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藝術又不能當飯吃,要來幹嘛?

關於藝術二字, 是個很大的範疇, 有人喜歡歐美油畫;有人喜歡古代詩歌;有人喜歡現代音樂。 其實, 生活處處是藝術, 往大了說, 可上升為“道”, 往小了說, 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可稱之為藝術。

1

前些日子, 喜歡上了聽一些日韓的音樂, 看到了網上諸如此類的評論:

“聽什麼日韓XX音樂, 一點都不愛國。 ”

“崇洋媚外!!”

“沒點出息!!”

其實, 我很愛國, 我很喜歡祖國, 我知道臺灣人是我們的同胞, 也知道釣魚島是我們不可分割的領土, 當知道印度軍隊侵犯我國領土, 我也很生氣。 可我只是覺得那些歌好聽、能讓我感到舒服, 但這絲毫不影響我愛國,

難道不是嗎?

整天嚷嚷著開戰, 滿街遊行、砸同胞的車、店鋪的那些人, 才是愛國嗎?

2

“澳洲有一種鳥, 當科學家將一個帶紅色條紋的木棍接近它們時, 這種鳥都會顯示出一種異常的興奮。 當把這個木棍拿開, 這種鳥就會恢復平靜。 所以,

如果說這種鳥建立了一座美術館, 那裡面一定會隆重的陳列這樣的一個木棍, 即使它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這也許就是藝術的本質。 ”

藝術的用處不是一食一飯的“實際之用”, 但並不代表藝術不會用到實處。 藝術品直接表達了“和諧”, 它讓你的感官立即感受、體驗到強烈的“和諧”。 和諧就是美。

和諧與美的本質是愛, 愛是無形、無狀、無量的。 無論是音樂、舞蹈、雕塑、繪畫、詩歌……, 只要是優秀的藝術品, 都可以當下震撼你的心靈, 滌蕩你的靈魂, 讓你瞬間變得美好。

3

秋天是一個極美的季節, 也是一個容易令人感傷的季節,

盛夏光年漸行漸遠, 秋風秋月, 紅葉寒鴉將逐漸取代暴雨驕陽, 接天蓮葉。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曳露為霜, 於是敏感的詩人們寫下了有關秋景的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碧雲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宋·范仲淹

斷虹霽雨, 淨秋空, 山染修眉新綠

——宋·黃庭堅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軾

自古宋人情感就細膩, 這也是我如此喜歡宋詞的緣由, 讀過宋人寫的詞, 仿佛打開了新世界之門。 宋朝, 是文人墨客的天堂, 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國策, 可以這樣說, 宋朝是一個充滿了藝術氣息的朝代。

宋徽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暫且不論他宋朝皇帝這個身份。 其書畫、聲歌、吹彈、辭賦無不精擅。

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 女怕嫁錯郎。 ”, 宋徽宗是一個被江山社稷耽誤的藝術大師。

宋徽宗酷愛藝術, 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 成立翰林書畫院。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 挺拔秀麗、飄逸犀利, 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 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

酷愛點茶的宋徽宗更是寫下了著名的《大觀茶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4

其實很多人都理解不了點茶的意義所在,那麼多道工序,耗時又長,想要喝上一口茶,需要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在很多人眼裡這些繁瑣的步驟就是多餘的。

其實不然,點茶法在宋朝盛行,在這麼一個藝術氣息如此濃厚的朝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點茶為好。這證實點茶也定是一件有藝術氣息的事。

點茶的意義大抵在其

或苦或甜

或濃或淡色味交織之中

品出一種淡定的人生

一種不可釋懷的人生

一種笑看風淡雲輕的人生

歷經千辛萬苦只為了那一口濃厚的泡沫。

建盞更是宋人愛好的瓷器,建盞是因茶而生的瓷器,宋代著名茶學家蔡襄在他的《茶錄》中這樣寫道:“茶色白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熱難冷,最為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宋徽宗也在他的《大觀茶論》中這樣讚譽建盞:“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有人這麼說過:建盞它凝聚了中國最高境界的美,這種境界的美是平時人們難以想像也是難以企及的。

5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點茶法

首先,將用紙包好的餅茶捶碎;然後,將捶碎的茶放於茶碾之上碾成粉末;最後,將粉末用茶籮過篩。

點茶需要技巧,又以因擊拂之法不同盞面泛起之乳花不同而有各種名目,自第一湯至第七湯而各有不同。

一湯:可用湯匙先將茶末調成膏狀。水要環繞著茶注入,不可直接沖在茶末之上。

二湯:二回注水要求來回成一條直線,快注快停。

三湯:三回注開水時,運用茶筅要輕盈均勻,此時茶面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注入的開水量要少,茶筅的擊拂要舒緩。

五湯:此時注入開水要看茶湯沫餑的狀態決定擊拂輕重。

六湯:如果這個時候沫餑勃然而生,只要緩慢攪拌就行。

七湯:最後一次注開水要看沫餑厚薄、凝固程度,如果達到要求,點茶便可完成。

藝術帶給你精神上的極大滿足,從而引發心靈的震撼,幸福由此而生。由此可見,藝術對於生活而言,好似不能沒有空氣一般。最後請做一個懂藝術的人,享受藝術人生。

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

酷愛點茶的宋徽宗更是寫下了著名的《大觀茶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4

其實很多人都理解不了點茶的意義所在,那麼多道工序,耗時又長,想要喝上一口茶,需要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在很多人眼裡這些繁瑣的步驟就是多餘的。

其實不然,點茶法在宋朝盛行,在這麼一個藝術氣息如此濃厚的朝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點茶為好。這證實點茶也定是一件有藝術氣息的事。

點茶的意義大抵在其

或苦或甜

或濃或淡色味交織之中

品出一種淡定的人生

一種不可釋懷的人生

一種笑看風淡雲輕的人生

歷經千辛萬苦只為了那一口濃厚的泡沫。

建盞更是宋人愛好的瓷器,建盞是因茶而生的瓷器,宋代著名茶學家蔡襄在他的《茶錄》中這樣寫道:“茶色白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熱難冷,最為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宋徽宗也在他的《大觀茶論》中這樣讚譽建盞:“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有人這麼說過:建盞它凝聚了中國最高境界的美,這種境界的美是平時人們難以想像也是難以企及的。

5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點茶法

首先,將用紙包好的餅茶捶碎;然後,將捶碎的茶放於茶碾之上碾成粉末;最後,將粉末用茶籮過篩。

點茶需要技巧,又以因擊拂之法不同盞面泛起之乳花不同而有各種名目,自第一湯至第七湯而各有不同。

一湯:可用湯匙先將茶末調成膏狀。水要環繞著茶注入,不可直接沖在茶末之上。

二湯:二回注水要求來回成一條直線,快注快停。

三湯:三回注開水時,運用茶筅要輕盈均勻,此時茶面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注入的開水量要少,茶筅的擊拂要舒緩。

五湯:此時注入開水要看茶湯沫餑的狀態決定擊拂輕重。

六湯:如果這個時候沫餑勃然而生,只要緩慢攪拌就行。

七湯:最後一次注開水要看沫餑厚薄、凝固程度,如果達到要求,點茶便可完成。

藝術帶給你精神上的極大滿足,從而引發心靈的震撼,幸福由此而生。由此可見,藝術對於生活而言,好似不能沒有空氣一般。最後請做一個懂藝術的人,享受藝術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