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內蒙古大口吃肉要小心,有可能你啃的是一塊石頭

蘇尼特左旗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的後面便是當地的博物館, 裡面的藏品很多, 圖文並茂的展示了蘇尼特的草原文明、駱駝文化、藝術成就、民風民俗等,

其中有一個展館給渝帆的印象非常深刻, 那就是東蘇肉石館。

博物館工作人員給我們講解道, 東蘇肉石生成於距今約2.3億年的中生代, 由火山熔岩經外力作用及一系列的變化, 岩石冷熱交替後, 經日照風蝕而崩塌碎裂, 後經第四季冰川搬運形成二次碎裂和進一步搬運磨蝕。 冰川消融後部分岩石裸露地表, 岩石中的二氧化矽、鐵元素等在空氣和水的作用下進一步氧化, 呈現出褐色和其他色彩, 以及層狀和原始岩熔的流線帶狀結構。 從而成為瑪瑙質(隱晶質、玉髓質)的獨特條帶狀分佈的區域性肉石。

東蘇肉的特點鮮明, 質地為瑪瑙、玉髓質, 玉化程度高, 摩氏硬度6.5左右。 體量偏中小, 十幾至二十幾公分者最多,

紅白交疊似肥瘦相間, 形、質、色、紋都具備了肉的特點, 且肉質細膩、生熟可分、層次感強、油脂光澤明顯、皮骨清晰, 既有新鮮白亮的生肉(帶皮的生牛肉、羊肉、豬肉皆有), 亦有香嫩酥脆的紅繞肘子等熟 肉, 醬、鹵、燒一應俱全。 故有“南有東坡肉, 北有東蘇肉”的美稱。

博物館內, 展示了很多肥瘦不一的東蘇肉石, 看起來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真到足以以假亂真的程度, 尤其是其中的五花肉石, 這種石頭多為方形, 石中的肌理清晰, 色彩豔麗, 看起來肥瘦相間, 脂肪透明如玉, 瘦肉鮮嫩無比, 真的不可思議, 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同行的朋友對渝帆笑話說, 到這個博物館參觀一定要吃了飯來, 要是餓著肚子來參觀,

真的會流口水, 因為這些肉石太逼真了, 太誘人了。

所以啊, 渝帆在此提醒大家, 雖然蒙古族人民素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聞名, 但如果去東蘇旅遊, 大口吃肉前最好先確認一下, 是不是真正的肉, 否則一口下去, 牙齒掉了一地, 那就歡樂了。

隔著玻璃, 我隨手拍了些照片,

大家一起來看看, 這一塊是不是很像煮熟了的五花肉, 有點像四川的回鍋肉, 剛煮好還沒切片回鍋的樣子。

這一塊明顯像是還沒有煮的五花肉, 像剛從超市買回來的。

這有點像我們挑在碗裡, 有骨頭, 有紅燒肉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是挺用心的,還配上了杯碟,連酒都備好了,還真是好客啊

這一塊像什麼呢?

這一塊像是煮過之後變形了

這像是一截豬腿

燉好的大骨

東蘇肉石欣賞

東蘇肉石欣賞

博物館有很多關於東蘇肉石的文字介紹,大家的興趣可以去看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感覺到餓了麼?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是挺用心的,還配上了杯碟,連酒都備好了,還真是好客啊

這一塊像什麼呢?

這一塊像是煮過之後變形了

這像是一截豬腿

燉好的大骨

東蘇肉石欣賞

東蘇肉石欣賞

博物館有很多關於東蘇肉石的文字介紹,大家的興趣可以去看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感覺到餓了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