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盈泰財富雲楊勇:財富管理掙的都是風險利潤,投決會是風控核心

2017年保持高速增長的盈泰財富雲, 通過股權關係連接資產端和財富端, 在保證平臺獨立性的同時, 又對資產端和資金端有一定的掌控力;理財師人均產能2億元,

屬於行業前列, 後續理財師團隊的穩定性和繼續擴張是挑戰;資產端風控取決於投決會五人成員, 對個人依賴度高。

指導 | 張揚

撰寫 | 劉馥亮

高端財富管理行業的2017年, 是個監管大年, 市場小年。

根據愛分析調研結果, 高端財富管理領域諸多創新公司都發展停滯, 甚至被迫轉型, 而盈泰財富雲卻實現了高速增長, 截至2017年8月交易額突破400億元, 預計全年交易額達到600億元, 同比增長70%。

盈泰財富雲CEO楊勇認為, 財富管理是一個以產品為動力、以行銷為基礎、以運營為核心的行業, 監管變化影響的是上游產品端, 上游發生變化, 下游一定會震動。 監管的變化, 比如減持新規、定增新規等的出臺, 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時間適應變化,

包括調整產品和開發新資產, 同時高淨值客戶也趨於保守, 處於觀望, 造成了“市場小年”的行業現狀。

從2017年上半年結果看, 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保持了穩步增長, 高端客戶投資保守, 資金流向傳統大型金融機構是出於安全考慮;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則開始出現分化, 上市公司諾亞、钜派和頭部創新公司盈泰財富雲都實現了高速增長, 而初長的小公司則發展受阻。

發佈私享雲App, 從平臺到生態

盈泰財富雲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 介入上游資產端和下游財富端, 保持了自身平臺的獨立性。

資產端, 盈泰財富雲控股了6家、參股了3家、合作了20多家私募基金, 構建了一個私募矩陣。 盈泰財富雲沒有自建資產端,

只負責篩選資產, 即使是參股機構的資產, 盈泰財富雲也可以選擇不發行, 保證了平臺站在客戶角度的獨立性。

財富端, 盈泰財富雲通過股權關係連接了40個財富管理團隊, 如果業績好, 理財師可以享有盈泰財富雲的股權, 成為合夥人:交叉持股, 讓雙方綁定得更為緊密。 目前, 盈泰財富雲線下有300多名理財師, 人年均產能在2億元, 屬於行業內的精英理財師。

2017年8月, 盈泰財富雲面向高淨值客戶發佈私享雲APP, 原有的私募雲APP則專門服務理財師展業。 私享雲的目的是圍繞高淨值客群構建一個生態:在提供金融產品之外, 圍繞高端客戶需求提供更多品類的服務, 目前上線的有大健康和品質生活服務, 後續將添加移民和留學等。

大健康包括為客戶提供定制化體檢和專業醫療服務;品質生活服務則是盈泰財富雲自建了一個商城, 為客戶提供高品質、專屬的定制化產品。 楊勇認為, 財富管理業務銷售金融產品的利潤都是風險利潤(參考近日美美理財墊付資金1200萬元), 而大健康和品質生活服務貢獻的利潤則不一樣。

私享雲可以進一步綁定與高淨值客戶關係, 並提高單客價值。 此外, 私享雲APP的發佈, 可以對客戶、產品和理財師三者實現資料分析和打標籤, 為提升理財師產能提供輔助工具;也能説明客戶資產配置提供資料支援, 如果理財師推薦的產品與客戶需求產生較大偏離度, 平臺能及時發現並予以糾正。

理財師人均產能高, 合夥人方式類直營

盈泰財富雲入股財富管理機構, 但理財師都要入職盈泰財富雲體系內的基金銷售公司恒宇天澤, 在這過程中會有篩選, 盈泰財富雲只挑選成熟理財師, 這些理財師一般有20-50個客戶。 盈泰財富雲與理財師的關係, 以合夥人的方式, 效果上類似直營。

從愛分析調研結果看, 直營才能有效掌握用戶。 在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中, 諾亞、钜派、宜信和盈泰財富雲等頭部公司都採用了直營方式;在理財師平臺中, 小虎金融開始搭建直營團隊, 高搜易則凍結了理財師平臺。

盈泰財富雲理財師人均產能2億元, 已經處於行業較高水準(諾亞精英理財師水準), 未來提升空間有限。 且盈泰財富雲理財師隊伍沒有梯隊建設和內部培養, 都是從外部挑選成熟理財師,後續擴張主要依靠吸引更多精英理財師加入。

吸引理財師,盈泰財富雲主要滿足了三個需求:1)豐富優質的產品供應;2)潛在的客源;3)傭金高和結算快。

產品供應方面,盈泰財富雲資產來源多樣,且管理層根據對中國宏觀環境的判斷,緊隨國家供給側改革方向配置資產,包括二級市場的佈局,但現階段高淨值客戶投資保守,股權專案募集難度大,產品仍以固定收益類為主。

高端理財目前仍以線下獲客為主,在為理財師導流上,盈泰財富雲的想像空間在於,私享雲APP的發佈,可以積累高淨值客戶的資料,從而通過客戶畫像提升成單效率,同時也可以為更精准的獲客提供支撐。

目前盈泰財富雲的理財師流動性較低,但是,人均產能2億元的理財師,是高端理財市場的優質稀缺資源,在盈泰財富雲和諾亞、钜派、宜信、恒天等機構之間享有主動和選擇權。成熟理財師的擴張,不全由盈泰財富雲掌控節奏,楊勇表示,理財師也在觀察公司的能力和表現,是一個雙方吸引和認識的過程。

除了維持現有團隊的穩定,如何吸引更多精英理財師加入,對盈泰財富雲是個不小的挑戰。

資產配置具備前瞻意識,對個人經驗依賴度較高

從資產配置角度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相比銀行、券商,在資產的品類豐富度、對多品種資產的理解和獲取上都佔據優勢;但短期內這一資產端優勢尚無法改變行業格局,現階段高端客戶還是以固收資產為主,銀行在固收產品上經驗豐富、能力強大。

盈泰財富雲自成立開始,便是依據對中國宏觀市場走勢來配置資產,前瞻意識較強。反觀很多財富管理機構,更多是順週期跟隨狀態,往往選擇當期好賣的資產,一旦形勢變化則容易陷入困境。

2014年底,盈泰財富雲開始佈局股市,2015年的大牛市證明了楊勇的判斷,也讓盈泰財富雲證明了自身的能力。在當前時點,A股表現不佳,很多財富機構的私募證券產品銷售困難,但盈泰財富雲認為二級市場蘊含機會,已經開始佈局。

楊勇認為,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和結構的調整,使得財富管理傳統配置的兩大類資產——房地產和政信無以為繼,中央為培育新動能開出的藥方是“供給側改革”,盈泰財富雲也緊跟黨的步伐,推出了很多“供給側資產”,比如,與四達時代合作,推動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輸出國產電視劇和動畫到非洲地區;攜手北大未名入股美國生物藥企,佈局大健康產業等等。

自成立以來,盈泰財富雲幾乎未銷售信託產品,表明了與傳統財富管理產品的決裂。

盈泰財富雲是個資產大篩手。每週,由產品經理將專案提交給立項會,立項通過則開始現場的盡調,之後再由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產品是否上線發行。投決會目前由五人組成,實行一票否決制,只要五人中有一人不通過,則產品不得上線,投決會是產品風控的核心環節。

盈泰財富雲根據宏觀走勢做出預判,領先於市場提前配置資產,是盈泰財富雲的能力和重要競爭力,也是作為財富管理機構為客戶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應有之義。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對於市場走勢的判斷、資產類別的選擇,還是具體項目的篩選,都極度依賴于包括董事長梁越和總裁楊勇在內的幾位高層的經驗,是無法複製的競爭力和壁壘,但也蘊含著風險。

由於財富管理需要為客戶配置多樣化的產品,且盈泰財富雲一年發行產品規模達到五六百億,五位元投決會成員需要對各類資產、各個行業、各種產品形式都非常瞭解,這對個人能力的要求極高。

根據愛分析財富管理評價模型,從獲客、資產配置、資產匹配、風控和品牌等五個維度對盈泰財富雲進行評價:

獲客上,高端財富管理領域通過線下獲客,盈泰財富雲理財師人均產能2億,效率較高,私享雲能幫助理財師進一步提高產能;累計成交的高淨值客戶數超過1萬名,在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中位於前列;在穩定住現有理財師團隊之餘,後續的規模擴張依賴于吸引更多精英理財師的加入,是個不小的挑戰;

資產配置方面,盈泰財富雲能領先市場提前佈局資產,宏觀判斷能力較強;通過控股、參股的方式掌握多個資產管理機構,資產來源多樣,與自建資產端且只發行自家產品的平臺相比,開放性更強;年發行規模較大,資產端議價能力較強;

資產匹配上,高端財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實現匹配,私享雲APP能積累客戶資料和打標籤,為客戶配置資產提供一定的資料輔助;

風控層面,40多人的產品經理團隊,資產端人員配備充足,但對投決會5位成員的個人經驗依賴度較高。

愛分析曾於2016年6月調研過盈泰財富雲(盈泰財富雲:理財師平臺中的異類 | 公司調研),近期,愛分析再次專訪盈泰財富雲,與盈泰財富雲創始人兼CEO楊勇就高端財富管理行業趨勢和盈泰財富雲戰略進行探討,摘抄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資產端風控取決於投決會

愛分析:對今年的資產端形勢怎麼看?

楊勇:之前就說資產荒,現在更荒了,我指的是傳統資產荒,比如房地產、政信,就是客戶一看就明白的資產很少了。

但我認為資產是蓬勃發展的,只是很多人看不懂。舉個例子,盈泰財富雲有一個項目,幫助北大未名收購美國一家生物製藥公司,那公司掌握著核心技術,這是大健康產業,一定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股權項目,但如果你要說服投資人,需要跟他們講解大健康產業和各種技術,而且是浮動收益,很難募得動。

最後只能是依靠創新的產品設計,北大未名是母公司提供一定的保障,然後對超額收益分成比例進行相應調整,最終完成這個項目的投資。

愛分析:現在資產端核心職責是在產品設計這個環節?

楊勇:資產端是這樣的,在融資主體層面,債權融資必須是知名企業,因為他違約成本高;股權融資的一定不能是知名企業,越知名風險越大,因為估值已經上去了。

在資產端,我們的資產管理平臺恒宇天澤是個基金銷售機構,上面架設了很多資產管理人,資產由其他人開發,所以我們上游資產端是多樣化的,哪個產品好我做哪個,管理人沒有名氣沒關係,把東西拿出來看看,我鑒別一下就知道好壞,規避風險最核心的一條,是一定要穿透產品看資產。

愛分析:資產端篩選,風控團隊是自己建?

楊勇:必須是自己建,全部都得有,我們現在產品經理有40多人,分成五個團隊。風控的核心還是在投資決策委員會,產品經理更多的還是完成基礎工作,比如現場盡調、財務報表真實性的審核。投決會主要還是大方向的判斷,方向對了,剩下的問題就更好辦。

愛分析:一些新興資產類別,比如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類的資產,跟高淨值客戶的匹配度高嗎?

楊勇:主要還是風險跟收益匹配程度的問題。這一類資產,如果是低風險的,收益比銀行理財高不了多少,我們費勁去幫客戶配置,不如直接建議客戶買銀行理財。

愛分析:正常情況下一年要發多少個專案?

楊勇:這個取決於項目,沒有計劃。每週一會有大量專案過來,資產管理人一個個講,講完之後先立項,立項完開始所有的現場盡調,最後是投決。立項會、投決會,這兩個是最關鍵的。產品和資產端把控住了,才有未來,第一是數量,有數量團隊才能發展,第二是品質,保證不出事。

愛分析:資產的平均期限有多長?

楊勇:債權類的大概是1-2年,股權類的3-5年,很少長過8年,也發不動。

愛分析:如果核心是取決於投決會的資產理解能力,項目數增多,是不是很難避免出問題?

楊勇:募投管退,還有一個關鍵點,是資產處置能力,這也是很核心的能力。

愛分析:海外資產方面有什麼考慮?

楊勇:海外我們有項目,比如投了一個英超的球隊。但總體在資產選擇方面,我們認為風景這邊獨好,國外2%的增長率就算快了,中國有6%的增長率。從資產增值角度看,肯定在中國會更快,至於海外,有項目我們就看,沒有也不強求。

理財師增速與客戶數增速的匹配尚在摸索

愛分析:理財師規模的擴張,短期有什麼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楊勇:我們現在客戶發掘得夠多,但理財師開始顯得不夠。之前,我們習慣的是匹配上產品的速度和增加理財師的速度,產品多了加理財師,理財師多了增加產品供給,這是我們擅長的;但現在匹配客戶增長和增加理財師的速度,我們還在摸索。

愛分析:能達到產能2億的理財師,一般需要多久的年限?

楊勇:3-5年吧,我們要的都是熟手,到了盈泰就能出單,他自己應該有20-50個成交客戶,這樣來了比較容易上手,因為他能分辨什麼是好資產。剛入行的新手,對資產沒有分辨能力。

愛分析:主要依靠什麼吸引這部分熟手?

楊勇:需要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理財師也在觀察我們,看我們的資產安不安全和產品如何,我們也需要一個證明的過程,所以我也沒有那麼著急。

財富管理轉型資產管理艱難

愛分析:如何判斷高淨值用戶在盈泰財富雲平臺上的活躍度?

楊勇:行業內各家都挺難判斷,但我有私享雲APP以後就好辦了,私享雲日活多少,就能看得出來。我們可以給客戶貼標籤,只要我們內容夠豐富,客戶願意天天用私享雲APP,貼標籤就容易多了。

愛分析:高淨值用戶每天登錄私享雲APP的需求和目的是什麼?

楊勇:比如看自己的資產,他的存量資產,投完後企業會有變化,我們更新這些資訊的變化,他會感興趣;還有財經新聞他會感興趣,我們可以針對性很強地提供高淨值用戶感興趣的財經新聞。

另外是生活類的商城,健康服務,會員權益,他們都會感興趣。比如我們每十天給客戶送一次生鮮水果,選全國各地最好的,比如前段時間的北京平谷大桃,還有威海的皮皮蝦,客戶在私享雲預約,預約之後我們寄送過去。通過各類服務,跟客戶建立連接。

愛分析:收入結構裡,主要還是銷售傭金,管理費占比較低?

楊勇:對,但構建起生態之後,收入開始變得多元化,不僅僅是金融業務的收入,這樣利潤也就不會全都是風險利潤。

愛分析:如何看待財富管理機構轉型資產管理?

楊勇:風險大,很難。我覺得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是完全兩個概念,財富管理是要廣度的,要對各類金融產品都很瞭解,你像個醫生,對各種藥品都瞭解,站在客戶的角度,去幫他挑最合適的藥。

資產管理是做藥的,就是研發一種藥,可能十年才研發出來一隻新藥。研發藥的和銷售藥的醫藥代表,能一樣嗎?這是兩個人群,轉型是很困難的。

關注愛分析訂閱號(ifenxicom),回復“ 盈泰財富雲 ”即可獲得完整版報告。

都是從外部挑選成熟理財師,後續擴張主要依靠吸引更多精英理財師加入。

吸引理財師,盈泰財富雲主要滿足了三個需求:1)豐富優質的產品供應;2)潛在的客源;3)傭金高和結算快。

產品供應方面,盈泰財富雲資產來源多樣,且管理層根據對中國宏觀環境的判斷,緊隨國家供給側改革方向配置資產,包括二級市場的佈局,但現階段高淨值客戶投資保守,股權專案募集難度大,產品仍以固定收益類為主。

高端理財目前仍以線下獲客為主,在為理財師導流上,盈泰財富雲的想像空間在於,私享雲APP的發佈,可以積累高淨值客戶的資料,從而通過客戶畫像提升成單效率,同時也可以為更精准的獲客提供支撐。

目前盈泰財富雲的理財師流動性較低,但是,人均產能2億元的理財師,是高端理財市場的優質稀缺資源,在盈泰財富雲和諾亞、钜派、宜信、恒天等機構之間享有主動和選擇權。成熟理財師的擴張,不全由盈泰財富雲掌控節奏,楊勇表示,理財師也在觀察公司的能力和表現,是一個雙方吸引和認識的過程。

除了維持現有團隊的穩定,如何吸引更多精英理財師加入,對盈泰財富雲是個不小的挑戰。

資產配置具備前瞻意識,對個人經驗依賴度較高

從資產配置角度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相比銀行、券商,在資產的品類豐富度、對多品種資產的理解和獲取上都佔據優勢;但短期內這一資產端優勢尚無法改變行業格局,現階段高端客戶還是以固收資產為主,銀行在固收產品上經驗豐富、能力強大。

盈泰財富雲自成立開始,便是依據對中國宏觀市場走勢來配置資產,前瞻意識較強。反觀很多財富管理機構,更多是順週期跟隨狀態,往往選擇當期好賣的資產,一旦形勢變化則容易陷入困境。

2014年底,盈泰財富雲開始佈局股市,2015年的大牛市證明了楊勇的判斷,也讓盈泰財富雲證明了自身的能力。在當前時點,A股表現不佳,很多財富機構的私募證券產品銷售困難,但盈泰財富雲認為二級市場蘊含機會,已經開始佈局。

楊勇認為,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和結構的調整,使得財富管理傳統配置的兩大類資產——房地產和政信無以為繼,中央為培育新動能開出的藥方是“供給側改革”,盈泰財富雲也緊跟黨的步伐,推出了很多“供給側資產”,比如,與四達時代合作,推動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輸出國產電視劇和動畫到非洲地區;攜手北大未名入股美國生物藥企,佈局大健康產業等等。

自成立以來,盈泰財富雲幾乎未銷售信託產品,表明了與傳統財富管理產品的決裂。

盈泰財富雲是個資產大篩手。每週,由產品經理將專案提交給立項會,立項通過則開始現場的盡調,之後再由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產品是否上線發行。投決會目前由五人組成,實行一票否決制,只要五人中有一人不通過,則產品不得上線,投決會是產品風控的核心環節。

盈泰財富雲根據宏觀走勢做出預判,領先於市場提前配置資產,是盈泰財富雲的能力和重要競爭力,也是作為財富管理機構為客戶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應有之義。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對於市場走勢的判斷、資產類別的選擇,還是具體項目的篩選,都極度依賴于包括董事長梁越和總裁楊勇在內的幾位高層的經驗,是無法複製的競爭力和壁壘,但也蘊含著風險。

由於財富管理需要為客戶配置多樣化的產品,且盈泰財富雲一年發行產品規模達到五六百億,五位元投決會成員需要對各類資產、各個行業、各種產品形式都非常瞭解,這對個人能力的要求極高。

根據愛分析財富管理評價模型,從獲客、資產配置、資產匹配、風控和品牌等五個維度對盈泰財富雲進行評價:

獲客上,高端財富管理領域通過線下獲客,盈泰財富雲理財師人均產能2億,效率較高,私享雲能幫助理財師進一步提高產能;累計成交的高淨值客戶數超過1萬名,在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中位於前列;在穩定住現有理財師團隊之餘,後續的規模擴張依賴于吸引更多精英理財師的加入,是個不小的挑戰;

資產配置方面,盈泰財富雲能領先市場提前佈局資產,宏觀判斷能力較強;通過控股、參股的方式掌握多個資產管理機構,資產來源多樣,與自建資產端且只發行自家產品的平臺相比,開放性更強;年發行規模較大,資產端議價能力較強;

資產匹配上,高端財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實現匹配,私享雲APP能積累客戶資料和打標籤,為客戶配置資產提供一定的資料輔助;

風控層面,40多人的產品經理團隊,資產端人員配備充足,但對投決會5位成員的個人經驗依賴度較高。

愛分析曾於2016年6月調研過盈泰財富雲(盈泰財富雲:理財師平臺中的異類 | 公司調研),近期,愛分析再次專訪盈泰財富雲,與盈泰財富雲創始人兼CEO楊勇就高端財富管理行業趨勢和盈泰財富雲戰略進行探討,摘抄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資產端風控取決於投決會

愛分析:對今年的資產端形勢怎麼看?

楊勇:之前就說資產荒,現在更荒了,我指的是傳統資產荒,比如房地產、政信,就是客戶一看就明白的資產很少了。

但我認為資產是蓬勃發展的,只是很多人看不懂。舉個例子,盈泰財富雲有一個項目,幫助北大未名收購美國一家生物製藥公司,那公司掌握著核心技術,這是大健康產業,一定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股權項目,但如果你要說服投資人,需要跟他們講解大健康產業和各種技術,而且是浮動收益,很難募得動。

最後只能是依靠創新的產品設計,北大未名是母公司提供一定的保障,然後對超額收益分成比例進行相應調整,最終完成這個項目的投資。

愛分析:現在資產端核心職責是在產品設計這個環節?

楊勇:資產端是這樣的,在融資主體層面,債權融資必須是知名企業,因為他違約成本高;股權融資的一定不能是知名企業,越知名風險越大,因為估值已經上去了。

在資產端,我們的資產管理平臺恒宇天澤是個基金銷售機構,上面架設了很多資產管理人,資產由其他人開發,所以我們上游資產端是多樣化的,哪個產品好我做哪個,管理人沒有名氣沒關係,把東西拿出來看看,我鑒別一下就知道好壞,規避風險最核心的一條,是一定要穿透產品看資產。

愛分析:資產端篩選,風控團隊是自己建?

楊勇:必須是自己建,全部都得有,我們現在產品經理有40多人,分成五個團隊。風控的核心還是在投資決策委員會,產品經理更多的還是完成基礎工作,比如現場盡調、財務報表真實性的審核。投決會主要還是大方向的判斷,方向對了,剩下的問題就更好辦。

愛分析:一些新興資產類別,比如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類的資產,跟高淨值客戶的匹配度高嗎?

楊勇:主要還是風險跟收益匹配程度的問題。這一類資產,如果是低風險的,收益比銀行理財高不了多少,我們費勁去幫客戶配置,不如直接建議客戶買銀行理財。

愛分析:正常情況下一年要發多少個專案?

楊勇:這個取決於項目,沒有計劃。每週一會有大量專案過來,資產管理人一個個講,講完之後先立項,立項完開始所有的現場盡調,最後是投決。立項會、投決會,這兩個是最關鍵的。產品和資產端把控住了,才有未來,第一是數量,有數量團隊才能發展,第二是品質,保證不出事。

愛分析:資產的平均期限有多長?

楊勇:債權類的大概是1-2年,股權類的3-5年,很少長過8年,也發不動。

愛分析:如果核心是取決於投決會的資產理解能力,項目數增多,是不是很難避免出問題?

楊勇:募投管退,還有一個關鍵點,是資產處置能力,這也是很核心的能力。

愛分析:海外資產方面有什麼考慮?

楊勇:海外我們有項目,比如投了一個英超的球隊。但總體在資產選擇方面,我們認為風景這邊獨好,國外2%的增長率就算快了,中國有6%的增長率。從資產增值角度看,肯定在中國會更快,至於海外,有項目我們就看,沒有也不強求。

理財師增速與客戶數增速的匹配尚在摸索

愛分析:理財師規模的擴張,短期有什麼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楊勇:我們現在客戶發掘得夠多,但理財師開始顯得不夠。之前,我們習慣的是匹配上產品的速度和增加理財師的速度,產品多了加理財師,理財師多了增加產品供給,這是我們擅長的;但現在匹配客戶增長和增加理財師的速度,我們還在摸索。

愛分析:能達到產能2億的理財師,一般需要多久的年限?

楊勇:3-5年吧,我們要的都是熟手,到了盈泰就能出單,他自己應該有20-50個成交客戶,這樣來了比較容易上手,因為他能分辨什麼是好資產。剛入行的新手,對資產沒有分辨能力。

愛分析:主要依靠什麼吸引這部分熟手?

楊勇:需要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理財師也在觀察我們,看我們的資產安不安全和產品如何,我們也需要一個證明的過程,所以我也沒有那麼著急。

財富管理轉型資產管理艱難

愛分析:如何判斷高淨值用戶在盈泰財富雲平臺上的活躍度?

楊勇:行業內各家都挺難判斷,但我有私享雲APP以後就好辦了,私享雲日活多少,就能看得出來。我們可以給客戶貼標籤,只要我們內容夠豐富,客戶願意天天用私享雲APP,貼標籤就容易多了。

愛分析:高淨值用戶每天登錄私享雲APP的需求和目的是什麼?

楊勇:比如看自己的資產,他的存量資產,投完後企業會有變化,我們更新這些資訊的變化,他會感興趣;還有財經新聞他會感興趣,我們可以針對性很強地提供高淨值用戶感興趣的財經新聞。

另外是生活類的商城,健康服務,會員權益,他們都會感興趣。比如我們每十天給客戶送一次生鮮水果,選全國各地最好的,比如前段時間的北京平谷大桃,還有威海的皮皮蝦,客戶在私享雲預約,預約之後我們寄送過去。通過各類服務,跟客戶建立連接。

愛分析:收入結構裡,主要還是銷售傭金,管理費占比較低?

楊勇:對,但構建起生態之後,收入開始變得多元化,不僅僅是金融業務的收入,這樣利潤也就不會全都是風險利潤。

愛分析:如何看待財富管理機構轉型資產管理?

楊勇:風險大,很難。我覺得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是完全兩個概念,財富管理是要廣度的,要對各類金融產品都很瞭解,你像個醫生,對各種藥品都瞭解,站在客戶的角度,去幫他挑最合適的藥。

資產管理是做藥的,就是研發一種藥,可能十年才研發出來一隻新藥。研發藥的和銷售藥的醫藥代表,能一樣嗎?這是兩個人群,轉型是很困難的。

關注愛分析訂閱號(ifenxicom),回復“ 盈泰財富雲 ”即可獲得完整版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