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唱戲班子帶道具服躲甲板、床腳,重慶戲曲因抗戰逃難得以發展

3月27日, 是活動遍及各大洲的世界戲劇日。 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戲劇藝術的重視, 普及展現戲劇之美, 更是共用戲劇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從希臘的圓形劇場到宋元的勾欄瓦肆, 臺上的騰挪轉移、嗔癡笑駡牽動著台下的人生際遇。

戲劇是奇幻又深刻的, 一尺水袖就是百轉千回的情緒, 幾步轉身翻移就是迢迢山河, 幾張座椅就是公堂威儀。 演員們用十年台下功來拿捏臺上三分鐘的情緒。

京劇

人們對戲曲有著共通的愛,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河北山西等地更是一個地方就有二十幾種劇種, 而在抗戰時期, 北方戰爭的炮火凋零了百花, 1937年11月,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全國文化界知名人士雲集山城, 重慶戲曲也格外興盛。

這些以往在台上頭戴點翠頭面、腳蹬緞面繡鞋的藝術家們, 不願做日本侵虐者的順民, 為了保存實力, 搭乘輪船上的過道、甲板、底艙貨房上來到重慶, 有時為了躲開搜查, 還要在樓梯間、床腳、廁所藏身。 逃難如此, 他們也沒有丟下自己的道具服裝。

逃難

來到重慶, “厲家班”在重慶創排了《七擒孟獲》、《二子乘舟》、《暗室晴天》、《明末遺恨》等著名劇碼, 演出場場爆滿。 新排的京劇《明末遺恨》描寫了李闖王滅崇禎的故事, 劇情有太監王承恩向官員們征款的情節。 演員們演到此處, 停住鑼鼓, 跑下臺去, 向觀眾募捐。 觀眾們則慷慨解囊, 支援抗戰。

明末遺恨

抗戰時期, 在重慶舉辦的第一屆戲劇節期間, 川劇、京劇、評劇、漢劇以及曲藝、雜技界的人士都參加了演出, 各戲曲劇團還在演武廳社交會堂為前方戰士徵募寒衣。

國難當頭, 他們沒有選擇站在身後沉默, 而是振臂一呼, 咿咿呀呀猶如杜鵑泣血, 鑼鼓鏗鏘奏國魂。

在北碚, 1936年, 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盧作孚和弟弟盧子英設立了“峽防局遊藝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

遊藝班更名為“抗敵宣傳隊”)。 抗敵宣傳隊成立後, 他們用生動的劇碼號召抗戰, 但是那時候物資匱乏, 宣傳隊幾乎沒有演出所需的行頭, 只能靠從民間搜集、租借、接受捐贈等方式積累演出裝備。 其中一件光緒年間紫砂官服現還藏於北碚博物館。

紫砂官服

我們常歎那個時代常出能人志士,他們能將滿腹才華和一腔愛國熱血融合。

當時,“抗敵宣傳隊”將著名劇作家田漢的話劇《放下你的鞭子》改編為“時裝川劇”。為了弘揚愛國主義,此時,古老的川劇藝術也嘗試改革創新,推出了“時裝川劇”。就是演員們穿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人的服裝,用白話臺詞唱新編的川劇。

破碎的山河下,達官貴人和草芥平民都是一樣的,都逃不過流彈,有的周旋在各種旋渦中,有的在力所能及內奔走呼號。

當時的抗敵宣傳隊演出不僅只限於北碚,他們還經常到合川、璧山、巴縣等地進行義演活動,為抗戰募捐。

令人感動的是,即使抗敵宣傳隊因為經濟受挫等原因在1942年解散,原來的演員們仍自發在北碚當地繼續演出,力求讓抗日救國的道理深入民眾心中。

大幕終有落下日,可是他們為國出相入將,字正腔圓唱千軍萬馬,他們傳唱千古國粹,而自己也無愧於時代家國。

我們常歎那個時代常出能人志士,他們能將滿腹才華和一腔愛國熱血融合。

當時,“抗敵宣傳隊”將著名劇作家田漢的話劇《放下你的鞭子》改編為“時裝川劇”。為了弘揚愛國主義,此時,古老的川劇藝術也嘗試改革創新,推出了“時裝川劇”。就是演員們穿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人的服裝,用白話臺詞唱新編的川劇。

破碎的山河下,達官貴人和草芥平民都是一樣的,都逃不過流彈,有的周旋在各種旋渦中,有的在力所能及內奔走呼號。

當時的抗敵宣傳隊演出不僅只限於北碚,他們還經常到合川、璧山、巴縣等地進行義演活動,為抗戰募捐。

令人感動的是,即使抗敵宣傳隊因為經濟受挫等原因在1942年解散,原來的演員們仍自發在北碚當地繼續演出,力求讓抗日救國的道理深入民眾心中。

大幕終有落下日,可是他們為國出相入將,字正腔圓唱千軍萬馬,他們傳唱千古國粹,而自己也無愧於時代家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