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韭菜退場後,我們認真聊聊如何進行區塊鏈投資

文章來自公眾號數字幣池。

一兩周前, 我們目睹了泡沫的急速膨脹:

1.我媽問我, “XX幣能不能買, 你郭阿姨說能漲十倍。 ”

2.創業的朋友們,

無論哪行哪業, 都來諮詢我, “要不要ICO, 如何ICO?”

這個巨大的泡沫如果沒有適當的疏導, 破裂後將不堪設想。 幸好昨天監管如約而至, 不用擔心親媽被騙子騙錢, 創業者也都重回老本行了。 真正的區塊鏈長期投資者, 也有了一個低價補倉的機會。 沒有了短線投機的干擾後, 我們理性地聊聊, 如何進行區塊鏈價值投資。

區塊鏈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我們先估算一下區塊鏈的用戶滲透率(近似等於數字貨幣的使用者滲透率)。 據劍橋的研究表明,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290萬-580萬人在使用數位貨幣錢包(Dr Garrick Hileman & Michel Rauchs,2017), 世界互聯網用戶人數為37億 (Internetlivestats,2017), 那麼數字貨幣使用者的滲透率大約為0.12%。

如果參考互聯網的用戶滲透率, 0.12%大約對應互聯網1992年的水準。

那麼1992年的時候, 互聯網世界發展到什麼水準了呢?

1992年的互聯網仍然處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階段, WWW剛剛發佈兩年, 它將超文字與internet結合, 搭建起了一個全球性的資訊庫, 後來成為了互聯網上使用最廣泛的服務。 當時NSFNET骨幹速率為44.736M bps。

互聯網從1970年開始, 用了20多年發展到了1992年這個階段, 當時網站數量只有10個;從1995年開始, 互聯網泡沫逐漸升溫, 大批網站成立, 直至2000年泡沫破裂, 行業受挫回暖後繼續穩步發展。

我們不能絕對地說, 2017年的區塊鏈就是1992年的互聯網。 因為有了幣值上漲帶來的利益驅動(開發經費充足、優秀人才加入、社會認可度高),

區塊鏈比互聯網發展要快得多。 但就用戶滲透率和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來講, 當下的區塊鏈與互聯網1995年之前的情況比較相似, 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這個階段, 區塊鏈發展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過去的幾個月, 市場上很多ICO項目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忽略了時機對項目成功的影響。 眾所周知, 區塊鏈技術擁有去中心化、安全透明可追溯、自帶經濟激勵模型等優勢, 有望為整個社會帶來重大變革。 但試想, 如果有人在1992年跟我說, 要立刻開始做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線上視頻平臺, 讓每個中國人都可以看到全世界使用者上傳的視頻, 我肯定不會把錢投給他。

區塊鏈底層技術目前還面臨著很嚴峻的技術瓶頸,

處理速度、輸送量仍在限制著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商用。 舉個例子, 比特幣支付速度快是相對而言的。 目前通過銀行跨國轉帳我們需要幾天時間, 而比特幣跨國轉帳只需要幾分鐘, 速度的提升是因為省去了中心化銀行間清算結算的時間。 但是如果與支付寶每秒處理近10萬比交易相比, 比特幣每秒7筆的交易速度簡直慢得離譜。 搭載了智慧合約的乙太坊也面臨同樣問題, 理論上乙太坊處理能力超過每秒1000筆交易, 但實際上比這個要慢得多, 離中心化的處理速度還有很大差距。

所以在這個區塊鏈歷史上的早期階段, 當下發展仍以技術驅動為主, 需要逐步完善並優化協定層。 等到底層平臺高效穩定、基礎設施完善後, 上層應用的機會才真正到來。

區塊鏈上最有價值的領域是什麼?

我們一直拿區塊鏈與互聯網做類比,但實際上,他們有一點核心區別: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底層協定和上層應用的價值完全顛倒。這源于區塊鏈的兩個核心特性。第一個特性,是零知識證明造成了資料所屬權的改變。也就是說,區塊鏈上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屬於使用者,無需提供給應用方、並存儲到中央伺服器上。那麼互聯網應用層的服務,例如BAT,市值背後的核心支撐“資料”,在區塊鏈領域便喪失了原來的價值。試想,如果百度沒有這些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市場還會給它那麼高的估值嗎?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在區塊鏈世界,協定似乎比應用更值錢。

這個階段,區塊鏈行業的格局是什麼樣的?

區塊鏈1.0時代主要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支付貨幣為主(右側),區塊鏈2.0時代由智慧合約開啟了序幕,逐漸衍生出了全面的生態(左側)。

底層協定:目前底層公有鏈和私有鏈正在攻克性能和效率的問題,同時在進行生態佈局。

中間層&協議層:正在積極建設各個領域的基礎設施,為上層應用提供服務和介面,比如分散式運算、代幣交易等。

上層應用:監管前,這個領域騙人的項目最多。只有那些去中心化能顯著解決用戶痛點的場景,才值得投資。

區塊鏈是一個沒有國界的行業,任何國家的創業者,都在面臨著來自全世界的競爭。幾年前,中國的區塊鏈技術水準一直與世界有著一定差距,但隨著資金的注入和人才的加入,這個差距正逐漸縮小。就在今年,中國的公有鏈Neo和Qtum已經打入了全世界代幣市值top15的水準。但如果我們就此戛然而止,便可能將整個產業拱手讓人。

目前這個階段的主要風險是什麼?

在監管之前,ICO帶來的利益雖然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泡沫。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7.18日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

2017年之前:5個

2017年1-4月:8個

2017年5月:9個

2017年6月:27個

2017年7月(截止至18日):16個

這與二十年前的互聯網泡沫非常相似。百度百科“互聯網泡沫”詞條是這樣描述的:

互聯網泡沫膨脹的七年(1994-2000),通過成立的網站數量可以感受到相似的瘋狂。但是,也請大家關注一下最後一列,浮沫之下,我們也有一些收穫:

Source: NetCraft and Internet Live Stats (elaboration of data by Matthew Gray of MIT and Hobbes' Internet Timeline and Pingdom)

泡沫之下並不全是糟粕。在泡沫醞釀期,很多巨頭誕生:Yahoo1994年成立,亞馬遜1995年成立,Yandex、網易1997年成立,Google 、騰訊、新浪、搜狐1998年成立,Paypal、阿裡巴巴1999年成立,百度2000年成立。

這個時代的風險,既有泡沫所帶來的社會動盪與資本損失;同時,也有把佈局未來的機會拱手讓人的機會成本。過度膨脹的泡沫和過度壓抑的環境,都會對中國區塊鏈行業帶來慘痛的後果。

結語

在這個區塊鏈發展的早期階段,投資者和創業者應更多關注協議和基礎設施,用技術驅動行業的發展。同時關注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滲透率,在應用層拐點到來之際進行佈局。

對於現階段的資金空缺,筆者所在的機構作為合格機構投資人和區塊鏈的堅定支持者,會盡可能地為區塊鏈創業者提供支援。歡迎創業者前來交流。

我們要感謝ICO監管,它保護住了普通投資人的身家性命,按住了(現階段)無關行業創業者浮躁的心,同時也給了真正的區塊鏈創業者/投資者一個良性發展的機會。相信隨著市場逐步回歸理智,區塊鏈行業的創業環境也會越來越開放的。讓我們一起挺過這個時期。

常識普及:ICO、token、區塊鏈的關係

ICO不是一種普通的眾籌融資方式,它是在區塊鏈技術之上應運而生的。它的核心主體是token(大家叫它代幣,在交易市場上流通時又叫它數位貨幣)。Token的價值是,它提供了一種經濟激勵模型,彙集了服務提供者(創始團隊、節點維護者)、服務使用者(B/C端使用者、合作夥伴)、投資者三方的利益。Token就像人體系統裡面的血液一樣,大部分token總量有限,擁有高流動性,越來越多的器官(上面提到的利益相關方)需要血液,血液也就越有價值。在token的諸多使用場景中,ICO只是面向投資者的使用場景之一。

Q幣不算token嗎?為什麼token與區塊鏈密不可分呢?

區塊鏈解決了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在過去,交易方無法完全信任對方,需要一個中心化的組織做信用背書,比如騰訊。而區塊鏈自帶信任關係(信任根植於代碼之中),任何參與方無需信任交易對手,便可以保證交易順利完成。

區塊鏈釋放了提供信任背書的中心化組織的部分利益,用於激勵社區,總體上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社區總體價值提升,體現為token價格上漲,持幣的整個社區共同繁榮。

References:

1.Dr Garrick Hileman & Michel Rauchs (2017). Global cryptocurrency benchmarking study.

2.Internetlivestats (2017). Internet users in the world [Online] Available from: http://www.internetlivestats.com/

3.Joel Monegro(2016).Fat Protocols [Onlin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usv.com/blog/fat-protocols

4.Jacor(2016). Where is blockchain now in comparison to the Internet History [Online] Available from: https://steemit.com/introduceyourself/@jacor/where-is-blockchain-now-in-comparison-to-the-internet-history-steemit-history-in-the-making

上層應用的機會才真正到來。

區塊鏈上最有價值的領域是什麼?

我們一直拿區塊鏈與互聯網做類比,但實際上,他們有一點核心區別: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底層協定和上層應用的價值完全顛倒。這源于區塊鏈的兩個核心特性。第一個特性,是零知識證明造成了資料所屬權的改變。也就是說,區塊鏈上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屬於使用者,無需提供給應用方、並存儲到中央伺服器上。那麼互聯網應用層的服務,例如BAT,市值背後的核心支撐“資料”,在區塊鏈領域便喪失了原來的價值。試想,如果百度沒有這些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市場還會給它那麼高的估值嗎?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在區塊鏈世界,協定似乎比應用更值錢。

這個階段,區塊鏈行業的格局是什麼樣的?

區塊鏈1.0時代主要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支付貨幣為主(右側),區塊鏈2.0時代由智慧合約開啟了序幕,逐漸衍生出了全面的生態(左側)。

底層協定:目前底層公有鏈和私有鏈正在攻克性能和效率的問題,同時在進行生態佈局。

中間層&協議層:正在積極建設各個領域的基礎設施,為上層應用提供服務和介面,比如分散式運算、代幣交易等。

上層應用:監管前,這個領域騙人的項目最多。只有那些去中心化能顯著解決用戶痛點的場景,才值得投資。

區塊鏈是一個沒有國界的行業,任何國家的創業者,都在面臨著來自全世界的競爭。幾年前,中國的區塊鏈技術水準一直與世界有著一定差距,但隨著資金的注入和人才的加入,這個差距正逐漸縮小。就在今年,中國的公有鏈Neo和Qtum已經打入了全世界代幣市值top15的水準。但如果我們就此戛然而止,便可能將整個產業拱手讓人。

目前這個階段的主要風險是什麼?

在監管之前,ICO帶來的利益雖然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泡沫。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7.18日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

2017年之前:5個

2017年1-4月:8個

2017年5月:9個

2017年6月:27個

2017年7月(截止至18日):16個

這與二十年前的互聯網泡沫非常相似。百度百科“互聯網泡沫”詞條是這樣描述的:

互聯網泡沫膨脹的七年(1994-2000),通過成立的網站數量可以感受到相似的瘋狂。但是,也請大家關注一下最後一列,浮沫之下,我們也有一些收穫:

Source: NetCraft and Internet Live Stats (elaboration of data by Matthew Gray of MIT and Hobbes' Internet Timeline and Pingdom)

泡沫之下並不全是糟粕。在泡沫醞釀期,很多巨頭誕生:Yahoo1994年成立,亞馬遜1995年成立,Yandex、網易1997年成立,Google 、騰訊、新浪、搜狐1998年成立,Paypal、阿裡巴巴1999年成立,百度2000年成立。

這個時代的風險,既有泡沫所帶來的社會動盪與資本損失;同時,也有把佈局未來的機會拱手讓人的機會成本。過度膨脹的泡沫和過度壓抑的環境,都會對中國區塊鏈行業帶來慘痛的後果。

結語

在這個區塊鏈發展的早期階段,投資者和創業者應更多關注協議和基礎設施,用技術驅動行業的發展。同時關注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滲透率,在應用層拐點到來之際進行佈局。

對於現階段的資金空缺,筆者所在的機構作為合格機構投資人和區塊鏈的堅定支持者,會盡可能地為區塊鏈創業者提供支援。歡迎創業者前來交流。

我們要感謝ICO監管,它保護住了普通投資人的身家性命,按住了(現階段)無關行業創業者浮躁的心,同時也給了真正的區塊鏈創業者/投資者一個良性發展的機會。相信隨著市場逐步回歸理智,區塊鏈行業的創業環境也會越來越開放的。讓我們一起挺過這個時期。

常識普及:ICO、token、區塊鏈的關係

ICO不是一種普通的眾籌融資方式,它是在區塊鏈技術之上應運而生的。它的核心主體是token(大家叫它代幣,在交易市場上流通時又叫它數位貨幣)。Token的價值是,它提供了一種經濟激勵模型,彙集了服務提供者(創始團隊、節點維護者)、服務使用者(B/C端使用者、合作夥伴)、投資者三方的利益。Token就像人體系統裡面的血液一樣,大部分token總量有限,擁有高流動性,越來越多的器官(上面提到的利益相關方)需要血液,血液也就越有價值。在token的諸多使用場景中,ICO只是面向投資者的使用場景之一。

Q幣不算token嗎?為什麼token與區塊鏈密不可分呢?

區塊鏈解決了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在過去,交易方無法完全信任對方,需要一個中心化的組織做信用背書,比如騰訊。而區塊鏈自帶信任關係(信任根植於代碼之中),任何參與方無需信任交易對手,便可以保證交易順利完成。

區塊鏈釋放了提供信任背書的中心化組織的部分利益,用於激勵社區,總體上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社區總體價值提升,體現為token價格上漲,持幣的整個社區共同繁榮。

References:

1.Dr Garrick Hileman & Michel Rauchs (2017). Global cryptocurrency benchmarking study.

2.Internetlivestats (2017). Internet users in the world [Online] Available from: http://www.internetlivestats.com/

3.Joel Monegro(2016).Fat Protocols [Online] Available from: https://www.usv.com/blog/fat-protocols

4.Jacor(2016). Where is blockchain now in comparison to the Internet History [Online] Available from: https://steemit.com/introduceyourself/@jacor/where-is-blockchain-now-in-comparison-to-the-internet-history-steemit-history-in-the-maki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