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17歲矚目國際樂壇,30年後玩轉APP,他說,科技與音樂間就一個字

17歲獲得柴可夫斯基音樂大獎,

最年輕、最優秀、最活躍,

甚至“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個的鋼琴天才”,

這些詞彙都在一個人身上躍動,

而他卻在用最新的科技普及音樂,

讓每個人都知道,

音樂, 不難。

他是孔祥東, 中國的李斯特。

“紙鋼琴”上的夢想

與19世紀“鋼琴之王”李斯特出生的同月同日, 一位未來中國的李斯特出生了, 他叫孔祥東, 小名東東。

小時候, 由於家庭生活拮据, 買不起鋼琴, 母親只能用量衣尺在粗糙的紙上畫著與真實一樣大小的黑白琴鍵。 不到4歲的東東聽著母親拍打的節奏, 十根小手指在紙鋼琴上舞蹈。 無聲的琴鍵, 自此一點一點地叩出了東東的音樂之門。

母親看著自己的兒子那麼快樂, 心裡卻不是滋味, 更加拼命趕活, 到處兌換東西, 借錢。 終有一天, 母親把那台東東惦記已久的二手琴帶回了家。 當東東看到鋼琴時, 他抱著媽媽又蹦又跳:“它有聲音了!它有聲音了!”

這段故事, 後來被拍成了微電影, 感動了無數人。

而靠著這樣的刻苦和這樣的勤奮, 東東在他被保送到美國留學前, 就已經在第八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與1987年的西班牙桑坦德爾國際大賽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 引起了世界樂壇的注目。

孔子第75代孫的衣缽繼承

目前, 他已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 西方媒體把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稱之為“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 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和“一代天之驕子”。

但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隱藏的身份——孔子第75代孫。 在美國留學的10年裡,

孔祥東每次周遊巡演時, 都想著哪天能回到故鄉, 為自己的同胞做點事。 於是, 他選擇了一條非常規之路——“我喜歡當老師, 姓孔的人好像天生應該當老師。 ”

1997年, 他從美國回到上海, 沒有舉辦演奏會, 而是創辦了孔祥東音樂藝術中心。

在孔祥東具有前瞻性的目光中,

他看到的中國社會是一個精神病症、越來越繁忙的社會。 他所感到的是, 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沒有比現在更需要音樂的時候。

而他的初心很簡單——音樂教育, 不是為了培養學生考級, 而是希望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近音樂, 從音樂中體會快樂。

於是,孔祥東把他的音樂藝術中心搬到了上海、北京、深圳、西安等城市,建立了20所分校,並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音樂藝術教育機構。

這樣一做就是17年,但在特殊環境下,他還是碰壁了,學校關掉了,他認為自己再做下去就要對立了。

到此,難道他的音樂教育夢想就結束了?不,慶倖的是這個時代創新無限,這條路行不通,還有另一個新世界等著他。

由於對互聯網出人意料的好奇,他在探索新科技的道路中,感受到了夢想的延長。

在這些年中,孔祥東患上了抑鬱症,但他稱這種病是種待遇,乾脆閉門不見客。

20多部蘋果設備,裝滿各種APP,他把鑽研鋼琴的熱情複製到了玩APP上,甚至在家裡辟出一個房間,取名AppleRoom,專門展示蘋果產品,還兩度被蘋果公司邀請去演講。而他“玩物喪志”的背後是因為發現了音樂的“新大陸”。

在演講會上,他的標配成了iPad或者iPhone。孔祥東總是打開一個APP,開始在APP上為聽眾演奏歌曲。有些時候會和其他嘉賓每人對著手機說一句話,然後通過一款名為Songify的APP,生成一首濃濃的電子樂風格的歌曲。沒有昂貴的鋼琴,也沒有拉風的小提琴,有的只是創新的科技——蘋果設備。

他說:“音樂和互聯網最核心的都是分享。而互聯網是今天最大的學校,當古典音樂的表演形式成為常規,音樂家要有勇氣站出來自我革新、嘗試和優化。”

致力於音樂分享的行動派

孔祥東很欣賞現在互聯網上的音樂藝術,他認為,音樂不是用來嚇唬人的,在互聯網時代,知識面前人人平等,音樂面前人人平等。

開始時,令他感到震撼的是,YouTube上製作的千人大合唱。

“有這樣一個人,他和那些網友約好,每人只要發出一個聲音,隨後用軟體把上千人的聲音合在一起,變成了合唱,但這些人都沒有互相見過面。這段合唱的聲音非常震撼,美麗、神聖。每一次我聽到,眼淚就會禁不住掉下來。互聯網可以團結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群,這是前所未有的。它給了藝術創作無限的可能。”

也因此,孔祥東希望自己的音樂創作能有更多的“互聯網精神”,他嘗試開發APP,嘗試用APP寫歌和演奏,也和中國聯通合作,把曾經為汶川地震所寫的那三個音符的旋律推到網上,邀請線民參與再創作當中。

他始終相信,互聯網對於音樂的創作有著革命性的作用。因為未來,也許不需要鋼琴,不需要小提琴,在APP上點擊一個軟體便可以擁有這些聲音的全部。

這樣的超前思維,這樣的容納之心,在我們都以為一定需要鋼琴和小提琴,需要美好的聲音才能演奏音樂的時候,他給我們打破了,原來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樂器,叫“聲帶”,原來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接觸琴聲,就在手機裡面。

孔祥東,作為餘生將致力於音樂分享的行動派,如今站在了科技創新的前端,這與他對科技與音樂的關係認知分不開。

我們問:“您認為科技創新與音樂的連接點是什麼呢?”

他給了我們一個很驚喜的答案,卻只有一個字——“愛”,他說:“對的,就一個字,但必須是這樣寫的“愛”,請千萬不要用簡體字,那既不是我們發明創造了這個“愛”字的本意,更不是我和你們每一個中國人想要的愛的樣子……”

這個回答,也許我們還能從下面找到一些解釋。

“有愛就會樂天”

鋼琴大師孔祥東除了在推廣音樂的“互聯網精神”外,還積極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投身於公益活動。2004年夏天,孔祥東為盲童曾凱制定了專門的教學計畫,指定孔祥東音樂機構中富有經驗的教師為其輔導。

在央廣視訊圓夢系列公益計畫中,孔祥東不僅多次指導自閉症孩子練琴,還親自擔任圓夢大使,與自閉症孩子陳正桐表演四手聯彈,為其圓夢。

但同時,也與他的樂觀分不開。從兒時的貧困到患得抑鬱症,到如今成為國際著名鋼琴大師,這一路走來,道不盡的難題,卻都被他一一化解。他說:“意念決定行為,有‘愛’就會‘樂天’”,這也是給年輕人的建議。

而此次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手打造的2017“樂天行動派”公益活動峰會,孔祥東將親臨現場,除了為我們帶來震撼的音樂開場外,還會與今日頭條副總裁柳甄,騰訊研究院副院長孟昭莉和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主任翟振明等對話未來,為我們講述在深耕人工智慧、大資料等領域後所產出的敏銳洞察。

於是,孔祥東把他的音樂藝術中心搬到了上海、北京、深圳、西安等城市,建立了20所分校,並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音樂藝術教育機構。

這樣一做就是17年,但在特殊環境下,他還是碰壁了,學校關掉了,他認為自己再做下去就要對立了。

到此,難道他的音樂教育夢想就結束了?不,慶倖的是這個時代創新無限,這條路行不通,還有另一個新世界等著他。

由於對互聯網出人意料的好奇,他在探索新科技的道路中,感受到了夢想的延長。

在這些年中,孔祥東患上了抑鬱症,但他稱這種病是種待遇,乾脆閉門不見客。

20多部蘋果設備,裝滿各種APP,他把鑽研鋼琴的熱情複製到了玩APP上,甚至在家裡辟出一個房間,取名AppleRoom,專門展示蘋果產品,還兩度被蘋果公司邀請去演講。而他“玩物喪志”的背後是因為發現了音樂的“新大陸”。

在演講會上,他的標配成了iPad或者iPhone。孔祥東總是打開一個APP,開始在APP上為聽眾演奏歌曲。有些時候會和其他嘉賓每人對著手機說一句話,然後通過一款名為Songify的APP,生成一首濃濃的電子樂風格的歌曲。沒有昂貴的鋼琴,也沒有拉風的小提琴,有的只是創新的科技——蘋果設備。

他說:“音樂和互聯網最核心的都是分享。而互聯網是今天最大的學校,當古典音樂的表演形式成為常規,音樂家要有勇氣站出來自我革新、嘗試和優化。”

致力於音樂分享的行動派

孔祥東很欣賞現在互聯網上的音樂藝術,他認為,音樂不是用來嚇唬人的,在互聯網時代,知識面前人人平等,音樂面前人人平等。

開始時,令他感到震撼的是,YouTube上製作的千人大合唱。

“有這樣一個人,他和那些網友約好,每人只要發出一個聲音,隨後用軟體把上千人的聲音合在一起,變成了合唱,但這些人都沒有互相見過面。這段合唱的聲音非常震撼,美麗、神聖。每一次我聽到,眼淚就會禁不住掉下來。互聯網可以團結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群,這是前所未有的。它給了藝術創作無限的可能。”

也因此,孔祥東希望自己的音樂創作能有更多的“互聯網精神”,他嘗試開發APP,嘗試用APP寫歌和演奏,也和中國聯通合作,把曾經為汶川地震所寫的那三個音符的旋律推到網上,邀請線民參與再創作當中。

他始終相信,互聯網對於音樂的創作有著革命性的作用。因為未來,也許不需要鋼琴,不需要小提琴,在APP上點擊一個軟體便可以擁有這些聲音的全部。

這樣的超前思維,這樣的容納之心,在我們都以為一定需要鋼琴和小提琴,需要美好的聲音才能演奏音樂的時候,他給我們打破了,原來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樂器,叫“聲帶”,原來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接觸琴聲,就在手機裡面。

孔祥東,作為餘生將致力於音樂分享的行動派,如今站在了科技創新的前端,這與他對科技與音樂的關係認知分不開。

我們問:“您認為科技創新與音樂的連接點是什麼呢?”

他給了我們一個很驚喜的答案,卻只有一個字——“愛”,他說:“對的,就一個字,但必須是這樣寫的“愛”,請千萬不要用簡體字,那既不是我們發明創造了這個“愛”字的本意,更不是我和你們每一個中國人想要的愛的樣子……”

這個回答,也許我們還能從下面找到一些解釋。

“有愛就會樂天”

鋼琴大師孔祥東除了在推廣音樂的“互聯網精神”外,還積極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投身於公益活動。2004年夏天,孔祥東為盲童曾凱制定了專門的教學計畫,指定孔祥東音樂機構中富有經驗的教師為其輔導。

在央廣視訊圓夢系列公益計畫中,孔祥東不僅多次指導自閉症孩子練琴,還親自擔任圓夢大使,與自閉症孩子陳正桐表演四手聯彈,為其圓夢。

但同時,也與他的樂觀分不開。從兒時的貧困到患得抑鬱症,到如今成為國際著名鋼琴大師,這一路走來,道不盡的難題,卻都被他一一化解。他說:“意念決定行為,有‘愛’就會‘樂天’”,這也是給年輕人的建議。

而此次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手打造的2017“樂天行動派”公益活動峰會,孔祥東將親臨現場,除了為我們帶來震撼的音樂開場外,還會與今日頭條副總裁柳甄,騰訊研究院副院長孟昭莉和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主任翟振明等對話未來,為我們講述在深耕人工智慧、大資料等領域後所產出的敏銳洞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