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酷派暮年:郭德英、賈躍亭、劉江峰都走了,為何誰都沒能拯救它?

從佔據4G手機市場逾兩成份額、市值超過150億元, 到不再給股東分紅, 跌出國內手機榜前十位, 前後不到3年時間, 酷派到底遭遇了什麼?

暮年的酷派, 又送走了一位為拯救它而來的人。

“收山之作, 敬請光臨”, 8月31日下午, 酷派原CEO劉江峰暗示他將離開。 “首席執行官劉江峰因希望投入更多時間於個人事務上而辭任, 董事會藉此機會對劉江峰擔任首席執行官之任期內對本公司作出的寶貴貢獻表示感謝。 ”當日晚間, 酷派集團發佈公告確認劉江峰辭職, 同時認命蔣超為酷派集團新CEO。

“正因為這些善意或者惡意的聲音, 才讓我更加堅信, 樂視和酷派的聯姻, 必有未來。 因為我相信, 那些不被嘲笑的夢想, 是不值得去追求的。 ”去年8月16日劉江峰從賈躍亭手裡接過酷派的權杖時, 劉江峰信心滿滿。 然而, 1年時間, 酷派百億市值狂跌至36億, 縮水六成以上, 市盈率變成負數。

2015年, 酷派股價曾達2.996港元, 市值超過150億;而在2014年上半年, 酷派佔據了4G手機超過20%的份額。 從穩居國內手機廠商前四, 到市值狂跌過百億, 酷派經歷了什麼?

郭德英果斷撤退

2014年8月20日, 酷派集團一如既往為上市公司股東派發上半年紅利, 每股派發0.01港元。 酷派管理層當時怎麼也想不到, 那竟是酷派3年來最後一次給股東分紅。

▲酷派集團上市後股價表現。

彼時, 處於“中華酷聯”陣營的酷派, 擁有足夠的資本。 在領航4G策略的指導下, 2014年上半年, 酷派集團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4.1億港元, 整體市場份額超過10%、連續4個月4G銷量第一, 一度佔領超過20%的4G市場份額。

然而, 2014年下半年, 國資委突然要求三大運營商削減20%的行銷補貼, 且在3年內連續降低, 當時過度依賴運營商管道的四大手機巨頭中華酷聯, 都深受打擊, 2015年酷派營收同比下滑超過40%。 “當年酷派一直在清庫存, 我感覺它和運營商合作真的沒什麼希望了, 整個市場都改變了。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說。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則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解釋:“2014年驟然從3G邁向4G,

運營商補貼政策終止讓中國在當年6月形成了2億的手機庫存(其中中興、酷派、聯想存量最多), 這批千元3G手機最後被迫當作有Wifi的2G手機在東南亞處理, 耗費時間長達9個月, 財務處理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

曾經風光無限的的酷派, 就此走向衰落, 21歲便步入暮年。 帶領酷派走向巔峰的郭德英, 也因此萌生退意。

▲酷派原大股東郭德英。

2014年12月, 奇虎360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現金成立合資公司奇酷, 奇虎360持有該合資公司45%的股權。 然而, 郭德英想為酷派找的是接盤俠, 據王豔輝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郭德英想退出, 也找過周鴻禕, 但周鴻禕對酷派的控股權沒有興趣, 他是想借助酷派的研發做自己的手機。 ”

被周鴻禕拒絕後, 郭德英找到另一個接盤俠賈躍亭, “郭德英後來找到賈躍亭, 一拍即合。 ”於是, 酷派的2015年, 上演著郭德英“一女兩嫁”, 360、酷派反目成仇的戲碼, 郭德英則在撤退前夕努力將酷派的剩餘價值最大化。

賈躍亭赤手接盤

2015年6月28日, 酷派集團發佈公告, 樂視以3.508元/股的價格、27.3億港元的總價從郭德英手裡收購7.8億股酷派股份,占酷派總股本的17.9%,一躍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

郭德英腳踏兩隻船的行為惹怒了周鴻禕,“寧可玉碎,同歸於盡,所以我說了,誰攔我做手機我就幹死誰,這不是威脅,更不是恐嚇,我說了就會做到,至於有人揚言要弄死我,我一直等著呢。”2015年9月周鴻禕在朋友圈發消息,宣告雙方反目成仇。

同時,360指責酷派違反限制競爭協定,要求酷派以14.85億美元的價格回購360手中所持合資公司49.5%的期權,或者360以一共2.29億美元的價格認購酷派在奇酷所有的50.5%的股權。

看似360揚言退出合資公司,實則逼迫酷派退出,最終360低價得到了奇酷科技,雙方努力打造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奇酷投入360的懷抱,而酷派則虛度了2015年。最終,與奇虎360愛恨糾纏的一年,耽誤了酷派1年多的轉型時間,而手機江湖早已翻天覆地。

▲酷派發展幾經曲折。

對於樂視控股酷派,郭德英在2015年12月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給出了模棱兩可的回應:“我相信外界傳聞有很多猜測成分。”事實上,他謀求撤退的腳步並未停止。

2016年6月17日,樂視再度以1.9港元/股的價格從郭德英手中受讓酷派約11%的股份,總代價為10.47億港元。交易完成後,樂視控股子公司Leview Mobile HK Limited(樂風移動香港)持有酷派28.83%的股權,成為酷派單一最大股東;郭德英所持股份比例降至9.21,不再是酷派控股股東。

兩筆交易,郭德英套現37.7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8億元)。所以,也有業界人士將其解讀為郭德英見勢不妙、套現離場的故事。

奇酷科技的成功劃給了360,樂視接手的仍是2014年下半年那個被政策突然打蒙了的酷派——依賴著運營商管道,在公開管道鮮有建樹,被手機行業的新浪潮拋在身後。

劉江峰無力回天

“現在我可能會遭遇很多冷眼、嘲笑、打擊,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和團隊會和這個世界平起平坐,坐看風起雲湧,花開花落。”曾經,面對外界的重重質疑,劉江峰回應。現在,劉江峰走了,在帶領酷派走出泥潭之前,他自己的職業生涯也陷入了泥潭。

對於他的離開,業界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評價,言外之意,酷派陷入如今的窘境錯不在劉江峰。

▲酷派原CEO劉江峰。

2016年8月16日,酷派與樂視聯合推出的首款新機COOL 1發佈會上,酷派集團董事局主席賈躍亭通過視頻正式任命劉江峰為酷派CEO。

掌舵酷派之初,劉江峰躊躇滿志。“後來我覺得酷派不錯,這邊相對獨立一些,有獨立舞臺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重新構建一個品牌。”走馬上任不久,劉江峰為自己制定了目標:“五年內酷派手機銷量過億,重回行業第一,酷派集團市值過千億。”

也許,那時劉江峰並不知悉他所接手的酷派面臨著怎樣的境況:上年度營收同比下降41%,除稅前毛利率僅10.8%,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5億港元,資產淨值74.16億港元,資產負債率約48.07%,大量的運營商管道定制手機庫存……

走馬上任之初,劉江峰忙著對酷派進行內部整合以及清理庫存,直到4個月後他才對外宣佈,“酷派現在已經順利完成內部整合,此前手機的庫存現在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重點會集中在去開拓更多的市場空間,樹立全新的用戶口碑。”

在那之前,他已經發現酷派的問題遠比他想像得嚴重,所以他說:“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明年活下來,最好有盈利,因為今年我們是虧損的,我從來沒在虧損的企業幹過,這也是非常掙扎的事情。”

然而,2014年運營商管道帶來的毀滅性打擊,酷派仍需要時間去消化,清理庫存、財務虧損都需要時間去彌合。然而,當2016年11月酷派發佈公告預計酷派2016年虧損30億港元時,酷派股價應聲下跌至0.91港元,3個月內股價近乎腰斬。

大股東樂視系的資金鏈危機,讓本就沒剩多少時間的酷派更加如履薄冰。樂視危機的發酵,導致酷派股價斷崖式下跌,12月7日,樂視融資盤被捲入券商平倉傳聞,酷派集團股票當日再度暴跌13.75%,每股報0.69港元。迄今,酷派股價停牌卡在0.72港元,但被易方達基金砍掉85%的估值,每股僅0.11港元,複牌後市值如何還是未知數。

更加糟糕的是,酷派的經營情況一直未見起色。迄今,酷派仍未公佈2016年年報,但酷派發佈的2016年未經審計業績報告顯示,酷派2016年營收同比減少45.5%,毛利同比減少77.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盈轉虧、虧損42.1億港元;而酷派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銳減超過50%,虧損同比擴大6億-8億港元。市場份額方面,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智慧手機市場保有量資料顯示,酷派市場份額已下滑至11位,市場保有量僅1%。

▲酷派近幾年營收情況。

劉江峰掌舵1年,一刀刀切掉酷派的頑疾,推出3款新品,然而外界給酷派的時間終究不足以讓他大展拳腳。“在酷派這一年,對我來說在過去的20多年職業生涯裡是沒有碰到的情況。”劉江峰坦言。

樂視以3.508元/股的價格、27.3億港元的總價從郭德英手裡收購7.8億股酷派股份,占酷派總股本的17.9%,一躍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

郭德英腳踏兩隻船的行為惹怒了周鴻禕,“寧可玉碎,同歸於盡,所以我說了,誰攔我做手機我就幹死誰,這不是威脅,更不是恐嚇,我說了就會做到,至於有人揚言要弄死我,我一直等著呢。”2015年9月周鴻禕在朋友圈發消息,宣告雙方反目成仇。

同時,360指責酷派違反限制競爭協定,要求酷派以14.85億美元的價格回購360手中所持合資公司49.5%的期權,或者360以一共2.29億美元的價格認購酷派在奇酷所有的50.5%的股權。

看似360揚言退出合資公司,實則逼迫酷派退出,最終360低價得到了奇酷科技,雙方努力打造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奇酷投入360的懷抱,而酷派則虛度了2015年。最終,與奇虎360愛恨糾纏的一年,耽誤了酷派1年多的轉型時間,而手機江湖早已翻天覆地。

▲酷派發展幾經曲折。

對於樂視控股酷派,郭德英在2015年12月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給出了模棱兩可的回應:“我相信外界傳聞有很多猜測成分。”事實上,他謀求撤退的腳步並未停止。

2016年6月17日,樂視再度以1.9港元/股的價格從郭德英手中受讓酷派約11%的股份,總代價為10.47億港元。交易完成後,樂視控股子公司Leview Mobile HK Limited(樂風移動香港)持有酷派28.83%的股權,成為酷派單一最大股東;郭德英所持股份比例降至9.21,不再是酷派控股股東。

兩筆交易,郭德英套現37.7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8億元)。所以,也有業界人士將其解讀為郭德英見勢不妙、套現離場的故事。

奇酷科技的成功劃給了360,樂視接手的仍是2014年下半年那個被政策突然打蒙了的酷派——依賴著運營商管道,在公開管道鮮有建樹,被手機行業的新浪潮拋在身後。

劉江峰無力回天

“現在我可能會遭遇很多冷眼、嘲笑、打擊,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和團隊會和這個世界平起平坐,坐看風起雲湧,花開花落。”曾經,面對外界的重重質疑,劉江峰回應。現在,劉江峰走了,在帶領酷派走出泥潭之前,他自己的職業生涯也陷入了泥潭。

對於他的離開,業界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評價,言外之意,酷派陷入如今的窘境錯不在劉江峰。

▲酷派原CEO劉江峰。

2016年8月16日,酷派與樂視聯合推出的首款新機COOL 1發佈會上,酷派集團董事局主席賈躍亭通過視頻正式任命劉江峰為酷派CEO。

掌舵酷派之初,劉江峰躊躇滿志。“後來我覺得酷派不錯,這邊相對獨立一些,有獨立舞臺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重新構建一個品牌。”走馬上任不久,劉江峰為自己制定了目標:“五年內酷派手機銷量過億,重回行業第一,酷派集團市值過千億。”

也許,那時劉江峰並不知悉他所接手的酷派面臨著怎樣的境況:上年度營收同比下降41%,除稅前毛利率僅10.8%,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5億港元,資產淨值74.16億港元,資產負債率約48.07%,大量的運營商管道定制手機庫存……

走馬上任之初,劉江峰忙著對酷派進行內部整合以及清理庫存,直到4個月後他才對外宣佈,“酷派現在已經順利完成內部整合,此前手機的庫存現在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重點會集中在去開拓更多的市場空間,樹立全新的用戶口碑。”

在那之前,他已經發現酷派的問題遠比他想像得嚴重,所以他說:“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明年活下來,最好有盈利,因為今年我們是虧損的,我從來沒在虧損的企業幹過,這也是非常掙扎的事情。”

然而,2014年運營商管道帶來的毀滅性打擊,酷派仍需要時間去消化,清理庫存、財務虧損都需要時間去彌合。然而,當2016年11月酷派發佈公告預計酷派2016年虧損30億港元時,酷派股價應聲下跌至0.91港元,3個月內股價近乎腰斬。

大股東樂視系的資金鏈危機,讓本就沒剩多少時間的酷派更加如履薄冰。樂視危機的發酵,導致酷派股價斷崖式下跌,12月7日,樂視融資盤被捲入券商平倉傳聞,酷派集團股票當日再度暴跌13.75%,每股報0.69港元。迄今,酷派股價停牌卡在0.72港元,但被易方達基金砍掉85%的估值,每股僅0.11港元,複牌後市值如何還是未知數。

更加糟糕的是,酷派的經營情況一直未見起色。迄今,酷派仍未公佈2016年年報,但酷派發佈的2016年未經審計業績報告顯示,酷派2016年營收同比減少45.5%,毛利同比減少77.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盈轉虧、虧損42.1億港元;而酷派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銳減超過50%,虧損同比擴大6億-8億港元。市場份額方面,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智慧手機市場保有量資料顯示,酷派市場份額已下滑至11位,市場保有量僅1%。

▲酷派近幾年營收情況。

劉江峰掌舵1年,一刀刀切掉酷派的頑疾,推出3款新品,然而外界給酷派的時間終究不足以讓他大展拳腳。“在酷派這一年,對我來說在過去的20多年職業生涯裡是沒有碰到的情況。”劉江峰坦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