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息影30年,麥嘉複出籌備拍攝《最佳拍檔》黃百鳴歎喜劇後續無人

香港著名電影人麥嘉、黃百鳴和高志森前天來新為戲曲音樂劇《一代天嬌》宣傳。

《一代天嬌》是首部以戲劇、話劇和電影三合為一的戲曲音樂劇,

由高志森擔任監製和導演, 麥嘉參與編劇, 耗時半年精心籌備。

除了保留粵劇的傳統韻味外, 還融入喜劇元素以及電影敘述手法, 豐富劇情並增添趣味性。

故事以粵劇名伶紅線女為主軸, 麥嘉和黃百鳴分別飾演粵劇表演藝術家馬師曾和薛覺先, “紅派藝術傳人”蘇春梅擔任女主角。

音樂劇分別在去年9月和今年2月於香港和中國廣州演出, 觀眾反應熱烈, 麥嘉、黃百鳴和高志森有信心本地觀眾也會喜歡表演。

麥嘉把自身從影多年的經歷和“成功的秘訣”融入劇情中, “所以想進入娛樂圈的人一定要看!我保證表演不會悶!

息影30年, 麥嘉終於重出江湖!

麥嘉60年代舉家移民到美國紐約, 並在紐約大學修讀電影和美術, 隨後返港投身電影事業, 歷經香港80年代喜劇片的巔峰期。

他與黃百鳴、石天創辦的新藝城電影公司, 推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其中, 由他主演的《最佳拍檔》系列電影更創下1億港元(約1735萬新元)的票房佳績, 在片中“光頭神探”的角色更是深入民心,

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

1991年, 隨著新藝城的解體, 麥嘉淡出電影界休息。

2000年, 以玩票性質半複出客串電影《大贏家》和中國電視劇《濟公傳奇》, 間中與黃霑和羅家英主持節目《3個光頭佬》。

時隔多年, 麥嘉首次參與音樂劇《一代天嬌》, 難得再訪新與本地觀眾見面。

麥嘉退休時期對粵劇產生興趣, 並上課學粵曲, 生活非常充實。

“有一次到中國參與慈善活動認識蘇春梅(紅線女得意弟子)聊到想搞舞臺劇, 同時找了黃百鳴和高志森一起參與策劃。 ”

音樂劇考驗演員即興演出的功力, 麥嘉即便身經百戰, 卻一度覺得很“辛苦”。

他笑說:“在臺上彩排時最怕突然忘記臺詞, 所以很努力練習, 練了兩個多月, 不記得也會練到記得。 ”

麥嘉非常享受創作和表演,

近日積極籌備拍攝新一部《最佳拍檔》, 預計明年會上映。

《最新拍檔》(暫名)製作費估計達1億人民幣(約1735新元), 麥嘉擔任該片導演和編劇, 也會參與演出, 同時邀原班人馬“King Kong”許冠傑和“男人婆”張艾嘉。

他透露, 新片會加入新血, 演員名單目前未定。

為了把劇本寫好, 鑽研了不少電影, 故事大綱大致已完成, 故事不會延續《最佳拍檔》系列電影。

“市面上不賣座的電影就是敗在劇本不好, 如何脫離老套的想法, 讓觀眾有保有新鮮感是挑戰所在。 ”

73歲的麥嘉樣子都沒變, 他一臉認真說:“我身份證上印的年齡是錯的!我不是73歲, 我才29歲!”

幽默風趣的他保養秘訣是“忘記自己幾歲”, 心境平靜愉悅, 人更開朗健康。

黃百鳴是香港影壇巨星, 參演多部80年代夯片包括《小生怕怕》、《開心鬼》、《闔家歡》等。

2010年, 他與兒子黃子桓創立天馬電影公司, 旗下拍多部喜劇以及《葉問》系列賣座電影。

黃百鳴在喜劇和動作片闖出一片天, 也希望推動粵劇發展, 吸引年輕觀眾前往觀賞。

他自爆兒女原本對粵劇沒興趣, 不過非常喜歡《一代天嬌》。

“我給他們票給叫他們來看,他們都沒興趣,不過還是有來捧場。他們開場前都沒吃飯,心想反正看半小時後就會離開。結果,他們看完兩個小時沒走,演出結束後還留下,花半小時和我討論。”

黃百鳴的兒子黃子桓和女兒黃漪鈞也從事電影幕後工作,黃子桓是編劇,曾為電影《葉問》寫劇本,黃漪鈞則參與電影製作。

問他孩子們有沒有向他學“唱”粵劇,他猛搖頭回:“沒有!沒有!他們怎麼可能跟我學。”

他透露,兒女對演戲沒太大興趣,無意走向幕前。

香港喜劇片口碑大不如前,前景堪憂,黃百鳴、麥嘉和高志森對此提出看法。

黃百鳴說:“2004年起,許多香港電影公司進軍中國市場,根據他們的條例,片中三分之一的演員一定要用中國演員,這對動作和古裝片影響不大,可是對香港喜劇片影響很大。以前的喜劇之所以成功,關鍵是以香港演員為主,大家默契好,演出更到位。”

高志森則認為時代變了,現今編劇的創作原動力與80年代的編劇有差距。

“以前寫劇本可以一班人花兩個月通宵討論,大家對創作非常投入,每個電影細節、笑料的鋪排和呈現方式都花了很多功夫去完成,年輕一輩不可能跟你熬通宵談劇本,那段瘋狂時期已不在。”

麥嘉和黃百鳴都歎找不到接班人,他們認為喜劇演員必須具備幽默感、態度樂觀、對生活要有觀察, “一名成功喜劇演員的天賦應該是與生俱來的,教不來呀!”

導演高志森目前正忙著籌備拍攝一部愛情喜劇,預計今年底開拍。

入行40年間,多半執導喜劇片包括《闔家歡》、《雞同鴨講》、《富貴逼人》、《開心鬼》等,他坦言從未想過要拍動作片。

他坦言:“我不喜歡打架,也不相信打架能解決事情,既然不相信打架,怎能把動作片拍好?”

現在盛行翻拍電視劇或電影,問導演希望重現哪個經典人物?

他說沒打算翻拍電影,“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好的題材可以發掘,而且時代一直在變,應該與時並進。”

《一代天嬌》劇照

“我給他們票給叫他們來看,他們都沒興趣,不過還是有來捧場。他們開場前都沒吃飯,心想反正看半小時後就會離開。結果,他們看完兩個小時沒走,演出結束後還留下,花半小時和我討論。”

黃百鳴的兒子黃子桓和女兒黃漪鈞也從事電影幕後工作,黃子桓是編劇,曾為電影《葉問》寫劇本,黃漪鈞則參與電影製作。

問他孩子們有沒有向他學“唱”粵劇,他猛搖頭回:“沒有!沒有!他們怎麼可能跟我學。”

他透露,兒女對演戲沒太大興趣,無意走向幕前。

香港喜劇片口碑大不如前,前景堪憂,黃百鳴、麥嘉和高志森對此提出看法。

黃百鳴說:“2004年起,許多香港電影公司進軍中國市場,根據他們的條例,片中三分之一的演員一定要用中國演員,這對動作和古裝片影響不大,可是對香港喜劇片影響很大。以前的喜劇之所以成功,關鍵是以香港演員為主,大家默契好,演出更到位。”

高志森則認為時代變了,現今編劇的創作原動力與80年代的編劇有差距。

“以前寫劇本可以一班人花兩個月通宵討論,大家對創作非常投入,每個電影細節、笑料的鋪排和呈現方式都花了很多功夫去完成,年輕一輩不可能跟你熬通宵談劇本,那段瘋狂時期已不在。”

麥嘉和黃百鳴都歎找不到接班人,他們認為喜劇演員必須具備幽默感、態度樂觀、對生活要有觀察, “一名成功喜劇演員的天賦應該是與生俱來的,教不來呀!”

導演高志森目前正忙著籌備拍攝一部愛情喜劇,預計今年底開拍。

入行40年間,多半執導喜劇片包括《闔家歡》、《雞同鴨講》、《富貴逼人》、《開心鬼》等,他坦言從未想過要拍動作片。

他坦言:“我不喜歡打架,也不相信打架能解決事情,既然不相信打架,怎能把動作片拍好?”

現在盛行翻拍電視劇或電影,問導演希望重現哪個經典人物?

他說沒打算翻拍電影,“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好的題材可以發掘,而且時代一直在變,應該與時並進。”

《一代天嬌》劇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