給的光榮使命,持續不斷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動出版業高原上挺立起更多的出版高峰。今年特別要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堅守正確的文化立場和文化追求,做好科學真理的傳播和中國發展成就、思想、理論的宣傳,打造更多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傳世精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傑2017年8月21日在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文內標題系編者所加。)

獨家|專業|原創|深度

微信ID:chinaxwcb長按二維碼關注

請勿擅自轉載,有意轉載的公眾號請聯繫QQ:80670690

商務的這種精品意識應當在當代出版業中大力發揚。

三、面向國際的文化視野

商務印書館一個多世紀的實踐表明,商務人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國際文化視野。早在建館之處,它就把握時勢,注重出版反封建的新文化,把引領潮流的學術出版放在首位,走在社會啟蒙的前面,它在知識精英中就是一個思想明燈。商務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國際視野,努力把國際科學技術和學術領域的新成就譯介給中國讀者,把國際的科學教材引入中國教育,開設中國新式教育的學科體系,使學校重視中西比較、文理結合,為結束兩千年只背“四書五經”的科舉教育制度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商務這種視野進一步擴大,把握文化大勢,關注學術前沿,在中外學術文化交流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另外,商務早期在發展過程中曾在亞洲各國建館設點,開展中外出版合作、擴大國際影響力,奉獻人類文明之光。這對今天出版走出去來說,也是重要的經驗。

四、重視人才的扶持培養

出版品牌的積累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前面說到了商務的人才陣容,名家之多,令人景仰。商務印書館創立以來,一直把優秀人才彙聚、扶持、培養,作為出版發展的核心目標。一是彙聚人才。商務堅持以共同的文化追求聚集和吸納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共襄盛舉。不僅僅通過一本本具體的圖書來實現“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宏願,更是靠這些大家開創新文化。二是扶持新人。商務著力為接受新式教育培養的青年知識份子提供嶄露頭角的平臺,培養文化新人。不少當時未成名的年輕學者,均是起飛於商務這艘中國現代出版業的巨型航母,出版了其立足學術界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如錢穆的第一部著作《論語文解》、馮友蘭的第一部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梁漱溟的第一部著作《究元決疑論》,都是由商務首次出版,造就了未來的大家。三是培養骨幹。商務自己培養的編輯出版人才,更是星河燦爛,鄭振鐸、竺可楨、顧頡剛等後來聲名卓著的學者都曾經是從商務印書館的編輯起步,茅盾同志、陳雲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商務印書館走向革命。陳雲同志曾多次回憶商務對自己的積極影響。另外,商務走出的出版家至今也是出版界的典範。所以,商務印書館的名字不僅和出版史聯繫在一起,而且和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乃至於革命史等多方面的發展都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了出書、出人的雙豐收。

120年來,商務印書館一方面團結學界和社會力量,一起參與出版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著力培養有專業能力、有獨立眼光、有團隊精神的編輯隊伍,並將著譯者和編校者的優勢資源融匯發酵,不斷昇華,經過幾代商務人的不懈努力,共同鑄就了商務的學術品牌,樹立了商務的文化形象,成就了商務作為我國辭書王國和學術重鎮的崇高地位。

學習商務歷史經驗的建議

每一個出版人,都要擔負起出版的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傳統文化要選擇優秀經典,出版學術要選擇科學真理,出版當代文化要突出主流價值觀,出版藝術作品要選擇真善美的審美情趣

商務印書館120年來所積累的出版經驗是中國出版的一筆寶貴財富,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和思考。今天,我們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出版業的巨大變革和社會文化需求的日趨複雜,使我們的出版工作面臨著轉型與創新的雙重挑戰,特別是在媒體融合發展日益深化的形勢下,出版行業如何保持內容產業的優勢地位,如何繼續發揮文化主導作用,是每一個出版工作者都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大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當下,我們的出版事業面臨很多挑戰,難題不少、壓力不小,一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出版界的同行們,把對商務歷史經驗的學習作為出版業務學習的重要內容,以過去的歷史經驗滋養今天的出版實踐,把握國家大局,抓住歷史機遇,在今後的工作中,破難題、經風雨、創業績,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出版強國而努力。為此,我向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要擔負起傳承創新先進文化的出版責任

出版業是一個國家文化建設的基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歷史文化、創造現代主流文化、建設先進文化都離不開出版業的力量。讀書學習也是一個人成長離不開的方式,無論世界各個國家,青少年都要花20多年的時間讀書、受教育,就是要培養有智慧有能力的公民。這種剛性的需求既說明了出版業的重要,也提出了出版業的社會責任。僅從這兩點就說明出版圖書與國家、與社會、與人生的關係。所以,每一個出版人,都要擔負起出版的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傳統文化要選擇優秀經典,出版學術要選擇科學真理,出版當代文化要突出主流價值觀,出版藝術作品要選擇真善美的審美情趣……經我們出版的作品,應當是傳播和發展先進的文化,決不能出版那些文化垃圾、毒害人們心靈和破壞社會風尚的東西。出版界要拒絕爛文化、冷文化的侵蝕,保持嚴肅文化的那麼一種清風正氣。

第二,要堅持精益求精的出版品格,努力推出傳世經典

文化精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準,精品紛呈、佳作迭出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不斷推出與我國文化歷史、國際地位相匹配,能夠在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文化精品,使我國的文化百花園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使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是出版界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名著名作為代表的出版精品,是傳得久、留得住、讀者廣、影響大的文化產品,也是名社大社的立業之本。隨著讀者閱讀品位的提升,經典閱讀將成全球趨勢。我們的出版社對於網路文化的優勢就在這裡。今後的出版必然精品當家,以質取勝,必須把出版精品力作放在首位。

第三,要精心謀劃“三跨”發展,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承載中華文化的中國出版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中心,“三跨”發展的歷史使命已經落在我們肩上。結合國家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佈局,要謀劃跨時代的學術著作、跨國界發行的出版物和跨文明對話的優秀圖書,讓中國出版的精品力作傳播得更廣更遠,當前尤其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開拓國際市場。一方面通過各種國際交流活動,把優秀出版物介紹到世界舞臺,讓外國人讀到和讀懂中國書;另一方面加大國際出版合作,借力借船借道走出去,在外國辦出版,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同時,加大版權創造和版權貿易,多語種出版發行中國版權作品,讓世界更及時、更準確地參與中國歷史文化和中國當代發展的文化傳播。

第四,要注重培養時代需要的出版人才

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先導,而文化復興需要更多的出版家,這是時代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當前而言,出版家必須具有新的職業素養:一是具有中國文化的自覺自信,立場堅定地傳播中國先進文化;二是具有文化價值判斷的能力,勇於出版真正記錄中華民族精神創造和重要歷史的精品力作;三是在當代中國出版業改革發展中能夠發揮創造力,作出新貢獻;四是德才兼備,學有專長,在出版業中能發揮領軍作用,在專業學術方面有一定影響力;五是能夠策劃重大出版工程,管理重要出版企業,做到兩個效益統一;六是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培育和引導出版新風尚。希望我們出版行業的有志者,特別是年輕的出版人,都爭當新型的出版家。

第五,要加快推進融合發展以壯大出版業實力

在數位化、互聯網和大資料傳播格局下,融合傳播技術手段是個重要方向。出版業作為依靠技術、依靠載體開展資訊內容生產、傳播的行業,更要積極使用新技術、新管道、新平臺傳播自己的內容。尤其要適應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新形勢,抓住資訊化迅猛發展、數位化海量傳播的態勢,積極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積極開發數位出版、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等多介質、多業態出版產業,大力推進出版傳播手段創新,形成中國出版的新業態和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最後,衷心祝願商務印書館繼續發揚光大自己的傳統,多出好書、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優秀人才反映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和發展潛力,優秀的文化產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能力和水準。吸引、引導、啟迪人們必須有好的作品,而好作品要靠文化科學人才和出版人才的合力創造。希望商務印書館不負黨和國家交給的光榮使命,持續不斷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動出版業高原上挺立起更多的出版高峰。今年特別要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堅守正確的文化立場和文化追求,做好科學真理的傳播和中國發展成就、思想、理論的宣傳,打造更多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傳世精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傑2017年8月21日在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出版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文內標題系編者所加。)

獨家|專業|原創|深度

微信ID:chinaxwcb長按二維碼關注

請勿擅自轉載,有意轉載的公眾號請聯繫QQ:8067069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