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街頭塗鴉到大型雕塑 KAWS是如何在20年中跨越藝術和時尚的界限的?

昨日下午, 在餘德耀美術館外臨時搭建的帳篷內, 一場發佈會正在舉行, 紅色幕布被筒射燈照得顏色分明, 身著白色襯衫的侍者單手托著飲料, 就著歐美流行樂的節奏走來走去。 發佈會的主角是KAWS, 一位出生於1974年、來自美國新澤西州、原名為Brian Donnelly的藝術家。 他說話輕聲細語, 謙遜得有些寡言, 當記者的鏡頭對準他和策展人Andrea Karnes時, 他看起來有些局促。

KAWS曾在接受《Interview》雜誌的採訪時說過, 他的藝術道路是從少年時代迷上溜旱冰和街頭塗鴉開始的, 而他之所以會喜歡這兩者, 是因為“他們都是單打獨鬥的活動, 無論去哪你都可以做, 不需要別人參與”。 這位藝術家的性格可見一斑。

KAWS近期在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研究性巡展“KAWS:始于終點”將在餘德耀美術館舉行。 這將是這位集塗鴉藝術家、畫家、插畫家、雕塑家、玩具製造者和產品設計師于一身的藝術家在亞洲舉辦的首個階段性回顧展,

展覽涵蓋了他創作至今的油畫、雕塑、素描、玩具及街頭塗鴉等藝術作品, 深度剖析他近20年來的藝術創作。

“X”形雙眼、球根狀骷髏頭骨是KAWS的藝術創作中的標識性形象。 這些視覺元素被廣泛應用在街頭藝術、服裝、玩具、雕塑和耐克、A Bathing Ape、Marc Jacobs等時尚品牌聯名產品中, 令KAWS成為波普文化的當代代言人和跨界的成功典範。

從街頭塗鴉、廣告顛覆到大型雕塑

KAWS在澤西城出生長大, 而一河之隔的紐約則是他少年時代的遊樂場——他滑著滑板, 手持噴漆, 在曼哈頓的大街小巷塗塗畫畫。 1993年, 他進入曼哈頓視覺藝術學院學習插畫, 在求學生涯中, 他做出了個人藝術創作道路的一大轉變。 他開始在廣告海報上作畫——偷偷地把公車站和電話亭玻璃罩下的廣告海報拿出來,

帶回家進行加工, 然後再神不知鬼不覺地歸還到原位。 因為他運用丙烯顏料的技巧太過高超(在KAWS的繪畫作品中幾乎無法看到筆觸), 很少有人能分辨出他的作品和廣告原作的區別。

如果說街頭塗鴉是KAWS在少年時由興趣而生的一項業餘愛好,

在廣告上作畫則是他藝術思想的源頭, 一個為了讓作品獲得更廣泛關注、激發對話可能性的嘗試:

“當我開始在廣告上作畫時, 我意識到這樣做會把作品固定在一個特定的時間。 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 你可能看了十多面牆上的塗鴉也無法分辨出80年代和90年代的區別。 但當你在廣告上作畫時, 它就有這種神奇效果, 特別是在我塗鴉過的電話亭。 我畫過以Kate Moss和Christy Turlington為模特的Calvin Klein廣告, 我覺得那是我開始意識到藝術創作和溝通有關的時刻。 在那裡面有一種對話。 ”

1997年, KAWS第一次前往東京, 與日本亞文化重量級人物Undercover設計師高橋盾合作參與街頭藝術項目。 在動漫產業極度發達的日本, 他被卡通人物這種打破語言障礙、跨越文化差異的表現形式深深震撼,

這也驅使著他對卡通圖像進行深入探究。 “我不懂日語, 所以交流對我來說十分困難, 但我可以走上街頭, 看看商店裡隨處可見的辛普森一家的周邊產品。 這就好比’你知道荷馬, 我也知道荷馬。 ’因為語言不通, 我們之間可能不會有高談闊論, 但對我們來說, 荷馬于我們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隨著KAWS不斷將經典卡通人物變成擁有“X”形雙眼和骷髏頭骨的形象, 他的作品逐漸被打上了KAWS的印記。

1999年, KAWS接受日本品牌Bounty Hunter邀請創作了第一個玩具。 那是一個以米老鼠為原型的搪膠玩偶, 眼睛被替換成了“X”形, 頭變成了骷髏頭骨的形狀, 一經推出便風靡日本。 接著, A Bathing Ape的創始人長尾智明在2001年邀請KAWS合作開發一條服裝線, 並開始收藏他二度創作的辛普森一家、藍精靈、海綿寶寶等卡通形象繪畫。

在那一年,KAWS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套正式布面丙烯作品,以辛普森一家為創作原型的“金普森一家”(Kimpsons)。不同于傳統的掛畫方式,KAWS將他的畫置於透明塑膠罩板包裝中呈現。之後,KAWS漸漸將作品從包裝中取出,並通過描繪“金普森一家”、“卡精靈”(Kurfs)和“KAWS寶寶”(KAWSBOB)等卡通形象來強化KAWS的標誌性創作元素。

在展覽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其他經過二度創作的卡通形象,比如史努比和加菲貓,在大量高飽和螢光色色塊圖案的掩蓋下暗顯輪廓。誠如KAWS所言,經典的卡通人物打破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成為一枚通關密碼,令觀者露出心領神會的微笑。

儘管KAWS創作過很多形象,但最廣為人知的三個形象分別是取材自米老鼠的“同伴”(Companion)、取材自米其林先生衍生形象的“老友”(Chum)和長耳朵兔子“共犯”(Accomplice)。其中“同伴”既是他第一批搪膠玩具的設計基礎造型,也可以說是KAWS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繼玩具之後,KAWS開始探索更大體量的三維創作形式,一系列作品最終得以通過玻璃纖維、鋁、銅、木等材料,最終實現巨型作品的呈現規模。在餘德耀美術館大展廳內仰頭觀賞KAWS的最新作品(於2016年創作的木制雕塑《一起》)時,觀者很容易產生一種暈眩感:這是玩具,還是雕塑?是流行文化,還是藝術?

藝術還是時尚?

身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波普文化中極具轟動效應的人物,KAWS與大量品牌展開過合作,其合作過的品牌包括Original Fake、A Bathing Ape、Undercover、Kung Faux、耐克、Vans和Comme des Garcons。此次展覽中,觀眾就能看到諸多此類跨界產品,比如有“X”標記的耐克運動鞋、Marc Jacobs的周年限定女鞋和2013年MTV音樂獎的獎盃。而KAWS的最近一個品牌合作方是優衣庫,後者即將推出雙方的第二個UT聯名系列KAWSxPEANUTS。

法國哲學家吉勒·利波維茨基(Gilles Lipovetsky)在《輕文明》一書中描述了藝術和時尚的差異:“時尚產業以銷售、利潤為最終目標,而藝術則授權非商業精神的控制。時尚產品會過時,而藝術傑作永恆。現代社會裡的時尚是大眾的,但藝術屬於精英。時尚是浮淺、瑣碎的,具有輕的誘惑;藝術則是嚴肅的,蘊含深邃的意義和精神的昇華。時尚之輕曾經招致多少輕笑與謾駡,藝術中的輕便收穫了多少讚美。”但同時他指出,藝術和時尚之間的界限已經十分模糊,不再那麼清晰確切。

自安迪·沃霍爾公開宣稱“我是一個商業藝術家”以來,藝術、時尚和廣告的融合就改變了人們對藝術家“貧窮又不羈”的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來說,取材自漫畫、廣告、明星等素材的波普藝術天然地流露出一種和傳統觀念中的藝術截然不同的活潑自由,那是一種無需經驗即可欣賞的審美體驗。儘管波普藝術誕生的初衷是反抗藝術權威,但在被時尚賦予商業屬性後,它的批判性或多或少也消弭其中。

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愛德格·溫德(Edgar Wind)曾在1960年題為《藝術與無政府》的講座中指出,在徹底失去與宗教的聯繫以及改造社會的目的之後,藝術便僅僅只是一種消費性的娛樂,一種“華麗的多餘”,儘管“令人愉快”,卻不再具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重要性。

在一些波普藝術大師看來,自立的意義或許根本不重要。沃霍爾曾說過在他的作品背後什麼都沒有。KAWS則拒絕承認自己的藝名有任何特殊含義,“我只是喜歡K、A、W、S這幾個字母而已,它們合在一起感覺很搭”,儘管諸多媒體仍然喜歡根據“KAWS”的諧音“cause”(原因)來用文字遊戲引申出更多含義。

因此,觀眾肩負了尋找意義的責任。無論他們是選擇走進藝術館欣賞作品,還是去優衣庫門店購買印著“X”形眼史努比圖案的T恤。這或許正是KAWS的高明之處:無論觀眾在那裡,都能接觸到他,他無所不在。

本次展覽由餘德耀美術館與美國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聯合呈現。展覽從2017年3月28日至8月13日向公眾開放。

……………………………………

並開始收藏他二度創作的辛普森一家、藍精靈、海綿寶寶等卡通形象繪畫。

在那一年,KAWS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套正式布面丙烯作品,以辛普森一家為創作原型的“金普森一家”(Kimpsons)。不同于傳統的掛畫方式,KAWS將他的畫置於透明塑膠罩板包裝中呈現。之後,KAWS漸漸將作品從包裝中取出,並通過描繪“金普森一家”、“卡精靈”(Kurfs)和“KAWS寶寶”(KAWSBOB)等卡通形象來強化KAWS的標誌性創作元素。

在展覽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其他經過二度創作的卡通形象,比如史努比和加菲貓,在大量高飽和螢光色色塊圖案的掩蓋下暗顯輪廓。誠如KAWS所言,經典的卡通人物打破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成為一枚通關密碼,令觀者露出心領神會的微笑。

儘管KAWS創作過很多形象,但最廣為人知的三個形象分別是取材自米老鼠的“同伴”(Companion)、取材自米其林先生衍生形象的“老友”(Chum)和長耳朵兔子“共犯”(Accomplice)。其中“同伴”既是他第一批搪膠玩具的設計基礎造型,也可以說是KAWS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繼玩具之後,KAWS開始探索更大體量的三維創作形式,一系列作品最終得以通過玻璃纖維、鋁、銅、木等材料,最終實現巨型作品的呈現規模。在餘德耀美術館大展廳內仰頭觀賞KAWS的最新作品(於2016年創作的木制雕塑《一起》)時,觀者很容易產生一種暈眩感:這是玩具,還是雕塑?是流行文化,還是藝術?

藝術還是時尚?

身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波普文化中極具轟動效應的人物,KAWS與大量品牌展開過合作,其合作過的品牌包括Original Fake、A Bathing Ape、Undercover、Kung Faux、耐克、Vans和Comme des Garcons。此次展覽中,觀眾就能看到諸多此類跨界產品,比如有“X”標記的耐克運動鞋、Marc Jacobs的周年限定女鞋和2013年MTV音樂獎的獎盃。而KAWS的最近一個品牌合作方是優衣庫,後者即將推出雙方的第二個UT聯名系列KAWSxPEANUTS。

法國哲學家吉勒·利波維茨基(Gilles Lipovetsky)在《輕文明》一書中描述了藝術和時尚的差異:“時尚產業以銷售、利潤為最終目標,而藝術則授權非商業精神的控制。時尚產品會過時,而藝術傑作永恆。現代社會裡的時尚是大眾的,但藝術屬於精英。時尚是浮淺、瑣碎的,具有輕的誘惑;藝術則是嚴肅的,蘊含深邃的意義和精神的昇華。時尚之輕曾經招致多少輕笑與謾駡,藝術中的輕便收穫了多少讚美。”但同時他指出,藝術和時尚之間的界限已經十分模糊,不再那麼清晰確切。

自安迪·沃霍爾公開宣稱“我是一個商業藝術家”以來,藝術、時尚和廣告的融合就改變了人們對藝術家“貧窮又不羈”的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來說,取材自漫畫、廣告、明星等素材的波普藝術天然地流露出一種和傳統觀念中的藝術截然不同的活潑自由,那是一種無需經驗即可欣賞的審美體驗。儘管波普藝術誕生的初衷是反抗藝術權威,但在被時尚賦予商業屬性後,它的批判性或多或少也消弭其中。

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愛德格·溫德(Edgar Wind)曾在1960年題為《藝術與無政府》的講座中指出,在徹底失去與宗教的聯繫以及改造社會的目的之後,藝術便僅僅只是一種消費性的娛樂,一種“華麗的多餘”,儘管“令人愉快”,卻不再具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重要性。

在一些波普藝術大師看來,自立的意義或許根本不重要。沃霍爾曾說過在他的作品背後什麼都沒有。KAWS則拒絕承認自己的藝名有任何特殊含義,“我只是喜歡K、A、W、S這幾個字母而已,它們合在一起感覺很搭”,儘管諸多媒體仍然喜歡根據“KAWS”的諧音“cause”(原因)來用文字遊戲引申出更多含義。

因此,觀眾肩負了尋找意義的責任。無論他們是選擇走進藝術館欣賞作品,還是去優衣庫門店購買印著“X”形眼史努比圖案的T恤。這或許正是KAWS的高明之處:無論觀眾在那裡,都能接觸到他,他無所不在。

本次展覽由餘德耀美術館與美國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聯合呈現。展覽從2017年3月28日至8月13日向公眾開放。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