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啥玩意能8年暴漲500萬倍?ICO“慘案”這樣煉成的

主角叫ICO

又一起網路金融“慘案”釀成了, 正如日中天的ICO, 突然遇到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 瞬間“急凍”。 唯一的好消息是, 監管部門快速出手遏制了這次金融慘案的蔓延。

七部委掐住ICO“咽喉”

9月4日, 一行三會、網信辦、工商總局、工信部聯合發文《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指出,

近期, 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湧現, 投機炒作盛行,

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 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截至4日晚, 累計有24家ICO平臺停止ICO服務或關閉網站。 什麼叫一錘定音?這就是。

於是, 隱藏在ICO背後的十數萬投資者、數十億資金, 受到沉重打擊。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

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平臺43家, 完成的ICO專案融資26.16億元人民幣。 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從抽樣資料看, 男性占八成;用戶年齡主要分佈在20-49歲之間。

於是, 在七部委公告之後, 其中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 將不得不為自己激進、盲目的投資繳納不菲的“學費”。 這怪不得別人, 相信很投資者只是從百度百科上瞭解啥玩意叫ICO, 而其實際意義還沒有瞭解。

ICO是個什麼鬼?

ICO究竟是個什麼鬼?

ICO, 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 用中文表達, 就是“首次代幣發行”, 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 是區塊鏈專案首次發行代幣, 募集比特幣、乙太坊等通用數位貨幣的行為。

要想理解這玩意是啥玩意, 故事很長。 我們簡單扒拉一下。 從近年來炒作火熱的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講起。

20世紀80年代, 密碼學家首次提出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概念

設想這種貨幣能夠實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性、可拓展性、安全可靠。 希望這樣能夠克服中央銀行貨幣體系的缺點。

2009年, 第一款數字貨幣——比特幣(BTC)誕生

而到了最近, 國內比特幣價格一舉刷新歷史記錄, 突破每枚3萬元人民幣大關。 如果用增長速度、幅度來描述, 比特幣8年大概暴漲500萬倍, 目前整個數字貨幣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 ICO專案,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 如果完整翻譯的話, 應該是“首次公開募集數字加密代幣”專案。

於是, 海量資本聞風而動, 湧入數位貨幣市場,造就了ICO項目市場爆火。這些融資的代幣,最初是比特幣,後來有萊特幣、乙太幣等新型數位貨幣。江湖傳言,還有“傻幣”、“馬勒戈幣”這樣的奇妙品種。

如果說數位貨幣跟藝術品一樣,具有物以稀為貴升值要素,有投資價值。那麼在ICO融資過程中,發行方可以繞開嚴格的資本監管,投資方進入無門檻,募集後ICO資金沒有託管、更沒有監管,資金去向成謎、專案沒有落地。這簡直具備“騙局製造新基地”所有先天要素,就等一個略為懂行的人來操作。

監管空白的天然風險

怎麼就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呢?

ICO在國內,風頭正勁。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

一家ICO創業公司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就吸引了超過1.5億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億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頻交易員通過ICO專案,短短4天募到5.5萬個比特幣和31.6萬個乙太坊,價值2億多美元,融資速度之快,金額之大轟動一時。

國內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國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話不斷刺激著投資者湧入。被戲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曾創立一個名為EOS的區塊鏈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在ICO平臺上融到1.85億美元。7月2日,這一項目在二級市場市值沖到50億美元。而在前幾年,李笑來的公開身份還是新東方的一名教師。

而國內忽悠者玩ICO,大多用傳銷模式,向社會廣泛發行,而不是針對專業的投資機構發行。他們用早期股票坐莊模式操作,或者直接用傳銷模式來拉人頭。

這樣的所謂ICO,別說技術創新,就是非法集資嘛。

閩商觀察

專業的事兒讓專業人去幹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ICO本身是基於區塊鏈的一種科技創新。同樣,ICO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是不瞭解這玩意是啥玩意。那麼這樣的投資品種,向普通投資者進行融資,本身就有“詐騙”的嫌疑。

有一個問題在於,

不管什麼樣子的科技、模式、管道創新,只要進入中國市場,總有一群“忽悠大師”能夠將之“忽悠瘸了”:

比如把直銷變成傳銷;

把上市變成圈錢;

把P2P弄成高利貸;

把ICO變成非法集資。

這方面,需要監管部門的強力監管與警示。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新型投資專案現在是日新月異,幾乎日日都有新概念。但前沿的投資項目,還是留給那些專業機構率先試水,讓有承受能力的大佬去啖頭碗湯吧。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是股民朋友耳熟能詳的一句警語。對於投資者來說,任何一個項目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而不同風險的投資標的,給投資者設立的門檻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股市有主機板、創業板、新三板;新三板還有創新層、基礎層。

這是針對不同投資對象作出的風險區隔。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這是投資學的最基礎、最底層的認知。如果只是因為可能存在的高收益,忽略背後的高風險,絕大多數都將血本無歸。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林仙平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湧入數位貨幣市場,造就了ICO項目市場爆火。這些融資的代幣,最初是比特幣,後來有萊特幣、乙太幣等新型數位貨幣。江湖傳言,還有“傻幣”、“馬勒戈幣”這樣的奇妙品種。

如果說數位貨幣跟藝術品一樣,具有物以稀為貴升值要素,有投資價值。那麼在ICO融資過程中,發行方可以繞開嚴格的資本監管,投資方進入無門檻,募集後ICO資金沒有託管、更沒有監管,資金去向成謎、專案沒有落地。這簡直具備“騙局製造新基地”所有先天要素,就等一個略為懂行的人來操作。

監管空白的天然風險

怎麼就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呢?

ICO在國內,風頭正勁。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

一家ICO創業公司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就吸引了超過1.5億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億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頻交易員通過ICO專案,短短4天募到5.5萬個比特幣和31.6萬個乙太坊,價值2億多美元,融資速度之快,金額之大轟動一時。

國內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國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話不斷刺激著投資者湧入。被戲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曾創立一個名為EOS的區塊鏈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在ICO平臺上融到1.85億美元。7月2日,這一項目在二級市場市值沖到50億美元。而在前幾年,李笑來的公開身份還是新東方的一名教師。

而國內忽悠者玩ICO,大多用傳銷模式,向社會廣泛發行,而不是針對專業的投資機構發行。他們用早期股票坐莊模式操作,或者直接用傳銷模式來拉人頭。

這樣的所謂ICO,別說技術創新,就是非法集資嘛。

閩商觀察

專業的事兒讓專業人去幹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ICO本身是基於區塊鏈的一種科技創新。同樣,ICO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是不瞭解這玩意是啥玩意。那麼這樣的投資品種,向普通投資者進行融資,本身就有“詐騙”的嫌疑。

有一個問題在於,

不管什麼樣子的科技、模式、管道創新,只要進入中國市場,總有一群“忽悠大師”能夠將之“忽悠瘸了”:

比如把直銷變成傳銷;

把上市變成圈錢;

把P2P弄成高利貸;

把ICO變成非法集資。

這方面,需要監管部門的強力監管與警示。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新型投資專案現在是日新月異,幾乎日日都有新概念。但前沿的投資項目,還是留給那些專業機構率先試水,讓有承受能力的大佬去啖頭碗湯吧。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是股民朋友耳熟能詳的一句警語。對於投資者來說,任何一個項目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而不同風險的投資標的,給投資者設立的門檻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股市有主機板、創業板、新三板;新三板還有創新層、基礎層。

這是針對不同投資對象作出的風險區隔。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這是投資學的最基礎、最底層的認知。如果只是因為可能存在的高收益,忽略背後的高風險,絕大多數都將血本無歸。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林仙平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