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說說中國清明的文化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清明一到, 氣溫升高,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 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 漸漸的, 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 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 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掃墓從唐時就興起的習俗, 逐漸得到朝廷的認可, 唐朝大曆13年, 官吏了就有了假期, 此後各朝代都有假期!

清明節有很多習俗, 插柳, 拔河, 放風箏, 踏青, 鬥雞, 蹴鞠, 清明之時, 正是春暉大地, 一家老小, 帶著祭祀用品上墳掃墓, 緬懷先人, 剷除雜草, 放上貢品, 於墳前上香禱祝, 燒紙錢金錠, 或簡單放一束鮮花, 以寄託對先人的一種懷戀!

描述清明的一些詩句:素衣莫起風塵歎, 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燕子來時新社, 梨花落後清明。 ——晏殊《破陣子·春景》。 佳節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塚只生愁。 ——黃庭堅《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高翥《清明日對酒》,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滿眼遊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 一霎清明雨。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等等!

在清明假期前後, 春光明媚, 帶著一家老小, 出去踏青遊玩, 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